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管是政府號召還是匹夫們自發表示出愛國主義熱情時,馬上會有一群右憤搬出所謂列寧說過的一句名言:“每當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出現重大危機的時候,愛國主義的破旗就又散發出臭味來?!边@幾乎成了右憤們反對政府和一切以國家利益至上為己任的愛國人士的口頭禪。但當真要問他們列寧的這句話出自哪里?是針對什么的?他們從來就回答不上來!
網上有說列寧的這句話出自《我黨憲法規定的領導思想創造者,蘇維埃的締造者》;也有說是《蘇維埃的締造者》。有人說這是列寧針對第二國際中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民族沙文主義者所說的。但有網友查邊《列寧全集》,根本找不到這些文章的題目(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4502271.html)。通過網上搜索有關列寧和與愛國主義相關的論文,也從來沒有人規范地引用過與那句話相似的內容。因此,所謂的那句名言和它出處的這個標題,應該是杜撰出來的。但右憤們如獲至寶、不問真假地跟著轉帖復制,到處蠱惑人心,是極其下流心態的總暴露?!?
事情應該是這樣的:十月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進行,俄國已飽受3年帝國主義戰爭之苦,整個國民經濟已瀕臨崩潰的邊緣,蘇維埃俄國迫切需要退出戰爭贏得和平。十月革命的第二天,即11月8日,蘇維埃政府頒布《和平法令》,嚴正譴責了帝國主義戰爭,建議交戰國立即締結停戰協定,以便和平談判,簽訂不割地,不賠款、各民族平等的和解。但是協約國拒絕了蘇俄的建議。為了早日退出帝國主義戰爭,蘇俄決定單獨同德國進行和平談判。
但這在布爾什維克黨內引起了極大的爭論,以布哈林為首的“左派共產主義者”反對締結和約,主張對帝國主義繼續世界大戰;而代表蘇維埃進行談判的托洛茨基則主張停止戰爭、復員軍隊,但不簽訂和約。1918年1月2日,蘇維埃政府召開中央和地方負責人會議。60人出席的會議上,贊成布哈林主張的32人,贊成托洛茨基主張的16人,贊成列寧主張的僅15人。最終,列寧的主張因處于少數而未能被通過。
而布哈林和托洛茨基拒絕妥協的錯誤立場都有葬送十月革命成果的危險。2月10日,德國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蘇維埃俄國立即締結和約,放棄從波羅的海沿岸到納爾瓦、普斯科夫和得文斯克一帶領土。蘇維埃政府代表團團長托洛茨基沒有接受列寧的建議,拒絕簽署和約。德軍遂以此為借口,于2月18日向蘇俄發動全線進攻,占領了蘇俄大片領土。
列寧痛斥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立場,以極大的忍耐進行說服工作。2月23日,列寧的主張在布爾什維克黨內終于得到了通過。1918年3月3日,蘇維埃俄國接受了德國提出的苛刻條件,正式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按照和約,波蘭、立陶宛、白俄羅斯和愛沙尼亞的一部分屬德軍占領;俄軍應完全復員;蘇維埃俄國割讓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賠款60億馬克。
列寧后來指出,簽訂“布利斯特和約”是執行革命的妥協策略,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恰恰是必要的。它使蘇維埃俄國贏得了和平喘息的時機,以積蓄力量,發展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紅軍以鞏固國防。
再來看列寧在《皮季里·索羅金的寶貴自供》中說的一段話:“愛國主義是由于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蓖瑫r又說:“我國無產階級革命的一個特別巨大的、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困難,就是它不得不經過一個同愛國主義斷然決裂的時期,即布列斯特和約時期。這個和約引起的痛苦、怨恨和憤怒是可以理解的。自然,我們馬克思主義者只能期望自覺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懂得下面這個真理:為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最高利益,我們承擔而且應當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保ā读袑幦返?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版,P187)。
在這里列寧不僅表達了對愛國主義的深厚感情,同時說明了為什么要與拒絕妥協的極左“愛國主義”斷然決裂。這是為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最高利益而承擔的“最大的民族犧牲”。顯然列寧并不是在抽象地反對“愛國主義”,而是反對那種在“愛國主義”旗幟下損害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愛國主義”。而且事實也很快證明,列寧的妥協是完全正確的。1918年11月德國發生革命后,蘇維埃政府立即廢除了“布利斯特和約”,使得該條約的內容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
而我們看到列寧在十月革命后提倡勞動競賽,號召工農群眾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以捍衛和鞏固蘇維埃政權,這都是“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
由于右憤們普遍排斥唯物辯證法,必然存在正常思維的各種障礙。如網上流傳的所謂名人們反對愛國主義的語錄,實際上都是斷章取義、歪曲閹割后的大雜燴。他們經常以僵化的邏輯詭辯來作出如下推理:希特勒是魔鬼,他提倡過愛國主義,所以提倡愛國主義的都是魔鬼。因此從列寧上面的論述中推斷出他反對“愛國主義”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