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什么來中國養了60年牛?
文/人間正道
一個核科學家,放棄了自己的專業與優越的環境,離開了令許多人向往的美國,來到中國養牛,一養就是60多年,這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從主流的中國媒體上,很難找到這樣的消息,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有這樣一個女人,在中國的大地上,演繹了這樣一段傳奇,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傳奇,墮落的中國主流媒體,也許壓根就不想讓這段傳奇在中國人的記憶里留存。
這個女人,名字叫寒春,美國名字叫瓊·辛頓。她是一名核物理專家,曾與楊振寧是同學,是美國參與首批原子彈研究和制造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1948年,她來到戰亂的中國,在延安地區養起了牛,研究起了農業機械,干起了與她以前的生活看似天壤之別的事情。一個美國女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過起了十分艱苦的農民生活,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不可理解的事情,都說人往高處走,可這個叫寒春的美國女人,為什么要來到貧窮而戰亂的中國?為什么還堅定地留在了中國,直到今年6月8日以89歲高齡去世?
中國,一定有什么東西吸引了這個美國女人,讓她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選擇。那么,這個吸引了這個聰明的美國女人的東西是什么呢?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她自己。她這樣解釋自己的選擇:“我們在中國呆了一輩子,不是為養牛而來中國的,是為信仰而來。”為了信仰?什么樣的信仰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去年毛澤東誕辰116周年紀念日的時候,寒春說了這樣一段話:“如果沒有毛主席和他領導的中國革命,我也不會來到中國。我之所以能來到中國,并不是因為中國文化吸引力,而是震撼于小米加步槍的力量。也正是在這種力量中,我找到了人類解放的道路。能成為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的一員,我感到無比的榮幸。”
一個出生于中產階級的美國女人,為了所謂的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這一信仰,來到中國養了60多年的牛?當生于今天的中國的我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一定會認為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這個故事卻那么真實地發生在一個美國女人身上,這么多年,在中國,居然還有這么一個有著這樣一種崇高理想和信仰的外國女人,而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卻惘然不知,主流媒體們也象瞎了一樣,啞了一樣,那些號稱一樣信仰共產主義的信徒們對于寒春的存在也一樣充耳不聞。寒春,在今天的中國,成了一個孤獨的信仰者,這個冷酷的中國,已經沒有一片扎根信仰的土壤。
信仰毛澤東和中國革命的寒春,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可以聽幾個關于寒春的小故事。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國家對外國專家在待遇上有一些照顧,這讓寒春感到不自在, 1966年8月29日,她和幾個外國專家,寫了著名的大字報《為什么在世界革命心臟工作的外國人被推上了修正主義道路?》,其中寫道:“這種待遇是什么思想支配的?這是赫魯曉夫的思想,是修正主義的思想,是剝削階級的思想!”他們要求,生活待遇要和同級的中國工作人員一樣,取消特殊化。這張大字報還得到了毛澤東的批示,并迅速起到了效果,寒春感到得到了解放。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原書記李維民與寒春陽早共事20多年。一次,一家肯出錢的企業要農機院做一項研究,李維民一口答應下來。寒春當即就批評李維民:“老李,中國的事情就給你們這些人搞壞了,誰有錢給誰辦,農民沒錢,那你們辦不辦?”寒春還不時懷念早年在延安的情景,她曾問李維民:“老李,你們還記得延安時的共產主義嗎?”李維民被問得一頭霧水。“有什么不同嗎?”李維民反問。寒春說:“老李,你們部門的同志還敢批評你嗎?”從這些小故事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始終為信仰而活著的理想主義者的寒春,這與今天那些在物欲橫流中紛紛拋棄信仰的大大小小的投機分子相比,比黃金還珍貴。
寒春對于文革的態度,竟也與中國的主流看法迥異,她認為:“最讓我欽佩毛主席的是他發動的文革,文革是毛主席對馬克思主義最重要、最偉大的貢獻。作為人民的領袖,毛主席完全依靠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他一點都不害怕人民群眾,那些害怕人民群眾的人,一定是有些事情隱瞞、怕被人民群眾發現。革命時期的很多領導人普遍都具有“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他們從人民的領導者變成了人民的統治者。毛主席試圖發動所有的中國人民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他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人民自己起來捍衛中國革命。”寒春的這種態度,對于那些嚷嚷著全盤否定的人來說,無疑是很不愿意聽到的一種聲音,然而這種聲音,出自一個有著堅定信仰的外國人之口,應該說這種聲音是真實的,有力的,歷史也將證明,寒春的這種認識會逐漸被越來越多被迷惑了的中國人所認同。
寒春在中國生活了62年,但她并沒有加入中國籍,她對此的解釋是:“我熱愛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革命”。我的理解是,讓寒春拋棄原有的一切、義無反顧來到中國的信仰已經在中國大地上消逝了,加入中國籍還有什么意義?寒春對于今天這樣一個沒有信仰的中國一定有著難以言說的寒心和失落。
寒春走了,帶著她的信仰和理想,無論她的信仰在中國遭到了怎樣的無恥背叛和污黑,寒春卻一如既往地堅持著,她無悔于一個理想主義的戰士,她樹起了一座信仰的燈塔,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人,向這座燈塔投去敬仰的目光。
2010-07-0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