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何,今天對高中生胡鑫宇失蹤事件特別好奇。這件事發生八十多天了,第一次聊。
一
胡鑫宇是江西上饒鉛山縣致遠中學高一的學生,2022年10月14日從宿舍去上晚自習的路上失蹤,而宿舍和教學樓之間,僅僅只有不到100米的距離。
11月16日,新聞報道稱“抽干學校湖水、化糞池都沒找到。”
當時胡鑫宇失蹤一個月,我看到新聞的第一反應是“再給警察一點時間,應該能找到,畢竟現在電子眼監控那么多,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會太難找。”
二
再想起來這件事去微博里搜索,是五十多天后。那時才發現,這名字竟然搜不到,同時還有一些金v稱#胡鑫宇#的話題已經不予顯示,我們不知道這三個字違反了什么法規和政策,也不知道這一個15歲的高中生,有什么不能搜的。
也是那時候,我隱隱覺得,胡鑫宇這名高中生要被找到,要后續調查結果,恐怕還得一段時間。
三
這一段時間一拖,就是昨天,也是胡鑫宇失蹤80多天后,再次上了熱搜。都市快報發布一條帶“標簽”的報道后,很快消息沖上熱搜,但目前那兩條標簽已經變成灰色。分別是#警方稱胡鑫宇或有厭學情緒自行出走#、#警方排除胡鑫宇事件校內人員犯罪可能#。
都市快報用上了“警方說”這三個字,說明采訪報道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不知為何,即便如此,微博上的熱搜詞條還是黑了。
四
為什么今天對這件事突然特別感興趣呢,主要還是我在微信上搜了幾篇文章閱讀,讀過之后發現大家有點三緘其口的意思,如標題所說,對于胡鑫宇事件點到為止。出現這種狀況,我認為是兩種原因所導致:1是確實信息有限,不好說;2是大家嗅到了什么,不敢說。
那些“陰謀論”咱不說,只聊點事實以及符合正常人思維邏輯的東西。
10月14日,那個時候連防疫20條優化都還沒有發布,社會面防控可以說非常嚴格,一個15歲高中生,身上沒帶手機,也沒帶錢,甚至連身份證都沒帶,他要如何提前知道所有監控的布局,并且躲開,并且在無雙碼的情況下獨自離開,不被任何人所發現?
哪怕這名15歲的高中生是一個偵察兵,恐怕此舉都難如登天。所以警方說的“或有厭學情緒自行出走”明顯違背了常理,靠他自己想出走不被發現,太難了。而違背常理和邏輯的話,為何要說?
為何?可能是壓力太大吧……畢竟一個15歲的學生,在學校里突然消失,并且80多天了警方沒調查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沒壓力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馬上3個月了仍然找不到人,要么是地方警方確實沒能力偵破,要么是有能力但卻因為某些特殊緣由不能偵破。
有人要說了,有能力卻不偵破,這可能嗎?
五
雖然可能性很小,但也是有可能的。發生在湖南新晃的操場埋尸案仍歷歷在目,2019年,湖南新晃公安破獲杜少平等一伙涉黑團伙故意傷害,非法拘禁,聚眾斗毆的案件,結果把人抓回去一審,審出16年前的操場埋尸。2019年6月18日,新晃警方到新晃一中操場上挖掘,找到失蹤了16年的鄧世平骸骨。
重點是,19名公職人員集體涉案被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所以只要是人,他就有可能犯錯,甚至犯罪,別來說他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我國掃黑除惡打掉的不都是這批人嗎?
至于說動機,在任何足夠大的利益面前,再小的動機都能被無限放大。他們殺害鄧世平老師的動機是什么?不就是鄧世平對校長黃炳松聯合其外甥違規承建操場工程不滿意,于是他們就把鄧世平老師埋在了操場下面。
為何16年遲遲無法破案?為何16年里鄧世平一家子年年伸冤,各級警方卻熟視無睹,那19個公職人員最后被處理,就是原因所在。
當然,胡鑫宇事件與鄧世平事件并不相同,但最起碼可以表明,能偵破卻不偵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萬一隊伍里有人搗亂呢?
六
關于胡鑫宇事件,網上各種“小道消息”多如牛毛,我的建議是“看看可以,不必太過相信。”其中一些已經到了“失智”的程度。像那類信息,很多是由一丁點真實消息擴大、改編而來,想要從中還原那點真實,對外人而言太難了。
而對于鉛山縣當地警方,我覺得不必太過關注學校,也不必太過關注校內人士是否牽涉其中,警察的立場只有偵查,只有案子本身的進展,重點是找人,而非推測,幫學校說話等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
至于網友關注這件事,那不是很正常嗎?
在遍地電子眼的今天,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一個孩子從學校里消失之后,在全國的關注下,在三級警方的努力下,八十多天過去了,竟然沒有任何突破……這種消息誰看了不想關注一下?其他的不說,我們好歹要擔心能不能水落石出?好歹要擔心下一個消失的,會不會是自己的孩子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