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可持續發展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第一期學員招募
一、項目背景
從2005年開始,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開始推動青年人才的培養和農村可持續發展。伴隨“農村發展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的設計和實施,雙方在良好的溝通、研討甚至是爭論的過程中,不斷地推動著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前進。到目前為止,該項目歷經五年,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事實上已經遠超過項目實際培養的有限人數,其具有的開創性和象征意義已經為相關組織所認識。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10家機構采用類似的方式培養青年人才。不僅如此,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已經把這種模式列為教育人才創新的重要內容,其學術項目已獲得了北京市教委的重要獎項。另外,有些院校已經計劃把這種模式作為教育改革的內容來實施,國家教委也已經借鑒相關經驗,把青年學生走向實踐作為一種重要教育手段,即實踐教學,這種設置成為“兩課”教育的組成部分?! ?/p>
隨著第一個五年期項目計劃的結束,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經過半年來的周密準備,于2010年5月份正式啟動“農村可持續發展青年人才網絡計劃”項目。本項目作為“農村發展人才培養計劃”五年期項目的延續,在吸收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諸多創造性的農村發展及人才培養思路,我們有理由相信新項目的實施,必將在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及青年教育上做出更加有益的嘗試?! ?/p>
二、項目意義
自上個世紀末以來,我們國家的農村、農業、農民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被社會各界稱之為“三農問題”。無論是農村的衰敗凋敝,農業耕地面積的逐步減少、還是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沒落,都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由此,來自政府和民間的要求解決“三農問題”的呼聲也是日益高漲。所幸的是,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準備為農村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更進一步,2006年全國人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定為國家的大政方針,并進行了具體的財政規劃部署。雖然國家下定決心解決“三農問題”,但是近二十年來,我國農村基本上是處于組織空白的一盤散沙狀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的經驗就是,沒有組織起來的農民,農村任何向好的方向的發展都是不可能的?! ?/p>
除了“三農問題”的積重難返,另一方面中國社會日益走向功利和扭曲,價值失落,青年人首先感受到了這種沖擊,因此青年人擺脫既定安排和尋找新的出路的要求就日益強烈。社會中總會有一些青年人由于各種原因脫穎而出,成為這個社會轉變的先驅。通過“農村發展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的推動,一批優秀的青年人脫穎而出,乘勢而上,不僅僅擺脫了舊有的教育和思想的羈絆,推動新的教育模式的變革和新的教育理想的實現,而且這些人也開始通過自身實踐來推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這就將個人的成長和中國農村社會的變革結合起來了,可謂意義深遠。但是這種結合只存在于分散的點上,導致那些有理想的、勇于反思的青年感到勢單力薄,他們之間還缺少相互的網絡式支持。農村可持續發展必然建立在某種新的文化基礎上,而這種文化必然是群體網絡的共同創造。
有鑒于此,如果能夠采用新的網絡形態維系發展這種聯系,使之網絡內能夠順暢交流及信息、資源互動,那么對于以上兩者而言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進而言之,這種群體網絡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和培訓學校,會自動造就一批積極向上的青年人。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網絡組織在提供信息交流的同時,更凝聚著共同的信念和價值觀,這同時也是青年網絡的核心內聚力和存在的根基。而從更廣闊的社會和時代背景看,則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p>
因此,尋求一種可行的方式把一些優秀的青年人編織成學習和交流的網絡—“農村可持續發展青年人才網絡”,推動這些青年人不斷地開創在農村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探索,并進一步推動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而推動這些青年人成長和進步,則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p>
三、項目內容
1. 學員招募
“農村可持續發展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辦公室擬面向全國擇優選拔10至15名志愿參與農村建設的青年加入,同時從前五期農村發展人才培養計劃學員中選擇10名老志愿者繼續參與?! ?/p>
2. 農村可持續發展青年人才網絡建立
以招募的新老學員為基礎,廣泛吸收其他對此感興趣的青年人,建立一個共同關注農村可持續發展議題的網絡。網絡的具體運行:
Ø 集中培訓學習和交流:每年三次的集中培訓與兩次的集中短暫交流,學習包括宏觀的形勢分析和對話,也包括專業能力和技巧,更為重要的是推動成員之間的有形交流,使來自不同地區和團體的網絡成員間形成很好的溝通。
Ø 學員實踐:組織經驗豐富的老學員到高校巡講,新學員到網絡內項目點進行實習,并有網絡內優秀老學員指導幫帶。
Ø 定期考察和交流活動:學員以組為單位到網絡內各項目點互訪學習和考察,或選擇部分學員到其他機構見習、兼職,促進本組的經驗和學習能力的成長?! ?/p>
Ø 網絡學習和交流刊物:項目組統一制定學習內容,并且為網絡成員辦一份交流刊物?! ?/p>
Ø 團隊行動:推動網絡組織各自的團體行動,鍛煉學員的組織能力和行動能力,促進團體凝聚力?! ?/p>
3. 學員實踐領域安排
v 基于合作互助的農村社區發展嘗試:聯合購銷互助模式,社區金融互助,農民合作社培訓及研究?! ?/p>
v 基于綠色聯盟的農村可持續發展嘗試: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健康消費合作社,城鄉互動,農村集體文化生活?! ?/p>
v 基于生態農業種植的聯合:在此基礎上嘗試將農民合作互助與農村可持續生活結合起來?! ?/p>
4. 學員可持續生活探索與反思
推動青年學員對自身的認識,以及對自身生活的反思,鼓勵網絡內青年的互助,包括思想的、情感的、心理的?! ?/p>
四、項目管理及執行
管理機構: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
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
北京國仁綠色聯盟
晏陽初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委員會
執行機構: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
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
五、報名程序
1. 報名時間
2010 年5月~2010 年7月,截止日期:2010 年7月30日
2. 詳細步驟:
(1)有意者請完整填寫報名表中要求申請個人填寫的內容,發送到[email protected],“計劃”辦公室在收到報名表三天內將對你的報名表進行核實。
A:如果你符合報名要求,“計劃”辦公室將電話或郵件通知你將報名表打印,填寫完整(在校生還必須填寫院系意見一欄并加蓋公章)之后郵寄到: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鄉村建設辦公室901 馬雪俠 收 (郵編:100872)
B:如果你沒有通過計劃辦公室的資格評審,我們也將電話或郵件通知你,說明理由并歡迎你繼續關注我們的活動。
(2)符合報名資格的申請人還將收到計劃辦公室電郵第二輪測試卷,請完成答卷之后電郵到:[email protected]?!坝媱潯鞭k公室將根據第二輪測試結果對報名人員進行電話訪談或者探訪。
(3)對于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為加深報名人對“三農問題”的認識,保證8月理論培訓的正常開展,作為該計劃的第一項學習內容,我們也將電郵推薦書目和學習材料,申請人開始閱讀推薦書目和學習材料,理論培訓班開班時“計劃”辦公室將進行相關考核,記入學員檔案?! ?/p>
六、具備以下條件者優先
1. 確實決心關心農村發展,對農民有感情,有服務農村的熱情,有奉獻品格;
2. 有吃苦精神,能長期住在農村;
3. 堅持憲法規定的基本原則,遵守國家法律和各項政策要求;
4. 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一定的組織能力;
5. 能全職進行理論學習和持續一年的農村工作實踐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6. 該期計劃候選人原則要求為在校大專以上學歷學生、大學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社會青年(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人員可適當放寬);
7. 在校休學大學生須有所在高校或者院系書面推薦或同意;
歡迎各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及有志于新鄉村建設事業的社會各界青年踴躍參與。本計劃解釋權歸“農村可持續發展青年人才培養計劃”辦公室。
聯系人:馬雪俠/呂程平
聯系電話:010-62484038/82509106
15801543669/13521775502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樓主樓鄉村建設辦公室901 (郵編:100872)
網 址:www.3nong.org (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