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說乃沙皇遺老遺少的夢囈

思恩 · 2011-03-02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說乃沙皇遺老遺少的夢囈  

   

思  思  

   

2011年2月10日,辛子陵在科技部老同志座談會上的講話(《形勢和前途》)中,緊步那些為滅亡了的沙皇俄國、德國霍亨索倫王朝唱挽歌的遺老遺少們的后塵,緊步那些極力否定列寧領導的1917年10月革命和仇恨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及其御用文人們的后塵,瞎吵吵嚷嚷地重復著遺老遺少們和資產階級及其御用文人說的話:“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寧“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如此等等。辛子陵在《形勢和前途》中瞎吵吵嚷嚷的主要依據有以下三個:  

   

1.“德意志帝國接連數年以千萬計的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就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柏林用馬克、武器彈藥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德國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給了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  

   

2.“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一日《社會民主黨人報》第三十三號上,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發表了《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反戰宣言,在列寧起草的這篇宣言中提出了‘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并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策略口號。(列寧:《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列寧選集》第3版第2卷第409頁)列寧是靠這個重要表態贏得德皇的青睞的,這是他們合作的政治基礎”。“德國威廉皇帝的計謀:設法從俄國內部尋找代理人,利用這支別動隊,從俄國內部瓦解沙皇的力量。列寧從一九一五年開始得到德國當局資助在俄國進行革命活動,實際上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  

   

3.“布爾什維克奪權列寧上臺以后,立刻與德方和談,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按照和約的內容,這些土地是永久割讓的。只是后來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逆轉,德軍在一戰后期全線崩潰,德國成為戰敗國,俄國意外地重新收回了這些土地。”  

   

于是,辛子陵在《形勢和前途》中,根據為沙皇俄國、德國霍亨索倫王朝唱挽歌的遺老遺少們和資產階級及其御用文人們提供的有關資料,得出了以下兩個結論:  

   

1. 10月革命是一場政變:“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列寧在德國威廉皇帝的支持下發動的一場政變。一九一七年三月(俄歷二月)沙皇就退位了。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而是布爾什維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武裝‘奪權’,向立憲會議奪權,是一場武裝政變”。因此,“《二十世紀俄國史》從根本上否定了十月革命,認為這是一場政變”。  

   

2. 德皇威廉二世是共產主義崛起的第三位重要的德國人物:“過去都以為共產主義革命跟馬克思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有關系,現在才知道還有第三位重要的德國人物,就是德皇威廉二世。沒有他出錢出槍,擴大革命喉舌《真理報》的發行量,列寧的武裝政變絕無成功的可能。《明鏡周刊》組織了六位專業作者撰寫這篇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披露了歷史的真相,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與德皇陛下的密使聯系,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就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  

   

從辛子陵的以上說法中,我們可以十分明白地看出:  

   

1. 在辛子陵的筆下,反對共產主義的“德國威廉皇帝”,簡直就是一個十分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一方面,他是與“共產主義革命……有關系”的“第三位重要的德國人物”(另外兩“位重要的德國人物”是馬克思恩格斯);另一方面,“柏林用馬克、武器彈藥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如果“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就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  

   

2. 在辛子陵的筆下,列寧充當“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與德國皇帝共同“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  

   

3. 在辛子陵的筆下,“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的革命,“而是布爾什維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武裝‘奪權’,向立憲會議奪權,是一場武裝政變”。所以,“《二十世紀俄國史》從根本上否定了十月革命,認為這是一場政變”。  

   

4. 在辛子陵的筆下,充當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的列寧,為了報答德國“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使他進行“武裝政變……成功”,“列寧上臺以后,立刻與德方和談,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按照和約的內容,這些土地是永久割讓的”。  

   

5. 在辛子陵的筆下,德國在蘇維埃俄國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趁火打劫,提出苛刻的令蘇維埃俄國屈辱的條件,在1918年3月3日逼迫蘇維埃俄國“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在1918年8月27日,又通過在柏林簽訂的三個附加條約,從蘇維埃俄國榨取60億馬克戰爭賠款等,都是“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就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的重要表現內容!這種不顧歷史事實的胡言亂語,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簡言之,在辛子陵的筆下,“德皇威廉二世”是“蘇聯的出現”和“共產主義的崛起”的“救星”;列寧是“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的“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他們二人合謀“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  

   

事實能夠支撐為滅亡了的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唱挽歌的遺老遺少們、資產階級及其辯護士們和辛子陵們關于“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的結論嗎?事實能夠支撐為滅亡了的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唱挽歌的遺老遺少們、資產階級及其辯護士們和辛子陵關于“列寧上臺以后,立刻與德方和談,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以作為回報德國資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的結論嗎?我們分析分析試試看。  

   

關于“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問題  

   

“列寧想要顛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這個共同點使“德皇威廉二世”統治下的“德國情報機構”,通過一個名叫“赫爾方特Helphand”的“德國情報人員”和“列寧保持秘密聯系”,正“是他向德國情報機構介紹列寧,建議給予資助”,這樣,“德國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給了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  

   

“列寧想要顛覆沙皇”,即列寧為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推翻沙皇的反動統治和消滅舊社會制度,需要沙皇的失敗;“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需要沙皇的失敗;列寧為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需要籌集革命經費;“威廉二世皇帝”需要借助“顛覆沙皇”的政治勢力幫助自己“取得在東線的勝利”。雙方這種需要沙皇的失敗的共同愿望,產生了雙方有可能建立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的條件。為了建立這個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威廉二世皇帝”需要破財即為列寧提供活動經費;列寧則需要進行反對沙皇的實際革命活動。這樣,雙方都可以接受對方的條件。其實,對于列寧來說,沒有“威廉二世皇帝”提供活動經費,他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還是要進行的。實際上,先有列寧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存在,后有“威廉二世皇帝”謀求借助列寧“顛覆沙皇”的政治勢力能夠幫助自己“取得在東線的勝利”的愿望的產生。  

   

從表面現象上看,列寧和“威廉二世皇帝”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沙皇的失敗。這個共同的政治目的,對列寧來說是“顛覆沙皇”,對“威廉二世皇帝”來說是“取得在東線的勝利”。從內在本質上看,隱藏在這個共同的政治目的背后的內容,則是完全不同的:對列寧來說是推翻沙皇的反動統治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取得消滅資本主義等舊社會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新社會制度的社會政治權利,對“威廉二世皇帝”來說是打敗沙皇俄國,稱霸歐洲。  

   

在這樣的政治條件下,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和共產主義的死敵“威廉二世皇帝”結成了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對于列寧通過一個名叫“赫爾方特Helphand”的“德國情報人員”和“威廉二世皇帝”結成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共產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唯物主義的批判的社會主義、現代社會主義、現代科學社會主義、現代的國際社會主義)的公開沙文主義者普列漢諾夫指責說:列寧“為了達到既定目標什么都干得出來,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同魔鬼結盟”,(普列漢諾夫《政治遺囑》)俄國沙皇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資產階級和它的御用文人們的忠實奴才辛子陵指責說:“列寧真的和魔鬼結盟了”。俄國沙皇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資產階級和它的御用文人們認定“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十月革命……是一場武裝政變”等等,辛子陵鸚鵡學舌,跟在俄國沙皇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資產階級和它的御用文人們的屁股后面叫喊“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十月革命……是一場武裝政變”等等。  

   

在左傾教條主義者們和沙皇俄國、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衛道者們看來,列寧和“威廉二世皇帝”結成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是絕對不可以的,列寧這樣做就是充當“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在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革命導師馬克思看來,“在政治上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結成聯盟,只是必須肯定,是你領著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領著你走。”(8—443,著重號系引者加)  

   

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新紀元的列寧,“在政治上為了一定的目的”——推翻沙皇的反動統治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獲得消滅資本主義等舊社會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新社會制度的社會政治權利。——“同魔鬼結成聯盟”即與“威廉二世皇帝”結成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必須肯定”的前提條件是:列寧“領著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領著”列寧“走”!——如果是列寧“領著魔鬼”即“德皇威廉二世”“走”,那末,他就不“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如果是“魔鬼”即“德皇威廉二世”“領著”列寧“走”,那末,他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  

   

最頑強的事實充分地證明,在“十月革命”的整個過程中,始終是列寧“領著魔鬼”“德皇威廉二世”“走而不是魔鬼”“德皇威廉二世”領著”列寧“走”!!!!!  

   

革命導師馬克思也曾經說過不拿外國金錢的問題:1848年3月,馬克思從比利時布魯塞爾移居法國巴黎后,打算回德國辦一家報紙。法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員“弗洛孔曾表示愿意給我和恩格斯一筆錢作創辦《新萊茵報》之用。我們謝絕了他的建議,因為我們作為德國人不愿意從即使是友好的法國政府那里領取津貼”。(30—506)  

   

1848年3月,馬克思說:“我們作為德國人不愿意從即使是友好的法國政府那里領取津貼”;1852年11月,馬克思說:“在政治上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結成聯盟”。這是怎么回事呢?  

   

從理論的角度上看,這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在理論問題上絕對不允許出現此一時彼一時的矛盾,例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階級)構成的社會生產關系這個理論問題,是不能此一時彼一時的,即不能在這里說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階級)構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那里說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階級)不構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如此等等。但是,拿還是不能拿外國金錢和外國結盟的問題,不是個理論問題而是個策略問題:從策略上看,隨著斗爭條件的變化則必須此一時彼一時,在不同的條件下使用相同的策略是教條主義!當然,馬克思在說“在政治上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結成聯盟”的時候,沒有說能拿還是不能拿“魔鬼”的金錢。不過,既然“在政治上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結成聯盟”,那末,在“只是必須肯定,是你領著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領著你走”的前提條件下,拿“魔鬼”的金錢亦無不可。  

   

1848年的馬克思不能拿法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金錢,是因為法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反對德國在3月革命中建立的“迫使工人即自己的戰斗中的同盟者回到他們從前的被壓迫的地位”(選1—382)的資產階級政府,因而馬克思恩格斯不能同法國“魔鬼”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結成反對德國“魔鬼”資產階級政府的統一戰線,實現不了“領著魔鬼走”。  

   

1915年的列寧能拿“德皇威廉二世”政府的金錢,是因為德國在同俄國打仗,列寧“可以同魔鬼結成聯盟”即和“德皇威廉二世”建立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領著魔鬼”“德皇威廉二世”在反對沙皇的道路上乖乖地跟著自己走!實際上,不用列寧“領著魔鬼走”,“德皇威廉二世”主動自覺地在反對沙皇的道路上猶如百米沖刺跑得飛快!——愚蠢的“魔鬼”“德皇威廉二世”只想到了自己需要利用和列寧建立統一戰線反對沙皇,沒有想到列寧需要利用他的金錢和整個德國的力量反對沙皇;弱智的“魔鬼”“德皇威廉二世”萬萬沒有想到:德國重創俄國的必然結果是為列寧清除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相當一部分重大障礙,而德國在重創俄國的同時被英國、法國、俄國重創則是為德國發生革命推翻自己的皇位創造了必要的有利條件!帝國主義戰爭以引起革命而告終。因此,作為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之一的“魔鬼”“德皇威廉二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落得個丟了江山逃亡到天涯(荷蘭)的下場!  

   

再者說了,革命導師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人早就向歐洲世界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就是資本主義生意人的共和國;在那里,政治同其他一切一樣,只不過是一種買賣”!(38—561,著重號系引者加)既然構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資產階級可以把政治當作“一種買賣”來進行,那末,構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無產階級同樣可以把政治當作“一種買賣”來進行!所以,列寧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利益,同“德皇威廉二世”在政治上做一筆“瓦解沙皇的力量”的“買賣”,名正言順,沒有什么過失!  

   

辛子陵說:“列寧……提出了‘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并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策略口號。列寧是靠這個重要表態贏得德皇的青睞的,這是他們合作的政治基礎”。  

   

列寧要領導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帶領俄國各族人民群眾進行無產階級政治革命奪取國家政權,必須“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才能進行革命,必須使俄“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才能削弱沙皇的反動勢力,為贏得革命的勝利創造條件。毫無疑問,在“帝國主義戰爭”年代,“國內戰爭”是列寧進行無產階級政治革命奪取國家政權的最重要的斗爭形式,沒有沙皇俄“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結局,沙皇俄國的反革命勢力就得不到削弱,列寧進行無產階級政治革命奪取國家政權就會很困難。所以,列寧提出“‘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并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策略口號”,是非常英明偉大正確的!列寧為了在俄國進行無產階級政治革命奪取國家政權,提出的這個“策略口號”“贏得德皇的青睞”,完全是“德皇威廉二世”政治病急亂投醫,為了“取得在東線的勝利”求醫找到列寧,付給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醫療費,列寧拿著這筆錢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這個客觀事實,不能證明“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只能證明列寧高明偉大:列寧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德國反動派的頭子“威廉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間,使其心甘情愿地提供大把金錢給自己得心應手地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列寧為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奪取國家政權,提出“‘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并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策略口號”在先,與“威廉二世皇帝”結成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在后!因此,列寧和“威廉二世皇帝”結成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沒有損失一根毫毛;本來根本就用不著掏腰包的“德皇威廉二世”,卻傻乎乎地乖乖地從腰包里掏出了“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給列寧,讓他用于進行“顛覆沙皇”的無產階級革命活動。聰明絕頂的列寧利用愚昧無知的“德皇威廉二世”謀求沙皇俄國失敗的政治心理,在絲毫也不損害無產階級革命利益的前提之下,同“德皇威廉二世”結成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為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取得一筆活動經費,無可指責!那些指控“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的人們,完全是站在歐洲反動勢力的首領沙皇俄國的立場上說話的!  

   

預言如果出現沙皇俄國軍隊在世界大戰中遭到重創的局面,就會在俄國引起革命的是革命導師恩格斯!1886年9月13—14日,恩格斯在致奧·倍倍爾的信中,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革命等方面分析歐洲的局勢并預言有可能爆發世界大戰時,非常清楚明確地預言說:  

   

“不管怎樣,奧地利和俄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矛盾十分尖銳,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超過了保持和平的可能性。而戰爭一旦爆發,那就不可能是局部戰爭。”(36—513)  

   

“最有利的結局將是俄國革命,但是它只有在俄國軍隊遭到十分慘重的損失之后才能發生。”(36—514,著重號系引者加)  

   

28年之后的1914年爆發的、歷時4年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充分地證明了革命導師恩格斯的預言的準確性:1914年6月28日,積極主張吞并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太子弗·斐迪南大公在巴爾干的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被刺身亡。奧匈帝國指責塞爾維亞是這起謀殺事件的后臺,并在7月28日對塞爾維亞宣戰;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3日對法國宣戰;8月4日英國以保護比利時中立為由而對德國宣戰。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15年德國將主力軍隊調到東線猛攻俄軍,先后攻占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大部分領土,“俄國軍隊遭到十分慘重的損失”;1917年11月7日即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10月革命,列寧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奪得國家政權。  

   

資產階級為了貶低和否定列寧領導的開創無產階級革命新紀元的10月革命,為了生法子美化和掩飾愚蠢透頂的“德皇威廉二世”“出錢出槍”支持列寧進行革命的行為,借口“德國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給了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制造了兩個彌天大謊:  

   

1. 列寧和“德皇威廉二世”共同“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柏林用馬克、武器彈藥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沒有德國的支持,……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  

   

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必須具備必要的內因條件和外因條件。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明確地告訴我們: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內因條件中的經濟條件是“工業無產階級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在人民群眾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選3—635)政治條件是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黨派結合起來”;(選4—169)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外因條件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貴族的革命、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資產階級爭奪世界市場和世界霸權所引起的戰爭等等。(見選1—256~257、285、488,7—494~514,35—258~259、36—512~515)  

   

俄國具備了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內因條件和外因條件:就經濟條件而言,“工業無產階級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在人民群眾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了,——在1882年,“俄國已是歐洲革命運動的先進隊伍了”,(選1—231)就政治條件而言,俄國有列寧領導的獨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俄共(布);就外因條件而言,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引發的資產階級爭奪世界市場和世界霸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如果俄國不具備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內外因條件,那末,“德皇威廉二世”“出錢出槍”再多,列寧的本領再大,也不可能“成功地制造”出俄國“十月革命”來!因為“共產主義者很清楚,……革命不能預先隨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都是完全不以個別政黨和整個階級的意志和領導為轉移的各種情況的必然結果。”(選1—219,42—378,著重號系引者加)所以,“任何時候革命都不能按照命令制造出來。”(8—601,著重號系引者加)相反地,在俄國已經具備了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內外因條件的情況下,即使沒有“德皇威廉二世”“出錢出槍”,列寧也是會義無反顧地領導俄國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因此,辛子陵關于“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與德皇陛下的密使聯系,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之說,充分地表明了在他的庸俗頭腦里產生出來了多么荒唐的思想:只要有錢,要革命就可以制造出來革命!  

   

2.“二○○七年底,德國《明鏡周刊》第五十期以列寧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檔和十月革命旗幟為刊頭圖,以十一頁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該期的標題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Revolutionaers einer Majestaet),封面副題則是《被收買的革命》,并附贈有關的錄像光盤。”  

   

既然“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是“德國的秘密代理人”,俄國的“十月革命”是“被收買的革命”,那末,毫無疑問,由“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的“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應該是完全按照“德皇陛下的”條件要求進行的,才能夠符合“被收買的革命”之說。換句話說,既然領導俄國“十月革命”的列寧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十月革命”又是“德皇陛下”用金錢“收買的革命”,那末,俄國革命就應該完全是根據“德皇陛下”的條件要求進行的,才符合“被收買的革命”之說。“二○○七年底,德國《明鏡周刊》第五十期”聳人聽聞的“標題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即“《被收買的革命》”,沒有說明“德皇陛下”對用金錢“收買的革命”寄托著什么?到現在為止,辛子陵告訴我們:“《被收買的革命》”透露出來的“德皇陛下”唯一的條件要求是:“從俄國內部瓦解沙皇的力量”,或曰“威廉二世皇帝……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但是,這個條件要求和“列寧想要顛覆沙皇”的革命目標是一致的,因而不存在俄國“十月革命”是“被收買的革命”的問題!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俄國的10月革命是按照無產階級的條件要求進行的無產階級革命!既然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資產階級及其辯護士們和辛子陵,非要堅持說這個革命是“《被收買的革命》”,那末,就產生了下述兩個問題:  

   

(1)列寧領導的俄國革命本來不是無產階級革命,由于“德皇陛下”的“收買”,使它變成了無產階級革命。這個問題成立的前提是:“德皇陛下”是一個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不過,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德皇陛下”絕對不是一個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因為在1918年11月德國發生革命的時候,他既不支持11月3日德國基爾水兵起義,又被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起義推翻而退位逃到荷蘭去了!  

   

(2)列寧領導的俄國革命本來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德皇陛下”想通過“收買”把它變成符合自己的意愿的“革命”,結果是錢花白了,既沒有把列寧變成“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國的秘密代理人”,也沒有把俄國無產階級革命變成“被收買的革命”。  

   

所以,無論人們怎樣顛來倒去地看,列寧都不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國的秘密代理人”,俄國革命都不是“《被收買的革命》”!——列寧拿了“德皇威廉二世”提供的“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一如既往地從事他“顛覆沙皇”的革命活動、進行他畢生為之奮斗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并沒有為“德皇威廉二世”做他所從事的革命事業之外的任何事情!在人類的現代間諜活動歷史中,誰還能夠找得出來第二個象列寧這樣的“間諜”:只拿雇主的錢不為雇主做事而只為自己的事業服務?!?!?!?!?!  

   

資產階級和它的御用文人們認定“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寧“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的判斷,要有必需的前提條件!這個必需的前提條件是以下三個,其中的任何一個成立,這個判斷就能成立:  

   

第一個必需的前提條件:列寧本來是支持并忠于沙皇的,由于被“德皇陛下”收買而為了德國的利益改變(背叛)支持并忠于沙皇的立場,走上“顛覆沙皇”的道路。但是,對于列寧來說,這個前提條件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列寧本來就是“要顛覆沙皇”的,“德皇威廉二世”給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的原因,正是在于“列寧想要顛覆沙皇”的政治主張,表面上與“德國威廉皇帝的計謀”(“設法從俄國內部尋找代理人,利用這支別動隊,從俄國內部瓦解沙皇的力量”)一致而已。  

   

因此,在這里,只有站在沙皇俄國的遺老遺少們的反動的政治立場上看問題,“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的判斷,是成立的:列寧拿了“德國威廉皇帝”的錢,進行“顛覆沙皇”的無產階級革命活動,積極擴充無產階級革命所必需的力量,無產階級革命的力量的不斷發展壯大,必然對沙皇的政權構成嚴重的威脅!  

   

第二個必需的前提條件:列寧本來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由于被共產主義的死敵“德皇陛下”收買而為了德國的利益背叛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走上破壞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但是,對于列寧來說,這個前提條件同樣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列寧拿著“德皇陛下”的錢,為實現自己“要顛覆沙皇”的政治主張而奮斗,為實現俄國勞動大眾解放的無產階級革命而奮斗,“擴大革命喉舌《真理報》的發行量”,使無產階級革命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列寧這么做,完全符合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利益,功德無量,永垂青史!  

   

因此,在這里,只有站在沙皇俄國的遺老遺少們的反動的政治立場上看問題,“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的判斷,是真的:列寧拿了“德國威廉皇帝”的錢,進行“顛覆沙皇”的無產階級革命活動,努力發展壯大無產階級革命的力量,無產階級革命的力量的快速增加,必然危及沙皇的政治統治!  

   

第三個必需的前提條件:雇傭“間諜”的國家政府和“間諜”的關系,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但是,對于列寧來說,這個前提條件同樣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雖然列寧拿了“德皇陛下”的錢,但并不接受“德皇陛下”政府的領導,二者之間不存在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就是說,在列寧和“德皇陛下”建立的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內,列寧具有不受制于人的完全獨立自主的平等地位!  

   

由此可見,辛子陵們胡說什么“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從一九一五年開始得到德國當局資助在俄國進行革命活動,實際上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等等,這完全是他們站在維護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的反動的政治立場上來指控列寧的!  

   

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極力否定列寧領導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及其御用文人們,為了敗壞共產主義革命的聲譽、為了敗壞開創了共產主義革命新紀元的革命導師列寧的聲譽、為了給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之一的“德皇威廉二世”樹碑立傳歌功頌德,制造出來了“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寧“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俄國的“十月革命”是“被收買的革命”、“十月革命……是一場武裝政變”等等歪理邪說,聳人聽聞,欺騙世人!辛子陵充當滅亡了的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極力否定列寧領導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及其御用文人們的應聲蟲,緊緊地跟隨在“德國《明鏡周刊》”等資產階級刊物的后面搖唇鼓舌,吹捧“德皇威廉二世”,誣陷列寧,否定10月革命!  

   

大家知道,10月革命分明是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帶領廣大工農兵群眾推翻地主資產階級壓迫勞動人民的政治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怎么能誣稱“十月革命……是一場武裝政變”呢?!只有列寧是在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帶領一部分工農兵群眾推翻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的情況下,人們才能說“十月革命……是一場武裝政變”!辛子陵斷定“十月革命……是一場武裝政變”的根據是:“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而是布爾什維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武裝‘奪權’,向立憲會議奪權”。在辛子陵資產階級化的頭腦里,“推翻帝制”是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立憲會議”不是革命,而是“武裝政變”!在這里,辛子陵忘記了或許是隱瞞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實:  

   

俄國1917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性質不同的“兩個政權……就是除臨時政府即資產階級政府外,形成了另一個政府,即工兵代表蘇維埃,這個政府還很軟弱,處于萌芽狀態,但確實存在,并且在日益成長”。(列24—18)1917年4月初,列寧提出的對“臨時政府”的政策是:“(1)應該推翻它,因為它是資產階級的寡頭政府,不是全民的政府,它不會給人民和平、面包和充分的自由;(2)但是也不能馬上推翻它,因為它同工人代表蘇維埃,首先是同彼得堡這樣一個主要的蘇維埃,成立了直接的和間接的、形式的和實際的協議;(3)決不能用尋常的方法去‘推翻’,因為它依靠第二個政府即工人代表蘇維埃對資產階級的‘支持’,而這第二個政府是直接代表大多數工農的意識和意志的唯一可能的革命政府。比工人、雇農、農民和士兵代表蘇維埃更高更好的政府,人類還沒有創造出來,我們至今還沒有見過。”(列24—20)  

   

1917年7月初,“臨時政府即資產階級政府”用暴力鎮壓革命,撕毀了“同工人代表蘇維埃”之間“直接的和間接的、形式的和實際的協議”,從而失去了“第二個政府即工人代表蘇維埃對資產階級的‘支持’”。1917年11月6日(俄歷10月24日)俄國首都彼得格勒20萬工人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水兵舉行武裝起義,分頭占領首都各重要據點和機關,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凌晨攻克“臨時政府即資產階級政府”所在地冬宮,“推翻……資產階級的寡頭政府”即“臨時政府”,建立了“工人、雇農、農民和士兵代表蘇維埃”這個“直接代表大多數工農的意識和意志的唯一可能的革命政府”!  

   

由此可見,歷史事實是:“臨時政府即資產階級政府”用暴力撕毀“同工人代表蘇維埃”之間“直接的和間接的、形式的和實際的協議”在前,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寡頭政府”即“臨時政府”在后!如果一定要說“十月革命……是一場武裝政變”的話,那末,在1917年7月初,“臨時政府即資產階級政府”用暴力鎮壓革命、撕毀“同工人代表蘇維埃”之間“直接的和間接的、形式的和實際的協議”,就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政變,就象國民黨蔣介石在1927年發動“4·12”反革命政變,用暴力撕毀國共兩黨第一次建立的大革命統一戰線一樣!  

   

毋庸置疑,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極力否定列寧領導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及其御用文人們,僅僅以“德國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給了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的事實,還不能就認定“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寧“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俄國的“十月革命”是“被收買的革命”。這是為什么呢?這只是因為:還差一個最為重要的事實!——列寧都進行了那些具體的“間諜”活動,為“德皇陛下”效力而“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的?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既然列寧拿了“德皇威廉二世”的“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充當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國的秘密代理人”,那末,列寧就必須為“德皇陛下”服務!列寧為“德皇陛下”干了些什么具體事情呢?沙皇俄國和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的遺老遺少們、極力否定列寧領導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及其御用文人們,拼湊出了列寧為“德皇陛下”效力所干的以下兩個“事實”:  

   

1.“列寧……提出了‘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并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策略口號。列寧是靠這個重要表態贏得德皇的青睞的,這是他們合作的政治基礎”。  

   

說列寧提出的這個“策略口號”是他和德皇“合作的政治基礎”,這是正確的。但問題是這個“策略口號”本身是在列寧和“德皇威廉二世”建立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之前,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需要而提出來的,不是列寧為了“贏得德皇的青睞”而提出來的。也就是說,這個“策略口號”本身是列寧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利益提出來的,不是列寧為了充當“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而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論述清楚明白了。  

   

2.“列寧上臺以后,立刻與德方和談,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按照和約的內容,這些土地是永久割讓的”。  

   

蘇維埃俄國和德國在1918年3月3日“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這是德國從“布列斯特和約”中得到的利益;蘇維埃俄國從“布列斯特和約”中得到的利益是什么呢?辛子陵沒有說。這就給不了解事實真象的人們一個錯覺:列寧為了德國的利益,竟然公開無條件地“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由此可見,“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寧“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俄國的“十月革命”是“被收買的革命”不假!請且慢且慢且慢!讓我們首先看一看蘇維埃俄國為什么要簽訂“布列斯特和約”、蘇維埃俄國從“布列斯特和約”中得到了什么樣的利益,然后再下結論吧!  

   

關于“布列斯特和約”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和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塞爾維亞、比利時等國)之間進行的。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10月革命取得勝利之后,新誕生的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俄國政府,為了盡快擺脫生靈涂炭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于1917年11月21日向協約國(英國、法國、塞爾維亞、比利時等國)發出照會,建議各交戰國立即停止戰爭,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但是,這個建議遭到協約國的拒絕。新成立的俄國蘇維埃政府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了保住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迫不得已從1917年12月3日開始,與同盟國的德國進行和平談判,最終在1918年3月3日同德國“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全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  

   

列寧領導的新成立的蘇維埃俄國政府,為什么被迫不得不按照德國政府提出的苛刻條件“簽訂”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約”呢?在1918年3月6—8日召開的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在《關于戰爭與和平的決議》中,第一段話說得非常清楚:  

   

“鑒于我們沒有軍隊,前線上士氣沮喪的部隊已經疲憊不堪,同時在帝國主義進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面前,必須利用一切即使是最短促的喘息時間,代表大會認為,必需批準蘇維埃政權同德國簽訂的十分苛刻和極端屈辱的和約。”(列27—106,著重號系引者加)  

   

毫無疑問,對于“沒有軍隊,前線上士氣沮喪的部隊已經疲憊不堪”的蘇維埃俄國來說,“在帝國主義進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面前”,自衛的手段非常有限,根本沒有能力與同盟國打仗!蘇維埃俄國其所以不得不“同德國簽訂……十分苛刻和極端屈辱的和約”,是為了能夠使新成立的蘇維埃俄國政府生存下去的沒有辦法的萬般無奈之舉。  

   

“布列斯特和約”“由14條正文、5個附件和7項補充條約組成。主要內容有:①締約雙方宣布停戰。②俄軍全面復員,在簽訂普遍性和約之前,俄軍艦駛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裝。③俄國放棄對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管轄與主權。④在締結普遍性和約和俄軍全面復員之前,德國將繼續占領德軍于和約簽訂前夕在上述地區以東所占領的地方。⑤俄軍立即撤出阿爾達罕、卡爾斯和巴統地區(該地區實際由土耳其兼并)。⑥俄國承認烏克蘭、芬蘭獨立,立即從芬蘭、烏克蘭和奧蘭群島撤軍,保證同烏克蘭立即簽訂和約并承認烏克蘭同德、奧、保、土之間的和約。⑦俄國付給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⑧德國承諾不干涉蘇俄內政,不從芬蘭方面進攻俄國。”(百度百科)  

   

從“十分苛刻和極端屈辱的和約”的主要內容看,蘇維埃俄國割地賠款得到的是:“①締約雙方宣布停戰”和“⑧德國承諾不干涉蘇俄內政,不從芬蘭方面進攻俄國”。  

   

雖然對于蘇維埃俄國來說,割地賠款的“布列斯特和約”,確實是一個讓一般人難以接受的“十分苛刻和極端屈辱的和約”,但是,對于蘇維埃俄國來說,“布列斯特和約”的最大的好處是挽救了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的性命!!!!!——列寧通過“同德國簽訂的十分苛刻和極端屈辱的和約”,非常巧妙成功地利用一個大強盜(德國)擋住了兩個大強盜(英國和法國),使三個大強盜打得不可開交,從而為新生的俄國無產階級政權贏得了“短促的喘息時間”: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粉碎了協約國企圖利用德國之手扼殺蘇維埃俄國的陰謀,組織了紅軍,鞏固了政權,度過了難關,生存了下來;為后來消滅抵抗蘇維埃政權的高爾察克、鄧尼金等國內反動武裝和擊退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奠定了基礎!不言而喻,割地賠款同新生的俄國無產階級政權的性命比起來,自然是新生的蘇維埃俄國的性命重要:保住新生的俄國無產階級政權的性命,還有收回割地賠款的機會,一旦丟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的性命,就什么都沒有了!!!!!  

   

不僅如此!列寧的高明之處還在于:列寧根據當時德國的國內形勢,判斷出“布列斯特和約”必將是短命的!所以,在1918年初,列寧力排眾議,主張“同德國簽訂……十分苛刻和極端屈辱的和約”的時候,他就“把希望寄托在德國革命上”!(列28—186)列寧至少有兩次說:  

   

“如果李卜克內西[卡爾·李卜克內西]在兩三個星期以內就能取得勝利(這是可能的),那他當然會把我們從一切困難中間解脫出來。”(列27—46、51)  

   

列寧對德國的國內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布列斯特和約”在1918年3月29日生效,“布列斯特和約”的三項附加條約于1918年8月27日在柏林簽訂,在“布列斯特和約”生效7個月5天、三項附加條約簽訂2個月8天之后,德國發生了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爾水兵起義,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起義,推翻了霍亨索倫王朝即“德皇威廉二世”的反動統治。雖然德國革命最終被工人黨內的右派即修正主義者葬送了,左派領袖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被殺害了,但德國革命加速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在柏林工人和士兵起義3天之后即1918年11月11日,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德國的停戰協定簽字。1918年11月13日,蘇維埃俄國政府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1922年,蘇維埃俄國政府與德國魏瑪政府簽署了“拉帕洛條約”,兩國借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及一戰后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戰爭賠款要求。  

   

綜上所述,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是“布列斯特和約”的唯一大贏家,“德皇威廉二世”領導的德國是徹底的大輸家!列寧高超的策略藝術才華,善于靈活應變處置危局的膽略氣魄,力挽狂瀾于既倒的回天之功,在“布列斯特和約”問題上發揮到了極致!在“布列斯特和約”問題上,指控列寧的辛子陵們,只能以慘敗而告終!  

——————  

總而言之:  

   

在應該怎樣看待列寧拿了“德國威廉皇帝”的“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的歷史問題上,站在完全不同的政治立場上,會有完全不同的判斷:  

   

毫無疑問,如果站在為滅亡了的沙皇俄國、德國霍亨索倫王朝唱挽歌的遺老遺少們的反動政治立場上看這個歷史問題,如果站在極力否定俄國10月革命和仇恨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的反革命的政治立場上看這個歷史問題,那末,“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列寧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寧“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俄國的“十月革命”是“被收買的革命”、如此等等。  

   

不言而喻,如果站在無產階級勞動大眾的革命的政治立場上看這個歷史問題,那末,列寧“在政治上為了一定的目的”——推翻沙皇的反動統治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取得消滅資本主義等舊社會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新社會制度的社會政治權利。——“同魔鬼結成聯盟”即與“威廉二世皇帝”結成反對沙皇的統一戰線,“領著魔鬼”即“德皇威廉二世”“走”,拿著“魔鬼”乖乖地從腰包里掏出來的“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不為“魔鬼”即“威廉二世皇帝”提供任何服務而一心一意地從事無產階級革命活動,取得了俄國1917年10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在俄國的勝利證明:列寧不愧為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不愧為是一位偉大的策略家、列寧不愧為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不愧為是一位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新紀元的偉大的革命導師、……!!!!!  

                                                         2011-2-24~28  

   

   

附錄1:形勢和前途(摘錄)  

辛子陵二月十日在科技部老同志座談會上的講話  

   

四、列寧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間諜  

   

下面說說列寧和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76頁)毛澤東這句話,老同志都耳熟能詳。對于十月革命,以前我們充滿了崇敬,把蘇聯看作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榜樣。蘇聯解體后,歷史檔案公開了,今天我們才知道了十月革命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場革命。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列寧在德國威廉皇帝的支持下發動的一場政變。一九一七年三月(俄歷二月)沙皇就退位了。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而是布爾什維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臨時政府武裝“奪權”,向立憲會議奪權,是一場武裝政變。  

   

普列漢諾夫和列寧是亦師亦友的關系,他回憶說:“我把列寧帶進了歐洲著名的、有影響的社會民主黨人的圈子中,照顧他,全面幫助他,從而使他牢牢地站立了起來。”  

   

列寧到了歐洲,沒有在第二國際那些著名活動家中找到朋友。他與德國皇帝的情報人員建立了聯系。列寧走到這一步,是有思想基礎的。他哥哥是個民粹派。民粹派認為:“目標是正確的,手段可以忽略不計”。從涅恰耶夫(民粹派推崇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和恐怖主義者)開始,“革命策略中就允許使用最不道德手段。”(別爾嘉耶夫:《俄羅斯思想》,三聯書店1995年版,第118頁)我引用下面這些材料,不是要貶低列寧的人格。不能把列寧當做一個普通間諜看待。他不是一個小特務,而是一個大策略家。誠如普列漢諾夫所說:列寧“為了達到既定目標什么都干得出來,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同魔鬼結盟”。(普列漢諾夫《政治遺囑》)  

   

列寧真的和魔鬼結盟了。  

   

二○○七年底,德國《明鏡周刊》第五十期以列寧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檔和十月革命旗幟為刊頭圖,以十一頁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該期的標題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Revolutionaers einer Majestaet),封面副題則是《被收買的革命》,并附贈有關的錄像光盤。  

   

二○○七年是俄國十月革命九十周年。過去都以為共產主義革命跟馬克思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有關系,現在才知道還有第三位重要的德國人物,就是德皇威廉二世。沒有他出錢出槍,擴大革命喉舌《真理報》的發行量,列寧的武裝政變絕無成功的可能。《明鏡周刊》組織了六位專業作者撰寫這篇文章,披露了歷史的真相,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與德皇陛下的密使聯系,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文章說,列寧想要顛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解密的檔案證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合作的規模。德意志帝國接連數年以千萬計的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就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柏林用馬克、武器彈藥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德國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給了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于今天7500萬歐元。  

   

文章詳盡地描述了一個愛沙尼亞的布爾什維克分子,名字叫赫爾方特Helphand,他是德國情報人員。從解密的檔案來看,是他向德國情報機構介紹列寧,建議給予資助,是他與列寧保持秘密聯系。《明鏡周刊》發掘了歐洲多國的檔案資料,瑞典、瑞士和英國的安全機關檔案,普魯士警察機關的文獻,德國外交部和俄國檔案中的備忘錄,以及瑞士銀行的流水帳單。還有當時駐節俄國的歐洲外交人員留下的日記和筆錄材料。這些密檔和歷史文獻證據確鑿,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列寧與德國政府之間的真實關系。  

   

“列寧間諜案”十月革命前曾被揭露,由于證據不足未成立。一九一七年七月四日,曾與列寧一起在國外工作的社會革命黨人班克拉托夫在媒體上指責列寧與德國“達成某種秘密協議”,并宣稱列寧、加米涅夫、科茲洛夫斯基都是“德國派往俄國的間諜”。臨時政府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打擊列寧。彼得格勒法院引用俄軍準尉伊爾莫列科“自首”后交代的材料。伊爾莫列科宣稱,他是受德軍總參謀部直接指派負責與布爾什維克聯系的。伊爾莫列科還公開指責列寧是一名德國間諜,他曾奉命與列寧進行過接觸。一九一七年七月,俄國法院下達了逮捕列寧的命令,列寧逃往芬蘭。由于赫爾方特沒有出現,列寧知道,彼得格勒法院沒有掌握過硬的人證和物證,推出的證人俄軍準尉伊爾莫列科是假的,就在芬蘭公布了一系列材料證明伊爾莫列科準尉的證詞沒有任何可信的成分,一向以嚴謹高效著稱的德國總參謀部是不會找一個隨時可能叛變的準尉來與他這樣的人物聯系的。列寧的自我辯護很有效果,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他是清白的。遵守法制和尊重證據的臨時政府就把列寧放過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以德國對俄國正式宣戰而爆發的,并且形成了以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土耳其為一方,俄國、英國、法國為另一方的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的世界性戰爭。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一日《社會民主黨人報》第三十三號上,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發表了《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反戰宣言,在列寧起草的這篇宣言中提出了“變當前的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并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策略口號。(列寧:《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列寧選集》第3版第2卷第409頁)列寧是靠這個重要表態贏得德皇的青睞的,這是他們合作的政治基礎。  

   

在列寧鼓動軍隊反戰,農民要求土地的時候,德國情報機構從各國發回的密電都報告說,列寧正在按計劃進行。布爾什維克奪權列寧上臺以后,立刻與德方和談,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德方。按照和約的內容,這些土地是永久割讓的。只是后來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逆轉,德軍在一戰后期全線崩潰,德國成為戰敗國,俄國意外地重新收回了這些土地。  

   

以上事實已為俄國最新出版的官方歷史《二十世紀俄國史(一九九四—二○○七)》所證實。二○○六年俄國總統普京提出了為十一年級(相當于我們高二、三年級)的學生寫一部歷史教科書的動議。原希望索爾仁尼琴完成這一大業。但索氏年事已高,確定由安德烈·鮑里索維奇·祖波夫組織編寫一本“非蘇聯味”的教科書。普京的秘書蘇爾科夫邀請祖波夫等人到克里姆林宮討論并確立了寫作計劃。《二十世紀俄國史》這部書是由四十余名專家共同完成的。出版前,索爾仁尼琴審閱并修改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書稿。二○○九年阿斯特(ACT)出版社將其印行。出版后引起轟動,不到一年再版數次。二○一○年六月十七至二十七日俄國史學者潘佐夫(他參與了編寫工作)到北京做學術訪問,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學者李玉貞、陳鐵健等,與他就《二十世紀俄國史》一書進行了座談,進一步證實了德國《明鏡周刊》公布的史料已為俄國官方所確認,并寫進了這部新史書中。《二十世紀俄國史》從根本上否定了十月革命,認為這是一場政變。  

   

對于政變前后,列寧是否接受德國的資助,以進行反對沙皇政府的活動這一關鍵問題,該書的回答是肯定的。書中引用德國外交部公布的檔案詳細敘述德國威廉皇帝的計謀:設法從俄國內部尋找代理人,利用這支別動隊,從俄國內部瓦解沙皇的力量。列寧從一九一五年開始得到德國當局資助在俄國進行革命活動,實際上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就主張俄國失敗,堅持要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二月革命后,一九一七年四月三日,列寧和一些政治流亡者,得由德國特種兵幫助順利經德國回到彼得格勒。(列寧:《論歐洲聯邦口號》,《列寧選集》第3版第2卷第554頁)  

   

這些材料一披露,就把“偉大的十月革命”和革命導師列寧徹底顛覆了。這就是為什么俄國人徹底拋棄了列寧和列寧主義,當我們中國人繼續緬懷列寧的時候,他們要把列寧的遺體送到中國來。  

   

   

附錄2: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  

百度百科  

   

布列斯特和約,全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蘇俄政府與德國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簽訂的和約。它是蘇維埃俄國(以下簡稱蘇俄)同德國及其同盟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白俄羅斯共和國布列斯特)簽訂的條約。  

   

基本資料  

   

它是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為保存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而被迫采取的暫時妥協性行動,使蘇俄盡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為鞏固蘇維埃政權,恢復和發展經濟、建立紅軍贏得了喘息時間,為后來消滅抵抗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武裝和擊退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合約的來龍去脈  

   

起因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后,由于原來俄國屬于協約國一方而與同盟國處于交戰狀態,為了退出戰爭,新成立不久的蘇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議被協約國拒絕后,便與同盟國的德國進行和平談判。  

   

經過  

   

1917年12月3日,談判開始,德國提出了把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的局部和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的全部割讓給德國并賠款30億盧布的苛刻條件,這引起了布爾什維克黨內嚴重的分歧。列寧主張接受德國的條件,簽訂和約,為新生政權爭得喘息機會,季維諾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爾喬姆、斯塔索娃、斯維爾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員支持列寧;布哈林為代表的“左派共產主義者”反對簽訂和約,主張對帝國主義繼續世界大戰,中央委員布勃諾夫、烏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則主張停戰,復員軍隊,但不與德國簽約(即不戰不和),中央委員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越飛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蘇俄政府召開中央和地方負責人會議。60人出席的會議上,贊成布哈林主張的32人,贊成托洛茨基主張的16人,贊成列寧主張的僅15人。最終,列寧的主張因處于少數而未能被通過。  

   

1918年1月24日,蘇俄政府召開中央會議,重新表決簽約的問題。托洛茨基的主張以9票對7票的多數通過,列寧的主張仍然沒有被多數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談判恢復。作為外交人民委員(即外交部長)、談判代表團團長,托洛茨基臨行前與列寧約定:如果德國下了最后通牒讓步簽約。結果德國果然向蘇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寧電報詢問對策,列寧立即復電堅持:接受德國條件,立即簽約。但是托洛茨基沒有接受列寧的建議,而是發表了拒絕簽約的聲明,率團離開布列斯特。結果,德國開始對蘇俄大舉進攻。  

   

2月18日,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蘇俄中央委員會舉行了的緊急會議。會上,列寧的主張又被以6:7的票數否決。隨后,中央又連夜開會,經過激烈的爭論,托洛茨基轉而支持列寧,會議結果以7票贊成、5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列寧的提案。蘇俄政府連夜通知德國方面,同意簽約。  

   

但是,德國在得到通知后任沒有停止進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蘇俄黨中央又召開有15名委員參加的緊急會議。會議中,大多數委員表示不贊成列寧的主張。列寧只得提出,如果這種空談繼續下去,他就要辭職,退出政府中央委員會。布哈林對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發生動搖。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寧的意見,但為了防止列寧辭職和黨的分裂,他的態度發生變化。在他的影響下,出現了4票棄權。結果列寧的主張以7票贊成、4票棄權、4票反對獲得通過。  

   

結果  

   

2月24日,蘇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談判代表團與德國進行談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約正式簽訂。按照合約,蘇俄割讓323萬平方公里領土,賠款60億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但蘇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爭取了喘息的時間。  

   

德國戰敗后,于11月11日同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蘇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廢除此條約,使得該條約的內容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  

   

1922年,俄羅斯與德國魏瑪政府簽署了拉帕洛條約。兩國借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一戰后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  

   

意義  

   

一般認為,這是蘇俄政府以空間時間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國際間的矛盾,使新生的蘇俄政府有了鞏固政權的時間,為此后維護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寧的個人聲望也達到了頂峰。  

   

合約的內容  

   

這個苛刻的和約,不僅使俄國喪失了將近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萬居民,而且在被占領區有占全國煤炭開采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此外,條約還規定,蘇維埃政府必須復員軍隊,包括剛剛組建的紅軍部隊。海軍應該駛進俄國的港口,在那里停泊到締結普遍的和約或立即解除武裝。這是一個不平等的屈辱的條約。同年8月27日,又在柏林簽訂蘇德間三個附加條約,規定蘇俄以各種形式賠款60億馬克。  

   

蘇維埃俄國為爭取和平、退出帝國主義戰爭,同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簽訂的和約。亦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簽訂,3月29日生效。同年8月27日,蘇俄和德國又在柏林簽訂3項附加條約。   

   

和約由14條正文、5個附件和7項補充條約組成。主要內容有:①締約雙方宣布停戰。②俄軍全面復員,在簽訂普遍性和約之前,俄軍艦駛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裝。③俄國放棄對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管轄與主權。④在締結普遍性和約和俄軍全面復員之前,德國將繼續占領德軍于和約簽訂前夕在上述地區以東所占領的地方。⑤俄軍立即撤出阿爾達罕、卡爾斯和巴統地區(該地區實際由土耳其兼并)。⑥俄國承認烏克蘭、芬蘭獨立,立即從芬蘭、烏克蘭和奧蘭群島撤軍,保證同烏克蘭立即簽訂和約并承認烏克蘭同德、奧、保、土之間的和約。⑦俄國付給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⑧德國承諾不干涉蘇俄內政,不從芬蘭方面進攻俄國。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第一次世界大戰仍在進行。為擺脫帝國主義戰爭,蘇俄政府于1917年11月21日向各協約國發出照會,建議各交戰國立即停止戰爭,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但此建議遭協約各國拒絕。12月3日,蘇俄不得不單獨同德國進行停戰談判,并于22日與德國及其盟國舉行正式和談。談判中,盡管德提出許多苛刻的條件,但列寧領導的蘇俄政府為爭取時間、鞏固蘇維埃政權,于1918年3月同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和約。該和約是一個條件十分苛刻的掠奪性條約,使蘇俄喪失了近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它的簽訂使蘇維埃國家擺脫了戰爭,鞏固了政權,粉碎了協約國企圖利用德國之手扼殺蘇俄的陰謀。1918年11月13日,即協約國對德停戰協定簽字后兩天,蘇俄政府宣布廢除此約。(李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9. 美國又燒起來了!為什么一場山火難倒整個美國?
  10. “搞建設究竟要多少年才上軌道?應該縮短。”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一色屋任你精品亚洲香蕉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在线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 色婷婷婷亚洲综合丁香五月 | 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