韓強
9月25日建設銀行A股上市,上漲32%,建行行長說A股定價合理,所謂“合理”從何說起呢?發行前每股凈資產1.96元,發行價為6.45元/股,而在2006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以每股2.35元港幣的價格上市。不到一年,A股的投資者要多付出4元人民幣為國際投資者買單,這明明是不公平,建行行長卻說“合理”我們請問“合”的是什么“理”?為什么要讓內地投資者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在建行上市之前已經有工商銀行采取A+H形式發行股票,但是建行卻說不發行A股,不到一年又返回A股市場,結果卻比H股高了4元人民幣。大概銀行家的能耐就在這里了,讓內地股民高位接盤。
2007年9月1日《華夏時報》的一篇《國有銀行改制外資饕餮盛宴一年瘋賺10000億》文章披露:建行與所謂的“戰略投資者”之間的協議,第一個入股的美國銀行除了直接以1.15元購股以外,還被授予一大筆認股期權。
根據協議,美國銀行可以通過期權購入的股本數目總數應該為52.70714億股。根據期權的價值規律,這份長達5年的期權協議有可能為美國銀行提供難以預測的獲利機會。
世界銀行一份5月30日公布的《中國經濟季報》揭露了冰山一角:新股發行定價嚴重偏低意味著國家損失。該報告毫不客氣地說,原始股投資者是受益者,但大多數原始股都被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大投資者持有,此外,上市公司管理層也從中獲益。
建行不是要搞股權激勵嗎?那么是誰受益呢?顯然是管理層和他們的職工受益,我們不禁要問:建行是誰的?既然是國家開的,按照憲法,當然是全體人民的?那么為什么要內地股民為國際投資者、為建行的員工買單,這“合理”嗎?這就是所謂“國有銀行改制”的成果嗎?“天理何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