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游新聞報道,劉翔峰被網絡曝光一事(《含靈巨賊!把醫院當做自己的淘金場,把病人當做待宰的羔羊》)之后,湘雅二院于8月25日啟動了“改進醫療作風,規范醫療行為”專項行動,推進自查自糾,對在此期間發現的違規危急問題一律從快從嚴處理。
9月2日,該院下發文件,決定對心血管內科醫生譚某某、產科醫生朱某某等15名工作人員給與諸如取消醫療資質等處分。
其中,心血管內科醫生譚某某(主任醫生)在醫院門診過程中,引導患者院外購藥,違規轉診患者、開大處方,被處于警告處分,并取消二院醫療資質;曾任婦產科主任的朱某某(主任醫生)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工作50余年,多點執業,在醫院門診過程中介紹患者外院就診和檢查,被同樣取消二院醫療資質。
此外,感染科、血液內科、外科樓藥方等多名醫療工作人員被給與提醒談話、責令檢查等處分。
從涉事醫生的角度來說,這處罰不可謂不重,兩個主任醫生直接被取消了在該院的醫療資質,自然收入要降一大筆。
然而,從病患的角度呢,他們為了一己私利,給病人及家屬造成的財產損失,乃至失去生命,誰來賠?那些違規的、非法的收入又最終落入了誰的口袋?掏,還是不掏出來?
進一步,既然多個科室都出現問題,那么醫院管理層有沒有問題,又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再說,處理最重的兩個主任醫生僅僅是取消院內醫療資質,恰好,人家還可以去其它地方執業呢。
這種自查,更像是罰白開水三杯,說白了就是一個應急公關操作。
尤其被當典型的兩位醫生,至少一位明確是退休返聘的,另外一位同科醫生說“印象是老實、不愛說話”,并且兩位都是主任醫生,他們干的事,引導院外買藥、院外就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吃里扒外。
這怎么看都像是用犯了錯的、背景不硬的“老實人”給上邊和大眾一個交待,同時也震懾一下院內“不乖”的醫生們
這簡直就是一箭數雕嘛!
此前,有媒體報道,劉翔峰同科室、同院的同事,向醫院交了許多劉翔峰的舉報材料,最終都如泥牛入海;劉翔峰事件形成輿情之后,也有媒體采訪過被劉翔峰給坑慘的病患及家屬,及其它在二院疑似出現過問題的病患及家屬。
這些都說明,在該院,劉翔峰的問題不是孤例,劉翔峰背后“有人”(這也是他的同事們的感覺)。
這怎么可能醫院突然間就轉性,明鏡高懸了。
所以說,許多時候,自查自糾,只能是一個給各方一個“交待”的“姿態”而已。
如果真要查,應該更高一級出面,全面、系統地排查醫院的問題,至少劉翔峰就是被長沙監委監察調查的;更進一步,為了排除關聯,比照唐山深夜燒烤店打人案由廊坊方面偵辦,這是不是也可提級+異地?
同時,也需要放開監督。
這里頭,指望科室行政管理層自凈幾乎不可能,而同科室一線的普通醫生雖為“牛馬”,但畢竟某種程度也是利益共同體,沒有意外他們一般會在相關科室長待,自然會顧慮重重;護士對某些手術究竟該做到什么程度,在精細之處又沒法很準確的把握;沒有相關利益,又具備專業醫療知識,且和醫生日常接觸的人,其實就是“苦.大.仇.深”的規培生(參見《規培醫生同崗同酬,這會是新的開局嗎?》)。
當然了,自查自糾也罷,上級監察也好,群眾監督也罷,如果認真做了,都能取到一定的效果。
然而,更為根本性的問題在于,一個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務機構,又要按照盈利性去經營,其中某些“前浪”醫生由于手中有了權.力還有著巨大的信息優勢,他們自然會利用自己一言以定生死的優勢,為自己也為醫院牟利,其中某些行為只要不超出某個限度,其實也是醫院所樂見的。
這個問題如若得不到解決,恐怕大大小小的劉翔峰還會陸陸續續的在各大小醫院出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