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是被與洗澡水一起潑出去的幼兒
張文茂
我國改革前后農村發展的實踐證明,在農業完成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任務以后,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農業經濟本身,更不在于農業的生產過程,而是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需要,是農村發展二、三產業的需要,當然也包括農業在產業化發展中向二、三產業延伸產業鏈條的需要,所以,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農村的產業革命進程即工業化進程如果沒有集體經濟體制和組織形式的存在,那么,農民就必然會以個體的形態進入工業化進程,想不被資本改造和剝奪是不可能的。這不但被發達國家的歷史所證明,也已被小崗這樣的典型所證明并繼續證明著。小崗村的意義,無非證明了這樣三步曲:第一步,家庭經營,分田單干;第二步,農業停滯,外出打工;第三步,資本圈地,農民被雇傭。所謂土地流轉,實際上是為資本的進入掃清障礙。相反,在全國目前還在堅持集體經濟的地方,卻是另外一個三步曲:第一步,集體經濟時期大搞農業基本建設,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第二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進入農村工業化進程;第三步,改造傳統農村,完成傳統農村的城鎮化轉型。華西村有一個典型的說法:“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廠,九十年代造城”,是這一發展進程的本質概括。所以,如果真正講中國特色的話,講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的主要區別的話,有沒有農村集體經濟才是最本質的特征。離開了集體經濟體制和組織,不管是所謂的“中國特色”,還是自我標榜的“社會主義”,都將失去最本質的特征?! ?/p>
所以,一方面,只有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才能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積累,才能成為農村集體經濟鞏固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也只有依托農村集體經濟,農村的工業化進程才能健康發展,才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工業化、現代化,農民才能分享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成果。但是,這里馬上又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全國每一個村莊怎么能夠都搞工業化呢?我們不是經歷過“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盲目發展階段嗎?有人甚至以此為理由提出華西村、南街村、劉莊村等成功的典型不能復制,沒有普遍意義。其實,這里反映的問題,即一方面是部分集體經濟發達的富裕村,另一方面是絕大多數分田單干,集體經濟已經名存實亡的一般農村,完全成了兩股道上跑著的車,根本不在一條轍上,這恰恰是解散人民公社體制造成的惡果?! ?/p>
以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為根本標志的農村工業化進程,當然不可能在每一個村級社區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農村的工業化必定要使大多數農村只能向現代農業的方向發展,而更多的農業剩余勞動力必然要向村級以上的鄉鎮和城市轉移,這是一般趨勢。人民公社的三級體制,恰恰是適應這種農村工業化的體制。社一級是農村工業化的載體,也是農村進一步城鎮化集聚的載體,是農村中(大隊、生產隊)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的產業集聚中心,并逐漸成為農村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公共服務的中心;村一級是農業現代化的載體,是未來依托現代農業的新型社區(這里并不排除在農業上采取多種形式的責任制,也不排除少數的村由于企業的發展而進一步擴張)。所以,人們習慣上所說的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應該是公社工業化,是毛主席所期望的農村的光輝燦爛的前景。如果人民公社體制不是被解散,而是逐漸改革完善,那么,80年代以來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正是人民公社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時代。公社體制的存在,正是解決“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問題的體制保障。解散了公社體制,“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問題就不可避免了,因為村自為站、戶自為占的格局已經形成。接下來的問題是城市的改革也是資本主導下的私有化、市場化導向,這就使農民的城市化轉移又失去了國有經濟的承接和公有制體制的支撐、制度保障和組織載體。這就是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在現階段面臨的基本矛盾,一方面是農民離土難,進城鎮難,進城也是雇傭勞動化;另一方面是農業經營細碎化難以解決,農業的現代化難以推進。這一矛盾正是產生“三農”;題和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的根本原因?! ?/p>
所以,上世紀80年代初解散人民公社和上世紀90年代的鄉鎮集體企業私有化,是“三農”成為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此之后,是整個經濟的買辦化、殖民化,“三農”問題早已不能由“三農”自身所左右了?! ?/p>
人民公社不是自己消亡的,而是被解散的,因為她根本還沒有成長起來。從歷史的時機上看,可以說被扼殺在搖籃里,是被與洗澡水一起潑出去的幼兒。因為在以傳統農業經濟為主導的時期,除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的功能之外,在農業的生產領域,她的功能和作用確實是有限的,這成為她被解散的主要原因,并為此背了不少罪名,至今難以洗清。但是,正當這一體制剛剛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即農村工業化大潮已經到來的時候,真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潮到來的時候,她的功能和作用開始發揮的時候,卻偏偏被解散了,夭折了。沒有了人民公社,后來的所謂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曾經的輝煌,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多少歷史的塵跡,連鄉鎮企業這個稱呼,也漸漸的遠去了,農民的出路在哪里?
沒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沒有深邃思考和預見,我們到底摸到了什么“石頭”?
2010-1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