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上午,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嚴海蓉老師在第五屆河陽論壇上作了題為《農政視角下的三農問題和食物主權的未來》的專題報告,與在場嘉賓、老師、同學以及一些當地鄉民分享了她在三農問題和食物主權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
嚴海蓉老師以她在2015年東北地區調研時獲得的一個農民哄搶公司包地種植的玉米這一具體案例來闡述她對當下“三農”問題的觀察和關注,其中之一是農業和農民在發生分離。她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的政策曾經一直是去小農化的。從80年代開始一直在推專業戶、土地承包戶,允許務工,到90年代開始推進龍頭企業等等,再到2013年,經營主體里面主要是專業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龍頭企業。直到最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未來小農經濟的長期存在。嚴海蓉教授認為,這體現出國家在政策導向上的一個變化,但是現實中對小農的排擠和替代仍然在繼續。這種排擠和替代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直接替代、間接替代、直接和間接的擠出等。嚴海蓉列舉了很多具體的案例,她認為在這種情況之下,小農的地位是越來越邊緣化。
以上談到的是農業和農民的分離問題。接下來,嚴海蓉老師又進一步分析了農民的分化問題。通過對1991年到2011年,20年間的農村十組人群的收入增長對比展示,嚴老師指出,貧困農民與富有農民在收入增長上有分化的現象,這種分化是顯然的,并有增長的趨勢,即有兩極化趨勢。此外,嚴老師還談到了當下的化學農業或工業化農業的問題。她引用印度生態學家范當娜·希瓦的話,認為她把這個問題說的很透徹:
而為大眾所熟知的化學農業、綠色革命在計算其所謂成就時采取的秘訣就在于簡化法和成本的外部化。第一個簡化是生物簡化,因為它們把復雜的、互動的生態系統簡化為作物,然后把作物簡化為單一作物,單一種植,然后把單一作物簡化為僅能作為商品出售的部分。然而,在所謂高產的同時,整個生態系統在沉淪,生態的多功能在沉淪,每畝的營養產出在下降。在所謂高產的同時,它們把高產的成本都外部化了,比如所造成的水污染需要花費450億美元才能清除,而這些成本由整個社會來承擔。第二個簡化是經濟上的簡化和扭曲。生產效率是指單位面積的產出,然而生態系統的種種產出全部沒算,農田的種種產出都沒算,所計算的產出僅限于商品的部分。
在這里,嚴老師認為我們需要重新檢驗一下三農的提法。20世紀90年代提出三農問題的時候,農民、農村和農業這三個不同的范疇大致可以重疊,“三農”這一整體性的提法體現了三位一體的重疊。嚴海蓉老師指出現在情況已有不同,需要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政府政策支持新的經營主體,支持農民的“去小農化”;資本下鄉導致的農業和農民的分離;再比如,農民開始從屬于資本,這種從屬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雇傭勞動的方式,也可以是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或其它方式。嚴老師認為,農村的分化問題也迫使我們反思原來提出的三農問題。因此,嚴海蓉老師提出了“新三農”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農民分化、生態環境惡化、農業資本化和全球化等。
接下來,嚴海蓉老師又談到了當前中國農業的對外依存度問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糧食進口大國。嚴老師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在于我們追求GDP的增長,導致各地追隨著一種以耕地換增長的一個粗放型的城市化。因此,嚴老師提出我們對糧食的定位問題。對于糧食的定位有很多,有人將之定位為商品,而有些人認為它是準公共品,嚴老師認為后者更符合我國的國情,即糧食的生產它需要政府的保護,它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由此,嚴海蓉老師提出了食物主權的問題。食物主權的概念是全球南方的農民組織、農民運動提出來的。在嚴老師看來,這個概念和第一屆河陽論壇提出來的生態社會主義概念是同脈同宗的。她認為我們只有在生態社會主義的框架底下,才有可能真正實現食物主權;而提倡和推動食物主權的實踐也有助于傳播生態社會主義的意義。食物主權包含了生產者的自主性、消費者的權益,也包含了生態多樣性。嚴老師認為這個概念強調的是農民作為農業生產者的主體性地位,以及資源的公共性。資本主導食物生產和流通領域是有問題的,食物生產和流通體系應具有公共性、基礎性和社會性,應該提倡農戶自愿組織、土地集體共有、按勞分配為原則的農民合作組織。嚴老師強調,我們今天在呼喚綠水青山的時候,一定要反思工業化食品體系與全球變暖的問題,因為工業化的農業和食品體系也是導致氣候變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圖片:貴州大壩村2012年前后變化)
之后,嚴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貴州大壩村的一個積極案例。這個村莊由最初的貧窮、破敗到后來實現了脫貧、土地不再拋荒,集體經濟從無到有,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再造金山銀山,實現三大產業的融合,最終實現了村莊的振興。她認為,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對于鄉村振興建設有益的經驗,例如因地制宜、干部試錯、集體普惠等。這種新型集體經濟的誕生是一種基層創新,也是中國道路的基層探索。
(本文由杜學志整理、經嚴海蓉老師審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