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親人》新書沙龍
如何直面親人?鄉(xiāng)土寫作的困境與突破
嘉賓:黃燈、溫鐵軍、何慧麗
時間: 02月25日 周六 14:00-16:00
地點: 單向街(愛琴海店)
北京 朝陽區(qū) 七圣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樓3025室
活動免費,無需報名
【內容介紹】
為什么離開家鄉(xiāng)的游子,內心最難舍棄的依然是故鄉(xiāng)的土地和親人?2016年,黃燈以《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一文,擊中了無數人內心深處的痛點和脆弱,也在個體生存的呈現中,凸顯了農村的真相和困境,以致此文遠遠超出了一個文學文本所承載的現實含量,將更多人帶入對農村出路的思考,《大地上的親人》正是作者將這一思考延伸的產物。
本期特邀著名三農專家溫鐵軍教授,何慧麗教授,就農村的困境和出路,與作者黃燈展開對談,這是一次在共同問題引領下的跨界交流,是知識界對農村問題的理性探討,更是一次對農村出路和如何激活農村內生力量的認真思考。
【嘉賓介紹】
黃燈
女,湖南汨羅人,文學博士,教授,現任教廣東金融學院,主要從事文學批評和文化研究,2016年,曾寫作《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一文,引發(fā)全國對鄉(xiāng)村問題討論和關注。曾獲2016年“琦君散文獎”。
溫鐵軍
男,1951年5月生于北京,著名“三農”問題專家,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西南大學中國鄉(xiāng)村建設學院執(zhí)行院長,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xiāng)建學院執(zhí)行院長。代表作《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1949-2009》、《三農問題:世紀末的反思》、《中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研究》。
何慧麗
河南三門峽靈寶市焦村鎮(zhèn)人,知名“三農”問題研究者、新農村建設實踐者,社會學博士,教授,中國農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副院長,曾掛職河南蘭考縣副縣長,“教授上街幫農民賣肉,賣米”新聞當事人,常年奔走基層,積極探索建立城鄉(xiāng)互動的消費模式。
【新書介紹】
《大地上的親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
黃燈 著
《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作者黃燈處女作
書寫幾十位親人的生命故事,關注三十年村莊的沉浮變遷
以實踐反思“返鄉(xiāng)書寫”,為大地上沉默的大多數發(fā)聲
2016年春節(jié)前夕,一篇名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xiāng)村圖景》的文章,以一個農村兒媳的視角,記述了生活在湖北農村的婆家三代人的命運變遷,引發(fā)了全國鄉(xiāng)村問題大討論。借此契機,作者黃燈將十三年來未中斷的鄉(xiāng)村書寫重新結構、寫成此書,詳細記錄了婆家、自己家、外婆家所在的三個村莊家族的人世浮沉。黃燈對自己親人真實、詳盡、深入的記錄和剖析,為國人思考鄉(xiāng)村問題、中國社會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樣本。
黃燈在書中展現的三個村莊——豐三村、鳳形村、隘口村,橫跨湖南、湖北兩省,盡管彼此看似毫無關聯、相距遙遠,但生活于此的親人因為擁有共同的“農民身份”,他們面對的挑戰(zhàn)和危機幾乎如出一轍。在三十年來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現代性裹挾城市的面具,徹底滲透到村莊、滲透到生活于此地人群。黃燈借由親人的遭遇,試圖展現出身為農的親人和命運抗爭的復雜圖景,追問中國村莊的來路與去向,也借此袒露內心的不解與困惑。在黃燈筆下,鄉(xiāng)村不再是寄寓鄉(xiāng)愁的載體,而是一個知識分子傾其智識、關懷于其中的“問題的場域”——凸顯真相、直面問題、尋找可能。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