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一輩革命家說,毛主席深謀遠慮,比我們早看了五十年……毛主席英明,用兵真如神。而在那些詆毀毛主席的人眼里看來,這番話根本就不成立,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
如今在怎么看待毛主席的問題上,確實存在著尖銳的對立與沖突。那些抹黑毛主席的人,眼睛斜著看問題,說明什么?
證明毛主席他老人家離世了這么多年,依然對這些人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毛主席說:“帝國主義害怕中國人和阿拉伯人。以色列和臺灣是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根據地,巴勒斯坦是這個偉大大陸的前門,中國大陸是后門,他們是美國人,他們為你們創造了以色列,給我們造了福爾摩沙。”
毛主席還說:“西方并不是真的喜歡我們,我們必須了解這一事實。阿拉伯對西方的戰爭是對以色列的戰爭。”
這話是毛主席1965年在巴解組織的一次訪問中說的。
大家想一想,1965年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有多少理論、文章,多少自以為高明的見解試圖討論這些問題。中東火藥桶、巴以沖突問題那么復雜,中國和美國的問題又是世界上最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世界形勢發生那么多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毛主席這么寥寥幾句話,把事情談論的何等明白,這些話直擊問題的實質。
現在想一想,您服不服,毛主席是不是比我們早看五十年?
上個世紀70年代,即使在與蘇聯的沖突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依然繼續支持巴勒斯坦。1976年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會議上,中國第一位駐聯合國的代表黃華強調:“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堅決支持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人民爭取民族權利和收復失地的正義斗爭,堅決譴責以色列的猶太復國主義的侵略行徑。”
有人問,哪個人說毛主席比我們早看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副主席,開國上將王震將軍曾講過,“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了50年都不為過。”
1975年,當時任西德總理施密特訪華。毛主席那時候已經八十二歲了,身體不好,說話發音都很吃力。施密特本來以為見毛主席就是走個形式。但見面時,毛主席雖然說話費勁,但是和他共同探討國際局勢問題,觀點非常深刻。
施密特后來說,毛主席對國際上的事情了如指掌,有獨到見解。比如聊到歐洲的時候,毛主席跟施密特說:“歐洲太軟、太散,而且怕打仗怕得要死。德國和南斯拉夫還好,如果日后能聯合起來,遠離美國,靠自己可能就不會吃那么多苦。”
這幾句話“捅”到了施密特的心尖尖上,一針見血。主席一句話就找到歐洲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就分裂而言,有剛分裂出去的國家,有存在上千年的國家,這些國家發展勢頭不匹配,觀念不同,所以想要歐洲和氣生財共處一室,簡直比登天還難。
用隔壁王奶奶的話說,尿不到一個壺里。那就是被美國人拿了魂,被美國人操控了。歐洲各國確實都是各有各的“小心思”,有想獨立的,有崇美舔美的,還有想依靠美國。抱美國大腿的法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第一,怕戰爭;第二,想獨立;第三,離不開美國;第四,又經常跟美國發點小脾氣兒,所以歐洲就無所作為。
后來又談到日本問題,施密特把話題轉到亞洲,“未來日本會不會占據重要地位?”毛主席沒說話,只是跟他搖搖頭,表示否定。
那個時候,日本經濟發展的不得了,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了不少國家心中的榜樣。日本做了經濟大國,還準備向“政治大國”邁進,還要領導亞洲。但毛主席看到的卻不是這么一個景象,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頻發災難,糧食沒法生產,島上資源不豐富,只能靠地中海資源發展。
煤炭在日本也是稀缺資源,一沒糧、二沒資源,日本拿什么發展?日本那時候約有1.12億人口,想要裝下這么多人口也不是很容易。最關鍵的是日本在美國的“刺刀”下,不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毛主席的話語,被實踐證明了。
日本人想表現出財大氣粗,要把美國“買”下來。但美國一個“廣場協議”就把日本人打下去了。日本曾經一度GDP是中國的GDP的四倍,而現在中國是日本的三倍。
事后諸葛亮容易,但是歷史預見性太難了。毛主席的偉大,就在于他有非常高超的歷史預見性。
北大的年輕教授、外國語學院西亞系助理教授梅華龍先生有一個說法,這么多年,五六十年過去了,繞來繞去的各種理論以及各種分析,但無論如何都超不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幾句話。您認為這個評價如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