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叫做“口述歷史”的東西比較時髦,它既出現于電視節目中,也出現于作家的專著中,也出現在一些歷史基礎材料的“搶救”活動中。我沒有比較國外“口述歷史”的重要性和地位是否像當今中國一樣高,但我感覺,將“口述歷史”放到重要天平上,關鍵就在“真實”二字。我并不想完全否定“口述歷史”的意義,但必須指出,“口述歷史”并不等于真實。
“口述歷史”并非新東西,人類早期歷史都是口述的,因為那時候沒有文字。比方說《荷馬史詩》原先就是口述的,后來才被文字確定。在被文字確定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人們認為《荷馬史詩》只是文學創作,直到近代考古發現證實了它與歷史的關系,《荷馬史詩》的歷史真實性才被重新認識。然而,它就是百分百的歷史真實嗎?“口述歷史”在演變過程中,一定會被不斷地修改,因此,它的細節未必真實。但是,“口述歷史”也會凝練一些觀點,它們的真實性往往不可替代。從歷史進步的意義上說,文字記錄的歷史絕對比“口述歷史”要高一個層次,原因就在于文字記錄在時間的長河中更容易保留真實。
當今社會“口述歷史”之所以被重視有幾個原因。一是某些歷史事件由于種種原因曾經被淡化,現在又被重視,因而便到幸存者那里去搶救真相;二是文字記錄太泛濫,泛濫到文字記錄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口述歷史”似乎更加生動;三是媒體的形態需要大量的內容,被凝練的歷史真實或結論往往過于簡單,不符合媒體不斷創造產品的需要,“口述歷史”便因其多樣性和豐富性,成為媒體的寵兒。四是意識形態上對于“真實”的理解有所不同。
當一個歷史親歷者講述當年經歷的時候,他或她說的都是真的嗎?這個問題至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首先,親歷者在講述的時候,很容易為自己而隱瞞或改變某些細節。誰都會犯錯,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講述可能會留在歷史中時,例如爺爺給孫子講自己的經歷,他很自然地就會讓自己在歷史中盡量留下好的一面,這是個人原因對于歷史真實的損傷。其次,有些收集“口述歷史”的工作者說,講述者已經習慣于某種意識形態的整體氛圍,因而在講述中帶有意識形態的痕跡。這一說法似乎是在客觀真實的要求下,對于“口述歷史”的篩選標準,然而,排除講述者的意識形態色彩,記錄者或轉述者自己就能保證沒有另一種意識形態色彩?
真實的確很重要,但如何做到真實,并不那么簡單。不管是口述歷史還是文字歷史,實際上都未必是事實的真相。即便排除任何意識形態的影響,做到所謂“純客觀”,也未必等于真實。大家參加一個會議,都做會議記錄,往往各自的記錄都不一樣。而且,記錄太多反而顯不出真相,歲月必定要進行篩選,取與舍之間,必定帶有個人的判斷。新聞也是對事件的記錄,有些新聞往往會進入歷史。為了新聞的真實性,一個最起碼的要求是,多角度采訪。單視角的采訪或敘述,真實性總是令人懷疑。由于很多新聞當事人并不算多,多視角采訪大多還能還原部分真相,但即便如此,新聞的真實性也是值得懷疑的。那么,當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時,個人“口述歷史”與多視角、多角度究竟要成為怎樣的關系,才能實現所謂真實?我不得不說,這件事情難度相當大。
“口述歷史”往往也可以叫做個人歷史。如果簡單地認為所有個人歷史的疊加就能還原真實的歷史,這一想法也是幼稚的。尤其當歷史事件非常重大,參與人數眾多,歷史源遠流長的時候,個人歷史的疊加,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真實歷史。以當今“口述歷史”中最常見的戰爭為例,當敘述的對象只是個人,這個人可以是二戰期間的中國抗戰士兵,也可以是日本士兵,可以是幸存的猶太人,也可以是德國士兵。如果我們僅僅從個人的角度看,不管敵對雙方的哪一個人,都有父母,都可能有妻子兒女或戀人,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會帶來親人的悲傷。如果有人僅此來還原歷史的真實,這種真實有時會遠離真相。
拋開意識形態問題,僅僅從戰爭與和平的角度,發動戰爭與被動接受戰爭,同樣都是真實的死亡,兩者的背后,其實有一個道德判斷。而道德并不僅僅只是幾個教條,而同樣是漫長的歷史積淀。甚至可以說,是人類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一種傾向性選擇。如果有人說,中國抗日戰士是死,日本士兵也是死,死的價值對于個體生命來說都是一樣的,因此,所有的戰爭都沒有意義。那么,在我看來,說這話的人要么是永遠不會死的孫悟空,要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因為,所有的死亡都不回落在他頭上,才會有這種風涼話。當他不得不面對被強加的戰爭,當對方的刀與槍架到它作為無辜的普通人的脖子上、腦門上時,你能用這話去說服武裝到牙齒的對方嗎?
因此,以個人歷史的角度來還原所謂歷史真實,常常會讓人遭遇真實的陷阱。用常人的經驗來說,那就叫以偏概全。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以偏概全的事情未必都能澄清,我們有時對某個人的誤解會延續很長時間,甚至至死都未能改變。而對于歷史重大事件的以偏概全往往又因為媒體巨大的放大作用,導致真實嚴重地變形。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不同,人們對歷史的描述和解讀就不同,因而會對“真實”產生不同的判斷標準。這種情況往往使得不同價值觀或意識形態下的“真實”總是沖突:你的真實對于他來說,就是謊言。因此,意識形態或價值觀,是一切真實背后的陷阱。對于真實,我們不得不說:沒有絕對的歷史真實,它常常只是我們選擇的真實。昨天的選擇會影響今天,今天的選擇會影響明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