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叫“修德中”的人發表的荒謬言論,我寫了一篇文章,用例舉前30年具體事實的方法進行了駁斥,而平臺卻認為“導向問題”給予了限流。有點不甘心,這里還想從另一個角度對其言論進行批駁。一定要撕破他恣意詆毀新中國歷史,仇視老一輩建設者的反人民的丑惡嘴臉。
先還是摘錄他的一段原話,他在他的標題為“有人把苦難的年代叫做打基礎,這不是粉飾那個年代的貧窮嗎”的文章,開頭這樣寫:“有些人把苦難的年代叫做打基礎,這不是粉飾那個年代的貧窮嗎?難道貧窮還需要粉飾嗎?苦難的年代還需要去贊美嗎?就好像中國人不經歷過那個苦難的年代就不會過上好日子似的。”
不難看出,首先文章的標題就存在嚴重的邏輯錯誤,他說“有些人把苦難的年代叫做打基礎”,只要是有點思維判別能力的人都能看得出來,他是在有意混淆概念,我們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無知到把“苦難年代”與“打基礎”相提并論的,任何人都不會把“苦難年代”等同于就是“打基礎”。這完全是“修德中”無中生有強加的一個荒謬邏輯。按照“修德中”的這個邏輯,中國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的一百多年的歷史時期里,都是苦難深重的年代,有誰把這段苦難的歷史年代叫做“打基礎”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如果“修德中”能夠做出合理的解釋,說明你的邏輯就沒有錯誤,如果你不能做出合理解釋,就證明了你是在使用混淆概念的手法為自己否定歷史進行敷衍搪塞。
新中國前30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在苦難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成就,在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各個方面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怎么能說是“把苦難的年代叫做打基礎”呢?這樣連小學生都能理解的簡單道理,怎么到了“修德中”們的嘴里就完全變了味呢?這就是他們為了否定新中國前30年的打下的基礎,而采取的一種混淆概念的卑鄙無恥手法。
他接下來采用了反詰語氣,進一步地進行強詞奪理,強調就是“粉飾那個年代的貧窮”,這與他的前一句是前后呼應,同樣是采取混淆概念的卑鄙手法。首先,他根本就歪曲了“粉飾”的含義,只有把本來不足或者說本來就是問題通過裝飾圖裱,讓其華麗轉身,這樣的做法才叫“粉飾”,但是,人民客觀反映在新中國的建國初期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所取得的成就,怎么就成為了“粉飾貧窮”了呢?
更為荒謬的是,“修德中”在文章里竟然還這樣無恥地說:“苦難年代還需要去贊美?就好像中國人不經歷那個苦難年代就不會過上好日子似的。”他完全就是在歪曲人民所贊美的東西,其實,他也并不是不知道人民是在贊美老一輩在苦難中頑強拼搏創造的偉大輝煌,他故意扭曲為這就是“贊美苦難”,完全可以看出他就是一種別有用心。“贊美苦難”和“贊美在苦難中創造的輝煌”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基本概念,只要不是腦子進水的人都知道,任何苦難都沒有贊美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在苦難中頑強拼搏,努力進取,創造了燦爛輝煌,創造了驚人的奇跡,這是必須贊美的,因為它體現了人們的一種拼搏精神,一種力爭向上的激情,如果人類沒有了這種激情,社會就永遠不會進步。把“贊美苦難”與贊美在苦難中創造的輝煌混淆起來,以此否定人民在苦難中創造的輝煌,這是對歷史的背叛,是對人民的反動。這充分暴露出了完全站在人民的對立面的反動嘴臉。
他的最后一句“好像中國人不經歷那個苦難年代就不會過上好日子似的”,更是歪理邪說,也暴露了他對新中國老一輩艱辛付出的蔑視。什么好像“不經歷那個苦難年代就不會過上好日子似的”?其實,道理非常簡單,沒有那個年代抗美援朝戰爭以及所有反擊對外侵略戰爭的勝利,以及肅清國內一切反革命勢力的破壞,沒有那個年代“兩彈一星”的橫空出世,今天能有安定的和平發展建設環境嗎?沒有那個年代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自力更生,建立起來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基礎,沒有那個年代大量開展的掃除文盲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如果僅憑建國初期的80%以上的青壯年文盲,今天能適應開放發展的需要嗎?更重要的是,沒有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民站立起來,成為世界三極中的重要一極,今天拿什么立足世界?一句輕描淡寫的“好像不經歷那個年代的苦難就不會過上好日子似的”,能說得過去嗎?
根據從現象到本質的哲學原理,不難看出,“修德中”的這種言論,實際上上是嚴重違背自然辯證法,違背自然辯證法認識論的基本原理的,這種言論實際上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徹底扭曲。
從自然辯證法的認識論來看,“苦難”和“貧窮”是一種社會現象,如何面對這種現象,完全在于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研究新中國的歷史,就必須從當時的客觀實際出發,做認真的實事求是地進行客觀公正的調查研究,切忌帶有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列寧說:“要真正地認識對象,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媒介”。我們決不會完全地做到這一點,可是要求全面性,將使我們防止錯誤,防止僵化。”新中國建國初期的苦難、貧窮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在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發揚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奮斗精神,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偉大成就,經過20幾年的艱苦奮斗,新中國從一窮二白,沒有現代工業基礎和科技零基礎的情況下,建設起了一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是客觀事實,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同時,外國都為此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比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他在經過了大量研究的基礎上作出了這樣的結論:“毛時代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臺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
美國在20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日本與俄國的現代化》一書中認為,新中國取得了其它任何國家都沒有取得過的成就。這些都是外國人的評價,不可能說外國人也要為中國“苦難”與“貧窮”作“粉飾”吧!
再說,建國初期,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為了國家的和平與安全,我們的志愿軍戰士為了保家衛國,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流血犧牲,這樣的事跡不應該贊美嗎?還有無數奮戰在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戰線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英雄們,比如雷鋒、王進喜、陳永貴、焦裕祿等等千千萬萬的勞動英雄們,難道不值得贊美嗎?紅旗渠的建設者們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引漳入林工程,無數的科技工作者在荒漠的戈壁灘為了國家的科研項目的忘我精神,這些在苦難和貧窮時期做出的貢獻,難道不能贊美嗎?“苦難”“貧窮”與在苦難和貧窮的時期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二者是同一個矛盾體中的兩個不同方面,如何客觀認識矛盾統一體中的兩個方面,這就是需要我們懂一點自然辯證法。
而在“修德中”們的眼里只看到的只有“苦難”與“貧窮”,他們根本就沒有看到那一代人在苦難和貧窮時期為改變這種狀況而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只是看到一種表象,而采取有選擇地無視在那個年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些,其實,他們不是不知道,而是在有意回避,這一切都是為了達到他們那種不可告人的罪惡目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毛主席曾對“實事求是”的觀點做了一個精辟的論述,他說:““實事求是”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出發,從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要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占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列出正確的結論。”
由此可見,“修德中”們之所以采取混淆概念的伎倆,是反自然辯證法的認識論的荒謬邏輯,是與馬克思主義根本沖突的。他們既不講“實事”,又不講“求是”,而是恣意歪曲事實,這完全是對歷史的褻瀆,對人民的背叛,對此類言論,我們切不可低估其負面影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