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張經武(右二)和兒子張華川(右一)在一起(翻拍自《張經武與西藏解放事業》)
“父親在西藏的時候,我尚年幼,少不更事,當我長大了,才知道父親在西藏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值得書寫的15年,他將忠誠和智慧留在了祖國的邊疆——西藏。”2011年的7月,張經武將軍之子張華川在拉薩接受了本網記者的采訪。他在回憶父親張經武時,無數次提到:“父親是我的驕傲。”
張華川印象中的童年,極少有父親的身影,父親太忙了。他的父親張經武,是毛澤東親自提名、中共中央任命的唯一一任中央駐藏代表,他是西藏地區唯一獲得三枚共和國一級勛章的將軍,也是西藏地區的第一位中共中央委員。
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張經武與西藏解放事業》一書中,對他在新西藏建設中的歷史地位,做了這樣的評價:張經武是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奠基者、組織者、開拓者,在他擔任西藏黨政最高領導的15年,西藏實現了從封建農奴制度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跨越。1953年毛澤東在寫給達賴的信中明確指出:張經武不只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而且是中國共產黨的代表。
“我的父親1906年出生于湖南省一個農民家庭,1930年參加革命。”張華川說,父親將一生交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確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經過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權代表協商,1951年5月23日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以下簡稱“十七條協議”),張經武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之一,參加了談判和協議的簽訂。他在談判中多次發言,揭露帝國主義侵略西藏的事實,駁斥了種種謬論,闡述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為談判成功做出了積極貢獻。西藏從此擺脫帝國主義的羈絆,翻開歷史新的一頁。至此,張經武也開始了15年的在藏工作經歷。
1959年12月31日,拉薩市東城區人民政府成立,張經武(中)參加小組討論,勉勵西藏人民當好家、做好主(翻拍自《張經武與西藏解放事業》)
張經武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始擔任西藏工委書記,針對西藏諸多復雜問題和廣大藏族同胞的呼聲,他曾向中央提出:“西藏只有公路早通,不依賴外國物資,保證自身供應充足。在軍事和經濟上站穩腳跟后,必須促進西藏政治上的變化及順利地進行對外斗爭……”為緩解部隊供應困難,減輕西藏人民的負擔。張經武帶領進藏部隊開展大規模的開荒生產,從1951年冬到1954年冬,全區部隊開墾荒地6萬多畝,共收獲糧食85萬多公斤,以及76萬多公斤土豆和600萬多公斤蔬菜。
1952年9月8日,西藏第一所現代醫療機構——拉薩市人民醫院(現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立,張經武在會上發表了講話,之前,西藏沒有一所現代醫療機構,解放軍進藏后,為藏族群眾免費治病,截至拉薩市人民醫院成立,已經免費為僧俗治病36000多人次,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
“讓父親引以為豪的是,他親歷了西藏自治區籌委會的成立。”張華川回憶到,1955年,張經武回京復命,在由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上,匯報了“十七條協議”簽訂三年來,西藏各項工作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會議也通過了國務院關于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決定。張經武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主任,仍然兼任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代表和西藏工委書記。1956年的4月,中央派出以陳毅為團長、張經武為副團長的中央代表團前往西藏,慶賀西藏自治區籌委會的成立。他在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講到了三點希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團結,“西藏地方政府、班禪堪布會議廳委員會、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各大寺、各教派和中共西藏工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以及所有僧俗官員和干部都應該把加強團結、鞏固團結作為自己的指針。”其次是要注意培養本民族的干部,第三則是希望大家繼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父親說,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的這天是個吉祥如意的日子,不僅從北京飛來的飛機在拉薩上空向西藏人民慶賀,而且日出華環、天降喜雨。”
1965年9月3日,張經武在西藏自治區人大一屆一次會議上講話(翻拍自《張經武與西藏解放事業》)
1959年,西藏平息了武裝叛亂,為響應藏族百萬農奴的呼聲,隨之開始了民主改革。1960年的2月份,民主改革在西藏高原轟轟烈烈進行著,張經武先后到民主改革的試點山南地區乃東、貢嘎、瓊結、扎囊縣調研。他下基層,來到農村牧區,走到翻身農奴中間,了解各項政策的執行情況,一位曾經當過朗生的翻身農奴對他說:“共產黨勝過自己的親生父母。”張經武常常深入基層,一次來到山南地區瓊結縣日烏德慶寺,訪問了住寺喇嘛,問他們每天都在做什么。喇嘛答到:“我們每天打掃寺廟、念經,還種了地。”張經武問“你們生活得怎么樣,吃不吃菜?”他們說:“縣委給了我們菜園,還給了我們兩頭奶牛。”對此張經武很欣慰:“那你們可以喝上酥油茶了。”
1960年11月,六名珞巴族會議代表在參加西藏政協一屆二次會議期間,受到張經武的邀請到他家做客。張經武這天特別高興,說:“珞巴族人民也翻身站起來了,參加管理國家大事了,這是了不起的變化。”他希望珞巴族人民內部要團結,珞巴、藏、漢族人民都要團結,只有團結了,人多了,什么事情就好辦了。
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進入一個穩定發展時期,1964年,由于身體的原因,中央決定張經武留京工作,繼續擔任西藏工委第一書記。此后一年多,他人雖在內地,卻仍然為西藏的事情操勞。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成立。張經武以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西藏工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中央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最后一次回到西藏拉薩,祝賀西藏自治區成立。
“至此父親度過了最為難忘的15載西藏歲月,他向西藏人民作了深情的告別,向在西藏曾和他一道工作多年的老部下、老戰友作了深情的告別。”張華川說,父親張經武在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發言中,多次提到“西藏人民是勤勞、勇敢、淳樸的人民,是愛國的、革命的人民”,父親向西藏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那一天當全場與會代表為他的發言給與熱烈的掌聲時,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本文中所涉及的大量歷史資料、數據及圖片均由張經武將軍之子張華川提供。在多年追尋父親終生奮斗足跡的過程中,張華川搜集了近百萬字的歷史史實資料及幾百張極其珍貴的歷史照片。這些資料及照片不僅探尋了張經武將軍當年為西藏以及在西藏做出的所有努力和杰出貢獻的足跡,更為還原西藏和平解放之路和改革發展之路提供了堅實的史料基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