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兩會的報道鋪天蓋地,但是農民工問題還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我自己所能扮演的就是一個橋梁角色,把這些聲音傳達出來。
2015年3月8號,政協委員汪暉教授就其今年的政協提案——《杜絕建筑業工資拖欠,維護勞動者底線尊嚴》在北京《時代周報》舉行了一場座談會。汪暉教授表示,他本人一直很關心工人的問題,自己過去也曾經當過工人。本次的提案是他與勞工研究專業領域的潘毅(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基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關注新生代農民工計劃”與公益機構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的深度調研共同書寫。
事實上,今年已經是汪暉教授第二次就建筑工問題在全國政協會議提案了,不同的是,上一年他的提案側重的是勞動合同問題,而今年則側重欠薪問題。他根據自身幾次參加政協會議的經驗指出,政協會議在回應提案一年比一年認真。而他也相信建筑工人問題將越來越受到重視,2014年底,全國政協俞正聲主席也就“建筑工人工傷維權”議題召開了協商座談會并講話。從去年政協對汪暉教授的回應來看,建筑工問題在實施上有很多實際性的問題,難以解決。而汪教授也指出,“在清理轉包關系之前,確實難以解決”,他著重指出,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過程一定要督促。
正如汪教授指出,勞工領域并非他的專業領域,他的提案更多的是希望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借此使工人和農民的聲音能夠發出來。他認為農民工問題還有大量的其他困境,這兩年他也持續在關心這個議題,努力思考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空間。就他的觀察,就兩會參與情況而言,農民,或者說農民工的比例還太少,那么他們的聲音就會比較小。他說,“關于兩會的報道鋪天蓋地,但是農民工問題還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我自己所能扮演的就是一個橋梁角色,把這些聲音傳達出來。”他希望媒體可以多把工人和農民的狀況直接報道出來,少報道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講什么,因為若沒有真正處于那個處境當中,即使你真的想去表達,也很難把最核心的問題揭示出來。而兩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借委員提出的問題,去找那些直接的群眾。他說,今年兩會很難在媒體上聽到工人和農民的聲音,他希望媒體能真正地把工人和農民的聲音表達出來。
這次座談會汪教授也邀請了長期從事建筑工人研究的機構和工友,請他們談論自身的困境。長期致力于建筑工維權的李大君指出了幾個重要問題:第一,農民工保障的法律法規有200多部,政府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但是他們的生存狀況卻非常糟糕,90%建筑工正遭遇著與妻兒分離的狀況;第二,媒體對建筑工上萬高薪的“誤讀”,有些建筑工人一天可以拿到兩三百塊的工資,媒體聽到這個數字就自動乘以30天得出建筑工月薪上萬的結論,但是根據統計,建筑工每年平均能干活的時間為160天,剩下的時間他們都在失業,而他們還常常面臨著拿不到薪水的困境,有些工人在討薪后還遭遇過工地的涉黑報復;第三,過去一年移送有關部門的討薪案例至2014年年底解決不到一半,效率低下;第四,就北京的狀況而言,目前建筑工人加入工會非常困難。北京的建筑業工會拒絕非北京籍的建筑工,而大部分建筑工地也并沒有工會,即使有也常常是無為的工會。參與座談的工友也圍繞李大君提到的問題談及自身的困境,以下以建筑工地工友自己創作的幾首詩歌呈現工友們的情感和困境。
窮與富
假如沒有我的窮,哪里會有你的富?
假如沒有我的苦,哪里會有你的甜?
假如沒有我們的雙手和汗水,
哪有你們舒坦的華屋與豪車。
然而,你卻笑我無知,
我看到,你笑得如此無恥。
我問,勤勞不是可以致富嗎?
你說,你們勤勞所以我富啦!
原來,在資本的統治下——
勞動就這般被扭曲和踐踏!
——河北建筑工友阿龍
自嘲
建筑工人工資低,
粗茶淡飯穿破衣。
一年吃的三年飯,
三年陪了一年妻。
——河南建筑工魏錫寶
忍別離
相識未謀緣已盡,
欲作勞燕兩離分。
唯愿花開多錦簇,
不負忙碌民工心。
——山東建筑工王運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