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正兒八經的90后,我可以非常自信的告訴專家,這完全就是錢不到位,也就是俗稱的“窮病”。
在8月1日,《求是》雜志刊登的一篇署名為“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題為《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的文章中提到:
有一半左右的受訪者認為養育孩子的主要壓力是經濟壓力,有30%左右的認為是孩子的教育壓力。認為有照料孩子壓力的比例在14%左右。
育齡婦女生育意愿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于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為生育主體的“90后”、“00后”僅為1.54個和1.48個。
雖然我還沒有結婚,但是早已感受到了諸多方面的壓力。首先從結婚這件事兒上,有沒有父母所認可,主流價值觀所認可的物質條件就已經極大限制了年輕人的戀愛婚姻自主權,而沒有婚姻就談不上生育。
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結婚似乎首先必備房子,因為主流價值觀所營造的就是一種,有房才有家,有房才有保障的觀念,說難聽點哪怕兩個人最后離婚了好歹還能分點房產。
其實,從居住的角度來看,大可不必非要自己買房,不但要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更會抑制未來的生活水平,導致年輕人的抗風險能力極大下降。
我們只要能夠租住一個相對比較舒適又價格合適的房子,以滿足自身的居住條件即可。
然而,我這種想法很大概率會被老一輩批評為沒有遠見,你這只是在給房東打工,買個自己的房,租出去還能抵一部分房貸呢,未來還可以自己居住,更何況房產有升級價值、投資屬性,這都是一種保障。
從表面看,老一輩的想法不無道理,然而我們經過現實的捶打就會發現,那些只不過是美好的幻想罷了。
當我們成為房奴的時候,便意味著這二三十年都要給銀行打工,這份工可比給房東打工難多了。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分析過,還給銀行的錢可比我們借銀行的錢多了不只一星半點,有時甚至是成倍的。
其次,我們很難保證自己不遇到錢存在村鎮銀行取不出來的事兒,錢就算能取出來,還可能遇到開發商爛尾跑路房子拿不到手。
就算房子能順利建成,我們還可能面臨降薪裁員,一邊掏著房租,一邊還著房貸,沒錢了你說你是停貸呢,還是睡大街呢?
最后,老百姓買房一般都是剛性需求,不像那些個炒房客、投資家、企業家……買房是為了等著房產增值,最后資金回流賺錢。
哪怕老百姓真買了房子,房子也真的在未來增值了,難不成還要把房子賣了重新租房住?(除非有不止一套房)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比如家中有人生病急需用錢,老百姓一般是不會把房子用來交易的。
雖然我個人不認為買房是多么劃算的交易,但老百姓其實還是無法避免房子和婚姻、教育、養老等掛鉤,從而不得不買房的現實。
不是有句話說: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目前,90后00后為什么相比于老一輩有著更低的生育愿望,還是離不開種種物質條件和經濟壓力,這是當下最主要的矛盾,而這矛盾的背后又是巨大的貧富差.距鴻溝。
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合理的收入,沒有休息的時間,沒有基本的住房。怕什么還來什么,迎來了減員降薪,迎來了加班熬夜,迎來了物價飛漲,迎來了房價高企。
我辛辛苦苦工作,一個月拿到手還沒人家體制內退休的老干部退休金多,而這些人天天喝著茅臺,抽著華仔,時不時還說幾句現在的年輕人不努力,不懂上進,隨意躺平。
怎么,我不躺平,難道還等著被資本割.韭.菜嗎?用我僅限的那丁點勞動力為資.本.家賣命,為既.得.利.益者的養老金奮斗?
年輕人僅養活自己已經是超級困難模式了,關于生育這件事不是我們不生,是真不敢生,真沒錢生。
更何況,假使孩子出生了,我們拼著命把他/她撫養長大,最后發現孩子只能重復和我們一樣的那一條路:做牛馬,做電池,做耗材。
11歲男孩幫爸爸看三個攤位
那讓孩子出生的意義是什么呢?
這時候老爺們還很生氣:年輕人到底有沒有大局觀?
我要這大局觀,誰又來幫我承擔生育的成本、壓力呢?
先讓房價回歸普通勞動者的工資能夠買得起的水平,再讓房子和教育脫鉤,或許我們還能考慮一下生孩子的事兒。
如今,連國.家衛.健.委都公開承認我國人口將負增長,面臨著“少子老齡化”的境況,可見形勢嚴峻到了何種地步。
日韓等國家的經驗證明,一旦掉入低生育陷阱,即使鼓勵乃至全面刺激生育,效果也微乎其微。正如我們如今倡導二胎三胎,多少人連一胎都不敢生,遑論生更多的孩子呢?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口的存在和發展是由社會生產方式決定,同時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人口現象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現象。生產力的水平,生產關系的性質,必然要制約和支配人口的運動。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剩余價值規律被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所取代,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被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所取代。
因此,對于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這兩種生產的內在聯系和比例關系,就必須也能夠由社會自覺地掌握和調整。
而如今我們面臨的,是物質資料的分配產生了較大的問題,80%的優質資源分配到了20%的少數人手里,另外80%的人沒有充足的資源去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無法滿足生育下一代的需要。
由此,人口問題便產生了。
我們除了看到現實層面的經濟負擔重、子女無人照料和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因素之外,更應該從深層次的根源入手去解釋。
因而,如果不能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生產資料的分配問題,年輕人將會一直面臨各種各樣的戀愛、婚姻、生育、養老等問題。
如今的年輕人恐怕只能通過躺平去應對了,當然更積極一些的選擇是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去分析解釋世界,進而想辦法去改變不合理的地方。
你說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