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最低工資,我們習慣性的把一個省第一檔的最低工資當做這個省的最低標準。 實際上,大部分省的最低工資標準都是分為幾個檔次的,通常第一檔都是省會以及該省最發達城市的工資標準。對于其他的市縣,往往都是執行二三四檔的工資標準。
所以,要判定一個省的最低工資標準,應該看這個省最低一檔的工資。
最近,人社部更新了各省的最低工資標準。如果我們只看最后一檔的話,會驚奇的發現,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排在了倒數第二,僅比新疆高一點。
作為經濟高地的廣東,竟成了工資洼地!
(各省最后一檔最低工資排名)
當然了,這里有個因素是,各省調整工資的步伐是不一致的。“最低工資條例”規定,一個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要兩年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這就造成了各地區最低標準的錯位。例如,廣東上次調整是2021年12月,至今,廣東執行的還是2021年的標準。而湖南,上次調整是2024年9月,所以現在執行的標準要比廣東新很多,工資水平也更高。而廣東已經接近三年沒有更新標準,自然會落后其他省。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各省內部的分檔。除了直轄市,大部分省都是分三擋,但是廣東卻分了四擋,如果加上深圳就是五檔。即使按2021年的標準,深圳和廣州依然處于高位。但廣東的第一檔只有廣州,同樣處于珠三角,并且緊鄰深圳和廣州的東莞和佛山卻是第二檔。而且第二檔和第一檔差距達到了400元。佛山和東莞的GDP去年都超過了萬億,在全國位列第17和24名,比很多省會城市都高。 但是其最低工資卻只有1900元,比大部分省會城市都低。
即便考慮調整時間的因素,佛山和東莞的標準也比很多省會城市低。比如,同樣是2021年調整的城市,武漢市區當年的最低工資是2010年,西安市區當年的標準是1950元。
同樣位于珠三角的惠州,其經濟規模也超過了5000億,相當于西部省會城市的規模。但是最低工資被劃到了第三檔。惠州緊鄰深圳,惠州的工廠幾乎已經和深圳坪山區的工業區連在一起了,但是最低工資比深圳低了640元。
而廣東第四檔的城市,工資就更低了。雖然這些城市都處于珠三角以外的山區,經濟確實比較落后,但也處于沿海地區,工資標準比肩西部地區,確實說不過去。 其中汕尾距離深圳其實也很近,最近還成立了深圳汕尾特別合作區,很多深圳企業搬了過去。如果工資標準依舊按照汕尾計算的話,直接比深圳低了740元。而且加班費都是按照最低工資的1.5倍好2倍算的,實際的工資差距將更大。
總結下來,我國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域性是非常強的。即使是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內部的工資標準,也是差異巨大。廣州和深圳周邊的城市,不是享受靠近超大城市的紅利,反而成了低成本勞動力的使用地。企業輕松的把總部和研發放在深圳,把工廠放在惠州,既便利,又節省成本。
即使在一個城市內部,城區和郊區的最低工資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湖南第一檔的最低工資只適用于長沙市區,郊區的區縣要執行第二檔標準。
通過精細的劃分最低工資標準適用區域,也把勞動力進行了地域區隔。每個經濟高地周邊,都環繞著工資洼地。深圳旁邊有惠州,廣州傍邊有佛山。
附:2024年10月最新調整后的各省最低工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