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時常看見一種說法:“便宜的價格,哪怕吃壞了肚子我也要怪自己腸胃不好。”
于此對立的就是另一個說法:“價格可以貴,質量可以差,但是你不能又貴又差”
前者這一說法常用于一些相對而言量大實惠,性價比高但是食品安全問題堪憂的“蒼蠅館子”,例如價格直逼個位數,另外好評加烤腸的“拼好飯”,以及所謂 “在315晚會上拋至輿論浪尖,又被群眾高高舉起” 的蜜雪冰城。
似乎這一說法的邏輯就是標價更高的商品,價值就理應更高。
反之亦然。那么在經濟環境每況愈下的今天,若是價格“親民”,那么質量上的小小瑕疵也是能夠被容忍和接受的,因此一部分人呼吁著要有更多像蜜雪冰城這樣的“良心企業”,當然最好能讓便宜的拼好飯不再吃壞肚子,蜜雪冰城最好也別用過期檸檬–當然只要吃不壞肚子那也能夠接受。
但是總而言之,資本為利潤而服務。
群眾想吃得飽吃得好,那老板還能夠賺錢嗎?
資本家只為謀取更多的利益才會改變自己的生產計劃,而絕不會因為這項產品是人民群眾迫切需要,但是難以營利,就會去生產它。
于是會出現一邊群眾喝不起牛奶,一邊數生產相對過剩的牛奶倒入河中,一邊是資本家手中的生產資料堆積成山,一邊是無產階級一職難求的景象。
制度嚴重制約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比起以前,在我們這個時代其表現變得更加明顯。
并不是生產不出物美價廉的“拼好飯”,而是在腐朽制度之下的拼好飯吃壞肚子、黃燜雞使用回收食材、蜜雪冰城過期檸檬都不會是偶然,只會越來越多。
為什么?因為老板要營利,資本要擴張,而利潤不從別的地方,恰恰就從工人們的剩余價值中和原材料中來。
低價的拼好飯和蜜雪冰城檸檬水,不是因為生產技術的提高而變得低價,而是因為剩余價值率相對更高。
倘若一名工人在同樣時間內制作一杯飲品所投入的勞動為1,那么同樣時間內賣出100杯檸檬水和10杯其他飲品相比,那么剝削的剩余價值就是后者的10倍。
這才是它們“低價”背后的本質。“開源”和“節流”,不僅僅是對工人極盡剝削,也要在原材料上下手。
按平均一天1000杯為計算,只要通過使用劣質甚至過期原材料并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力度,哪怕降低平均每杯1元的“成本”,一個月下來資本家的錢包里就能多出上萬元的收入–那么工人們呢?
于是我們看到資本家認為“4元檸檬水”和“拼好飯”人有利可圖,于是加大力度生產;但是他們為了更多的盈利必定會盡一切可能壓低“成本”,即降低工人工資和使用劣質原材料。那么最終的結果呢?恐怕到了最終連“檸檬水”和“拼好飯”也會堆積成山,無產階級無人能消費的起,乃至于50萬一杯50萬一份吧?
就如一篇新聞中提到的,奶茶店時薪僅僅8元,也就能買兩杯檸檬水而已,而工人一小時內能制作出多少杯檸檬水呢?
制作檸檬水的買不起檸檬水,制作拼好飯的人吃不起拼好飯,正所謂“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就是資本主義,利潤掛帥的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是一切的根源,不通過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而妄想通過種種改良手段,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
資本主義制度下解決不了食品安全問題,更解決不了必然到來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生產相對過剩的問題 。
不僅僅是國內,所有國家亦是如此。例如近日,日本的一家“食其家”店內,居然出現了湯中有一整只死老鼠的事件。當然,老板總是沒有任何責任的,似乎一切責任都只要由“不規范操作”的員工承擔就好了。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