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查查,其民缺缺,人執迷也,其日故久,是寬亦誤,嚴亦誤,豈百姓迷哉,朕亦迷也,爾等不迷乎?——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
1
萬事皆有因果,福禍從來相依。
5月28日,四川閬中。
閬中市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布關于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公告:
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每周一次,每人3.5元,費用由個人承擔。
彼時,全國各地的核酸檢測,都是免費的,閬中市是第一個要求居民自費參加全員核酸的城市。
一石激起千層浪,閬中被罵上了熱搜。
國家政策文件明確規定,根據國W院的指導意見,常態化核酸檢測所需的費用應由各地政府承擔。
閬中市,何以與國家的政策指導相悖?
當地的迷之操作遭到輿情熱議的猛料抨擊。
5月29日,@健康閬中在其官微發布公告稱,將“常態化全員核酸采樣”調整為“按照愿檢盡檢原則自愿檢測”。
這里就有另外一個問題出現了。
在免費核酸檢測的前提下,仍然有部分民眾對于“核酸常態化”抱有抵觸心理,現在搞自費了,抵觸“核酸常態化”的情緒,是不是就跟更重了?
還有,疫情低風險地區,有沒有必要搞全民核酸?
疫情三年了,我發現層層加碼和一刀切的防疫方式,似乎是已經呈現“常態化”了。
出現三五個感染病例,就全城核酸;要是有了十幾個感染的,干脆就全縣乃至全城“全域靜態管理”嚴格封控了。
打疫苗、做核酸、戴口罩、掃健康碼、出示行程碼...
98歲的老人接種疫苗住進了醫院醫生下達病危通知書;京東快遞小哥沒戴N95口罩營業點被行政處罰;不參加核酸檢測的,上征信記錄、賦紅碼、罰款、行政拘留、在媒體上曝光、甚至有地方搞“內部舉報”,鼓勵居民舉報未參加核酸檢測的人,還發獎金獎勵...
60歲以上的,拉去接種疫苗,有獎金;舉報沒參加核酸檢測的,也有獎金。
天氣越來越熱了,獎懲制度,也是越來越魔幻了。
疫苗令、居家隔離電子檢測手環、賦紅碼、核酸產業園基地、空調防護服、微信群里的網絡“次密接”...
苦了民眾,累死基層。
三年了,什么時候是個頭。
2
7月15日,四川閬中,再度被罵上熱搜。
一則拍賣公告引起外界關注。
此次拍賣標的物為閬中市公辦學校、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資公司的食堂食材統一配送服務未來30年特許經營權,起拍價1.8億元。
這30年特許經營權涉及公辦學校98所,涉及機關單位、國資公司77個單位。
1.8億,30年的經營特權,只是買斷了175家單位的“食堂食材配送服務”,每年的花費成本就是600萬。
我時常說,社會事件和新聞報道其實特別有意思,你不能單獨地去看某一個新聞消息,你得把他們串起來對比著看。
98所學校77個機關單位,一年的食堂食材配送經營權,是600萬;
江陰某小學教導處的主任,一年克扣貪污學生餐費100萬;
中小學驚現食堂霉變食材事件,多名學生就餐后出現腹瀉嘔吐拉肚子現象。
利字當先一旦開了頭,除去既得利益者之外,其他所有人,無一幸免。
現在,大家應該就能明白,為什么學校食堂的飯菜,那么難吃了吧。
巨大的“中標”成本支出、利益鏈上的人都想揩幾層豬油、有限的獲利空間逼迫著他們不斷壓縮其他成本。
教育如此、醫療如此、爛尾樓,也是如此。
在一邊倒的輿論聲討譴責之下,7月16日,閬中市教體局發布“關于終止食堂食材統一配送服務經營權拍賣的公告”:
“因拍賣標的范圍和期限調整,現終止拍賣。”
注意,是“終止”拍賣,而不是“中止”拍賣。
如果是“中止”,那么就是暫停,調整之后后面會繼續拍賣;現在官方文件用了“終止”,就說明1.8億賣30年食堂經營權的事,應該是涉及到某些違規,這個拍賣,被緊急叫停了。
3
對于有人擔心30年內若有學校和單位出現停運、裁員或倒閉,人數出現重大變化,怎么辦?
工作人員表示:這個確實屬于不確定因素,風險需要自己考慮。
不用擔心,這些問題,肯定會出現。
30年的時間里,領導都得換幾任了,后面上任的領導,還認不認前任領導拍賣掉的這個經營權都很難說。
那么,既然風險系數這么高,為什么拍賣當天,仍然有許多人踴躍參加呢?
很簡單,這就是當下的國情里,多數商人最擅長的掙錢方式:
先壟斷,然后分包。
先用1.8億,把這個30年的壟斷經營權搞到手,然后再分包出去,175家食堂的具體配送服務,可以轉包給幾家食品公司。
這一轉包,直接翻一倍,每年凈賺600萬。
如此一來,成本費用也就會再翻一倍,變成每年1200萬。
成本翻了一倍,分包商和承接方要想繼續掙錢,那就得在“食材”上繼續動腦筋榨出油來。
機關單位、國資公司,這些地方食堂里吃飯的都是些領導人物,他們輕易是不敢得罪的,這就得建立“VIP食堂”。
那么最后,利潤點從哪里出?——必然也就只剩下那98家學校食堂了。
最后,又是少年倒在了食堂。
家長何其怒,民眾何其悲!
4
3塊5的自費核酸、1.8億的食堂經營權,這些數字經濟的背后,本質原因,是地方政府沒錢了。
自從土地出讓金規則更改以后,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直線大幅下降。
疫情的沖擊,又使得政府公共財政支出,不斷上漲。
單就核酸檢測費用這事而言,最早是醫保金兜底,后來發現醫保金消耗太大了,就變成醫保金和地方政府7/3開。
可疫情反復不斷,核酸常態化一直搞下去的話,政府也承擔不起了。
于是,就只能“自費核酸”了。
也因為土地出讓金和停貸事件的影響,老百姓喜歡存款、不愛買房高消費了,所以賣地皮掙錢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了。
于是,只能想到“拍賣食堂經營權”了。
有錢的時候,使勁揮霍,沒錢的時候,才知道貧窮的痛苦。
搞旅游的、搞餐飲的、普通工薪基層、烈日下干活的基層醫護人員、捉襟見肘的勞苦大眾,自然希望疫情盡早過去。
可是那些在疫情影響下賺得盆滿缽滿的人呢?
他們希望核酸可以一直常態化,他們希望封控管理下的團購物資可以一直賣下去。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政府財政沒錢了,老百姓也沒錢了,那么錢都去哪了?
難不成都讓擺地攤賣西瓜的掙去了?
我忽然就想起來荊州的巨型關公雕像了,“全球最大”關公雕像落地1.7億建成,建完了以后,發現“違建”,再花1.55億拆遷搬移。
一來一回,3.2億沒了。
山東濱州的李行長,也就是這么“被騙”的,騙子說能夠給他女兒辦入學資格,1.5億活動經費花出去了,騙子又冒充反貪局局長,說事情敗露了要花銀子擺平此事,又是2個億沒了。
一來一回,3.5億沒了,李行長坐牢7年。
咱們小老百姓,都是三塊五塊的花,你看看黃老爺們,都是億來億去的算計。
只是,機關算盡太聰明,也要擔心丟了卿卿性命。
畢竟,誰都不是傻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