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斗爭是客觀存在的。只要國際上存在不同社會制度,國內存在不同階級、階層,就會存在意識形態斗爭。“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階級和國家走向了消亡,階級社會中的意識形態才會最終走向徹底終結。”[1]現階段,國際上存在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意識形態的斗爭,特別是社會主義中國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斗爭。國內也存在著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國際和國內意識形態斗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國內意識形態斗爭是國際意識形態斗爭的反映。今天,宣揚意識形態終結、否定意識形態斗爭的存在或者刻意淡化意識形態斗爭,其本身實際上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一種手法。
當前,國內意識形態斗爭分兩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斗爭;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封建主義意識形態的斗爭。中國有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史,封建主義意識形態仍然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是排除封建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的確,封建主義意識形態中的糟粕仍然腐蝕著人們的思想。例如,封建主義的官場習氣和衙門作風在我們干部隊伍中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官僚主義就是封建主義意識形態影響的表現。一些腐敗官員的行為如包二奶,也是封建時代腐朽意識的反映。因此,我們對封建主義意識形態仍然必須展開持久的斗爭。但是,更大的威脅來自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和應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和挑戰。
一、意識形態斗爭的時代背景
從國際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處于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階段。這個階段是曲折的、復雜的、也可能是相當漫長的。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人類歷史上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聯曾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力地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誕生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并形成社會主義陣營。蘇聯作為超級大國之一,在世界格局中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20世紀末葉蘇東劇變,蘇共亡黨亡國,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改旗易幟。這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作為惟一的社會主義大國,成為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大國圍堵與和平演變的主要對象。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但主導權卻掌握在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手中。經濟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意識形態向全球擴張。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的那里推行所謂文明制度,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2]
資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這是由資產階級的本質決定的。發達資本主義大國的資產階級會像160年前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那樣,不停地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今天,西方國家四處推銷自己的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策動顏色革命,甚至不惜發動戰爭來推行西化,鞏固和加強西方霸權體系。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對中國進行西方分化,正是資本主義本質所決定的,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大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是一種不公正不合理的秩序,是西方霸權體系的延續和發展。這一霸權體系始于五百多年前歐洲國家向世界各地殖民擴張。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是西方大國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構建霸權體系的重要標志。此后,這一霸權體系不斷加強,向世界各地延伸。到19世紀,西方殖民列強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了一個以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為特征的霸權體系。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一體系可以說達到巔峰。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帝國主義的俄國變成了社會主義的蘇聯,西方霸權體系受到削弱。隨著蘇聯的發展壯大、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興起,殖民帝國紛紛瓦解,西方霸權嚴重削弱。但是,西方霸權并未消失。蘇東劇變后,美國主導的西方霸權又有了加強。
在過去五百多年間,西方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列強曾以各種方式剝削和掠奪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無數的財富,公開搶劫的和以各種方式掠奪的,源源不斷地流向這些國家。在西方霸權體系下,今天的發達資本主義大國仍然能以各種方式,來掠奪廣大發展中國家,財富源源地流向這些國家。財富流動加劇了地區之間的不平等,導致發展中國家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兩極分化。但是,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興起和不斷發展壯大,建立在西方霸權體系之上的不公正不合理秩序已經、正在并將不斷改變。這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大國壟斷資產階級和國際壟斷資產階級不愿看到和難以接受的,它們必將采取一切手段來繼續保持其霸主地位,從而維護其“既得利益”。西方國家致力于推進以西方為霸主的單極世界秩序,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致力于打破西方權霸,構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這一矛盾必須會反映到意識形態斗爭中來,必然會表現為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意識形態的較量。
從國內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特殊時期,一個問題多發期和矛盾凸顯期。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社會將不斷涌現新情況,出現新問題,面臨新挑戰。特別是要注意到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在不斷發生變化,從而可能引起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外資影響不斷加深,而與此同時公有制經濟比重卻呈下降之勢。這必然導致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逐步發生變化。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必然會出現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今天,我國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使我們的經濟發展到達了一個關鍵點,在這個關鍵點,我們的確面臨著改革向何處去的問題。是進一步減少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是扭轉這一趨勢,采取有力措施鞏固和加強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這是一個關鍵性問題。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關系到我國經濟基礎的性質。當前,有許多人擔心如果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下降,勢必引起我國經濟基礎發生質變;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認為還要進一步減小公有制經濟比重,擴大民營經濟包括外資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堅持不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實際上成了當前意識形態斗爭的焦點,也是斗爭的核心問題。
二、意識形態斗爭的實質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當前意識形態斗爭的實質:這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但當前最大危險無疑是鼓吹走改旗易幟邪路的錯誤思潮。近些年來,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主要的問題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改革方向,還是將改革扭轉到資本主義方向上去。近年出現的一系列錯誤思潮,極力鼓吹走資本主義道路。從2006年的“西山會議”的主張到2007年的“民主社會主義救中國”熱潮,再到2008年的“普世價值熱”以及所謂的“零八憲章”,都否定社會主義道路,主張搞資本主義。有的人甚至直截了當地反對共產黨領導,主張實行西方多黨制模式。
當前意識形態斗爭存在著很大的復雜性。許多涉及政治方向的問題卻以學術分歧的面目出現,宣揚錯誤政治主張的活動往往以學術討論形式出現,極力鼓吹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卻戴上了“改革者”的面具。那些公然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容易被人們識破,但打著改革旗號極力鼓吹私有化的錯誤觀點則具有很大迷惑性。有些人以“改革者”自居,高舉“改革”旗幟,但以各種方式巧妙地兜售私有化主張,以圖改變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將我國引向資本主義道路。鼓吹私有化的觀點近年越來越公開化,越來越堂而皇之。目前,鼓吹私有化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國有企業進一步私有化或曰“民營化”,一是主張土地私有化。這種私有化思潮在我國學術界影響頗大,甚至對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產生著重要影響。私有化思潮今天仍有很大市場,有的人仍然極力主張推進私有化,以“漸進的改革”方式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路。
近期,某君在某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克服改革焦慮癥,堅持漸進式道路》的文章,其觀點無疑具有一定代表性。文章相當直白地袒露了作者的心跡。其主要觀點是:
第一,當前腐敗的根源是原有的計劃經濟。但作者未加分析,為什么過去的計劃經濟是當前腐敗問題的根源,為什么在計劃經濟時期反倒腐敗問題不像今天這么嚴重。第二,有“公權”就有腐敗。在作者看來,政府的管制也是公權力的表現,這就是說有政府管制就會有腐敗。第三,從長遠看要用“別的權力”取代“公權力”,以破除掉既得利益。但“別的權力”是什么,作者并未明講。第四,國有的資產、國有的企業、國有的壟斷等等屬于既得利益集團。第五,改革目的是要鏟除“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第六,在“彼岸”存在著可以參照的“最好的”、“完美的”制度,而我國改革處于“此岸”和“彼岸”之間。至于這個存在完美制度的“彼岸”是什么地方,作者沒有講。第七,反對以“革命”方式來消除現有的“公權力”和“既得利益”,主張以漸進方式進行改革。作者所講的“革命”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指蘇東式劇變,也許是指“顏色革命”,也許是其他東西。這里作者反倒體現出了某種良知,即不贊成以制造動亂的方式打破“原來的壇壇罐罐”。這位作者認為不可能馬上有一個制度取代,最好的辦法是走“漸進式”改革之路。
這篇文章的作者使用了當前某些人的慣用手法。第一,利用人們對腐敗的憤恨,高喊反腐敗口號,以喚起讀者共鳴。第二,武斷地把腐敗歸因于過去的計劃經濟,歸因于國有企業,把矛頭引向國有企業,以此兜售其私有化主張。第三,利用人們對既得利益集團的憤恨,打出反對既得利益集團的旗號,而同時將國有企業歸入“既得利益集團”。第三,利用人們對改革的支持,打著改革旗號。第四,自命為“理想主義者”。只是我們不知道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理想主義者。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的理想信念絕不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第五,裝腔作勢,打著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旗號,斷言自己的觀點是“科學分析”的結果,符合“經濟規律”。
這篇文章還流露出作者一種失去理智的痛恨國有企業的心態。作者津津樂道:把很多中小國有企業都“運營垮了”,2700萬工人下崗了。在他看來,這些都是改革成果。作者不僅痛恨國有企業,也痛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更為可笑的是,對國有大企業目前運行較好,經濟增長較快,利潤較高,作者竟然深感無奈。他為此感到十分焦急:國有企業為什么不糟糕一些!因為國有企業越糟糕,才越好進行“改革”,這樣才能“做過去”,將國有企業私有化。作者迫切期待著國有企業變糟,出現危機。這是一種多么危險的心態!如果以這種心態來經營國有企業,來進行國企改革,國有企業怎么能夠搞好呢?!
三、意識形態領域的雜音噪音制造者
當前鼓吹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雜音噪音制造者特別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幾種人。一是一些在西方國家就職、滿腦子西化經而又常回國活動的人。代表人物之一是陳志武。二是國內高校中一些極力主張搞資本主義的學者,有的還掌握著一定實權。代表人物之一是張維迎。三是一些年至耄耋,對中國革命與建設歷史采取歷史虛無主義態度而又迷信資本主義制度的人。這些人當中有的還是老黨員,曾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任過要職,代表人物之一是謝韜。另外,還有一類人,雖然不那么公然地制造雜音噪音,但與以上三種人一樣,主張搞資本主義。他們是黨政部門中持錯誤思想認識者和那些尚未被清除的腐敗分子以及社會上某些特殊利益集團的代表人物。下面對前三種人中的三位代表人物的觀點進行概要考察,以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和認識這些雜音噪音制造者的主張。
1.陳志武觀點略考
陳志武現為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終身教授,曾在國內大學擔任過特聘教授。此人是近年來極力鼓吹中國搞私有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這兩年尤為活躍。其言論傳播甚廣,網上俯拾即是。
2008年7月9日,在北京大學光華學院召開的《中國改革30年》新書發布暨2008年經濟問題點評會上,陳志武發表演講稱:“加速私有化,老百姓的收入才會更多”。[3]
2008年8月13日,陳志武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中國富強呼喚私有化》一文,開宗明義地講:“在實現進一步增長方面,中國擁有一個未經開發的巨大來源:其龐大的國有資產,包括企業、資源和土地。將這些資產私有化,會釋放出財富效應,并推動國內消費。這種改革將改變中國的增長模式;從投資和出口驅動型轉為國內消費驅動型。這將降低中國對工業的過度依賴,并刺激其服務業。在此全球經濟放緩之際,這樣的改革適逢其時。”[4]這里陳志武把私有化作為中國富強的前提:中國要富強,就得私有化。
近期,陳志武又在網上發表了題為《農村土地私有化后果不會比現在糟》的文章,極力鼓吹土地私有化。他說“阻礙農民致富、阻礙農民享受公民待遇的障礙之一是現存的權力結構,而土地公有不僅沒削弱官權,反而加強了,使官權掌握了更多的物質基礎。如果是這樣,減弱官權的答案之一,不就是把土地權還給農民自己嗎?”“如果能通過土地私有,那么那些官權就少了牽著農民鼻子走的最重要物質基礎了。而土地又是農民的命根子,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就只能求著官權,就不會有‘還權于民’。有了‘還產于民’才會有‘還權于民’。但如果像在一些地方試驗的那樣,只有名義上的‘私有產權’而同時行政權力不受限制的話,那么真正的‘私有產權’會很難,因為行政權力可隨時侵犯你的產權。”[5]從這些言論可以看出,陳志武不僅鼓吹土地私有化,而且把土地私有化視為所謂“還權于民”的前提。
陳志武這類雜音噪音制造者實際上自覺不自覺地完全淪為西方敵對勢力豢養的西化分化中國的工具。不幸的是這類人物在國內還很有市場,其觀點在國內學術界還能引起一些共鳴。
2.張維迎觀點略考
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鼓吹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可以說是鼓吹民營化的急先鋒之一。近年,在鼓吹國有企業民營化這一點上,張維迎尤為活躍。面對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張又借機大造輿論,極力詆毀國有企業。
2008年2月24日,在百度公司舉行的討論國有企業利潤問題的會議上,張維迎作了主題發言。張說:“我們與其爭論國有企業利潤應該不應該上繳,是交給財政還是留給國資委,或者留給企業自己,不如爭論國有企業應該不應該存在,國有企業是不是應該退出,如何退出。”“我總的意思是說重點應該放在持續地推進國有企業退出,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包括大的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國有企業太強勢,民營企業就很難生存,只好選擇退出。”[6]這里,張維迎鼓吹國有企業退出,將國有企業民營化。他還刻意將國有企業放在民營企業的對立面,把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歸因于國有企業,以引起人們對國有企業的不滿。
2009年1月,張維迎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呼吁民營化,要求廢除審批制度。張維迎說:“國有企業的唯一出路是把選擇經營者的權利從政府官員手中轉移到真正的資產所有者手中,即實施民營化改革。討論競爭力問題只對民營企業有意義,國有企業沒有競爭力的問題,而是如何退出的問題。如果說要在國有體制下擺脫困境,我能想到的唯一出路是回到國家壟斷。”[7]
張維迎期盼國有企業出現危機,國有企業運行好了,利潤高了,使他深感不安。只有出現危機,才能借機將國有企業改掉。他講:“變革經常發生在危機之中,有了危機才有變革,沒有危機就不會有變革。每一次國有企業改革都是因為混不下去才開始的,現在盈利這么高的大型國有企業就沒有改革的動力。”[8]
2009年2月8日,在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九屆黑龍江亞布力年會上,張維迎再次大肆鼓吹國有企業民營化。在演講中,張提出了幾點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主張。其中第一點是:“進一步實現市場化的改革,解放生產力。只有市場化的改革,打破壟斷,全面放開市場準入,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進行自由、平等的競爭,才有可能釋放中國經濟的活力,讓企業家對未來充滿信心。要刺激投資的話,主要應該刺激民營企業的投資,而不是刺激國有企業的無效率投資。”[9]
張維迎這番高論出現在網上后,引起熱議。一位名叫劉拓的網民發表評論指出:“這是變相地走蘇聯私有化之路。”
這位網民講出的道理并不難懂,且有前車之鑒。為什么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張維迎先生卻看不明白呢?或許是別有用心?當然,支持張維迎高論者也有之。據說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支持張維迎的觀點。《重慶商報》報道: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表示將在2009年全國兩會上支持張維迎提出將國有企業股票分給老百姓的建議。[10]
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的演講中,張維迎先生最后強調:“當然,這需要我們自己努力,需要我們繼續推進市場化方向的改革!”從以上考察看,讀者們不難斷定張維迎先生所謂的“市場化方向的改革”是什么含義。這就是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成為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他不僅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連主張國家積極干預經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凱恩斯主義也恨之入骨,要將其“徹底埋葬”。
張維迎為了推進國有企業的私有化,肆意貶斥國有企業,而對國有企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中的重要性閉口不談。有的只是對國有企業的指責:討論競爭力對國有企業沒有意義;國有企業不可能產生真正的企業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資是無效率的投資;除了國家壟斷,在國有體制下不可能擺脫困境。總之,在張維迎看來,國有企業一無是處,必置之死地而后快!
3.謝韜觀點略考
謝韜乃人民大學前副校長。這位年逾八旬的老翁因其在《炎黃春秋》2007年第2期上發表了《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而“名聲大振”。該文的主旨是: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民主社會主義并不是什么新東西,長期在國際社會流行。其核心思想是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反對公有制主體地位,主張以私有制為主體;反對一黨制,主張多黨制。在今天的中國宣揚民主社會主義,目的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道路。謝文混淆視聽,把民主社會主義說成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認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上寫的是民主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民主社會主義。”“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中國走上改革開放道路,都是‘左’傾修正主義的失敗,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而社會民主黨人所作的那個實驗,以瑞典模式為代表,影響了整個西方工業國家,改變人類歷史的方向。”“瑞典雖是小國,瑞典社會民主黨雖是小黨,但它是民主社會主義的典范,它的經驗具有普世價值,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11]
謝文主張中國以瑞典為榜樣,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并異想天開地聲言:“如果實行了這個轉變,……就會開辟世界歷史發展的新航道。”[12]不知這個“新航道”是什么?如果推行民主社會主義,以私有制為主體,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必將出現兩極分化,而兩極分化又必將導致社會動亂。這將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而不是什么“新航道”。
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謝韜卻極力貶斥中國共產黨,并主張改造共產黨。在《共產黨組織轉型的思考》一文中,他講道:“中國共產黨要成為一個現代政黨,必須實現從以職業革命家為核心的先鋒隊組織到開放型的群眾性組織的轉變。后者的工作重心既不是理論灌輸和思想改造,也不是以群眾運動和武裝斗爭的方式顛覆政權或者維持一黨專政,而是廣泛吸納黨員,聯系盡可能多的選民,在競爭性選舉中贏得勝利。”這里,謝韜明確主張實行多黨制,共產黨作為一黨參加競選。謝韜還要求共產黨向國民黨學習,走國民黨的憲政道路。他宣稱:“國民黨作為一個百年老黨,已經經歷了從革命黨到專政黨再到憲政黨的轉變。1948年‘行憲’后,本來國民黨就應當向憲政黨轉化了,由于在內戰中失敗,國民黨先是在大陸后來在臺灣實行了四十年‘戒嚴狀態’,延誤了組織轉型。中國共產黨要獲得新生,也必然要走國民黨走過的憲政之路。覺悟越早,轉型越及時,對于黨的未來發展就越有利。”[13]
謝韜老翁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否定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意義,夸大革命與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與經歷的挫折,其目的是否定社會主義道路,鼓吹在中國搞資本主義。謝韜這類人往往昧于世界形勢與世界歷史,對西方社會缺乏真實了解,盲目美化資本主義,把西方發達國家視為社會發展的楷模;而且,擺出一幅無所畏懼的架勢,發表不負責言論,制造思想混亂。
4.特殊群體與雜音噪音
近年,雜音噪音不斷且呈上升趨勢是有其特定社會原因的。有一些人成為了這些雜音噪音制造者的后盾。這類特殊群體主要是黨政部門中持錯誤思想認識者和那些尚未被清除的腐敗分子以及某些特殊利益集團如某些民營企業和外資集團的代表人物。這類人不一定直接制造雜音噪音,但極力在知識分子中尋找代言人,并給他們提供平臺,制造輿論。黨政部門中的腐敗分子期盼中國演變為資本主義國家,從而使他們通過不法手段牟取的利益合法化,使他們能夠成為統治階級,掌握國家政權;那些特殊利益集團為了自身利益,謀求構建維護其經濟利益的上層建筑。腐敗分子和特殊利益集團與主張搞私有化的學者思想政治觀點是一致的,都企圖搞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他們成為了盟友。前三類人扮演著吹鼓手角色。這是一種危險聯盟,嚴重干擾改革開放,對改革開放的方向可能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
四、關于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思考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各種文化相互滲透,各種思潮相互激蕩,這要求我們極端重視意識形態工作。
首先,要加強理論研究和創新,加大宣傳和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力度,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理順人心。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是要深入研究和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防止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虛無主義蔓延。三是要深入研究和闡述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腐朽的東西,使人們能夠比較全面客觀地認識資本主義,能夠更深刻地領會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近些年來,我國學術界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腐朽的東西揭露批判不夠,這不利于人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利于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四是要深入研究和闡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民主黨的性質,揭露其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尤其要揭露其在國際關系中熱衷于推行霸權主義、維護不公正不合理國際秩序的行徑。
第二,在意識形態工作中,要大膽啟用一批敢于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干部。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近年,意識形態領域不斷出現雜音噪音,重要原因就是相關部門和單位有的領導干部不得力,對錯誤思潮缺乏敏銳的辨別能力;還有的不敢旗幟鮮明地進行批判抵制,甘當好好先生,采取姑息縱容態度;個別干部自身也存在著政治方向上的問題,為雜音噪音制造者提供平臺。打好意識形態仗就必須努力培養和大膽啟用一批政治可靠、頭腦清醒、敢于堅持原則、敢于斗爭的干部。
第三,要著力培養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戰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培養敢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錯誤思潮的馬克思主義戰士,特別是年輕的馬克思主義戰士。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決不能把敢于批評、敢于斗爭視為“左”。一個時期,不少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由于敢于提出批評意見而被視為“左”,甚至被批評為反對改革,結果傷害了一些同志。這種現象使一些同志不敢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面對錯誤思潮,采取明知不對、少說為佳的態度。
第四,意識形態領域的重大產業不能搞市場化,要加大國家投入,鞏固和加強意識形態陣地。搞市場化,就可能出現誰更有錢,誰就更能影響輿論和操縱輿論。這樣,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就會向富人傾斜,甚至逐漸被富人階層包括外資集團所掌控。
第五,要著力調動和發揮廣大網民與錯誤思潮作斗爭的積極性。近年,一些錯誤觀點在網上出現,許多網民立即自發地展開批評,往往比報刊雜志上的批評更及時。不少批評理論性強,觀察敏銳,分析深刻,鞭辟入里。在網絡戰場上,確實有許多“民間散打高手”,正是他們的積極斗爭對雜音噪音制造者形成了巨大威懾;也正是他們的積極斗爭引起了社會公眾和有關部門對錯誤思潮的關注,從而使對某些雜音噪音的批判走上報刊、電視、電臺。事實表明,在當前的意識形態斗爭中,千百萬網民的民心可用。有關部門要著力引導網民對錯誤觀點展開批判,為正確的觀點提供更多的平臺和空間;要重視網民的評論,及時引導和宣傳,打好網上意識形態斗爭的人民戰爭。
注釋:
[1] 梁建新:《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想——西方意識形態終結思潮評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87頁。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一卷,第255頁。
[3] http://big5.ce.cn/gate/big5/blog.ce.cn/html/88/14541654388-1.html
[4] 中國經濟學人網:http://chinaeconomist.org/archives/267.html
[5] 學術中華網: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2969
[6] 百度財經網:http://finance.baidu.com/n/finance/review/zdtxs/2008-03-05/19545369556.html.
[7]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df813b0100c2mv.html
[8]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df813b0100c2mv.html
[9] 九鼎網:http://www.jiuding.org/Article/Class8/plwz/200903/1295.html
[9] 人民網論壇:http://bbsl.people.com.cn/postDetail.do?treeView=1&id=90612021&view…
[10] http://finance.qq.com/a/20090302/002395.htm
[11] 謝韜:《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炎黃春秋》2007年第2期,第7-8頁。
[12] 謝韜:《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炎黃春秋》2007年第2期,第8頁。
[13]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26227(本文原載《領導者》2008年第2期)。
(《環球視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