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日軍集結(jié)50萬人,發(fā)動了旨在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zhàn)”,也就是史書上記載的“豫湘桂戰(zhàn)役”,這是自侵華戰(zhàn)爭以來日軍在中國戰(zhàn)場上發(fā)動的最大進攻。
1944年6月,日軍36萬人進攻湖南第九戰(zhàn)區(qū),薛岳率30萬人抵抗,雙方圍繞長沙展開激烈爭奪。
6月18日,日軍抵達長沙城下。
僅僅3天,長沙守軍就撤退了,把長沙城讓給了日軍。
因為敗的太快,所以我們大陸的歷史書上一般不把這次戰(zhàn)斗稱為第四次長沙會戰(zhàn),而稱之為長衡會戰(zhàn),因為壓根就沒在長沙打幾天嘛。
攻下長沙后,日軍分兵10萬,進攻衡陽。
當時負責守衛(wèi)衡陽的是方先覺的第十軍,兵力僅1.7萬人,還是剛從前線下來進行補充修整的殘軍,面對10萬日軍處于極度劣勢。
日軍認為,最多3天就可以拿下衡陽,因為長沙也就只守了3天,而衡陽守軍的實力遠弱于長沙守軍。
重慶方面也覺得衡陽最多只能守3天,但還是給方先覺下了一定要守住7~10天的命令。
蔣介石緊急致電方先覺:
“長沙失守,我現(xiàn)在命令你率領(lǐng)第10軍,固守衡陽!七至十日后,我一定派兵支援!”
接令后,方先覺立即疏散了衡陽城內(nèi)所有的百姓,準備死守。
按死守7~10天的軍事計劃,后勤部門給方先覺部配備了10天左右的武器彈藥,長沙城內(nèi)還留有2周左右的糧食。
按理說是夠了,但你一旦死守,日軍就會合圍,然后你就走不掉了,成了孤軍。
兵力極其懸殊的情況下,要么三天撤退,要么就別想撤了。
激戰(zhàn)數(shù)天后,10萬日軍把方先覺部的1.7萬人牢牢的圍在了衡陽城,想撤也撤不了了,沒能3天攻下衡陽的日軍指揮官橫山勇不想放走方先覺部哪怕一個兵。
怎么辦?
蔣介石給方先覺發(fā)了親令,挺住,援軍馬上就到。
方先覺決定硬抗日軍,以1.7萬兵力對抗6倍數(shù)量的日軍精銳師團。
這一打,就是足足47天的血戰(zhàn)。
彈藥早就打完了,第十軍的士兵靠從日軍尸體上摸槍支彈藥來勉強維持。
糧食也早就吃完了,這個根本沒法補充,一開始靠從城中池塘里撈魚維持了一段時間,后來就只能吃浮萍了,戰(zhàn)役最后幾天的時候全軍是一點吃的都沒了。
藥物更是沒有,士兵一旦受傷唯一能用的就只有鹽水,傷口因污染而發(fā)炎、化膿,潰爛生蛆者不可勝數(shù),重傷者無法救治,只有等死。
苦守到8月6日,第十軍已死傷1.5萬人,還有戰(zhàn)力的士兵僅剩1000余人,另有7000傷兵躺在地上無法動彈。
這7000傷兵如果能運到后方救治一段時間,大部分都能重新變成生龍活虎的好漢,但在被圍困的衡陽城里他們根本就撤不下去,甚至連糧食都不夠吃,始終沒有恢復戰(zhàn)力的機會。
那對面的日軍傷亡如何?
方先覺部不僅奇跡般的守了47天,而且對日軍造成了重大殺傷,整個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日雙方最奇跡的傷亡比就發(fā)生在衡陽守衛(wèi)戰(zhàn)。
日軍死傷超過6萬人,其中2.9萬人死亡,在戰(zhàn)場上被直接擊斃的日軍高級指揮官數(shù)量超過300名。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shù)字,因為日軍進攻衡陽的兵力總共才10萬人。
日軍戰(zhàn)史記載:
“此役,犧牲之大,令人苦駭,是苦難戰(zhàn)役。”
但日軍是包圍方,有源源不斷的后勤,不僅彈藥和糧食始終處于充沛狀態(tài),傷兵可以撤下去修整,還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增兵。
10萬日軍傷亡超6萬人后,圍攻衡陽的日軍兵力反而被補充到了11萬人,且這11萬人指的是完好戰(zhàn)力,所有傷兵都已經(jīng)撤到后方救治了。
而對面的方先覺部,可戰(zhàn)之兵已經(jīng)從1.7萬人減少到了1000多人,雙方的兵力對比從1比6擴到了1比100,而且連浮萍都吃完好幾天了。
已經(jīng)不可能撐得住了,但蔣委員長承諾“援兵明日必到”,于是方先覺繼續(xù)堅守。
8月7日直到深夜,援兵還是沒到,于是方先覺向重慶發(fā)出了抗戰(zhàn)中著名的“最后一電”,電文如下:
“敵人今晨由北門突入以后,即在城內(nèi)展開巷戰(zhàn)。我官兵傷亡殆盡,刻再已無兵可資堵?lián)簦毜仁囊砸凰缊簏h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至意。此電恐為最后一電,來生再見!”
電文發(fā)出后,方先覺拔出手槍,準備吞彈自盡,但被副官打落手槍。
副官要求方先覺為7000傷兵考慮一下,不要扔下兄弟們自己走,這很自私。
按日軍的慣例,對于這種堅決抵抗的城市,老百姓命好的還能活幾個,傷兵斷然不會手下留情。
8月8日凌晨三點,日軍已突進到距離方先覺指揮部僅有200米的距離,第十軍抵抗的槍聲已經(jīng)稀稀拉拉,還能動的沒幾個人了。
方先覺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對日軍有條件投降,要求日軍“保證生存官兵安全,并讓他們休息;收容傷兵,并鄭重埋葬陣亡官兵,保留第十軍建制”等要求。
因自身傷亡極其慘重,日軍也不愿再攻,于是就同意了方先覺的要求。
在軟禁方先覺后,日軍提出要求第十軍無條件投降,并未保留第十軍建制,但也并未屠殺第十軍殘留的7000傷兵。
至此,持續(xù)47天的衡陽保衛(wèi)戰(zhàn)結(jié)束,日軍舉行進城儀式。
此戰(zhàn),整個衡陽城被日軍炮火夷為平地,全城近5萬幢房屋還完整的只剩下5幢,是中國境內(nèi)唯一被日軍炮火全部炸毀的城市。
衡陽陷落后,日軍一口氣平推到了桂林,沒有一個城市能形成有效抵抗。
在整個豫湘桂會戰(zhàn)中,閃光點僅有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一個。
在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方先覺發(fā)出了死意明顯的“最后一電”但最后卻沒有死,成了一名投降日軍的軍人,這成了他這輩子都洗不掉的污點。
但并沒有多少人責怪他,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把大義留給國家,把生命留給傷兵,把罵名留給自己”。
如果每座城都堅守47天,那日本鬼子能有多少個47天可在中國打下去?
以1.7萬人對日軍10萬,接的軍令是守7~10天,承諾的援軍拖了一個多月還是明日必到,然后又是明日必到,最后不僅堅守47天還能殺傷日軍6萬。
在豫湘桂大潰敗的背景下,方先覺如果不算英雄,那守3天就退的將軍們又算什么?
1944年11月19日,被日軍囚禁了3個月之久的方先覺,在偽衡陽縣自衛(wèi)司令王偉能等人的幫助下成功出逃,順利抵達重慶。
到重慶后,方先覺受到了重慶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各大報紙爭相報道。
1945年2月19日,方先覺被授予青天白日勛章。
方先覺配得上這個榮譽,要是以對日軍的戰(zhàn)損比論英雄,那方先覺就是當之無愧的國軍第一悍將,整個抗日戰(zhàn)爭期間就沒人打出過這么離譜的戰(zhàn)損比出來,更別提是在被日軍重兵圍困的前提下。
這么猛的悍將,解放戰(zhàn)爭期間應(yīng)該對我軍造成了很大麻煩吧,我怎么沒在解放戰(zhàn)爭史上看見過這個人的名字呢?
方先覺很忠誠,一生都沒背叛過蔣介石,但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幾乎沒有任何作為。
1947年1月,方先覺率整88師2個旅救援金鄉(xiāng)之圍,途中遭到解放軍的猛烈進攻。
第一個被攻擊的是整62旅,該旅旅長戴樸發(fā)現(xiàn)解放軍大股部隊后果斷命令所屬各部立即進入陣地防御。
防守的非常厲害,在5個小時的抵抗里硬抗住了解放軍第三縱隊的2次進攻,但自己也被徹底打殘,幾乎損失過半。
而隔壁的整140旅更慘,除279團跑的快逃出去了之外,其余全軍覆沒,旅長謝懋權(quán)被俘。
方先覺根據(jù)戰(zhàn)況,認定自己遭遇的就是解放軍主力,意圖是圍點打援直接把自己全吞了,于是改攻為守,率領(lǐng)殘余部隊退守單縣。
方先覺其實一點沒判斷錯,打他的就是解放軍主力,意圖也就是圍點打援,他要是不退順便把他一口徹底吞了也不是沒可能。
打殘方先覺的東路援軍后,解放軍主力立即運動到西路援軍方向,并殲其大部。
打殘東西兩路援軍后,解放軍見好就收,撤走了圍困金鄉(xiāng)的部隊。
此役國民黨軍慘敗,吃了大虧,要追究責任。
損失那么多部隊,必須要有人負責任啊,誰來擔責呢?
薛岳認為,失敗的責任主要在于方先覺,是方先覺指揮無方、貪污腐化,導致東路援軍率先敗退,才給了解放軍主力吃掉西路援軍,動搖全局的機會。
而方先覺認為,失敗的責任完全在于薛岳無能,解放軍明顯重兵云集與金鄉(xiāng),你就讓我?guī)?個旅去增援,被解放軍整整一個縱隊在野外發(fā)動了突然襲擊,這不是讓我送死是什么,我還能撤下來穩(wěn)固陣地就已經(jīng)很強了好不好?
雙方互相控告到了國防部。
按黨國規(guī)矩,這就到了比拼后臺的時候了,而薛岳獲得了陳誠的支持,方先覺啥大腿都沒有。
因為率2個旅增援被解放軍第三縱隊主力于野外突然襲擊沒有擊敗共軍完成增援的任務(wù),方先覺被撤職查辦,調(diào)去陸軍大學讀書“深造”去了。
1948年12月,讀了接近2年書的方先覺終于畢業(yè)了,然后被調(diào)到了福建地區(qū)的新兵訓練營負責訓練新兵。
1949年,方先覺跟著老蔣一起撤到臺灣去了,也算不離不棄。
所以,導致日軍6萬人死傷的悍將方先覺,解放戰(zhàn)爭時期幾乎沒有對我軍造成什么傷亡,因此解放戰(zhàn)爭史上幾乎沒有這個人的名字。
哪怕讓方先覺帶3萬人去東北守城,我覺得老蔣的政權(quán)都能多活幾個月,但他的官僚體系不允許他這么做。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