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特寫鏡頭,至今讓觀看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的電視直播的人們記憶猶新:當溫總理念到那句“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時,他用力把手掌向前一推;緊接著溫家寶補充道:“這是一個重大轉變?!庇忠淮伟延沂窒蚯耙煌?,會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新農村建設議題成為今年“兩會”中人們談得最多的主題。“少取、多予、放活”這六個字被各級政府官員掛在嘴邊。農業稅的減免是“少取”的階段性成果,政府工作報告則突出體現了“多予”──要為農村提供基本公共產品,如:“到2007年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放活”兩字,雖然尚未見到具體成果,卻是難得的承諾。
如何“放活”將是各級政府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
讓農民組織起來3月8日下午,全國政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農業部前任部長、政協常委陳耀邦在發言中指出要“讓農民組織起來”。這一思路正是“放活”的題中之義。陳耀邦的發言中用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個概念,而媒體在報道中則用了“新農會”這個稱呼。報道稱,“新農會”的主旨是經濟合作,旨在帶領農民一起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徐祥臨教授剛從東京大學訪問歸來。在接受《新民周刊》
采訪時,他提出中國農村應當像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那樣,興辦綜合性的合作經濟組織。徐祥臨說,“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思路在中國農村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如果一個村里有小麥、玉米、養豬、養雞、果樹、蔬菜等很多專業性合作社,政府如何一一扶持?“我們需要的是綜合性的農協,農民有什么需求,就滿足農民什么需求?!?
1950年代跨越式的農村合作社建設出現種種弊端。徐祥臨強調,新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絕不等同于計劃經濟時代的“人民公社”體制,主體必須是農民,主要功能是發展經濟,滿足農業生產的各種需求,“它全方位地連著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管理、產品等市場要素?!彼J為,新的農民合作組織必須建立市場經濟基礎上的民主原則,實行一人一票制,“要相信農民的智慧”,通過新的合作經濟組織來幫助農民分擔和對抗各種市場風險,保障農民的主體性,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溝通政府與農民“學界有些人認為農民一旦組織起來就會與政府對抗。比較研究了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的農民組織后,我認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徐祥臨認為,2004年以來政府采取的以“兩減免、三補貼”為中心內容的農村經濟政策,其核心即是把錢留在農村、投向農村,這是利民政策,農民組織起來不僅不會與政府對抗,反而會成為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梁。
在東京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徐祥臨發現,日本政府通過財政和金融渠道對農業和農村投入大量資金,但一般情況下并不直接把錢給農民個人,而主要是撥付給農協(農民合作組織)。農協事實上整合并表達農民的利益要求,在農民與政府之間起到溝通協商的橋梁作用,不是旨在與政府對抗的政治組織?!霸诜缮?,合作經濟組織從來就不是政治組織,是不允許參與政治活動的?!?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用了不少篇幅說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比上年增加422億元,總額達到3397億元?!把巯伦钪苯拥膯栴}是如何高效率地使用中央及地方政府對農村的投資,如何在體制上保障農民發揮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我認為,如果農民無法有效組織起來,政府的資金在農村就難以得到有效利用。”徐祥臨分析說,在停止征收農業稅、免掉各種集資攤派后,很多基層政府出現資金緊缺,新農村建設款項被基層政府截流或挪做他用具有某種現實的必然性。
不少人認為,目前我國政府的財力無法完全滿足農村資金需求。徐祥臨說,其實日本、韓國也不是在十分富裕后才向農村大規模投資的。早在百年前,日本學者橫井時敬在他的小農理論中就已提出,用貨幣才能“充分燃燒農民的勞動熱情”,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日本政府在促進農村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企業家”的創新作用,通過宏觀調控,把財政手段和金融手段合理組合,向農民合作組織提供資金。
而農民在農協組織下,引入新技術,進行農業基本建設,創造出新的生產力。日本政府對農業投資的主要渠道是政策性金融,也就是把利率很低的資金借給農民,期限可長達30年,利息可以由政府補貼。而這些資金主要是城市金融市場上閑置的資金,城鄉的生產要素得到了高效率配置。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是,他們的農業生產卻滿足了全體國民卡路里需要量的40%,蔬菜、水果、肉類自給率則更高。
“組織起來的農民,個個都是高水平?!毙煜榕R說,未經組織的農民則未必。
他發現,如果一個中國農民與一個日本農民相比,水平未必有多少差距,但中國農民的整體水平與日本農民就相形見絀了,“組織起來的日本農民,體現的是團隊素質?!?
眾所周知,中國的人均耕地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強,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中國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卻使中國的人均農產品消費量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這就是說同其他國家農民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國農民用相對較少的農業資源生產出了相對較多的農產品。然而,中國的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徐祥臨說,農民素質只是農業生產要素之一,關鍵是當下中國的農業經營模式,沒有“充分燃燒農民的勞動熱情”,分散經營的中國農民難以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合力?!皬拈L遠看,今后中國農民如何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如何銷售農產品等等,都取決于如何辦合作社,辦怎樣的合作社?!?/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