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政法戰線的杰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鄭天翔同志的遺體,16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新老八常委親自送別,江澤民送花圈。
為紀念鄭天翔同志,特重發一篇烏有之鄉2009年發表的鄭天翔同志的文章《天翻地覆慨而慷--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沒有武裝斗爭,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1、要強化國有企業的地位,同時建立一些新的國有企業。
2、穩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兩種改革觀,兩種必然結果
實事求是,發揚民主
在全黨來一個學習整頓
1、加強學習
2、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3、有步驟地整頓黨的組織
鄭天翔:天翻地覆慨而慷——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我國人民正在懷著喜悅的心情,迎接建國60周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28年,取得了全國的勝利。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備受欺凌的中華民族站起來了;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又經過60年的艱苦奮斗,中華民族振興起來了。我們實現了各民族優秀兒女不斷追求的兩個目標:國家獨立強盛;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今天的中國,生產力大大發展,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立自主,勇于創造發明的傳統。在50年代早期,我黨創造性地實行“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即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人民沒有辱沒自己的祖先,而是在許多方面實現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宏偉藍圖。
現在,我們面臨一個新的而且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事實反復證明: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命運,決定于能否繼續并徹底實現社會主義。國家富強、人民共同富裕與社會公平的偉大目標,只能在堅持社會主義中實現。在全球化進程中必須勇敢地、實事求是地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而不是資本主義化。
這次來勢兇猛的金融危機不僅劇烈地沖擊著世界各國的經濟,也深深地沖擊著人們對資本主義的迷信。在西方國家,《資本論》有了更多的讀者,一些有影響的學者、政治家、政府官員,甚至羅馬教皇、英國大主教等人士,都表示了對馬克思的思想的某種尊重或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事實是無情的。
近些年來,為資本主義制度極力辯護的新自由主義,借冷戰結束的形勢,掀起了一股將資本主義說成是永恒的制度,將社會主義丑化為一場胡鬧的思想潮流。這一思潮對我國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事業產生了嚴重的消極作用。某些人被人家搞暈了,被洗了腦,沒了主心骨,一味崇拜西方、作踐自己。他們只看到社會主義這一新生事物的偉大嘗試中的某些缺點、錯誤與挫折,而看不到帝國主義腐朽、虛弱的歷史大趨勢。有些人盲目地跟著人家貶損社會主義事業,甚至連愛國主義都不敢理直氣壯地講。
愛國——人人有責,我們要普遍地持久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像“九一八”、“南京大屠殺”以及日寇侵華制造的其他許多慘案,中國人民絕對不允許其再發生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劇,讓它一去不復返吧,蔣介石反動集團的不抵抗主義,讓它見鬼去吧。
從小學到大學,以及在職干部,各行各業,都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的歷史,必須受到尊重,決不能任人篡改。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以及許許多多的島嶼,一寸也不允許讓別人占領。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允許對外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錢三強回國時,國內并無原子能試驗的現成條件。錢學森回國時,國內并無航天事業的現成條件。他們回來了,大批愛國的飽學之士回來了。從此開始,創立了我國的原子能事業和航天事業。多少志士,前赴后繼,艱苦創業,終于使我國成為核大國和航天大國,使帝國主義者不敢輕舉妄動。留學生回來,還建立了或發展了其他一些部門,取得了顯著成績。
我們似應開展一個向“二錢”(錢學森、錢三強)學習的運動,大大提高學生、教師、干部、留學生的愛國熱情。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持久不懈的課題。從1840年到1949年,一百余年間,多少志士仁人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犧牲流血,前赴后繼,代代不絕。中國共產黨人成為這個斗爭的先鋒和中堅力量。從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先烈,英年犧牲的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著名領導人瞿秋白到堅持東北斗爭的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等革命先烈,我們付出了代價,真是血流成河,白骨成山。南京的雨花臺,上海的龍華,死了多少革命英雄!至于堅持紅色根據地斗爭、長征、抗戰八年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就更多了。這部血寫的歷史,應當在大中小學中進行教育。忘記過去,就是背叛。
我們的歷史研究和出版部門,似應編輯出版一套“愛國大全”,包括帝國主義侵華史、日本法西斯侵華罪行、愛國志士斗爭史、愛國志士傳略、革命烈士奮斗史、中國共產黨的斗爭史、黨的領導人的革命史、中國地理、中國歷史地圖等等。這些,現在已出版了不少,要大力宣傳,還需要根據大中小學、干部等不同的要求,繼續編輯適合的教材。
沒有武裝斗爭,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總結我們的經驗,就是毛主席講的那句話: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就是說,革命的人民必須用武裝斗爭奪取政權,又必須用武裝斗爭保衛政權。
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裝斗爭,從襲擾敵人的游擊戰爭,發展到成旅成師成兵團的殲滅戰,一直到遼沈、淮海、平津那樣的大戰役。每個大戰役都殲滅或收編敵人四、五十萬人。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地雷戰使敵人在行進中說不定什么地方就人仰馬翻。地道戰使日寇一天二十四小時沒一刻安寧,即使躲在炮樓里也說不上什么時候受到覆滅。在抗日戰爭中,敵進我進,我們進到敵占區開辟戰場,創建根據地,使敵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四面受圍。日本法西斯強盜用了極其兇惡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搞什么堡壘主義、“治安強化”運動,等等,垂死掙扎,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人民戰爭的一整套建軍治軍原則、戰略戰術,正規軍、游擊隊、民兵相結合的形式,在抗日戰爭中進一步發展起來,成熟起來。毛主席總結各路大軍的經驗,形成毛澤東軍事學。這是偉大的集體創造,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革命人民的重大貢獻,因為人民的敵人都是武裝到牙齒的。革命的人民沒有武裝斗爭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這些經驗被運用到解放戰爭中,并繼續發展,成為十大軍事原則。這就使蔣介石八百萬用美械武裝到牙齒的軍隊,也沒有別的出路,只有損兵折將,告別“總統府”,慘別石頭城,戴著頭號戰犯的帽子逃到了臺灣孤島上。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發展公有經濟,“公”字當家,是解決我國社會中兩極分化的主要途徑。社會主義公有經濟是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都是勞動人民所有。在私有制基礎上,要建設社會主義是不可能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搞什么混合所有制,那是歐洲社會民主黨的把戲,與共產主義大相徑庭。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那是中了邪,走上了邪路。現在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了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經濟只能有兩種形式: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當然,少量的個體經濟還會有,不能那么純。
當前的主要工作是:
1、要強化國有企業的地位,同時建立一些新的國有企業。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國家對經濟調控的重要意義即使在西方國家也得到了認可。有專家指出,無論是上世紀30年代的蘇聯,還是90年代的中國,之所以能夠成功抵御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沖擊,是因為有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國有企業是我們國家經濟獨立的命根子。在應對重大經濟危機中,有沒有國有企業,情況就大不一樣。這一事實表明,那種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國退民進”的“改革”思路是多么危險。
我們的改革是要調動大多數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要實現多種經濟成分共存,但是公有經濟為主體是底線,這個原則決不能丟掉。國有企業是國家獨立自主的主要經濟基礎。動搖了或削弱了這個基礎,就是自毀長城,直至將建國60年來全國人民艱苦奮斗、以極大代價取得的獨立發展能力和經濟成果拱手轉讓給國際資本。俄羅斯在推行私有化改革中,國家和老百姓都吃了大虧。后來亡羊補牢,普京總統在2004年8月宣布,確定1063家俄羅斯大型國企為總統掌握的國有戰略企業,政府無權對這些戰略企業實行私有化(《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2006年14期)。對此,我們應實事求是地研究和參考。
2、穩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把鑰匙。用這把鑰匙可以打開農業生產力大提高和共同富裕之門,而這二者是我們三農工作的出發點。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農村集體經濟積累了經驗。凡是堅持下來的集體經濟組織,都表現出了優越性。
當前,在一些農村,在“土地合理流轉”的名義下,出現了土地兼并現象或雇工現象。不少地方又出現兩極分化。只有集體化才能抵御兩極分化。據亞洲開發銀行2005年報告:我國農村每人每天生活費低于一美元的貧困人口約為1.7億人(孫學文:《私有化與貧富分化世界之最》,鞏獻田博客2007年7月13日)。只有集體化是醫治農村貧窮癥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國家對集體經濟給予補助,農村貧窮癥就可以更好地治療,農村就可以進一步穩定。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從古到今,它都為人類提供衣食住行,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進化的基地。城市的文明和城市的發展都是來源于農村文明的發展。農村還是打倒反動勢力,堅持武裝斗爭的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城市,最后奪取全國的勝利。中國革命就是沿著這條道路走過來的。共產黨人歷來重視農村。沒有農業生產力的大發展,整個生產力的大發展是根本不可能的。沒有農村的富裕,整個社會的富裕是不可能的。以往歷史上的富裕只是少數人的富裕,存在著剝削和壓迫。我們現在用集體經濟這把鑰匙,開創的是共同富裕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共同富裕。
只有共同富裕,才能為生產力的大發展提供巨大的延續不斷的動力,也才能提高人們研究和發展科學教育的積極性。這就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農村,集體經濟表明了這種優越性。
集體經濟解放了生產力,發展了生產力。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和科學研究單位、高等學校聯合,進行科學種田試驗和培育新品種,促進農業大發展。集體經濟組織普及了初中,發展了成人教育;普及了醫療,實行了社會保險。集體經濟組織還可以對村子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綠化,將農村建設成現代化的大花園,實現環境優美,促進城鄉一體化。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還可以給大學生以用武之地,把他們留在農村。這樣,隨著集體經濟的穩步發展,農村現代化也逐步前進。我國的綜合國力就大大提高了。
總而言之,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促使生產大發展,生活大改善,文化大提高,教育大普及,人得到全面發展。因此,需要不斷地宣傳典型的經驗,以推動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現在,已經出現財富兩極分化,為什么兩極分化的趨勢如此強勁?這恰恰與公有制經濟被削弱有直接的關系,這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克服國有經濟管理的缺陷,解決三農問題存在的不足,已經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是,我們還有許多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怎樣克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享受過高待遇的問題?怎樣防止全社會財產變成實際上的少數人的既得利益?
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的主要經濟基礎,是支援農業的主力,是鞏固國防的主力,是國家財政的主要支持者,是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主要支持者,是集體經濟的主要支持者。在可能和需要的范圍內,當然是多多益善,越大越強越好。貶低國有企業的作用,限制其發展,對社會主義不利。例如,國資委負責人說什么國有企業只留80—100家呀(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9年6月29日),還有人說,對國有企業要大洗牌呀,意即未來5年,中國國資體系將面臨大洗牌。中央級國企可能從159家縮減至30—50家,地方級國企總數亦不超過1000家。(中國新聞網2008年5月19日)這些都是有悖社會主義的方向的。又如,說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控制力是什么?難道社會主義的主要經濟基礎只是個控制力嗎?只起控制作用嗎?
兩種改革觀,兩種必然結果
現在,無論從“黑煤窯”等令人觸目驚心的事例,還是從國內外一些評論中,我們很難否認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原則受到了損害。據《暸望新聞周刊》報道,自2000年開始,我國標志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已超過0.4的警戒線,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317,2006年則升至0.496。統計顯示,總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額僅為4.7%,而總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總收入的份額高達50%(中國新聞網2009年5月18日)。《2009年胡潤財富報告》認為,中國人每1萬人中有6人是千萬富豪。胡潤稱,全國有82.5萬個千萬富豪和5.1萬個億萬富豪(《北京晚報》2009年4月15日)。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說,民營經濟占GDP的65%左右,占經濟增量的70%—80%,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來源。(全國工商聯宣傳部2007年2月2日)這些充分說明,我國社會已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對此是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決糾正,還是任其發展,直接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的命運。
現在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社會主義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私營經濟是補充地位。如果私營經濟成了主體,那就不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公平、正義、平等只能是一種善良的愿望。只要實事求是考察一下客觀存在的社會狀況,就會發現,在那些放任資本剝削、聽任官商勾結占有生產資料的地方,必然不加約束地占有勞動者剩余價值。社會生產的物質財富即使增長了,絕大多數人民的生活也不能改善。離開了共同富裕,是不可能使我們的社會保持長久和諧的,是不可能搞成廣大勞動人民的小康社會的。
實事求是,發揚民主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思想路線來看,是實事求是的勝利。而一旦違背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主觀主義代替了實事求是,把主觀愿望當作客觀實際,以感想代政策,都會脫離廣大人民群眾,使革命受到挫折。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也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大躍進”就是最深刻的教訓。
歷史上的主觀主義之所以沒有被及時糾正,與黨內缺乏民主有極大關系。黨內干部包括一些高級干部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的屢屢發生,與缺乏民主監督有直接關系。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對黨內不同聲音聽取不夠,也同不能及時感受群眾的情緒有很大關系。弱勢群體的聲音往往難以上達。而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已經警示我們:如果這些聲音不能被充分反映到決策層面,甚至壓制這些聲音,我們是要付出代價的。從黨的建設上說,就是要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做法。
回顧建國60年和這之前的斗爭歷史——從國內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到改革開放——我們黨的每一次開創新局面都與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好的思想作風有直接的關系。上世紀40年代,我黨進行了整風運動,糾正民主革命時期的錯誤,做出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文化大革命”以后,我黨公開批評由領導者錯誤發動和領導的十年內亂,也作出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公開進行自我批評。現在,我們可以實事求是地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工作和經驗,肯定和發揚正確的,發現和改進不足的,以統一全黨的認識和行動。人民對此是會擁護的,這是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前途命運的。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共產黨人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最終消滅剝削制度,消滅私有制,實現人類的解放。無數革命志士前赴后繼、流血犧牲,就是為了社會主義直至共產主義這樣一個真正公平的社會在全球實現。我們并不指望這個理想一蹴而就,道路必將是曲折、漫長的,這條路只能是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出來的。我們看到: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環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將使我們面前有許多從未見過的新事物、新局面;另一方面,無論在什么國家,人們對一個公正的、沒有人壓迫人和人剝削人的社會的向往一刻也沒變、一刻也沒有停止,而且越來越強烈。這是人類永恒的愿望,也正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永恒的力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因為最高層有馬克思主義。回顧建國60年的漫長歷程,我國人民深為中國的巨大的進步而自豪,無論我們處于什么階段,不應忘記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的終極目標。
我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總是教導我們要謙虛、謹慎,老老實實做人。在七大的閉幕會上,毛主席提出對共產黨員“三不”的教導,即“不偷、不裝、不吹”。偷就是偷東西,就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說成是自己的;裝就是裝樣子,“豬鼻子里插蔥——裝象”;吹就是吹牛皮。他還說:“講真話,每個普通的人都應該如此,每個共產黨人更應該如此。”時間過去幾十年了,這些教導猶如昨日。共產黨員必須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地做人。
在全黨來一個學習整頓
1、加強學習
抗日戰爭期間,黨中央、毛主席提出干部每日兩小時學習制度。當時,主要是學習《共產黨宣言》、《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等。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毛主席曾屢次采取措施,加強干部學習。先是指定了“干部必讀”。后是將馬列著作用大字印發下來,供干部學習。黨中央、毛主席認為干部的馬列主義水平高低對于革命有直接影響,從而將干部學習定為黨的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國家與革命》、《帝國主義論》、《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論持久戰》、《改造我們的學習》和《整頓三風》的報告,這些著作雖然時過多年,早者160余年,晚者也有幾十年了,仍然不失其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講的是社會發展規律,具有客觀的真理性。我們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主要是用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武裝起來,改造世界觀,以確立和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我黨已有近7600萬黨員,如果有數以千萬計的共產黨員能夠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的理論水平會大大提高,黨的戰斗力會大大增強。
2、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兼聽則明,古有明訓。我黨思想路線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組織制度是民主集中制,都是建立在黨內民主的基礎之上。沒有民主就沒有正確的集中。“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歷史上形成一言堂、個人專斷的時候,都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黨的建設的重要一環就是正確發揚黨內民主,實行民主集中制。在集思廣益、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集中正確的意見,才是成功之道。一心為黨為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能如此,則天下大治矣!
3、有步驟地整頓黨的組織
黨的整頓包括思想、作風、組織幾個方面。應該看到,黨的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這是可喜的,但確實存在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組織不純的問題。據《人民日報》2009年7月6日報道:目前全國個體工商戶有黨員54.22萬人,私營企業有黨員141.84萬人,其中私營企業經營者黨員32.95萬人,雇工黨員108.89萬人。須知,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是絕對不能改變的。改變了就無法引導全國人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生產力大發展,達到共同富裕。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需要明確地、正確地解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