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和大學生誰當村官更好
在村民看來,富翁就是財神,選擇富翁當村官,就是選擇了一條便捷有效的致富路徑,因而,窮鄉僻壤的村民熱切企盼富翁回村主政,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然而,對年輕有知識的大學生當村官卻缺少熱情。這種現象值得深思——富翁和大學生誰當村官更好?
從表象上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富翁和大學生當村官各有各的優勢。
村民擁護富翁當村官的原因在于:
——“最起碼,他不缺錢,不會去腐敗貪污。”在村民看來,富翁不缺錢,不會為了一己之私,貪占村民的血汗錢。富翁當村官不是為了物質上的追求,而是為了一種精神上的追求。況且,一個窮村能有多少“油水”,富翁豈能看上眼?沒有私心,就能秉公辦事,發展好維護好村民的利益。在北京雅寶路,有個首屈一指的王文忠,他擁有6家店鋪和品牌,固定資產過億。兩個月前,這個億萬富翁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河北棗強縣芍藥村做一名村支書。該村是省政府掛了號的重點上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超過2000元,30%的村民還住在解放前蓋的土房里,而周邊的村子已經是樓房林立。有記者問王文忠:“為何單單你們村特別貧困?”王文忠說:“我覺得原因主要是村里的帶頭人沒有帶好路。過去村里的一些領導班子貪污腐敗都非常嚴重,老百姓的事沒人管,村里的人一半出去打工,剩下的大部分種地,一小部分做生意,沒有支柱產業。”難怪村民對腐敗如此敏感。
——“他有錢,路子寬,能辦別人辦不了的事。”億萬富翁張高升是山西河津市一家焦化公司的董事長,2006年決定回故鄉樊家莊當村委會主任。據介紹,張高升當村委會主任要為村里辦四件事:其一,投資200萬元在村里建一所初中;其二,全村免費看有線電視;其三,村民用電每度不超過0.3元;其四,九名村干部的工資由他來發。僅這四項承諾,他當年就要付出400多萬元。王文忠也曾對記者說:“在村民大會上討論這些事的時候,一談錢大家就迷惘了,靠老百姓捐錢干?不可能。后來,我帶頭捐10萬。現在打井、修路、裝自來水、買樹這些錢,加起來應該已經超過100萬了。”不是富翁誰有實力投那么多錢用在集體事業上?群眾是唯物的,誰能給群眾帶來實惠,群眾就擁護誰。
——“人家肯當村官就是想幫助鄉親們致富,留個好名聲,活的更有意義。”“村官也是個官嗎?我沒有任何政治頭銜,有些人可能看重給老少爺們捐點錢,留個名。但我的目標比較高,十七大我都很關注,關注民生、民主,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我覺得這樣我的后半生會更有意義。”王文忠說,“到村里兩個月,只回過3次北京,大部分時間都在村里,每天6點起晚上11點睡,比我在北京那12年還要累。”前不久,在西藏、成都等地分別擁有一個建筑公司和商貿企業,總資產超過兩千萬的蔣昌凡也到宜賓縣柏溪鎮最偏僻、貧窮的羊塆村擔任了黨支部書記。群眾心里最清楚,這些富翁回鄉當村官究竟為了啥。
富翁村官“有錢、不貪、實干”,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迅速改善,因而贏得了群眾的熱烈支持和擁護。富翁支書王文忠說:“我最初也沒想干這么大,能解決吃水、行路和欠賬問題就行了。但是每做成一件事,老百姓的喜悅讓人感動,他們發自內心的肯定,擁護你,愛戴你。全村都出義務工,修路種樹。過去,為集體做事,喊十天八天也沒幾個人出來。現在大喇叭一喊,大家嘩啦啦都來了。村里的老人說,這種紅紅火火為集體勞動的場面,只有在大躍進時才出現過。”
大學生當村官暫時不被村民看好,主要是村民有“三怕”:一是怕大學生村官閱歷淺、經驗少、好高騖遠,工作打不開局面。二是怕大學生不能吃苦,經受不住考驗,思想經常波動,當村官有其名無其實,不利于村集體的發展和村民致富。三是怕大學生當村官只是“鍍金”,沒有長遠打算,不會對新農村建設有幫助。
盡管如此,我仍然認為從長遠和根本看,富翁當村官只是授之于“魚”,而大學生當村官則是授之于“漁”。富翁之所以成富翁,有許多特殊因素,對解決農村問題不帶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村集體暫時的發展,只是資金拉動的結果,而非“內因”變化的結果,況且,富翁當村官,缺乏制度安排,沒有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這就決定了村集體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根基不牢,未來充滿變數。當然,我們并不否認在特定的條件下,富翁當村官的進步意義。大學生當村官,是國家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采取的重大舉措,有一系列不斷完善的政策措施作保證,且大學生“村官”有知識、肯動腦、求上進,各地只要在“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他們就會大有作為,就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北京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好,也是較為成功的范例。他們通過政策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順暢四條通道,拓寬大學生“村官”未來之路;預期調控,保證大學生“村官”常量不變;注重培養,建立“四位一體”運行機制,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農村基層就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 據了解活躍在京郊的2000余名大學生“村官”,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努力工作,被村民形象地稱之為政策宣傳員、決策咨詢員、科技普及員、信息調研員、檔案管理員、村務協管員、文化小教員、活動組織員。他們有的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為村里制定發展規劃;有的利用自身特長,幫助村里推銷產品;有的結合所學專業,在種植、養殖、果樹栽培等方面進行試驗和探索,幫助村民致富。畢業于法律系的大學生“村官”,還在村里舉辦普法培訓班,創建法律工作室,為村民提供法律服務,擔任訴訟代理人,協助村集體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土地承包等合同糾紛。大學生“村官”已成為京郊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今年北京市選聘大學生“村官”應聘者達到19014人,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6600余人,錄取比例超過6∶1。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1800人,占報名總人數的9.5%。這充分說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政策是有吸引力的,大學生對擔任“村官”這一就業方式是認可的。許多大學生“村官”在本職崗位上干得有聲有色,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前不久,懷柔區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村民對全區154名大學生“村官”全部投了滿意票。大學生“村官”們在農村找到了用武之地,在人生道路上確立了新的坐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