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風華正茂

【“新潘曉來信”征稿】四個青年的人生困惑

新潘曉來信 · 2024-10-23 · 來源:小鎮讀書會 | 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編者按】1980年5月,發行量超過200萬冊的《中國青年》雜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曉”、充滿青年人困惑的長信,并首次提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倫理命題,最后感嘆:“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隨即,一場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的全國范圍內的“潘曉討論——人為什么要活著”就此引發,共有6萬多人來信參與討論。這個事件后來被稱之為“整整一代中國青年的精神初戀”。現在,我們離“潘曉來信”的討論已經過去了40多年。今天的青年人,不也面對和潘曉一樣的困惑嗎?在潘曉來信所催生的個人主義浪潮中,青年人的路是越走越窄,還是越走越寬呢?今天,也許我們需要一場新的人生觀世界觀大討論,需要一個新的“潘曉來信”。本公眾號歡迎各位青年人向我們投稿,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考,一起討論當代青年人的困境與出路。

  本篇匯總了給我們投稿的四個青年人所寫的困惑和感悟,他們分別是工人、大專實習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們所處的環境和人生經歷不同,面臨的困境各不相同,但其中也許也有一些相通的東西。

圖片

  1

  我今年24歲馬上就要25歲了,為家中次子,自河南一個貧困縣,算是社會最底層的人。我最近開始做出一個傾向也實踐了一些,就是跟家庭分割,自己獨自一人生活在社會上然后等到無法自食其力的時候……

  14歲就在社會上工作了,當時父母總是說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他們的,應該聽他們的,后來我14歲工作有微薄收入,然后被他們拿去,用,吃,穿。

  也算回報了幾年,他們再也不是單一的債主了

  也沒有資格,說那些話了。

  現在我發現(早有預感)他們的規劃里是沒有我的,是想讓我成為一個“專為別人,不為自己”的人。

  我11歲時聽親戚家一位長輩說過一個事,親戚的鄰居有兩個小孩,他們比較倚重其中一個,對另外一個漠視。

  被親戚稱為兩根“拐杖”,后來第二個終于離開了,他們只剩下一根拐杖了,慌了神,而另外一個覺得收獲低于將要付出的,也不復從前的孝順。鄰居家庭后面凄慘收場。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說這句話的人不知道當初為什么不說農村的孩子早吃苦,苦難這件事從我6歲起就開始了,只是現在說來無意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個人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人,他的經歷想要用一頁紙只怕萬難說的清楚,因為我沒什么文化,只能看看哲學類不用多大文化就能一觀的書籍,也對曾經大部分教導的人看不起,所以我看一些和我年紀一般大的書,以及比我年紀大的多的書。如《皇極經世》這恐怕是我內心最合得來的了,讓我解釋不來,只覺得寫的讓我認同。值得我奉行成為我內心面對外界事物變化而保持自己的支柱。

  我看過很多人,但是每個人經歷不同,無法評論,也不清楚別人的支柱是什么,找不到跟我一樣的人,只是孤獨慣了。

  這時候我還在工作呢,在工廠,哎,就這吧

  2

  我是一名剛剛工作了一年的工人(算上實習),我是從去年的10/7開始實習的(實習到了今年的6月底學校畢業算結束),為什么會在這種時候實習呢?因為sb學校要搞專升本,在蓋新的教學樓,估計資金鏈續不上了,然后把我們在上海有居住地的,有實習單位的趕出來了。

  我現在在這家中字頭的廠子里工作,雖然性質是個第三方的勞務派遣,工資構成是崗位工資4410+績效+福利什么的。沒有績效的情況下(以上個月為例到手4200),有績效的話大概可以到手6-7000吧(因為這個月工資還沒發)。每天要在單位呆8.5個小時,但由于有一個小時的休息(分為半個小時吃飯和上午下午各15分鐘的休息),我們一天的工時在不加班的情況下記為7.5。還有就是周末基本上要加天班,加班18rmb/h,一天也是記7.5個工時。我們班組還算好,基本上一個月就加兩天班,但這也導致我一個月基本上只能回一次家(平時在附近鎮子上租房子住,和朋友合租,一個月一共2300)

  我現在的班組長師傅和我說,我們這種大專生基本上升不上去的,就是混(笑),領導更加中意做辦公室的大學生(想起來上回這幫子人爭論給油管封油是用塑料封板好還是木板好,都在那里扯皮了不知道多久,然后讓我們全部換木板,白花一天工夫,這幫人就應該下來接受勞動再教育)。我們師傅和我們說,這兩年要好好想想以后怎么走(因為我們簽了兩年的合同),要跑就早點跑(別想他一樣跑路失敗,雖然師傅們都說再年輕十歲絕對跑路,他們好多都是熬夜班的),不跑嘛就把什么初級鉗工證什么的考出來(好歹考出來了每個月還多幾百塊錢)把該干的活干完混就行了。我家里人的想法是讓我加把勁爭取轉正(開玩笑,我們部門300多號人,十二家外包公司再算上外協,轉正轉到猴年馬月去,我現在的師傅干到第九年末要第十年了才轉正),畢竟是國企的”鐵飯碗“嘛(它在鐵飯碗有我爸企業改制前的國企硬?不一樣大下崗砸碎了嗎),然后動關系問朋友看能不能把我塞到那個朋友單位去(家里人主動牽線,我個人其實無所謂,就是這樣麻煩人家挺不好意思的),反正最后沒成,后來又遇到我同學的家人,我同學搞了個成人本科,家里人讓我也去試試看,我知道這東西沒什么壞處,也有點用處,但我就是很煩,就先咕咕咕了。

  反正自從一年前實習以后,我系統性看書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基本上只能看看短一點的視頻(流量經常超,雖然更多時候是看別的東西的直播)或者文章。接下來的打算嘛,打算等明年沒活的時候出去玩一趟,先把這兩年的合同期過了,有證的話先考個證,后面學習的速度要加快了,還有好多的資料沒空看呢。

  3

  我是一個大四的醫學生,即將面臨考研保研的抉擇。在這個學業的岔路口上,我的身邊發生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成績、為了利益、為了學分等等。在競爭漩渦當中,我身不由己,越來越感到迷茫,不知道有些東西該不該爭、又如何去爭、人生究竟如何選擇、活著到底為了什么……

  一年一度的國家勵志獎學金評比開始了,突然一天晚上,同學小a給我發消息,讓我“明天投我一票謝謝”。

  這條消息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去年萬圣節:去年也是評比獎學金,班上匿名投票,匿名公布貧困生同學的家庭情況,然后給這幾個貧困生的同學投票,票數高的前幾名同學會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投票結束后小a沒有選上。投票結束后的幾天,突然我們全寢室的人都收到了小a送的萬圣節禮物,一問之下,才知道小a給全班每個人都送了。我發消息給小a表示感謝,小a說“希望下次投他一票”,我答應了。

  今天再次看到這條消息,我才想起這件事,我答應了小a,可晚上卻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我迷茫,我懷疑,我痛苦。

  曾經我認為拉關系是最見不得人的手段,從小的教育讓我追求“公平”與“正義”,我從不屑于討好或奉承他人,我一直堅信,只要一個人努力、誠實、熱情,得到認可與回報、收獲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現在,我迷茫了,我不斷地叩問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可他確實得到了好的結果;我從前不屑于做這樣的事情,是不是把自己看的太清高了?是我太要面子嗎?

  可是,國家勵志獎學金不是為了激勵家庭困難的同學,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設立的嗎?這種獎勵機制難道不是大家公平選拔嗎?它理應給最需要的那個人呀!為什么一件好的事情,卻需要用這樣不公平的手段去爭取呢?萬一就把真正需要獎學金的同學落下了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時竟不知道,什么樣的價值觀、什么樣的選擇,才是我應該做的。 不爭、不搶,追求公平、正義、善良,似乎什么也得不到;拉幫結派、說好話、攀關系,似乎是最快途徑。

  這個世界到底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崇高的事物都在瓦解?為什么一切積極的、正確的東西,反而都得不到好的結果?難道人生一定要不擇手段、要會說話、要世俗,才能過得好嗎?

  是我出了問題嗎?不夠功利是我的錯嗎?

  4

  在青年人的路是越走越窄,還是越走越寬了?我覺得相比于以前肯定是變窄了,但是如果要是滿足社會對于一個世俗意義成功的人的要求和條件,那么他的路可能會好走一點,這樣的要求和條件我覺得是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是不愿意再滿足這樣的條件了,所以青年的路也就越來越窄了,當然我也沒有說這是誰的錯。

  對于青年人的困惑,我的困惑似乎與潘曉這種與宏大敘事有關的困擾有所不同,我的困惑可能更加具體,潘曉的困惑也是與自己有關同樣也是具體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只要是具體的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我知道解決的辦法,但是自己始終邁不出這一步。潘曉的困惑是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與自己接受的教育有著差別。我們這一代是在改革開放一代父母的撫養下長大,由于我自己的父母是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畢業后分配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在城里買了房,所以他們是十分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的,包括家里村里的人也同樣抱著一樣的想象,書讀的越來越好(我這里所說的讀書是學歷的提高),找的工作也會很好,并且學歷越高那么畢業之后找到的工作也會很好,我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想讓他們的想象破滅,我滿足不了他們對于我所抱有的期待,所以內心也比較苦惱。

  在沒有上大學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你只需要讀書,其他的什么也不要管,并且讀了大學之后,家里包括學校釋放的一種信號都是只要上了大學你就可以不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位置,可以玩樂的多一點,一直到臨近畢業的時候,學校里學的知識一點也用不上,自己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我考上的學校就是一個普通本科。所以也在準備畢業的時候選擇逃避,準備跟隨大眾的腳步考研,當然第一次也是失敗的。我第一次考研的專業是和大學本科的時候是一致的,所以也沒有好好學習,浪費了一年(由于大學本科的專業是當時父母填報的,所以在學習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是學習哪方面的知識)。當然在當今的社會來看,我的專業非常受歡迎(我的大學本科專業是物聯網工程,屬于計算機類的)。

  畢業之后,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沒有實力,一部分原因是家里條件還算可以,父母也比較溺愛,所以就沒有出去工作,專心在家準備考研。爸媽讓我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于是我選擇了新聞傳播專業。來到了現在的學校學習新聞傳播專業。當然就在我讀書期間,又出現了所謂的“張雪峰事件”,所以我們的專業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我也對于自己畢業之后的去向和工作因此有了更深的擔憂,包括自己的年齡。我是花了三年的時間才考上研究生,所以自己畢業后的工作以及去向問題,成為了我主要的困擾,這就是我的主要的在這一時間段的主要困擾。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王臥龍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他不是群眾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久操中文字幕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メイド | 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 | 亚洲AV网址在线 | 亚洲五月天激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