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社運動新進展及對我們的啟迪 |
|
http://www.econ-stage.net.cn 北京華商達經濟信息咨詢事務所 2002-10-18 09:48:20 |
國際合作社運動新進展及對我們的啟迪 鄭良芳 今年5月11――12日和7月5日,作者先后應邀參加了《中國合作經濟論壇暨工合國際發展規劃會議》和《紀念國際合作社日推動合作經濟發展座談會》。通過這兩次討論會給人們以國際合作社運動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信息,它必將推動我國合作經濟和合作金融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一、國際合作社運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 中國合作經濟論壇暨工合國際發展規劃會議,主要是解讀和領會國際合作社聯盟成立一百周年代表大會通過的《關于合作社界定的聲明》和今年6月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勞工大會發表的《促進各國發展合作社的倡議書》。國際勞工大會通過這個文件,敦促各國將促進合作社發展列為國家和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之一。該文件對國際合作社運動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中國工合國際召開的論壇上,各地代表著重討論了國際合作社定義、價值觀和合作社原則如何在我國應用問題。大家認為,20世紀50年代在我國以合作化名義推行集體化運動所造成的后遺癥根深蒂固,它導致理論和實踐中集體制和合作制的混淆。這種混淆已成為當前改革的一個嚴重障礙,既不利于集體企業改制和集體企業職工權益的保障,更阻礙合作企業的成長。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的今天,不僅沒有一部《合作社法》,而且在《民法通則》中仍未給合作社以任何法律保護地位,《憲法》中則將合作社經濟和集體經濟完全劃上了等號,以致給那些以集體制排斥合作制的法規和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據。結果,在我國,按國際通行的合作社原則組建與運作的合作社企業至今在法律上注冊無門,更談不上享受免稅等優惠政策待遇。 對我國合作社發展面臨的挑戰,代表們指出:在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發展的背景下,面臨資本的挑戰,資本導向型的企業(大股東控股型企業、家族企業、合伙企業等)的發展也對合作社發展形成挑戰;合作社的發展還面臨權力的挑戰,關鍵是各級政府在合作社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如何防止權力資本化。地方代表還反映,地方領導要政績,經濟要上規模,搞大搞強,采取資本導向型政策,對發展合作社排不上隊。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過程中,眾多的下崗職工可以通過發展合作社,開展各種服務,創造就業崗位,進行生產服務自救。農民在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環節上的合作,有望大幅度地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完全有可能將目前基層政府包攬的許多事務轉歸農民自己的合作社去辦,使政府可砍掉不少機構人員,大大減輕農民的負擔。轉型時期權益最易受傷害的邊緣化人口,也可以通過合作社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增進自己的福利。 與會者認為,中國作為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國,理應對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促進各國政府重視發展合作社的倡議書》給予應有的重視,完全可利用這個契機,順應國內經濟改革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為合作社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合作社的發展。 二、幾點重要啟迪 作者通過參加這兩個會議深受啟迪,現對促進我國合作經濟和合作金融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國際合作社運動的新進展突出地顯示了合作社事業已成為被聯合國和國際勞工組織等積極推崇發展的事業。 我國是聯合國成員國,現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又存在眾多的下崗職工和廣大弱勢群體,需要有關部門給予扶持,可以預見,正如朱鎔基總理所預言的“中國的合作社事業必將在21世紀蓬勃發展。” (二)、從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來看,金融部門應在積極發展合作金融的同時,積極扶持發展城鄉合作社經濟。眾所周知,合作社是保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實體。合作社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目的是幫助成員滿足其經濟和社會的需求。作者認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國家的經濟政策、金融政策應把扶持各類合作社的發展放在優先地位。通過合作社,扶持弱勢群體,聯合起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脫貧致富,縮小貧富差距;通過合作社這個大學校,培養社員集體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崇高社會風氣。 (三)、發展合作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必然趨勢。從世界各國看,各類合作社是各國農民最歡迎的組織方式。美國是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美國的農場主80%以上都自愿參加了合作社,由合作社營銷的奶制品的市場份額占85%,谷物和花生占到42%以上。在歐共體合作社發展更為普及。日本、韓國有發達的農協組織。泰國、菲律賓有67――70%以上的農民參加了各類合作社。各國農業合作組織盡管形式不同,都貫徹執行了合作社的一些原則,突出的是民有民營,不以盈利為目的,把所獲得的利潤按交易量大小返還給農民,這是合作社和其他經濟組織區別的重要標志。美國100個最大的合作社,1995年全部利潤中,返還給社員的占71%,其他公共積累、股本分紅等占21%。現今,美國的馬鈴薯、大豆等農副產品專業協會紛紛到中國來推銷其農副產品,競爭形勢十分嚴峻。我國廣大分散經營的農民如不與時俱進,趕快組織起來,參與各種專業協會,既難以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來安排生產,更難以有效地參與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 (四)、發展合作社、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必須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在我國要發展各種合作社和進行合作社立法,一定要把過去被歪曲的合作社理論撥亂反正,否則難以正確指導合作社立法和合作制健康發展。只有從理論上劃清合作制與集體制的原則區別,才能從立法上把合作經濟作為一種特殊的獨立經濟形態,給予應有的法律保護和應有的免稅等優惠政策。 (五)、應根據國際合作社聯盟和聯合國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合作社定義、原則和價值觀精神,結合中國情況,抓緊起草和出臺《合作社法》、《合作金融法》。1995年,在國際合作社聯盟成立100周年大會發布的有關合作社基本原則的背景文件中,在詮釋“成員經濟參與”時,又再次強調:“資本是合作社的仆人,而不是該組織的主人。”因此,從目前已改制的股份合作制企業來看,大部分還是屬于股份制導向型企業。從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公司+農戶看,農戶只不過是資本的仆人,農戶是得不到像美國參與專業協會農民的巨額利潤返還的。 (六)、我國應組建省市自治區和全國信用社的行業協會(聯合會),以加強國內外信用社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已是形勢所需。 轉載自中國經濟學會《調查與研究》第109期 |
作者:鄭良芳 |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