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網站披露了已經制定完成的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的部分細節。總體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實施意見將于明年上半年出臺。
根據“三年早知道”原則,不會對未來三年內參加高考的學生產生大影響。配套實施意見現行試點,2017年正式推廣實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
而在高考改革中,將探索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
新京報記者 許路陽
【高考改革】
外語將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
針對高考改革,此次教育部計劃推出的考試招生總體方案提出,要對考試評價制度和招生錄取制度進行系統設計。其中,在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方面,將重點推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及全面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將探索外語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
“從世界趨勢和個人發展來看,都需要改變外語在高考中和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局面。”對此,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袁振國解讀稱,此次探索外語考試“社會化一年多考”,如果能夠成功,還能為接下來繼續打破“一考定終身”取得經驗。
【招生改革】
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注冊入學
有專家擔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調整,卻不對招生制度也進行改革,可能令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昨日,教育部網站披露,在改革招生錄取制度方面,重點分成兩個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二是加快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注冊入學,“一些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不參加高考,由學校依據其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傾向性測試成績錄取。”
參與此次高考改革設計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此前表示,從趨勢上看,研究性大學優秀人才招生和大面積的普通學校招生之間,也將有所區別。
不過,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袁振國表示,高校在此輪招生改革中的動力稍顯不足,因為按目前高招機制,高考后留給高校選拔優秀學生的時間太少,很難實現在考察考生高考成績同時,參考面試、高中綜合評價等方面,所以,他認為,央屬部屬高校招生辦法的出臺十分必要。
【政策實施】
各地最遲明年底出臺實施辦法
對于高考等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則,將方案提前一段時間公布,確保改革有序進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將發布總體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領域改革實施意見,有條件的省份開始綜合改革試點或專項改革試點,2017年,總結成效和經驗,推廣實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區、市)最遲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臺本地區具體實施辦法。
實際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體”招生,將考生高中學業水平成績、綜合素質測試成績和高考成績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終成績。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語聽力測試時,率先嘗試外語一年多考。
■ 改革路徑
有條件可9年一貫制辦學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介紹,目前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七條路徑,貫穿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
1
探索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的多種實現形式,包括小學初中對口直升;合理劃分學區,學生在學區內直接進入初中;有條件的地區新建校實行9年一貫制辦學等等,綜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擇校過熱問題。
2
推進高中階段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鼓勵各地積極探索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為依據的招生方式;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中等職業學校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依據,實行注冊入學。
3
建立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4
建立健全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制度。
5
改革統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6
建立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選拔的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包括探索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分類考試;擴大培養單位和導師團隊的招生自主權;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錄取制度。
7
擴大社會成員接受多樣化教育的機會,建立
多種學習成果轉換認定制度。 據新華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