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版《紅雷夢》,哦不,是《紅樓夢》,已經播完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實在是看不出一點,哪怕一點,比87版《紅樓夢》高明的地方。
唯一高的,是拍攝費用。三個億啊!李大嬸多次夸耀這個數字。她實在也沒別的可以拿來說事了。
從數字看,舊《紅樓夢》確實寒滲了點。對GDP的貢獻,舊版遠遠不如新版。那時拍《紅樓夢》只給了75萬元置景費,現在則是將近1個億。拍新版時,拉斐特城堡一個普通標準間的住宿價格都要980元/天,劇組一天吃住的費用按照正常消費標準高達5萬元左右。老版呢?不管是大導演、演員還是普通的工作人員,他們每天的伙食費都是不足5塊錢。
但是,再少的錢也不能改變87版是個經典,而新版是垃圾的事實。
說真的,新版的三個億有什么好夸耀的呢?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三億到在三十年前還不如三百萬值錢。就像現在新聞聯播經常憶苦思甜,說現在的居民收入,比改革開放前高了多少——這樣比有意思嗎?
人比人,不一定氣死人,關鍵看怎么比。要比,就全面系統和科學地比,不能僅比某項指標,更不能靜態的、簡單羅列數字來比!
比如說:郵一封信,三十年前價格一直不變,短途的4分,長途的8分,現在呢?1元多還不夠,還在漲,是多少倍呢?
買一副中藥,過去幾角錢,最貴的也就幾塊錢,現在呢?幾十元,幾百元不是平常的嗎?
六十年代初期的大學生,每月伙食不過十多元,而且是國家補助的,吃的很好,更是從來沒有聽說因為家庭貧窮而上不起學的事情發生!可是現在呢?花一十五元五角能夠大學生幾天吃的啊?恐怕一餐都未必夠吧?
那時的面條炸醬和混沌湯,也就一兩角錢,聞著香氣撲鼻,吃著很舒坦;可現在即使花上幾十元、上百元,能有那樣的面和湯嗎?現在哪家飯館子,用的不是地溝油啊!
還有,過去三十年沒有娼妓、土匪和黑社會綁票的!黑夜走路是安全的。
沒有當干部的包二奶和雇兇殺人的!沒有專門挑幼兒園和小學下手的罪犯!沒有在大學校園里發生過給同班同學投毒的案件!沒有黑煤窯、沒有那么多礦難!更沒有毒奶粉傷害后代的!沒有的東西太多了!這又應該如何比呢?
有人說,過去那么好,你怎么不回過去那個年代!這就是打橫來說了。不可諱言,三十年來,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包括衣食住行,確實是提高了很不少,成績是很大的。這沒有什么可以否認的。
我反對的是,無論如何不能拿新的三十年,來抹煞建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輝煌成績,不能否定解放后我國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不能否定工人、農民和大多數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的根本性變化。更不能以此來襯托前三十年是不好的!
前30年的生活是艱苦一點,但這主要是因為舊中國留下的攤子太破爛,為了加快經濟發展,需要勒緊腰帶艱苦奮斗;是因為帝國主義的封鎖和當時提倡“幾代人吃苦,讓后代人享福,早日進入共產主義”。
為了準備反侵略,1970年代的國防支出超過了科、教、文、衛支出的總和。但那時干部和普通群眾的生活差別不大,而且起帶頭作用。再說,即使當時的生活再艱苦,也比“半年糠菜半年糧”的舊社會強得多。
當初國民黨統治區經濟崩潰是個什么樣子?物價飛漲,要用麻袋裝錢去購買商品。大量企業破產,大批工人失業。在人民共和國里,既沒有出現那種物價飛漲,又沒有出現大量工人失業等現象,怎么能說“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
前統計局長披露:“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07》等資料,建國前29年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7.4%。1952年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占64%;而到1975年,工業占72%,農業僅占28%。中國在1976年時的工業門類齊全程度、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在發展中國家是首屈一指的,并在部分領域接近甚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兩彈一星核潛艇”、南京長江大橋、合成胰島素、雜交水稻等等就是這樣。并且,全民甚本實現了醫療、教育、住房的免費或福利化。這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絕大多數人看來都是人間奇跡。同時,在朝鮮打敗了美國侵略軍,并且戰勝了印度軍隊,打贏了蘇聯軍隊,支持越南把美國侵略者打回了老家,在西沙狠狠教訓了南越集團--這份戰無不勝的成績,竟然受到那些挨了導彈還要給人消氣的人嘲笑,也真是天下第一奇事。
正如著名人士馬克塞爾頓指出的:“1977年中國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糧食生產卻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糧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醫療保健以及營養和衛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國人壽命的極大增長,從1949年以前的平均35歲達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歲。這時,我國的積累已相當豐厚,至少二至三年糧食無憂,各種物質儲備不少,戰備物資尤其充盈。更何況當時既無內債,更無外債。
前三十年,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7.4%,這是實實在在的數字;主要用在了基本建設上,主要沒有用在如同現在那樣的消費上。而現在的所謂GDP ;水分況且不說,它不是GNP(國內生產總值),是包括了外國資本家的不少份額在內的;同時,環境造成的污染,有的講直接損失治理占每年GDP的5%左右!這樣算來,那么每年增長的GDP遠遠低于前三十年工農業產值!這又如何解釋??
對建國后的前三十年的各種流言蜚語,類似“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啦!什么“國有企業效率低、養懶漢”啦!什么“人民公社破壞了生產力”啦!“集體化不如單干”啦,等等!那么,新中國的“新”,到底“新”在哪里?新中國豈不是不如舊中國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嗎?
2010-7-20
2010年4月,浙江衢州長風大橋開裂并被迫重修。據悉,2000年底完工的該橋根據設計標準應抗百年一遇洪水,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曾被評定為“優良工程”。大橋建成以來,當地并未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長風大橋下游幾百米處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大橋沒有倒塌,而修建不到十年的長風大橋卻出現斷裂(7月6日攝)。






圖版:
http://show.cacbo.com/space.php?uid=404&do=blog&id=498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