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晶牛胰島素為何未獲諾貝爾獎——袁騰飛“真話”剖析之二
【前言:袁騰飛視頻曝光后,引起了軒然大波。正義人士均斥之為謊言謬論,而右翼精英則拼命替其辯護。除所謂“言論自由”外,他們最根本的理由,就是指袁騰飛所言皆為“真話”、“事實”。對此,年長者大多有辨別能力,但80、90后卻往往陷于迷惑之中,難明是非,這從網上一些年輕人的發言能夠看出,也是最令人擔憂的。所以,特編寫這一《袁騰飛“真話”剖析系列》,對袁言論中涉及的若干歷史事實,作簡要的澄清,看看究竟是“真話”,還是居心叵測的謊言。至于他那些惡意攻擊偉大領袖毛主席、攻擊黨和社會主義、攻擊中華民族的沒有任何“事實”的污言穢語,眾多網友已作了有力的駁斥和批判,就不多加置評了。謹以此奉獻給80、90后的青年朋友們!】
袁騰飛“真話”之二:
“這個結晶牛胰島素,是咱們中國唯一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結果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咱們發來邀請函,讓咱們往上報,你有幾個人能夠獲獎啊,應該有幾個啊,報幾個啊。單項獎,至多三個,我們報了二百多人,我們把研究所掃地的,做飯的,刷廁所的全報上去了。我們是社會主義,我們只有集體主義,沒有個人主義,沒有工人給你掃地,做飯,刷廁所,你臭知識分子你結晶什么牛啊你,結晶耗子去吧,就報上去了。那報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準嗎?瑞典國王跟掃地的刷廁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對吧!那咱這事就吹了。”
歷史事實與真相:
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等單位,經過六年多的艱苦工作,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種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蛋白質研究一直被喻為破解生命之謎的關節點,胰島素是蛋白質的一種。它的人工合成成功,標志著人類在揭開生命奧秘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那么,為什么我國科學家的這一成果,當年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呢?是不是像袁騰飛所說的,是因為上報的獲獎人數太多呢?不,這完全是袁騰飛的蓄意造謠!
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辦公室副主任、生物學部副主任的薛攀皋研究員,在2005年9月16日的《科學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關于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成果的歷史真相》的文章,以親身經歷澄清了這一問題,其中明確說到(http://chinsci.bokee.com/viewdiary.12874497.html):
“1978年9月,楊振寧向鄧小平提出他準備提名人工合成胰島素的中國科學家為諾貝爾獎候選人。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王應睞收到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B·烏爾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來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薦197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
“在得到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方毅、副書記李昌的同意后,錢三強便開始運作,向楊振寧發去電報和信函。1978年11月3日,國家科委黨組與中科院黨組舉行聯席會議。會議認為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科學家,可以作為候選人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
“接下來的難題是按諾貝爾獎的有關規定,從參與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眾多科學家中推選出代表,作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成果,是3個不同單位人員共同合作的結晶,僅最后一兩年直接參加研究工作的人員就有30余人,其中:生物化學研究所20余人,負責胰島素A、B鏈的拆合和B鏈(30肽)的人工合成;北京大學化學系和有機化學研究所各六七人,共同負責A鏈(21肽)的人工合成。
“為此,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錢三強組織并主持召開了人工合成胰島素工作總結評選會議。與會的有3個單位參加合成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30人,以及通過協商組成的評選委員會委員17人,他們是童第周(主任委員)、周培源、于光遠、嚴濟茲、華羅庚、錢三強、楊石先、黃家駟、貝時璋、張龍翔、王應睞、汪猷、馮德培、梁植權、柳大綱、邢其毅、過興先。評選委員會的任務是對會議最后推出的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
“會議初步選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績突出者:鈕經義(生物化學研究所)、鄒承魯(原生物化學研究所,1970年調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季愛雪(北京大學化學系,女)和汪猷(有機化學研究所)。
“會議認為,如以4人申請難以被接受;出3人,矛盾較多,而且聯邦德國、美國在胰島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較好成績,有可能此獎將由兩國或三國科學家共同獲得。據此,我國以一名代表申請為宜。北京大學和有機化學研究所認為,如出一名代表,理應由生物化學研究所選出。生物化學研究所則推薦鈕經義為代表,認為他自始至終參加B鏈合成,成績突出,也有一定學術水平。最后,評選委員會表示贊同。
“會后,錢三強主持起草亦代表中國科學院,簽發了1978年12月25日呈報國務院的《關于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成果的請示報告》。《報告》在匯報人工合成胰島素工作總結評選會議的情況,推薦鈕經義一人為代表的原因和過程后寫道:‘我們建議,以鈕經義同志一人名義,代表我國參加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工作的全體人員申請諾貝爾獎金,擬由楊振寧教授和王應睞教授分別推薦。’一周后,請示報告獲得批準。按要求所需的各種推薦材料,由錢三強具函,以最快速度寄給楊振寧以及也受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推薦候選人的美籍華裔科學家王浩。與此同時,王應睞也作了推薦。
“我國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集體的代表鈕經義,被推薦為諾貝爾化學獎1979年度候選人的過程和事實就是如此。
“最后,197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為美國人布朗和德國人維提希。我國鈕經義未能獲選,自然令人惋惜。1982年,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后話。”
事實非常清楚,當時我國是“以鈕經義同志一人名義,代表我國參加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工作的全體人員申請諾貝爾獎金”,哪來的所謂“我們報了二百多人,我們把研究所掃地的,做飯的,刷廁所的全報上去了”?!
袁騰飛的這種胡說八道,難道就是右翼精英們所謂的“真話”?這樣的“真話”,不就是對當年參加人工合成胰島素研究工作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惡意污蔑與誹謗嗎?袁騰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根本不能理解我國優秀科學家們的集體主義崇高精神,他的這番謊言只能充分暴露他個人主義的渺小靈魂!特別是他最后那句“瑞典國王跟掃地的刷廁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更是對勞動人民、對中華民族的不可容忍的極大侮辱!
至于結晶牛胰島素為何未獲諾貝爾獎,當時參與這一課題的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組組長張滂教授,幾年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就這個問題專門作了說明(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90210713.html):
新京報:現在,對于人工合成胰島素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有許多種猜測,因為1958年,英國化學家桑格就因測定了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您怎么看待這件事呢?
張滂:中國沒有因人工合成胰島素獲得諾貝爾獎,不過也沒有其他國家因為合成胰島素而獲獎。因為諾貝爾獎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完全創新的成果。1958年,英國化學家桑格獲獎的原因是他的發現完全是新的,前無古人。但為什么胰島素這么一個復雜的東西合成了沒有獲諾貝爾獎,因為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沒有創新的方法,所以就無緣諾貝爾獎了。中國想得也得不到。需要完全創新的成果才行。因為每個國家的研究方法都是應用多肽合成的方法,沒有創新。獲得諾貝爾獎的必須是完全創新的成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