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只要糧食埋藏好,敵人找不到,就會餓肚子,我們就好消滅他。
糧食比槍炮子彈還重要,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敵人那么多軍隊,
光靠蔣介石送糧,就會吃不上飯,打不死也得餓死。”
話說1947年3月31日傍晚,國民黨軍的先頭部隊離毛澤東的住地只有5公里了,毛澤東這才率中央前委離開棗林溝。他和任弼時、江青等人乘車往北走了十幾里地,到了綏德南邊田莊車子突然拋錨了。從延安撤離時,共有3輛吉普車。今天周恩來去山西用一輛,劉少奇、朱德去河北開走一輛,剩下的就是毛澤東用的這一輛。司機周西林急得滿頭大汗。毛澤東對任弼時說:
“看來這個鐵家伙不愿意跟著我們鉆山溝了。好么,就把它留給胡宗南吧。沒了它,還省里拖累,我們還是老辦法,走!”
從此,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毛澤東或騎馬,或步行,再沒坐過汽車。
毛澤東率部突然來個猛轉彎,徒步向西奔去,向著子洲縣高家塔方向轉移。
此時的江青,在這一支小部隊里特別招眼。只見她一身戎裝,不再長發披肩,而是梳成兩條辮子,在腦后盤成一個發髻,戴著軍帽,打著裹腿,足蹬黑布鞋,騎在馬上儼然是一位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她在行軍路上有時還搞點小鼓動;諸如給大家出個謎語之類。有一次,江青出的謎語是:
“日行千里不出房,有文有武有君王,親生兒子不同姓,恩愛夫妻不同床。”
大家猜了很久猜不出來,原來謎底是“唱戲”。后來在轉戰陜北的100多天里,一個女干部跟著黨中央在山溝里轉,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江青在物資極端匱乏的情況下,把毛澤東的起居生活照顧得倒也算得上周到。正是有這些經歷,江青在全國解放后,要求保留了她的軍籍。
再說胡宗南的十幾個旅沿著公路朝東北方向追擊,他們以為中共中央機關向東北方向轉移,一定會在緊要關頭東渡黃河。可是他們怎么也沒有料到,毛澤東竟然逆著他們走來,只隔著一架山梁,擦肩而過。
毛澤東不久前得過一次肺炎,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況且他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長途行軍了,如今這一徒步跋涉,一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一段路走下來,臉上身上都出了汗。他擦擦汗,脫掉一件衣服,堅持往前走。衛士看他走得很艱難,就牽過馬請他騎上,他沒有推辭就騎上了。對于毛澤東來說,騎馬也不是輕松的事情,走了一會兒,他就感到腰酸腿痛,要下馬。衛士們扶他下了馬,他彎彎腰,蹬蹬腿,活動一下又開始步行。
“還是讓主席坐擔架吧。”
一個衛士提議說。于是,擔架組將打開的擔架放在毛澤東面前。毛澤東擺擺手,說:
“出發前我就說過,我是不坐擔架的,現在你們又讓我坐。走路累一點怕什么?什么事情開始總會有困難的,行軍也一樣,現在走路有些累,再走幾天就會好的。”
要說服毛澤東坐擔架是辦不到的。他不愿意做的事,誰也休想讓他做。警衛員孫振國就把挑干糧的柳木棍子遞給他,讓拄著走,他試一試很滿意,就笑著說:
“有這東西省力多了。”
孫振國沒想到這一根柳木棍,毛澤東再也舍不得扔掉了,竟然伴隨著他走過千山萬水,直到走進了北平城。此時毛澤東拄著棍子在前邊走,還不住地念叨著長征時候的事,他說:
“長征時走的路和條件更壞,大家克服了種種困難,長征也就勝利了。那時也有馬,有時有病號就把馬讓給病號騎。警衛員也讓我坐擔架,除一開始因為有病坐了幾次,后來就沒有坐。現在行軍比那時好得多了,也很自由,想走就走,想住就住,還用得著坐擔架?”
毛澤東走了一程,朝后邊看看,說:
“咱們休息休息再走吧。”
說著,他就在一塊稍平的地方坐了下來。任弼時命令后邊的部隊原地休息。他走過來對毛澤東說:
“以后咱們就這樣,一天走五六十里,15里小休息,30里大休息,吃頓飯。”
“好,就聽你的。”毛澤東說罷又和衛士們議論起來:“行軍是個學習的好機會,最好談些什么,既可以減輕疲勞,又可以增長知識,這是第一條。第二條,談些什么呢?”
閻長林說:
“就請主席像剛才一樣給我們講長征的故事吧。”
毛澤東說:
“我可以講長征的故事,你們也得講,這才公平嘛。你閻排長是從太行來的,就講太行的故事,石國瑞從晉察冀來,就講晉察冀的故事,張林是綏遠人,就講內蒙古的故事。人人都講怎么樣?”
孫振國接過話頭說:
“把學習文化也搞起來吧,請主席給我們上課。”
毛澤東說:
“好呀,孫振國提議行軍中學習文化,是個好辦法。我看,上課不一定合適,我出題目或你們出題目,咱們一起討論,也就等于上課了。”
大家都說這樣好。毛澤東又說:
“這算第三條。誰還有新建議?”
朱勞士提議說:
“讓伍銀嶺講《紅樓夢》吧。”
毛澤東問伍銀嶺:
“你讀過幾遍《紅樓夢》了?”
伍銀嶺說讀過一遍,毛澤東笑著說:
“讀一遍沒有發言權,要講,起碼要讀3遍到5遍。”
正說著,綏德地委派遣的一位區委書記來了,毛澤東指著他說:
“這又來了一個好老師,請他給我們上課,講一講這一帶的情況,這算第五條,不是很有現實意義嘛。”
大家都拍手贊成。毛澤東總結說:
“好,這五條就是我們的行軍計劃,以后就按這五條辦,辦完了再換新的。”
暮色降臨了,部隊又開始了行軍,毛澤東說:
“請區委書記先上課,介紹一下這一帶的情況。”
這位區委書記也是個年輕人,愛說愛笑愛熱鬧,也不推辭,便說道:
“這道川非常富庶,水土肥沃,莊稼生長良好,玉米長得比小孩子的胳膊還粗,老百姓都管叫這里米糧川……”
毛澤東聽了區委書記的介紹,又與他約定,每到一個村子,都要把村干部和黨員找來談話。部隊走到下半夜,來到了一個村子,叫邱家坪。任弼時問毛澤東:
“是否可以在這里住下?”
毛澤東說:
“聽你的。”
任弼時說:
“第一天徒步行軍,大家都很累,就在這個村子里宿營吧。”
戰士們接到命令,在村干部的安排下到了指定的窯洞,放下背包,倒頭便睡。毛澤東問區委書記:
“能不能召集村干部開個會?”
區委書記說:
“首長太累了,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談吧。”
毛澤東說:
“那怎么行!路上說好了的,怎能隨便改變呢?明天要行軍,時間靠不住。我不累,累一點也沒有關系,我想了解一下這里的情況。如果他們沒有什么不方便,就請來談談,他們不會不同意吧?”
“他們怎么能不同意呢,我已通知他們等著了,主席愿意現在談,我馬上讓他們來。”
“好,現在就談。”
不一會兒,村里的民兵隊長、糧秣主任、黨支部書記和委員六七個人都來了。毛澤東自我介紹說:
“我是支隊隊長,睡夢中把你們吵醒,打擾你們了。”
村干部都認出了毛澤東,他們小聲嘀咕著,非常興奮。不過毛澤東說他是支隊隊長,大家也不好說破。毛澤東問年紀大的支書:
“你們村有多少黨員啊?”
黨支部書記說,咱村是一個支部,有十幾個黨員,在座的都是。毛澤東問民兵排長:
“你們有多少民兵呢?”
年輕民兵排長回答說,全村有100多個民兵。毛澤東打趣地說:
“好呀,你這個官不小,比我這個隊長帶的兵還多呢!當然,算上沒有來的是要比你的民兵多。”
毛澤東問他有多少槍?胡宗南來了怎么辦?民兵隊長說,敵人來了就打,我們有十幾條槍,全隊分成兩組,一組支援前線,一組準備迎擊敵人。毛澤東說:
“你們的膽子不小啊!十幾條槍,要組織好,能起很大作用。打是可以的,但要看機會。你們應該分成3組,除了支前,擾亂敵人,還要有一組負責保護老百姓。這該是你們最主要的任務。如果敵人來搜山搶糧,你們打他一下。有小股掉隊的,你們就消滅他。如果敵人住在這里,你們夜間就擾亂他,叫他們睡不好覺,日子不好過。這樣就可以配合主力部隊消滅敵人了。”
毛澤東又問糧秣主任:
“糧食埋好沒有?”
糧秣主任說:
“公糧全部埋進山里了,是黨員和積極分子埋的,敵人有神法也找不到。”
毛澤東夸獎說:
“只要糧食埋藏好,敵人找不到,就會餓肚子,我們就好消滅他。糧食比槍炮子彈還重要,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敵人那么多軍隊,光靠蔣介石送糧,就會吃不上飯,打不死也得餓死。我們的部隊只要有糧食吃,就能打勝仗。”
糧秣主任說:
“對呀,打仗也和莊稼人種地一樣,沒有吃的,再好的家伙也不頂事。”
毛澤東又問:
“老百姓的口糧是怎么安排的?”
糧秣主任說:
“大部分埋在山里,有個別人家圖方便,埋在家里。”
毛澤東說:
“這太不保險。家有多大?一翻就翻出來了。現在還不晚,要動員那些人家,把糧食埋到山里去。遠一點敵人不容易去,敵人就是去挖糧,民兵還可以打他。這個道理,要反復向老鄉講清楚,千萬不能麻痹,不然會吃虧的。沒有糧食吃,就不能搞生產,更不能支援前線了。”
支部書記說,現在有些地富分子已經蠢蠢欲動。毛澤東說:
“這不是個小問題,那些地富分子有反攻倒算思想,就等著這一天。要教育群眾提高警惕,還要警告地富分子,如果他們敢做壞事,將來群眾會跟他們算賬的。”
毛澤東還說:
“陜北根據地十幾年沒有戰爭,老百姓多少都有些太平觀念,認為敵人不會來,加上敵對分子替國民黨散布幻想,群眾很容易上當。所以眼前要抓緊思想工作,認真備戰,決不可有絲毫麻痹大意。備戰做好了,就可以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眼前春暖了,干部要利用一切機會抓生產。敵人不可能在這里常住,敵人來了要轉移,敵人走了就抓緊時間進行生產。只要有了糧食,就是打上幾年也不怕。”
天快亮了,毛澤東和區委書記將村干部送出窯洞,和他們一一握手告別。毛澤東休息了幾個小時就起來了,閻長林問:
“主席睡得好不好?”
毛澤東說:
“一天走幾十里路,比吃兩片安眠藥還頂事。”
毛澤東通過一路調查,發現陜北根據地群眾中普遍存在著對戰爭的麻痹思想,部隊快到高家塔了,他把區委書記叫了來,說:
“你現在立刻回去,告訴地委,把群眾立刻發動起來,搞好堅壁清野,糧食財物都要妥善安排,確實做到家喻戶曉才行。”
區委書記說:
“地委給我的任務是一路護送主席,介紹情況,把主席送到駐地再回去,現在任務沒有完成,回去不好交代。我還是把主席送到再回去吧。”
毛澤東說:
“你回去地委不會責備你的。他們可能還沒有發現問題,我現在發現了問題,你回去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敵人來了,群眾就可以少受損失,這件事情重要。我沒有關系,敵人沒有來追,走到哪里都有群眾,有吃的有住的就可以了。如果地委問你,你把我的意見告訴他們就是了。”
毛澤東待區委書記走了后,對閻長林說:
“陜北根據地的老鄉沒有經過戰爭,在和平的環境里體會不到戰爭的危害。區委書記回去,大概可以解決了。現在他回去了,他以前的任務就由你們擔負起來,每到一地,都要詳細了解情況,做好群眾工作,把情況匯報給我。這件事我以后就不再交代了。”
閻長林知道毛澤東說了的事,是要馬上辦的,就告訴打前站的張林說:
“你要按照主席的吩咐去做,一安排好住處,就注意了解情況。”
1947年4月2日,毛澤東率部到達子洲縣高家塔。
4月3日,部隊離開高家塔,向子長縣澗峪岔轉移。這一帶常有國民黨軍小股部隊滋擾,毛澤東走了一段路程,聽說徐業夫和文件馱子還在后邊,就干脆不走了,讓大家原地休息,一直等到馱子來了,才重新上路。他問衛士們:
“如果敵人向我們沖來,我們也走不了,你們首先一件事要干什么呢?”
衛士們爭著說,與敵人拼命,保護主席脫險。毛澤東說:
“與敵人拼命,爭取脫險,這都是對的。可我講的是已經走不了啦,敵人要把我們活捉去,你們怎么辦?”
朱勞士說:
“走不了也要拼,拼死幾個不就賺了唄!”
毛澤東說:
“你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話。我是指敵人沖上來,你們是先保護我呢,還是先保護徐秘書呢?”
徐業夫是毛澤東的機要秘書,負責保管文件。閻長林這才明白毛澤東的意思,是要在緊急情況下保護好機密文件,就說:
“我們有分工,真到那時,首先集中力量保護主席脫險,同時派人去保護拿文件的秘書。”
毛澤東加重語氣說:
“我說的情況是已經走不了啦,你們光說脫險,你們就不能朝最壞處想想嗎?”
石國瑞、朱勞士、孫振國仍然堅持他們的觀點。毛澤東不說話了。馬漢榮想了一會兒說:
“到了萬分緊急的關頭,一方面和敵人拼,一方面趕快和徐秘書一起把文件燒掉。”
毛澤東聽了馬漢榮的話,這才開腔說道:
“到那時我們拼也好,打也好,反正走不脫了,就要被敵人活捉。捉你們幾個人沒關系,捉了我還有能代替我的人,可是不能讓敵人把我們的文件拿去了。這是關系勝負命運的問題,不得了哇!到那時保護我也沒有用了,你們都被敵人綁住了,還怎么保護我呀!所以,到那時你們不要管我,先幫徐秘書燒文件,把文件燒了,就減少損失,光顧我,結果咱們都被捉去,文件也被人家拿去,多危險呀!”
毛澤東看衛士們還是想不通,就又說:
“我是要大家重視這個問題,思想上有個準備,不至于事到臨頭手忙腳亂,束手無策。大家的想法也有道理,先保護人,只要人在,丟點東西總比人被活捉強。我說的是在走不了的時候,就先燒文件,千萬不能讓敵人連人帶文件都弄去。”
4月4日,毛澤東率部由澗峪岔轉移到子長縣石家灣。
4月5日,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橫山縣青陽岔。由于這里相對安全,昆侖縱隊就暫住下來。
毛澤東在青陽岔抓緊時間為中共中央起草一個重要的文件(即《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由于春季氣候變暖,毛澤東的皮膚過敏,手腫得厲害,還起了水泡。江青找來黃樹則大夫給他敷了藥,包扎起來。毛澤東無法動手書寫,只好口述,由江青執筆記錄。
4月6日,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指揮湯恩伯、王敬久、歐震3個兵團,共13個整編師計34個整編旅25.5萬人,沿臨沂至泰安一線,并肩向西北魯中的新泰、蒙陰地區推進,對山東解放區發動了重點進攻,企圖聚殲華東野戰軍于沂蒙山區。
華東野戰軍實行高度機動回旋,力求調動國民黨軍,捕捉戰機。
而進攻陜甘寧邊區的胡宗南主力部隊自3月25日在青化砭損兵折將后,一直到4月6日,走了200公里路,費時12天,求戰不得,兵疲糧缺。如今由于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等部的攻擊,晉南又告急,胡宗南部已經進退維谷了,被迫以第135旅留守瓦窯堡,主力南撤蟠龍、青化砭,進行休整補充。
4月6日這一天,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為策應4縱在晉南作戰,要拖住胡宗南部,不讓其南下援晉的指示,命令各縱隊和教導旅在延川縣永坪地區追殲南下的整編第29軍軍部和整編第17師第12旅,但因各部之間協同不好,此戰只殺傷國民黨軍600余人,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當胡宗南發現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就在背后時,隨即調駐清澗的整編第76師72團到瓦窯堡,接替第135旅的防務,令第135旅南下,和整編1軍、整編29軍等部共10個旅的兵力,南北夾攻,企圖圍殲西北野戰兵團于蟠龍、青化砭西北地區。
4月8日下午5時,周恩來和社會部的汪東興,從河東返回到了青陽岔。毛澤東見了汪東興,問道:
“汪東興啊,河東好呢還是河西好?叫你和我們一起在陜北和敵人斗爭,你害怕不害怕打仗啊?”
汪東興說:
“沒有什么怕的,在什么地方打仗我都不怕,就是擔心毛主席的安全問題。”
毛澤東說:
“這就是怕嘛。我就不怕。總是為我擔心,沒有必要。”
晚上,毛澤東召集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開會,葉子龍、汪東興列席了會議。
毛澤東主持會議,討論前委機關的組織問題。他說:
“我們這支隊伍,也是個小社會哩,行軍打仗,吃飯睡覺,事情多得很,是不是成立了小政府,把這幾百人組織好。”
會議決定對留下來的機關和警衛部隊進行輕裝整編,共編為4個大隊:1大隊包括參謀值班室、機要科、警衛科、行政處、衛生處、調查組和軍委作戰室;作戰室由李濤負責,衛生處由黃樹則負責。2大隊負責情報工作,由胡備文負責。3大隊包括電臺、有線電話,擔任通訊聯絡工作,由崔林負責。4大隊為新華社,由范長江負責。
毛澤東對任弼時說:
“我看,你就兼任個頭頭,全盤考慮一下如何?”
自此,前委機關對外稱為“3支隊”,代號為“昆侖縱隊”,由任弼時兼任司令員,陸定一任政委,葉子龍任參謀長,汪東興任副參謀長,廖志高任政治部主任。毛澤東的機要秘書江青任政治協理員。
周恩來提議說:機關有了代號,我們也應有個代號,以便保密。毛澤東表示同意,就給自己起了個名字,他說:
“我們一定能得勝,我叫李德勝。”
周恩來說:
“革命事業必定成功,我叫胡必成。”
任弼時一時想不起來,就說:
“我叫什么呢?”
毛澤東說:
“你是支隊司令,就取諧音叫史林。定一同志是政委,就叫鄭位吧。”
此后,任弼時作為3支隊司令員,擔負著保衛毛澤東和中央前委的重任,縱隊的衣食住行、安全警戒、敵情偵察,他都要一一過問。后來在轉戰陜北的日子里,任弼時身體很不好,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常常帶病工作。毛澤東總是勸他注意休息,囑咐醫務人員注意他的病情。吃飯時,毛澤東總是爭著吃粗糧和榆樹面糊,把細糧留給任弼時吃。有一次,急行軍之前,衛士好不容易給毛澤東做了一盆面湯,毛澤東要衛士把面湯分成幾份,要周恩來、任弼時等每人喝上一份。毛澤東一直看著任弼時喝完了,才高興地端起碗喝。任弼時對毛澤東的吃住行更是精心照料,每到一地,他都親自查看毛澤東住的窯洞,布置和檢查崗哨。遇到緊急情況時,他總是先組織人員護衛毛澤東和周恩來,向安全地區轉移,自己指揮部隊警戒或阻擊,確保毛澤東的安全。有時行軍遇到暴風雨天氣,任弼時就讓戰士們組成人墻擋風,扯開大衣擋雨,讓毛澤東處理軍務。此種情形容后細述。
且說4月9日,毛澤東向黨內發出了《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見《毛澤東選集》中《中共中央關于暫時放棄延安和保衛陜甘寧邊區的兩個文件》的第2部分)。全文如下:
國民黨為著挽救其垂死統治,除了采取召開偽國大,制定偽憲法,驅逐我黨駐南京、上海、重慶等地代表機關,宣布國共破裂等項步驟之外,又采取進攻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之延安和陜甘寧邊區一項步驟。
國民黨之所以采取這些步驟,絲毫不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強有力,而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危機業已異常深刻化。其進攻延安和陜甘寧邊區,還為著妄圖首先解決西北問題,割斷我黨右臂,并且驅逐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后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擊破之目的。
在上述情況下,中央決定:
一、必須用堅決戰斗精神保衛和發展陜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而此項目的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二、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必須繼續留在陜甘寧邊區。此區地形險要,群眾條件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完全有保障。
三、同時,為著工作上的便利,組織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晉西北或其它適當地點進行中央委托之工作。
以上3項,為上月所決定,業已分別實行。特此通知。
4月11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張宗遜、習仲勛,指示西北野戰兵團繼續在現地區同國民黨軍周旋;注意偵察其135旅動向,并準備乘該敵南下時在運動中殲滅之。
4月12日上午,毛澤東鑒于青陽岔是個集鎮,處在綏德通往安塞、保安的大道上,來往行人很多,對保密極為不利,于是就率領昆侖縱隊轉移,下午便到了靖邊縣的王家灣。
王家灣位于陜西安塞縣的北部,距縣城60多公里,四周環山,樹木蔥籠。一條小河彎彎曲曲繞村而過。村中10多戶人家,大多姓高。相傳,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高闖王高迎祥兄妹,就出生在這里。
王家灣村子太小,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都住在貧農薛如憲老漢騰出來的有兩個半房間的一孔大窯洞里。這窯洞又黑又破,還擺滿了酸菜缸,站在院子里就聞到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毛澤東和江青住在里間,辦公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周恩來、陸定一睡在外間迎門一方土炕上,周恩來辦公是坐在一個木墩子上;這外間還是大家開會和討論問題的地方。右邊名為半間,其實只是一個小土炕,任弼時就在這里辦公睡覺。大家吃飯、辦公和休息都擠在一起,過上了集體生活。
閻長林看首長們這樣擠,過意不去,就和薛如憲老漢商量再騰一個窯洞,讓毛澤東和江青住。閻長林回去先和江青商量,江青知道薛老漢一家有3個媳婦,還有婆姨孩子一大群十幾口人,擠在一個窯洞里,就說:
“你是一片好心,可就沒有好好想想,他們那么多人住在一個窯洞里,時間一長鬧出意見就不好了。就是不鬧意見,主席也不會同意老鄉再騰房子的。你來的時間不短了,還不知道主席嗎?”
毛澤東正在西墻邊坐在小凳子上看文件,閻長林朝他看了一眼,意思是要不要和毛澤東說說。江青看出了閻長林的意思,就說:
“我們現在住在一個窯洞里,互相之間可能受到些影響,但他們不會說什么的。在困難的條件下,照顧得過分了,他們反而會有意見。我們住在一起很好,不要讓老鄉再騰房子了。”
閻長林感覺江青的話很有道理,這才作罷。可房東的糧食、咸菜都放在毛澤東住的里間,薛老漢每天都要來拿糧拿菜,衛士們不放心,每次都要跟著一個人,說是幫助拿東西,實際上是在監視他。有一次,薛老漢又來拿菜,哨兵說:
“你拿一次吃幾天不好嗎?不要每天進去嘛!”
薛老漢和衛士們已經熟悉了,就笑著說:
“好后生,多些是好啊,可是沒地方放。”
哨兵也開玩笑地說:
“你真麻煩!”
不料這句話被毛澤東聽到了,他從里邊出來,站在門口,嚴肅地說:
“不要這樣說,人家的東西人家還不能隨便拿嗎?”
他向薛老漢招手說:
“來吧,來吧,你什么時候想拿就進來拿,我們住你的房子給你添麻煩了。”
陸定一遞給薛老漢一支煙,薛老漢接了煙,進到里邊拿一碗酸菜出來就走了。周恩來對衛士們說:
“你們工作靈活些嘛,我們都在這里辦公,老鄉進來拿東西你們就不要跟進來,他也不可能偷我們什么東西。”
王家灣離國民黨占領的瓦窯堡只有35公里,所以這一帶也難免會有國民黨便衣特務活動。毛澤東工作之余出去散步,有時翻山,有時走石頭路,為了適應行軍生活,有時還要騎馬。他若騎馬一出去就是二三十里,身邊只有一兩個警衛員,和老百姓聊起天來,少則十幾分鐘,多則半個多小時。為此,大家一見他要出去,便提心吊膽。閻長林知道明著派人去護衛,毛澤東一定不同意,就暗地里派幾個警衛員遠遠地走在毛澤東的前邊。毛澤東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了,幾個暗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閻長林便干脆派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人,將周圍的山頭、路口都放上暗哨,可不久就被毛澤東發現了。他問閻長林:
“那邊山上是不是你們的人呀?”
閻長林不好說假話,半晌才吐出兩個字:“我怕……”
毛澤東說:
“怕什么呢?敵人目前不會到這里來的。武裝來不了,便衣也不好來,我們有老百姓嘛!現在農活多忙,你們不多派幾個人去生產,都跟著我做什么呢?我們要相信群眾。敵人頭上雖然沒有寫著‘反革命’幾個字,可是群眾心里是有底的。外地來的壞人,總瞞不住老百姓的眼睛,我們群眾工作做好了,用不著我們動手,老鄉就會把他捉起來。我們應該多做群眾工作,只要我們認真做了這一點,群眾就會永遠跟我們在一起,做我們的銅墻鐵壁,任憑刀山火海擺在眼前,也絕不會離開我們。”
毛澤東又問閻長林:
“你聽說過我們機關的‘六多’么?”
閻長林說:
“老百姓說我們背盒子槍的多,騎馬的多,電線多,婦女多,手電多,馱騾多。”
閻長林說的婦女是指電臺報務員。毛澤東微笑著說:
“這是我們這支隊伍的特點。可見老百姓是很有分析能力的,恐怕我們的同志還不知道這個特點呢。不過,我們要告訴群眾,注意保密。如果敵人得到這樣的信息,我們就會住不長了。”
停了一會兒,他又問閻長林:
“咱們今天打破常規,去個新地方,怎么樣?”
閻長林想了想說:
“南溝去過了,東溝去過了,往西的山也爬過,只有往北順著溝走了。”
于是,毛澤東就騎著馬向北走去。這條溝是他們從青陽岔來時走過的,村子多,而且村子里都住著機關里的人。這條溝雖小卻有樹木,有流水,山清水秀,毛澤東說:
“這么好的地方,過去怎么沒發現呀!”
說著,他便下了馬,看看樹木,又走到水邊用那根木棍攪攪水,興致極高。閻長林提醒他該回去了,他說:
“咱們再往里邊走走,看還有什么好玩的。”
來到一個懸崖的下面,毛澤東下馬到了一個不大的水塘邊。這是由瀑布沖積而成的水塘。毛澤東突然被一種野菜吸引住了,他說:
“你們看,這是什么菜呀?”
石國瑞跑過去拔起兩棵遞給毛澤東,毛澤東一看說:
“這個菜好呀,你們吃過沒有?”
衛士們沒吃過,都搖搖頭。毛澤東說:
“這個菜南方有,來北方很少看到,在延安時種過,很好吃,拔一點回去,給我炒個菜。”
衛士們回到王家灣,將野菜交給高師傅,高師傅驚奇地說:
“這是好東西,在哪里找到的?”
閻長林說:
“這是主席發現的,他說這種菜好。”
“當然好了,長征時沒有菜,就找這種菜吃。到延安后沒有找到這種野菜,還托人弄了一點種子種過呢。”
“你多炒點,我們也嘗嘗什么味道。”閻長林見高師傅有點舍不得,又加了一句:“山溝里多的是,明天再去拔。”
高師傅說:
“早發現就好了,省得讓主席吃苦菜了。”
吃飯的時候,高師傅端出來兩盤野菜,毛澤東和江青一盤,衛士們一盤。毛澤東那一盤吃完了,他讓高師傅再去炒一盤。后來,周恩來、任弼時的飯桌上都有了這種野菜。
自此,毛澤東在王家灣住了將近兩個月,共計56天,他在這里部署了羊馬河戰役和蟠龍戰役,還為中央起草文件和電報計有114件。
欲知毛澤東在王家灣如何部署羊馬河戰役和蟠龍戰役,請接著往下看。
東方翁曰:毛澤東在和閻長林談話時說:“我們有老百姓嘛!現在農活多忙,你們不多派幾個人去生產,都跟著我做什么呢?我們要相信群眾。敵人頭上雖然沒有寫著‘反革命’幾個字,可是群眾心里是有底的。外地來的壞人,總瞞不住老百姓的眼睛,我們群眾工作做好了,用不著我們動手,老鄉就會把他捉起來。我們應該多做群眾工作,只要我們認真做了這一點,群眾就會永遠跟我們在一起,做我們的銅墻鐵壁,任憑刀山火海擺在眼前,也絕不會離開我們。”這就是他的人民觀,與一些視人民如草芥、罵人民為刁民的權貴比起來,是何等的鮮明啊!難怪毛澤東一生在人民群眾中如魚得水,無往而不勝!而那些壓迫人民、剝削人民的反動派,在群眾面前則是色厲內荏,畏民如虎,一出行便是警車開道,護衛如云,何其心虛也!
咨詢微信: qunfeiyang2014, 1393777629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