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曾說“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都不過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貴,就因為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巨人,成長為力量”。安陽同心非轉基因公社從成立之初尋找土地、建造設施,再到后來社員沖突和生產滯銷,甚至面臨散社的危險。就如所有新生事物,經歷了重重坎坷。重建后的同心公社重新迸發出活力,繼續成長并鼓舞著人心。
今年7月,這個新生的公社遇到困難的時候,社員的齊心努力與全國關心人士的幫助使它轉危為安。如今,新生的同心非轉基因公社繼續在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的道路上探索著。
本文根據陳秋明老師在人民食物主權年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略有刪改。
2017年11月11-12日,“生態農業與合作實踐”人民食物主權年會在云南昆明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思考者與行動者們齊聚一堂,分享經驗,探索出路。在當前資本主義化工農業的槍林彈雨中,這樣的探索與實踐顯得尤為緊迫。為將“吃飯”的權利緊緊握在人民的手中而不被剝奪做出努力,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分享與討論的平臺。人民食物主權論壇正陸續推出本次年會的精彩發言,敬請關注。
公社簡介
安陽同心非轉基因公社的社員是一群關注食物安全、環境健康的普通市民,面對嚴峻環境和食物危機,他們決意聯合起來自己生產,支持生態農業。目前30多個社員共同出資、義務勞動、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建成11畝的生態種植蔬菜基地。他們期望更多人能參與進來,吃上健康菜。講者陳秋明是公社發起人之一。
正文
各位老師,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來自安陽同心非轉基因公社的陳秋明。我們公社成立于今年三月,運行才八個月,沒什么經驗可談,我就我們公社探索過程給大家做一匯報,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的指點和幫助。
公社概況
我們公社是個類似生產消費合作社的公益性組織,大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公社現有社員36人,會員20人,大部分是本地人,也有少量外地人員。社員每人交2000元,分800斤凈菜,公社鼓勵社員參加義務勞動,出一個工可獎10斤蔬菜。公社基地現有暖棚1個,涼棚6個,露地5畝,連地邊設施共11.24畝。
我們學習有機方式種植,堅持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催熟劑,完全自然成熟,是真正的無公害蔬菜。目前基地種著蘿卜、白菜、苤藍、大蒜、蘑菇、花菜、西紅柿、黃瓜、青椒、小白菜、小油菜等十余種蔬菜......各種蔬菜生機勃勃,長勢喜人。
回想八個月走過的歷程,可謂酸甜苦辣,一言難盡。概括起來有三個階段:信心十足起步,遭遇危機難行,老將扶持成長。下面我給大家談談這三個階段。
起步:艱難但充滿信心
我是參加了去年十二月食物主權年會,聽了各位老師的發言,特別是聽了鄭冰老師的報告,受到啟發才決心搞這個事情的。我認為鄭冰老師成功的秘訣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大家齊心合力搞好共同喜愛的事業。
回到安陽,我就著手這件事。首先建立健康中國安陽同盟微信群,群宗旨以健康中國為目標,致力于推動綠色生態有機農業,促進城鄉綠色互助同盟。不斷拉親朋好友進群,同時上街發反轉傳單,群眾掃二維碼進群。我們在群里經常發食品安全與轉基因危害方面的信息。
到春節期間,群成員超過了一百人,我號召大家找地開辟自己放心菜園。我們選地的標準是:
1.離市不太遠交通方便;
2.遠離污染源;
3.土壤最好有機或撂荒幾年;
4.面積、設施、租金合適。
我們先后找了七八處,符合條件的不多,曾有200畝的一塊地,原來搞有機種植賠了,撂荒多年,可惜面積太大也有糾紛沒法選。最后我們才定了目前這塊地。當初我們還不滿意這里緊挨的小豬場有臭味呢,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了!
在選地同時,我草擬了一份公社章程,在網上讓大家討論。然后我召集愿意參加公社的人開會討論章程。經過2月19日,3月5日兩次開會討論修訂表決,章程基本定了下來(個別內容以后經網上討論表決進行了修訂完善)。但由于熱情高,沒有訂退出機制,這是一個隱患,給以后處理公社危機帶來了難題。我與交款的人,建立了現在的同心非轉基因公社群。3月8號,我們和出租方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每年租金15500元,預交半年。
土地租賃合同簽訂后,大家熱情高漲。安鋼(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社員驅車一個小時來基地參加勞動。原來棚只有鐵架子,承包后我們進行了維修覆膜。為了省錢我們到濮陽采購物資,自己能干的活兒就自己動手,技術性強的我們就找工人。地埋管是我們自己鋪的,電線水管是我們裝的,門前水泥地是我們自己處理的,圍欄是我們自己圍的。技術員采購好了種苗,大家一起動手把菜苗移栽到了地里。西紅柿開花后,我們發現地里沒有蜜蜂、蝴蝶,就請附近養蜂專家,帶著幾箱蜜蜂加入了我們公社。
特別是修暖棚后墻,原來塌方,修補費了很大力氣。把棚里土袋子往后墻堆,堆了幾次也沒有上完。后來棚里太熱,大家都不愿進棚了。最后我一個人清晨去扛了幾十袋,后來又來了社員幫忙,才算弄完。棚外墻補土也很費事。由于環保,工地不讓出土,很長時間弄不到土,我只好找人半夜去拉土。大家又把土撩上,才算修好了暖棚。
前期建設盡管困難很多,但大家各有所長,各盡其能,群策群力,各種困難總能得以克服,公社發展還算順利。到5月初,公社社員發展到了規定的55人,公社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危機:退社風波與蔬菜滯銷
第一個危機出在種植品種小黃瓜。黃瓜收獲時,大家發現不是傳統帶刺的黃瓜,社員有的認為是轉基因,有的認為不是轉基因。這時有的說非轉不非轉無所謂,無公害就行了;有的說公社需要改名字;有的說要改選領導;有的提出退社。
我決定召開社員大會,討論公社這些問題。但是會議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公社面臨解散的危險,不得已,我和副社長商量出臺了退社機制:凡退社除了取菜折款外全退,出工的按菜價兌現。因為條件優惠,公社很快平靜下來,但一下子有了萬元的虧空。
六月份西紅柿下來了,我們一邊分配,一邊出售,又賣掉了小麥,同時壓縮開支。到7月中,虧損減少到了五千元。我們收獲西紅柿大約六千斤。由于社員減少,部分西紅柿采不透,爛到了地里,開始有人抱怨。
夏季高溫休棚,公社資金鏈斷裂,用工停了,9月底要交下半年地租,沒有著落。怎么辦?7月15日在安陽工學院開會討論資金問題,決定副社長出面組織公社籌集資金,如不成功,就對外轉讓。
十多天過去了,資金仍沒有籌到,有人開始在群里發難。沒辦法了,我打電話給袁老師、李老師幾位骨干,讓她們想辦法挽救公社。我自己表態社長另選,欠款公社打證明,我來承接。
重生:老將扶持與歷史轉折
應該說7月28日的賓館會議,帶有轉折性和決定意義。雖然參加會議的只有八、九個人,但是解決了公社迫切需要的生產資金問題。會上袁老師帶頭借款五千元給公社,參加會議的其他社員也紛紛響應,湊出了恢復生產資金14000元。會上成立了以袁老師為主任的公社管理委員會,選舉李鳳山為代理社長,侯云林為現金保管,我成為公社管委會成員。我交接了一下手續,公社又開始了新的運行。
我協助袁老師、李老師安排了生產規劃后,8月4號至12號,去北京閨女家住了8天。我終于能喘口氣了。
“快回來吧,”袁老師多次電話催我,“黃瓜分不掉,回來想想辦法!”13號我回到了公社,又像回到了戰場。出特價政策,銷售送貨,處理了幾百斤黃瓜。接著又去內黃采購種苗。可惜李老師高血壓犯了,累倒辭去了社長,生產的擔子又落在了我的肩上。
短期生產資金有了,但下半年租金還成問題。正在我們憂心忡忡的時候,香港毛澤東思想學會的林敏捷會長應袁老師邀請,來參觀我們公社。林老得知我們困難,毅然慷慨解囊捐助我們公社五萬元,使我們一舉擺脫了面臨倒閉的困局。
我和袁老師相識于2011年安陽橋廟會反對轉基因宣傳活動。后來在多次共同舉辦紀念毛主席等紅色活動中加深了了解。這次袁老師臨危受命,林會長鼎力相助,是因為他們同樣有一顆救國救民的火熱心。我想我們同心非轉基因公社之所以能化險為夷走到今天,真是托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啊!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暗中支持我們幫助我們啊!
公社在運轉,在成長,公社以后路還很長。我深深感到:改造中國農業維護人民建康,建設健康中國美好中國任重而道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謝謝大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