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歷史的偽造者,還是歷史的見證人?——評高尚全的《用歷史唯物主義評價中國改革》
書橋
身為公務員的高官高尚全先生發表了一篇震驚網壇的大作:《用歷史唯物主義評價中國改革》。本人為一介草民,冒昧行使一次納稅人的權利,妄對高先生的大作進行一番評論.不妥之處,尚希見諒。這篇文章打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旗號,卻是用實用主義態度對待歷史,用唯我主義剪除歷史的唯心主義之作。他自稱是改革的歷史見證人.我們倒要看看他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
貪 天 之 功
高先生文章的標題是“評價中國改革”,但是,似乎文不對題。文章通篇列數的都是高先生個人對改革理論和實踐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高先生身居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多年,曾經做過些工作.但是,無論如何把改革的成效和理論創新都記在高先生的帳本上,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如果把高先生身等于“中國改革”,那就更荒唐了.
既然高先生文章列數了自己自1956年以來對改革的貢獻,我們不妨來看個究竟。高文說,中國改革的爭論可以追述到 1956年。在 1956年12月 6 日《人民日報》就發表了他寫的文章《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爱敃r計劃經濟的弊病己經暴露出來了,但是人們不敢說計劃經濟不行,為什么?因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特征.我那篇文章發表后,有人就貼大宇報說這怎么行呢?企業有了自主權那還了得,那不是南斯拉夫嗎?我差一點被打成右派了?”
然而,“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這并不是高先生的首創。早在1955年底,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就明確要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制。從1955年12月到1956年3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云等先后主持召開了約70次座談會,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1956年4月 25日)和黨的八大(1956年9月 15日至27 日)。毛澤東指出:“國家和工廠、合作社的關系,工廠、合作社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這兩種關系都要處理好.為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鑒于蘇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今后務必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薄斑@里還要談一下工廠在統一領導下的獨立性問題。把什么東西統統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給工廠一點權力,一點機動的余地,一點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廠的權益究竟應當各有多大才適當,我們經驗不多,還要研究。各個生產單位都要有一個與統一性相聯系的獨立性,才會發展得更加活潑。”可見,早在高的高論發表前半年,毛澤東就明確地深刻地提出了這個問題。事實上,黨中央從那時起便著手改革從蘇聯移植來的經濟體制。根據八大的決議,按照在計劃經濟和統一市場的條件下,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原則,頒布了關于改進國家行政體制,關于改進工業管理,商業管理體制,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
高先生對這段歷史避而不談,而大談自己的“先見之明”,這恐怕不是一時的疏忽。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對鄧小平13年前的警世之言為何置若罔聞
高先生的文章一開始就亮出了兩頂大帽子,扣在論敵的頭上:“否定改革,反對改革”。他說:“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否定改革、反對改革的思潮,有人認為,現在一些領域的改革出現了種種問題,是崇奉新自由主義的惡果?!彼^的“否定改革,反對改革的思潮”的頭面人物是誰,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去年4月劉國光同志在授獎會上的答詞發表后,引起了軒然大波。高先生及其同伙又是召開座談會,又是發表文章,上綱上線,對劉國光先生進行文革式的大批判,掀起了一股批劉浪潮。在這股濁流中,高先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勢,扮演了領軍人的角色。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創舉。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這是以較小的成本和代價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80年代中期那場價格改革“闖關”的夭折,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按照新自由主義主張“全面放開,一步到位”,“闖關”剛一邁步,就引發了民眾搶購,擠兌風潮?!瓣J關”被迫止步,價格改革不得不改弦更張,選擇了漸進式的道路。重述這段歷史,不是為了秋后算賬,而是因為有些人犯了健忘癥。
當前,面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凸現各種錯綜復雜甚至尖銳的矛盾,迫切需要認真反思28年來所經歷的道路,迫切需要認真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高先生揮舞著批判“否定改革反對改革的思潮”的大棒,企圖把反思改革和發展變成禁區。不過,這一次他就無法狐假虎威了。倒是鄧小平的“遺言”鼓起了公眾反思的勇氣。鄧小平的心總是和人民聯系在一起的。
1992年12月18日鄧小平指出:“中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慮分配問題。也就是說,要考慮落后地區和發達地區的差距問題。不同地區總會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僅僅是少數人富有,那就會落到資本主義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這個問題和它的意義。到本世紀末就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我們的政策應該是既不能鼓勵懶漢,又不能造成打‘內仗’。”(《鄧小平年譜》)
1993年9月16 日鄧小平又強調指出:“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保ā多囆∑侥曜V》)
鄧小平的這些警世之言,迄今已有10余年。13年前他不僅指出了問題的嚴峻性,而且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時間。從那以后,分配不公,兩極分化的狀況不僅沒有得到緩解,相反,呈現愈演愈烈之勢。這難道不應當深刻反思嗎?高先生聲稱應當用歷史唯物主義評價改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條件出發。然而,在社會保障制度殘缺不全,社會保障資金缺口巨大,分配制度混亂,市場無序的環境下,3000多萬職工被迫下崗,幾千萬農民工忍受血汗工資制,城鎮職工公費醫療被醫療保險代替,農村醫療實行全盤私有化市場化,教育走上了產業化歧路。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房改掏光了職工的錢包,教改讓二老半生受窮,醫改讓病人提前送終。”這個民謠反映了改革超越了民眾的經濟承受力,引起群眾的不滿情緒。任何有良心,良知的學者,面對我們的衣食父母的遭遇和處境,豈可熟視無睹.
新自由主義的推銷員和衛士的真面貌
高先生說:“另外一個干擾,就是借所謂的批判新自由主義來否定改革……我們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排除干擾,千萬不能因為批判新自由主義而否定改革,千萬不要上當,否則會有災難性的后果?!保ā督洕鷧⒖紙蟆?005年10月17日)高先生這番高論實在令人費解。為什么批判新自由主義就是否定改革,就是干擾改革?為什么批判新自由主義會引起災難性后果?為什么新自由主義在國際上特別在第三世界幾乎已經沒有多少市場,在社會主義中國反而成為批判的禁地?
新自由主義是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個流派、它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是它的創始人。這一學派是古典經濟學的復歸。但它從產生之日起就打著反社會主義的烙印。米塞斯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計算》(1920年)中斷言,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實行經濟計算,不可能實現合理的資源配置。在隨后半個世紀,新自由主義由于對國家的經濟政策沒有產生多大影響,沒有發展成為主流學派。到70年代,西方國家陷入滯脹泥潭,凱恩斯主義束手無策,新自由主義粉墨登場,大顯身手。并且,適應國內和對外政策的需要,新自由主義理論進一步發展為包羅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體制模式的理論體系,占居了主流地位。它的基本觀點就是主張經濟運行市場化,經濟調節自由化,產權關系私有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為美國統治集團對外經濟擴張,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和平演變新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新的機遇。在新形勢下,新自由主義派上了新用場。美國統治集團把它作為對外實施新戰略的理論武器,一方面對發展中國家推行經濟殖民化,把它們納入美國經濟體系,使之淪為美國的經濟附庸;另方面,插手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改革,把這些國家的市場化改革引上私有化,殖民化的道路。
新自由主義政策對西方國家來說,是一項損人利己的舉措。它對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確實起了某些正面效應,但是,它對蘇聯東歐國家和拉美,東南亞國家,借用高先生的話來說,帶來的卻是空前的“災難性后果”:蘇聯解體,俄羅斯喪失了世界強國地位,經濟遭受的損失相當于一個半衛國戰爭,60%的家庭陷入貧困,惡性通貨膨脹導致盧布幾乎貶為廢紙,失業居高不下,財政金融崩潰;拉丁美洲頻繁爆發經濟、財政危機,內外債務累累,失業率節節攀升,金融危機,貨幣貶值,經濟增長的成果前功盡棄,已步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重新返貧,經濟主權落入跨國公司囊中之物,政局動蕩不穩;1997年在東南亞爆發的那場金融風暴,使東南亞國家遭受一場空前浩劫,廣大民眾被迫吞食新自由主義政策釀下的苦果,事后西方國家又對那些敢于對新自由主義政策說“不”的國家拒絕提供援助;至于我們中國,高先生及同伙矢口否認新自由主義對我國改革的干擾和誤導。然而,80年代那場短命的價格闖關卻無法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所謂“價格闖關”的理論正是來自弗里德曼的發明,他主張價格改革應當全面放開物價,一步到位;只要管住貨幣,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弗氏當時曾向我國主持改革的領導人面授機宜。高先生們深信不疑。然而,百姓卻不信這個教條。搶購,擠兌風潮四起,設等“闖關”方案正式出臺,便胎死腹中。事實表明,新自由主義政策象瘟疫一樣,走到哪里,哪里就危機四伏,人民就要遭殃??梢哉f,戰后沒有哪一種經濟思潮象新自由主義那樣給人類帶來如此嚴重的災難。高先生如此酷愛新自由主義,奮不顧身率先領軍反擊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新自由主義政策釀成的災難,把自己推到了人民的對立面,激起了許多有良心,良知的學者,政治家的非議和批判。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斯蒂格里茨指出,《華盛頓共識》強加給拉美國家和轉軌國家的政策建議,導致這些國家經濟崩潰和社會動蕩;產權神話是種危險的神話,它已經誤導了許多處于過渡中的國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私有化上。美國學者羅伯特•邁克杰斯尼指出,新自由主義“代表了極端富裕的投資者和不到1000家的龐大公司的直接利益?!庇鴮W者約翰.格雷指出,“新自由主義是一個絕對不能實現的烏托邦,這種追求已經產生了大范圍的社會混亂和政治與經濟的不穩定?!比毡緦W者伊藤誠認為,中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在于克服新自由主義的障礙。
新自由主義及其“華盛頓共識”在俄羅斯的實踐造成一場空前的災難。普京哀嘆,俄羅斯正處在數百年來最困難的歷史時期。近2-300年來第一次真正面臨淪為二流或三流國家的危險.俄羅斯在政治、經濟社會動蕩、劇變和激進改革中已經筋疲力盡,社會瀕臨崩潰,經濟、政治、心理和精神瀕于崩潰(《千年之交的俄羅斯》)。波蘭前第一副總理、財政部長科勒德克指出,波蘭轉軌導致生產史無前例崩潰;后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衰退是和平年代最嚴重的一次,要恢復到轉軌前的水平,仍要經過漫長和崎嶇的道路。智利前總統帕特里西奧•艾爾文認為,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不能消除拉美嚴重的社會災難。
我國經濟學大師陳岱孫曾多次尖銳地指出,近年來產生一種傾向,即對西方經濟學盲目崇拜、照搬照抄的傾向。某些學者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忘在腦后,將西方經濟學奉為神明,特別是對近年來在全世界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某些社會主義國家泛濫成災的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崇拜得五體投地,將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那一套奉為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金科玉律。在理論上造成嚴重混亂,在實踐上造成嚴重后果。(見胡代光主編《現代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
請問高先生,難道這些學者、政治家也是“連一些基本概念都沒有弄清楚,就批這個批那個”嗎?
高先生竭力阻撓和抵制批判新自由主義,原來他自己就是一個新自由主義的忠實信徒和在中國的推銷員。我們不妨看看他竭力鼓吹的所謂“民本經濟”是什么貨色.他說,“中國下一步改革的突破點在于民本經濟,民本經濟就是民有、民營、民享的經濟?!彼麖娬{這是“今后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向”,“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本質上也是由原來的官本經濟轉向民營經濟的過程”。“民本經濟是相對官本經濟而言的,我們過去搞的計劃經濟是一種典型的官本經濟,通過長官意志和行政方式來配置資源,而民本經濟則強調,人民是創業的主體、經濟的主體、產權的主體、是創造財富的主體。(《中華工商時報》2002年3月13日)高先生所謂的“民本經濟”的楷模就是以私有和個體經濟為主體的浙江溫州模式。目前,在浙江全省民營經濟的比重已上升到7 0%以上。高先生說:“浙江的今天就是全國的明天”!要實現高先生的理想,就必須在全國實行全面、全盤私有化,放手發展非公有經濟;就是要根本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即國有經濟為主導、公有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要重走蘇聯解體的道路。那時,高先生的“民本經濟"是實現了,但作為人民主體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除了待價而沽的廉價勞動力,將重新淪為一無所有的無產者;他們所享的僅僅是賴以維身的工資;真正“民有、民營、民享”的是少數資本所有者、經營者。高先生的“民本經濟”葫蘆里裝的是貨真價實的美國牌的“資本經濟”。150多年前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早就宣揚“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世長存。”在當今國際國內的條件下,企圖在中國復制美國式資本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死路。
“西山”黑會漏了高尚全“下一步的思考”的餡
高尚全最近以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的名義又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下一步改革的思考》,(《社會科學報》) 2006年4月6日)。文章對3月 4日由他一手策劃、主持召開的“西山會議”卻只字未提。而這次會議恰恰是商討中國下一步改革的目標、步驟、戰略、策略的重要會議。我們把“西山會議”的發言與高尚全們洋洋萬言連篇累牘的文章的對比一下,高尚全們究竟要把中國改革引向何處?他們“下一步思考”些什么?人們從“西山會議”上看到的才是高尚全們的真實面孔。
“西山會議”已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震蕩。這次會議傳遞給人們的信息非同尋常。
第一,會議的主題和基調不是討論“宏觀經濟和改革的走勢”,而是把攻擊的矛頭明確地直接指向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公然揚言中共執政“非法”、人代會“非法”、總書記“非法”,說什么“經濟改革實際上已經結束”,“改革超越了經濟領域,進入其他領域”,“黨和議會之間的關系,黨和司法之間的關系,黨和政府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了”,“確實對中國問題恐怕要多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黨沒有注冊登記,它行使的權利是什么權利?是法外的權利。這是嚴重的違法。胡錦濤同志說,我們要嚴格糾正全國人大和各級人大都要嚴格糾正各種違法的行為,但是他本身就是一個法律以外的機構,怎么違憲呢?無從談起?!薄叭舜蟊旧淼姆醋h會性質。它不是一個議會,一天不開都好。”“權力架構方面嚴重混亂。這不是法制的、憲政的模式,整個權力架構的反憲政?!?/p>
第二,“西山會議”在“改革攻堅”的旗號下,提出了“改革派”的政治綱領。他們在這次“內部會議”上撕下了假面,毫不隱諱地亮出了他們的政治意圖,公然揚言“圖窮匕首見,把匕首包起來,我們沒有力量,我們天機不可泄露,我們不敢說,到底往哪方面走?我們都有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實際上現在說不得,將來一定要走這個道路,比如說多黨制度,比如新聞自由,比如說這個國家的真正民主、真正的個人自由,整個國家的權力建立在保障個人的自由的基礎之上,比如臺灣現在的模式,我們現在想中國應該朝這個方向走,但是現在我們說不得?!薄懊鞔_地說希望共產黨形成兩派,希望軍隊國家化,希望解決大是大非的問題”?!按髮W里沒有必要成立黨組織。”“共產黨和市場經濟結婚結合在一起,這里有一個前提,不是市場轉向,而是共產黨的轉向。改革開放前,共產黨完全站在工人、農民一邊,是消滅資本家?,F在共產黨又站在業主一邊,對付工人、農民。”“不能叫結婚,叫通奸,因為違背了原來的宗旨”, “下一步一定要推動私有化”。
第三,提出了實現目標的策略和方法。會議發言可以歸納以下要點:一是隱瞞政治企圖,只做不說,欺騙公眾?!暗降淄姆矫孀撸课覀兌加心繕?, 現在說不得,將來一定要走這個道路?!倍穷嵉购诎?,混淆是非,轉移視線,污蔑堅持四項原則、反對西化私有化的人是反對改革、否定改革的成就。三是狐假虎威,壓中央表態支持他們,取得政治優勢。四是搬出“不爭論”的王牌,玩弄“只許周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故技,壓制反對者。五是裝扮關注弱勢群體的假相,煽動群眾不滿情緒,把禍水潑向黨中央。
第四,“西山會議”是利用合法機構進行的有組織有預謀的活動.會議名義上是討論宏觀經濟和改革形勢,但會議的領導人一開始就給與會者打招呼:“這是內部會議,是內部會議。我們不希望外面的記者炒來炒去。我們內部形成共識?!币粋€研究會研討經濟形勢,為什么如此神秘一再招呼是“內部會議”?還是聽聽這伙人中的干將的自白:“我想我們能不能慢慢地形成小的群體,這和改革的群體人有差距(別)?!薄皣乐氐膯栴}是憲法第35條規定的政治性權利普遍得不到實現,比如說結社自由,比如說游行示威自由,幾個基本的權利實現不了?!薄斑@樣的會議,大家攜手共同做一些事情特別有必要?!薄拔野l現今天講的話容易出問題,好在我們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沒有記者?!?/p>
第五,高尚全在這一政治性事件中扮演了領軍人和軍師的重要角色。高尚全身為中國體改研究會會長、海南發展研究院院長,近幾年他利用掌握的組織、人員、經費,對中央批判新自由主義的部署竭力抵制、干擾。這次,他認為“現在正是改革的關鍵時刻,能不能說現在到了改革決定中國命運這樣的關鍵時期”。正是基于對形勢的判斷,選擇在“人代會”前夕,亮出了他們的旗子。目的:一是統一內部認識,組織力量,發動改革“攻堅”,二是對中央施加壓力,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央,三是施放氫氣球,試探中央和群眾的反映。高尚全在會議上再三打招呼這是內部會議,其意一是防止外泄,二是讓與會者敞開講。在會議過程中,他對那些反動政治觀點和言論,不但不予制止和批評,相反地,加以附和、支持、肯定。他在會議結束時作總結上說:“我們內部形成了共識,達到目的了。”令高尚全始料不及,會后竟然有人將會議發言速記稿在網上全文發表,引起公眾強烈的憤怒,招來一片譴責。3月 30日,高尚全被迫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名義公布了一份名曰《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改革走勢座談會發言紀要(全文)》文件,還加了按語。將這份文件和網上公布的速記稿比較一下,人們不難發現,多了一個按語,少了幾位顯赫人士的發言。這一多一少,為的是什么呢?高先生玩弄的是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拙劣把戲。如果沒有見不得人的東西,為什么不公布記錄稿的全文?為什么用經過刪改的“紀要”欺騙公眾?高先生這一著恰恰證明了網上公布的速記稿的真實性,證明了高尚全們內心有鬼。高先生是非分明、憎愛有別。他如此偏愛、袒護那些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同伙,而不予揭發批判,這不清楚證明了他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的頑固嗎?更有甚者,他在那篇《按語》中以退為進,公然揚言要讓 “有關中國改革的各種討論越來越深入全面,逐步形成平和的但更具建設性的共識?!笨磥恚呱腥珎儾⒉灰驗槲舶捅痪咀《蛩阈輵?。
“西山會議”決不是理論界的一次學術研討會,而是一個嚴重的政治事件。
(《環球視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