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六年關注三農問題,再加上中央政府連續實行免繳農業稅、糧農直補、農村醫療合作、新農村建設等,無不體現了中央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中央政府為我國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農業現代化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肯定,因此這一屆政府少說虛話,多做實事的作風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
但成績歸成績,政策歸政策。我們不能以現在短期的政績就說我們的政府政策是正確的,我們的政府領導是英明的。我國農業發展數十年積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也不是一條兩條政策所能解決的。過去很多年我們的領導朝令夕改,隨意行事,到頭來苦的還是我們農民。農業政策作為一種公共選擇政策,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利益,其實許多看來貌似關注三農的政策,細細剖析開來卻更有深意。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政府一直在喊著“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口號,但一直收效甚微,而且城鄉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中國社會二元結構越來越明顯。各種原因不必明說,關鍵是這條口號是建立在一個虛無縹緲的假設上的,這個假設就是工業和城市是有良知的,有道德的。但事實上并非如此,中國的城市和工業比西方的資本家更無恥、更卑鄙。早期的資本家剝削工人時是赤裸裸的,就擺在那兒,要想活下去,你不接受我的剝削就得接受其他資本家的剝削。而中國的工業和城市剝削、壓榨農民時還要農民擺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就好像以前的奴才被主子坑了還要大呼:“皇恩浩蕩啊!”
早些年來我一直關注三農問題,但農村的問題層出不窮、花樣百出,弄得我焦頭爛額。面對這一茶幾的“杯具”,除了潸然淚下,更感覺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我們也知道“問題與主義之爭”,即改良與改革之爭。要想解決農村的一系列問題,必須要有一個根本主義的解決。而這又要求我們為自己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就是農村發展的方向。
幾年前就有一個朦朧的想法,農村改革的目標就是農業、農村、農民能夠站在中國社會的大舞臺上,明確而又理性的告訴世人:我是誰,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中國農業在世界獨領風騷數千年,它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1%的人口,所以它不是先天弱質,后天失調。中國鄉村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也不是城里人眼里的窮山惡水,刁民潑婦。即使我們貧窮,也是被城市和工業坑的。建國以來,農業為工業發展作出了多大貢獻、多大犧牲,工業通過剪刀差、金融系統又從農民手里坑走多少財富,我們心里都該有本賬。
但中國往往流行“占座文化”,即沒有座時拼命往前擠,一旦占著座后就兩眼一瞇,不管身旁有沒有老殘婦孺。中國的工業和城市就是這種情況,他們也不想想,但年我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是如何建立起強大的工業體系的,那都是從農民嘴里挖出來的啊!當時的農民即使自己餓肚子也要工人兄弟吃飽,也要優先發展重工業。現在我們的工業發展了,我們的城市富裕了,但我們的農民兄弟呢?他們過得好不好?
不知恩圖報也就罷了,現在環顧一下我們多災多難的鄉野,干旱,洪澇、地震等天災也就罷了,畢竟我們不是上天,庇護不了那么多蒼生。但強搶民權、霸占良田,致使農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杯具”那一天不被擺上茶幾。而其中地方政府為虎作倀甚至明火執仗,不得不令我們寒心,人民的公仆,就是這樣為人民服務的啊!
不說那么多了,我只是覺得中國已經欠農民的太多太多了,不能再賒賬了。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樣: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中國農村、中國農民必須要收回屬于自己的東西。我不知道我們的愚民政策還要持續多久,你有可能騙某些人一時,也可能騙某些人一世,但你不可能騙所有人一世。
作為農民的兒子,我們不僅要為我們的父母拍案疾呼,更要為他們埋首做事。只有踏踏實實的做事,才有可能改變我們所不能接受的現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