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國民黨軍對延安的猛烈進攻中,告別居住10年的延安,開始了轉戰陜北的偉大征程。當時,隨行毛澤東的只有兩支隊伍:一支是軍委作戰部,一支是新華社。毛澤東一面指揮打仗,一面指導新華社展開輿論攻勢,并親自撰寫了大量新聞、時評和社論。新華社先后播發了毛澤東起草或修改的《戰局的轉折點——評蔣軍135旅被殲》、《蔣政府又一窮極無聊的嘗試》等幾十篇評論稿件。
由此,毛澤東被新華社的同志親切地稱為“新華社首席記者”、“級別最高的記者”。毛澤東后來說:“中央留在陜北靠文武兩條線指揮全國的革命斗爭。武的一條線是通過電臺指揮打仗,文的一條線是通過新華社指導輿論。”
1948年10月下旬,正當全國各戰場捷報頻傳的時候,有情報稱,北平的敵軍傅作義部欲偷襲石家莊,竄擾駐扎在西柏坡村的中共中央機關。原來,敵人得悉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主力集中在張家口一線作戰,保定到石家莊一線兵力薄弱后,妄圖通過偷襲石家莊、威脅中共中央機關的辦法來刺激已經渙散的軍心。
得到情報后,毛澤東于10月25、27、29、31日,每隔一天就為新華社寫一篇稿件,通過播報新聞稿,導演了一出“空城計”。特別是消息《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和述評《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各用了數百字,就把敵人面臨垂死掙扎的局勢,偷襲石家莊的真實企圖、具體部署和后顧之憂,說得一清二楚。他在《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的最后一段寫道:“這里發生一個問題:究竟他們要不要北平?現在北平是這樣的空虛,只有一個青年軍二八師在那里……”稿件播出后,傅作義大吃一驚:偷襲意圖敗露,且新華社的新聞又點到了他“老窩”空虛的要害。他不得不將正在奔襲途中的大軍撤回。
而這邊,毛澤東在寫完新聞稿后,便密切關注傅作義的反應,他在29日給胡喬木的一封信中談道:“我第一次口播已見效,94軍軍長鄭挺鋒27日21時告傅作義稱:昨收聽廣播得知對方對本軍此次襲擊石門行動,似有警惕。廣播謂本軍附新二軍兩師擬襲石門。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預有準備,襲擊恐難收效等語。”
解放戰爭后期,毛澤東主席一邊在北京指揮渡江戰役,一邊為新華社撰寫了不少新聞名篇。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一下,解放軍百萬大軍萬炮齊鳴、萬船競發,從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500多公里長江北岸,分東、中、西三路強渡長江。22日晨,3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南渡長江。由于通訊設備還沒有跟上等原因,渡江消息沒有及時發出。身在北京的毛澤東通過各種渠道得到信息后,馬上提筆為新華社寫下了第一條渡江新聞———著名的“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即《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在這條約兩百字的消息里,他寫道:“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氣勢磅礴,現場感很強。
同一天的22時,毛澤東又為新華社寫了第二條渡江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突敵陣,橫渡長江”的壯舉。
4月24日,他寫下了《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宣告滅亡》的新聞稿,報道了“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攻擊之下,千余里國民黨長江防線全部崩潰,南京國民黨反動賣國政府已于昨日宣告滅亡”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除消息外,毛澤東還為新華社寫了不少評論。這些評論,有的是闡述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有的是批駁敵人的謬論,有的是進行革命的動員和號召……
1949年,美國援蔣內戰的政策失敗后,美國國務院發表了《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詳細敘述了抗日戰爭末期至1949年間,美國實施扶蔣反共政策的經過。白皮書發表后,毛澤東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相繼為新華社寫了5篇評論,包括:《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么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唯心歷史觀的破產》。這些評論深刻揭露了當時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批評了國內一部分“民主個人主義者”對于美國帝國主義的幻想,并對中國革命的發生和勝利的原因作了理論上的說明。評論寫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此不再忍受外國帝國主義的奴役和壓迫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寫報道,對文稿的要求十分嚴格仔細,在《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手稿的上方,毛澤東的手跡依稀可見:“喬木:此件,最好今天能口播,并發文播。假如可能,請谷羽抄正一下。毛澤東,三十一日早。”文稿發出后,他又寫了一封便信:“喬木:蔣介石現在是住在北……‘現在’二字應改為‘最近期間’,方不與下文業已溜回‘南京’相矛盾。不知還改得及否?毛澤東”。
毛澤東一生為新華社寫了不少稿件,新中國成立后,已是50多歲的他還為新華社寫稿,如:關于中蘇建交的新聞稿,關于駁斥艾奇遜造謠的新聞稿,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向平壤進攻的新聞稿、關于平壤解放的新聞稿、關于將開城地區劃為中立區的新聞稿等等。
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新華社記者成一老先生回憶說,毛澤東每天為新華社寫兩三篇稿件也是常有的事,猶如一位十分勤奮的記者。一次,毛澤東寫完稿之后,曾幽默地問旁邊的新華社工作人員:你們說誰是最好的新華社記者?大家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