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夢寐以求的中國崛起,也不知多少先烈作過多少犧牲,可謂來之不易,這是世界事物發展的規律,誰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海外華裔認為是好事,但也有兩點擔憂,希望中國第一要務實、為民,不要務虛、為名;第二要提倡“綠色革命”,不要搞“骯臟資本主義”。
關于第一點,以胡錦濤為首的第四代領導人提出要“以人為本”,已經家喻戶曉。“以人為本”就是要突出“人”的因素,這和印度政治人物喊出的發展要“有人的面孔”如出一轍。具體地說,國家自上而下的各級領導在發展與建設中都應該隨時隨地看到人的面容,想到人的利益,聽到人的呼吁與批評,而不是對這些熟視無睹,沉醉于數字的增長、高樓大廈平地起、公路縱橫原野、毀滅農田搞科技園、居功官運亨通、便利親朋與賄賂者撈油水。凡是觸犯以上六戒的都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數字為本、以門面為本、以物質利欲為本、以錢為本、以樓為本、以路為本、以汽車為本,等等。
社會主義制度不見了
“以人為本”決不是以個人或少數人為本,而是以大多數人為本、以普通老百姓為本,實際上是“以民為本”。如果中國快速發展了、崛起了,而大多數中國人民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得到實惠,那也不是“以人為本”。
著名德國經濟歷史學家弗蘭克(Andre Gunder Frank)認為:資本主義式的經濟發展,既發展先進與財富,也發展貧窮與落后。發展貧窮落后比不發展更壞。比方說,1950-1960年代中國許多地方普通老百姓生活剛夠溫飽,倒也安居樂業。如今城鄉差距拉大、貧富懸殊,醫院、學校到處“向錢看”,普通老百姓雖然收入多了一點,生活卻比過去差了,這是因為國家的飛速發展把他們生活中的落后面和困難面也發展了。
哈佛大學著名印籍經濟專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莫多·沈(Amartya Sen)對中國的發展一向贊許,就有一件最令他痛心的事:中國廢除“赤腳醫生”的社會主義醫療制度而推行先看錢再看病的、連流行病預防注射都收費的、比資本主義更資本主義的體制。我得到國內某些醫院來的調查報告:醫院都是國家的,但政府不給經費、只給命令——例如強制它們減少收費,“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醫院也生財有道,病人不必吃藥的給開藥(多收藥廠的推銷賄賂),不必輸液的給輸液,不必手術的動手術,沒有大病的讓他們通過各種收費昂貴的檢查,醫療事業都變成投機取巧的商業行為,哪兒還有天理良心、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基本醫德?社會主義就更不必提了。
我希望像這樣的失誤只是“摸著石頭過河”沒經驗,交點學費,政府和社會都會行動起來,立即糾正。如果中國的醫院都是“世界一流”而對中國普通老百姓的保健無益,寧可不要這樣的崛起。其實為什么要醉心于“崛起”、到處去爭世界第一、拿金牌呢?只要能使中國13億到14億人口的每一口、每一戶都能日子過得去,而且一天比一天好,那就是人類文明最大的成就。現在離這種境界還差十萬八千里,崛起也只是跛足而站不直、走不穩。
以人為本的理念還未扎根
關于第二點,自從“中國造”在美國出了問題以后,許多人都把注意力轉移到中國環境污染上,的確暴露了很多問題。有人說,是美國商人對中國制造廠殺價,所以玩具涂上廉價的含鉛重的油漆。那就是說,中國人民一般都是日日夜夜和含鉛重的油漆打交道的。由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所有的廢物、廢水、廢氣都向神州大地排放,因此中國的水產品不免含毒,美國許多人都不敢碰了(甚至有住在大陸和香港而不吃大陸魚蝦,只吃澳洲進口貨),中國億萬人民還得賴以為生。中國這樣“黑色發展”就是崛起了也會是臟兮兮的,哪能登大雅之堂呀!久而久之,中國將會癌癥泛濫,又將回到“東亞病夫”的時代,多危險呀!
《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最近應邀到大連參加首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他說:“中國很容易從共產主義轉變到資本主義,但很難從骯臟資本主義轉變到清潔資本主義。”他這兒談的“骯臟”和我上面說的不同,他主要著重于大量二氧化碳產生的溫室效應。他把全球化時代的地球比作日益腫脹的虛胖子,如不及時診治會走到窮途末路的。
弗里德曼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等人,提倡“綠色革命”,減少汽油消費。弗里德曼看到中國城市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很有感觸。他說,地球日益腫脹現象主要在發展中國家(中國是重中之重),現在美國各界在進行一些“綠色革命”的成就只夠“胖子”一頓早飯。他沒有指責中國的意思,因為建高樓大廈、公路汽車縱橫是美國帶頭的,中國只是東施效顰而已。
據最新報道,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汽車消費國、第三大汽車生產國,離世界第一越來越近,輿論認為可喜,其實道出中國發展的一大隱憂。人們說,中國“未富先奢”。到處是廣闊公路,汽車橫行。大城市馬路這么寬,老年行人無法在綠燈時間內走完路口。美國是汽車王國,但綠燈亮了,汽車也必須等行人過完馬路。在中國駕車者就像霸王,行人好比螞蟻。美國大學中心區是不讓汽車駛入的。我有次在北大校園中心區過馬路,后面一輛車對我按喇叭,好像路是屬于他的。這又使人感到:“以人為本”要在中國生活實際中扎根是何等艱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