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算什么,我們是革命者!
---------悼念膠東革命烈士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是什么信念可以讓英雄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涌?
1887年初,腐朽的俄國沙皇政府捕獲一個研究蚯蚓而獲得金質獎章的大學生,亞歷山大。理由是亞歷山大要刺殺沙皇。
1887年5月20日,亞歷山大以及伙伴五人被處以絞刑,當亞歷山大的母親聽到這個噩耗的時候,悲痛欲絕,這時候亞歷山大的弟弟安慰母親說:“我們必須走另一條路?!?/p>
這個亞歷山大的弟弟就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這條路就是共產主義!
這個在歐洲點燃的革命之火,在俄國的土地上熊熊燃燒,進而以燎原之勢向整個世界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正如國際共運無法忽略中國,中國的革命無法忽略膠東。每當我們踏進這座位于煙臺中心偏東的虹口公園,是否發現一座塑像--許端云烈士.
許端云1905年出生于乳山縣招民莊。許家在當地是富裕人家,許端云的父親在煙臺英國人開的仁德洋行擔任重要職務。許父對兒子寄予厚望,許端云從小天資聰穎,深得父親寵愛。5歲起,他就在村里的私塾念書,1924年,年僅19歲的許端云考入煙臺益文學校(后改名益文商專),益文學校是那時煙臺乃至膠東最好的學校,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煙臺二中。
雖然生在富裕的家庭,少年時代的許端云性格中便顯露出異于常人的堅毅、果敢。在益文學校,許端云的“不安分”逐漸顯露,這是一家美國長老會開辦的宗教學校,對美國人而言,辦學校首要目的是通過教育把美國文化滲透進中國,其次才是教授中國人文化、科學。許端云敏銳地感受到這一點,就在學生中鼓動大家反對教會,在教室、學校隱蔽地方貼小紙條,上面寫著他從書上看來的一些先進的思想和主張。
1925年,上海爆發了震驚世界的“五卅”慘案,與全國各地的進步青年一樣,許端云萌動的革命信念也在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面前燃起了希望之火。他與進步同學徐約之、陳恒榮等人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后,在學校里辦起了壁報,用詩文、評論等形式,揭露當時黑暗現象,宣傳進步思想,提出必須喚起工農,才能推翻軍閥統治,趕走帝國主義列強,拯救中華民族之危機。年輕的許端云深受魯迅等革命先行者的影響,帶頭在校園貼出了“打倒軍閥”、“推翻反動統治階級”、“勞工神圣”等標語,勇敢地向反動勢力開火。
這對反動統治者來說,卻是當頭一棒,他們目瞪口呆,驚愕之余,掌握益文學校大權的美國校長,發瘋似地拍案咆哮:“反了!反了!不成體統,決不允許‘赤色’宣傳在我益文出現!”他們一方面在學生中明敲暗詐,秘密追查,一方面加強宗教統治,規定學生必須讀《圣經》,做“禮拜”,“逃者必糾”、“缺者記過”,千方百計逼迫學生入教,以教義麻痹學生思想,防止“赤化”思想的滲入。對此,許端云沒有退讓示弱,他很快在學生中組織起反基督教學生同盟會,發動學生棄《圣經》、廢“禮拜”,擺脫反動宗教的統治。這些活動和主張,立刻得到同學們的響應,許端云在學校里漸漸樹立起威信。經過各種考驗之后,1925年下半年,許端云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5月,我黨在煙臺市的第一個支部終于誕生了。許端云的同學徐約之任書記,許分工宣傳工作。
沉睡已久的煙臺,雖然經過幾次革命斗爭的洗禮而有所覺醒,但聲勢甚微。當時商界和教會主辦的《鐘聲報》、《愛國報》、《芝罘日報》等報紙混淆視聽的宣傳,嚴重地麻痹著人民的思想,阻礙著革命斗爭的發展?!拔覀円凶约旱膱蠹?,有自己的宣傳陣地!”從做黨的宣傳工作之日起,許端云自費創辦革命報紙《膠東日報》,其最高峰時發行量達到6000份,而當時的煙臺只有9萬人,發行量不可謂不大。但是,不久《膠東日報》所進行的革命宣傳終于激怒了反動統治者,煙臺反動當局不顧人民的要求和反對,強令《膠東日報》限期停辦。
當時,煙臺實際統治權力掌握在軍閥劉珍年,這個劉珍年是一個極具兩面性的軍閥。一方面他與蔣介石不和,想借助共產黨的力量與蔣介石分庭抗禮,以實現在膠東稱霸的美夢。因此,他對許端云等人采取了寬容政策。但劉珍年本質上還是一個殘暴的軍閥。1929年春,背叛了張宗昌的劉珍年在牟平打敗了張宗昌、褚玉璞的圍攻,獲得了軍事上的全勝,實現了稱霸膠東的重要一步。得意忘形的劉珍年下令在煙臺西郊芝罘屯占田拆房,修建操場,準備在5月24日召開有12縣代表參加的“慶功大會”。面對反動軍閥的這種暴行,廣大群眾和黨員同志都感到忍無可忍。許端云與黨組織的同志商量,決定采取行動,打擊劉珍年的囂張氣焰,保護人民的利益。在盡量不暴露地下黨組織的原則下,他連夜發動學生、群眾,趕寫標語,刻印傳單,到5月24日拂曉,“反對劉珍年霸占民田”、“勞工神圣”、“打倒軍閥劉珍年”等大標語貼遍了會場內外,各種傳單撒滿了大街小巷。
本打算為自己慶功的劉珍年先是目瞪口呆,繼而暴跳如雷。“慶功大會”開得無聲無色,臺上的官員都覺得尷尬無比,個個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這次行動,給了沉醉于“勝利”、驕橫狂妄的劉珍年當頭一棒,鼓舞了工農群眾反抗軍閥統治的斗志。
可是,南京電令嚴辦許端云。
1930年初,軍閥劉珍年在蔣介石接二連三的電令逼迫下,終于由容共走向了反共。剎時間,烏云遮天,白色恐怖籠罩著煙臺。我大批地下黨員處在十分危險的情況下。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黨中央決定讓在煙臺市的外籍黨員全部撤出,以本地黨員為骨干領導煙臺市黨的地下工作。根據中央的決定,在撤離前召開了煙臺市地方黨員骨干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煙臺市臨時委員會,并指定由許端云擔任書記。
頻繁的革命活動,很快就讓許端云曝露在敵人的視野之下。早在1928年12月15日,國民黨煙臺市指導委員會就把許端云列入“篤信共產主義,活動力很大的積極分子”之一填報到國民黨南京政府;1929年2月,國民黨南京政府又密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對許端云“嚴辦”。1931年2月,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又趁我黨遭受破壞之機,再次電令劉珍年:“許端云住在三馬路卿之里一號……逮捕送省?!边B地址都寫清楚了,劉珍年為了討好蔣介石,能當上煙臺“市長”,他立即通知反動警察抓捕許端云。
1931年2月9日晚上9點多,許端云開完了黨的會議,頂風冒雪往家里趕。當他跨進門坎時,剛10點整。此時,他剛接到一份秘文,需要連夜刻印轉發,顧不得吃飯的他急忙掩好窗簾,伏在桌上開始連夜工作。此刻的許端云完全沉浸于美好事業的奮斗中,蠟紙上出現的每個字跡都像一顆顆閃亮的火種,將要在大地上連為燎原之火,燒盡整個黑暗的舊社會。他越寫越有勁,計劃在下半夜才能完成的工作趕在11點鐘完成了。這時,他才起身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后背。
突然,他覺得屋外有幾個黑影在活動。警覺的他立刻意識到,一場不測將要發生。于是,他馬上回到桌前,將剛剛刻好的蠟紙在油燈上點燃,又把其它文件放進床下墻角邊的貓洞里;然后,他平靜了一下,準備推門出去看看。就在此時,幾個特務破門而入,逮捕了許端云。幸運的是,敵人在他的房間一無所獲。
得知許端云被捕的消息,我地下黨組織立即從各個方面進行營救,但為時已晚,在被捕當晚,許端云就被押送濟南。劉珍年說到底不想與共產黨結仇,聲稱手上絕不沾共產黨員的鮮血,第一時間就把許端云押送濟南
抓到了許端云,國民黨山東省黨部的劊子手們如獲至寶,一心想要在這位要犯身上獲得重要線索,將煙臺市的共產黨員一網打盡。但許端云卻使他們枉費了心機。在第一次審訊時,敵人問:“共產黨究竟給了你什么好處使你這樣拼命?”許端云立刻回答:“好處嘛,多得很,而起碼是給了我智慧和力量,給了我向敵人作斗爭的勇氣,給了我……”敵人連忙打斷許端云的話又問:“現在是國民政府的天下,你就沒想到后果?”許端云沖著敵人大笑起來,說:“困難在所難免,而勝利卻必將到來,共產黨人的愿望就是用個人的一切去換取全社會、全人類的幸福,這是我早就預想到的,有什么好問!”敵人幾次審訊,結果每次都被許端云教育一番,毫無收獲。
惱羞成怒的敵人眼看“糖衣炮彈”不管用,終于搬出了各種刑具,威脅許端云:“看來這杯罰酒你是非吃不可!不過勸你再想想,只要講出你的領導是誰,手下都在哪里,我們就不會為難你!”許端云冷笑著說:“我上有領導,下有同志,可惜不能告訴你們,這是共產黨的秘密,不要再費口舌了!”
敵人發瘋似地命人扒下許端云的衣服,反綁雙手吊在半空,由兩個人輪流執鞭抽打。執鞭的人累得滿頭大汗,許端云緊咬牙關,一字不吐,昏了過去。敵人沒招了,使出了最毒辣的本事:用兩根筷子粗的鐵絲拴在了許端云的兩根鎖骨上,吊在半空繼續毒打,整個人的體重都壓在被刺穿的鎖骨上,鮮血順著鐵絲流成了細流。在被關押的半年中,許端云經歷酷刑無數,但始終堅貞不屈。
1931年8月19日,國民黨山東省臨時軍事法庭以“供認加入共產黨任煙臺市執委……不諱”的罪名判處了許端云的死刑。
臨刑前,敵人除了給許端云帶上了重型鐐銬外,又用鐵絲穿在他的兩根鎖骨上,以使他無法抬頭直腰。然而,許端云卻用鐵一般的毅力忍著劇痛,昂首挺胸地走上了刑車,使在場的敵人無不膽戰心驚。在刑場上,他忍著劇痛,高呼口號:“打倒蔣介石!”“自由與幸福屬于人民!”“中國共產黨萬歲!”就這樣,年僅25歲的共產黨員許端云同志,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以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戰斗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
以教員、商人等身份為掩護,最初的膠東共產黨人一邊躲避國民黨當局的清理,一邊有條不紊地發展黨組織。我們不能忘記犧牲在萊陽徐格莊東的芹口沙灘,那位積極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創辦“平民夜校班”,領導大康、銀月、鐘淵、寶來、富士等紗廠工人大罷工,組織雇工會、短工會,罷工、罷市,搶收地主的莊稼,抗交地主的債務。于四一二之后烏云密布之下仍不顧危險毅然拋棄國民黨員身份投身共產主義事業的中共膠東特委第一任特委書記張靜源。
我們無法忘記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在刑場上他大聲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萬歲!”從容就義的張連珠。
烏云從海上壓來,中華民族又一次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加深。這年11月29日(陰歷十一月四日),膠東人民在當地黨組織的領導下,舉行了大規模的“一一·四”武裝暴動,但暴動被血腥鎮壓,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革命處于低潮。1936年,經中共河南省委介紹理琪同志來到膠東,他重建了中共膠東臨時特委,并被選為特委書記。在他的領導下,文登、牟平、榮成等縣的抗日救亡運動如火如荼,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日益擴大。同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膠東特委機關遭到破壞,理琪同志不幸在煙臺被捕。在濟南監獄里,他受到了慘無人道的刑訊。但任憑敵人如何拷打、逼問,對我黨的機密他都不肯吐露半個字。在獄中,他與趙健民、姚仲明等十幾位共產黨員取得聯系,成立了黨支部,捐款支援抗戰,并進行絕食斗爭。1937年11月,經黨組織營救,理琪出獄。12月24日,他領導了著名的天福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從此打響了膠東第一槍!1938年2月12日,理琪與林一山等率隊襲擊牟平偽政權,我軍里應外合,干凈利落地收復了牟平,活捉了偽縣長、公安局長、商會會長、維持會長,繳槍百余支。可是,增援的日軍趁理琪與其他二十余位同志在城東雷神廟休整之機,進行反撲。理琪帶領戰士們沉著應戰,經過近10個小時的戰斗,終于突出重圍,但理琪同志卻因傷勢過重,光榮犧牲,年僅30歲。
1962年郭沫若題詩一首:“天福英雄是理琪,獻身革命國忘私。當年猛打雷神廟,今日高標宿星旗。萬代東風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師。文登多少佳兒女,接力還須步伐齊。”這首詩生動地概括了這位黨的優秀兒子、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士理琪光輝戰斗的一生。
可是一首詩歌怎么能夠包涵千千萬萬膠東兒女怎么能夠書寫盡任長倫、喬明志、于得水、于化虎、趙守福等等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英雄的豪情。
1942年,敵后抗戰正處在最艱苦的困難時期,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加頻繁的“掃蕩”。這一年內,日軍千人以上的大“掃蕩”就達40多次。在多次的“掃蕩”中,尤以1942年冬對膠東的大“掃蕩”最為殘酷。11月8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抵煙臺召開作戰會議,因為當年已經進行過兩次大“掃蕩”,所以決定發動“第三次魯東作戰”。作戰目標是:殲滅以山東縱隊第五旅及第五支隊為基干的膠東軍區部隊,恢復山東半島的治安,尤其是確保青島、煙臺間的交通。以嗜血成性和陰險狡詐而臭名遠揚日寇駐華北方面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臨膠東,預示著這次掃蕩的不平凡。
瘋狂的日偽軍依仗著人多武器好,分成許多股,相互保持火力聯系,實施多路分進合擊,密集平推,對膠東抗日根據地像梳頭篦發一樣,不落一村一戶,不漏一山一溝,進行搜索“梳篦”前進。為了徹底搜索和“梳篦”,他們每天只行進十幾公里,白天搖旗吶喊,步步進逼,無山不搜,無村不梳,燒草堆,挖地堰,清山洞,連荒庵、寺廟也不漏過;夜間就地宿營,沿合圍圈每隔三五十步,便燃起一堆野火,由五六個或十來個士兵把守,稍有動靜,便鳴槍示警,只要一處槍響,便四處一起開火;如果發現突圍人群,便用機動部隊圍捕、追擊。日偽夸口說:“只要進入合圍圈的,天上飛的小鳥要挨三槍,地上跑的兔子要戳三刀。共產黨、八路軍插翅難逃?!比哲娡龍D將膠東八路軍壓縮到海陽、牟海、棲霞、牟平交界的馬石山狹小地區聚而殲之。在大“掃蕩”的那些日子里,膠東大地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奸,無所不用其極,手段之殘酷,令人目不忍睹。這種野獸般的瘋狂行徑,從繳獲的趙保原特務團一個營長的日記中,可見一斑。他在日記中寫道:“兩萬之眾,用蜘蛛網式之配備,大舉掃蕩全魯東,每日二十里,所到之處席卷一空,婦女為之奸,壯丁為之捆,東西為之光……”這個營長的日記,成為日偽軍野蠻行徑的有力佐證。
岡村寧次企圖以他處心積慮所設計出來的這一空前毒辣殘酷的新戰術——拉網大“掃蕩”,把中共膠東黨政軍領導機關消滅在火網之內。但是我們的主力部隊和黨政領導首腦機關,卻早已在敵人的行動開始之前,就靈活地跳出了網外,到敵占區里去打擊敵人。但由于日軍的圍追燒殺,合圍網仍迅速地向著半島的中心推進、收縮。到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敵人就一齊集攏到了膠東半島的中心地帶馬石山四周,“網”即將在此收口了。牟平、海陽、棲霞等縣群眾數千人,還有部分地方干部、八路軍的傷病員以及少數與大部隊失掉聯系的戰士被拉入“網”內。
日軍撲到馬石山,才發現膠東軍區和第五旅的主力部隊已經轉移,黨政領導機關也不見蹤影。日軍眼見預定計劃落空,便惱羞成怒,窮兇極惡,見人即抓、即殺,見房就燒。23日至24日,日軍對被圍在合圍圈里的抗日軍民大施淫威。在馬石山東北方向的大院村南山上,陳京普一家8口人和鄰居1人藏在一個山洞里。日軍發現后即刻向洞里發射燃燒彈,8人被燒死,只有陳京普燒傷幸存。在金斗頂采石坑里,藏有我同胞60多人,被日軍殺死50多人,僅崖后一個村就有18人被殺。東尚山村劉京發被日軍抓住,向他要糧、要人,他堅定地回答:“不知道!”日軍朝他胸部、腹部連刺數刀,事后經我部隊搶救才幸免一死。溝劉家村民兵鄭崇太,遇上搜山的日軍,敵人朝他脖子砍了一刀,他當即昏死過去,后又蘇醒復生。他倆身上至今刀傷猶在。在東尚山村,日軍抓住八路軍一傷員后,在地上燃火一堆,兩個敵兵分別抬著他的頭、腳,燒燎其腹部和胸部,將他活活燒死。在西尚山村,日軍把一個八路軍戰士按在煙囪上,在鍋下燒火,將其活活嗆死。招民莊村70多歲的老人許德義,被日軍用草苫卷起,從下部點上火,一直燒至頭頂。在金斗頂采石坑外,日軍將9名群眾拴成一排,從前面對胸射擊,當場死亡7人。在大龍口村,敵人抓到70多歲的老人宮殿慶,把老人橫架在鍋臺上用火燒烤,后又拉到村南河灘燒死。馬石店鄉南夼村姜謙習的妻子遭日軍槍殺后,她不滿3歲的幼女瑞鳳還在母親懷里吃奶,12歲的長女和6歲的次女哭著喊著叫“媽媽回家”。日軍連一個癲癇病人也不放過。下石硼村王丕成,在馬石山前犯了癲癇病,被日軍用石頭活活砸死。
這次“掃蕩”,日軍奸污婦女、殺人取樂,手段之野蠻殘忍,令人發指。上石硼村19歲的婦女干部王秀卿被日軍抓住,任意凌辱后,用刺刀向她的前胸亂刺致死。下石硼村農民王元祥被日軍抓住后,在他的頭上挑了兩刀,以試刀的利鈍。西諸往村王振桂被日軍抓住,先割掉他的一只耳朵,又用刀砍死。西諸往村王振賢,被日軍用木棒打昏后,又用繩子勒住脖子在地上亂拖。
這次“掃蕩”,馬石山周圍村莊的房子,遭到了空前的破壞。各村被燒房屋都在半數以上,滿目瘡痍,似乎一切都被燒焦了,慘不忍睹。所有的房屋,幾乎沒有一間是完整的,到處是殘垣斷壁;街旁、院中的樹木,被燒得光禿禿的,甚至連場院里的碌碡,都被燒得裂了紋。呼嘯的寒風,裹著殘余的灰燼漫空飛揚,散發著嗆人的糊焦氣息。馬石山西的草庵村,全部房屋被燒光。23日夜,部分日軍在下石硼村宿營,全村的禽畜被吃得精光,家具全遭破壞。各村被搶走和糟踏的糧食無法統計。據幸存人講,這次“掃蕩”,村村遭劫,戶戶蒙難,馬石山上尸骨遍野。有關史料記載,日軍此次“掃蕩”,僅在馬石山周圍就殘殺抗日軍民503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馬石山慘案”。
正當數千名群眾身陷絕境時,被圍在“網”內的八路軍指戰員挺身而出,發起了救援父老鄉親的突圍戰
三排已在這個地區活動了好幾天,有不少戰士是當地人,他們對馬石山地區的地形非常熟悉,穿隙插空是完全可以突出去的,但他們為了解救被敵人包圍的幾千名群眾和地方干部,決定留下掩護群眾突圍。23日白天,他們在馬石山南面的下石硼等幾個村莊和村干部一起組織群眾轉移,夜里,他們又和地方干部及民兵一起,帶領群眾一批批地順著敵人布防薄弱的山巒溝壑突圍,先后有7批1000多名群眾在他們的掩護下,安全突圍脫險。24日拂曉,為了牽引敵人的兵力,使被圍的群眾和地方干部有更多的機會沖出虎口,王殿元把部隊帶到馬石山主峰,準備和敵人決一死戰。天亮以后,敵人開始從南坡向山上進攻,第三排的干部戰士以古石墻為掩體,居高臨下,同仇敵愾,頑強抵抗。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直到天快晌了,敵人也沒攻到山頂。日寇從南坡攻不上,便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從馬石山主峰的北坡進行包抄,最后終因寡不敵眾,王殿元和第三排的干部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膠東軍區第五旅第十三團七連二排六班10名戰士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突圍出去,但他們看到村村濃煙滾滾,到處尸橫遍野的情景,聽到孩子們的呼叫和婦女們的哭泣聲,便毅然留下來,同地方干部、民兵組成一個戰斗的集體,帶領群眾連夜突圍。他們分3個戰斗小組,冒著敵人的彈雨,往返3次,掩護了近千名群眾沖出火網安全轉移。當他們第4次沖進包圍圈準備帶領群眾突圍時,天已大亮。馬石山周圍槍聲越來越密,敵人傾巢出動,開始合圍收“網”。幾架飛機繞著主峰一帶低空盤旋。為了吸引敵人,他們且戰且退,退到馬石山主峰南側一道石墻和幾處天然巖石處頑強地堅守著。日軍已逼到近前。全班只剩下班長和兩名戰士,子彈打光了,敵人沖上來了,這三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血染馬石山崗。可是戰后,人們說不出這10名戰士的姓名,但他們卻在群眾中贏得了一個共同的光輝名字,那就是“馬石山十勇士”。
在第七連六班組織群眾突圍的同時,膠東軍區第十六團一營在馬石山南坡也組織千余群眾勝利突圍。該營三連一排掉隊后,在馬石山北麓組織三批群眾數百人先后突圍脫險。24日拂曉,該排在劉指導員指揮下,與圍敵英勇搏斗,最后彈盡力竭,壯烈犧牲。
同日,膠東軍區第十七團三營七連百余名指戰員在馬石山東坡打退日寇5次沖鋒,彈藥用盡后,連長叢培露、指導員黎光率部與敵拼刺刀,斃傷敵數十人。最后,除十幾人被俘外,其余全部壯烈犧牲。
東海軍分區獨立團二連一排,在排長許書禮帶領下,乘黑夜連續兩次沖進包圍圈,救出數百名群眾。當他們第三次沖進包圍圈時,天色已亮,日軍加強了火力封鎖,許書禮和十幾名戰士被圍在東馬石山頂,彈盡路絕,全部壯烈犧牲。
毛主席說過:“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膠東人民的血沒有白流。
在抗日軍民的英勇抗擊下,日軍的這場歷時40天的“掃蕩”,不僅沒有達到消滅膠東八路軍的目的,反而處處遭受打擊,被拖得筋疲力盡,付出了巨大代價,不得不于12月28日前全部撤回原防。當然,膠東抗日軍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1945年的8月24日趕走日本侵略者煙臺進入了第一次解放,勝利是屬于人民的,但腐敗的蔣介石政府卻急于篡奪勝利果實,為了搶占東北地盤,蔣介石和美軍嘎好了扣,由美軍第七艦隊打著“盟軍”的旗號,于1945年9月29日,派了五艘軍艦駛抵煙臺港外的海面,企圖在煙臺登陸實施占領。然而美艦隊準備在煙臺登陸的企圖,延安早有察覺。9月27日,中央關于對美軍在煙臺等地登陸的對策,給膠東區黨委書記林浩和山東分局的指示中指出:“美方有即在煙臺、威海、秦皇島登陸消息,延安已向美軍觀察組詢問,并已告該地為我軍占領,已無敵人,請其不要登陸,免干涉內政之嫌?!倍@時,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還在進行中。煙臺市代市長于谷鶯和煙臺駐軍首長仲曦東、于得水(《苦菜花》中于得海的原型)當天攜翻譯楊蔭樵,登上賽特爾少將所在的舊金山號旗艦,雙方舉行會談。雙方你來我往,持續了10來天,我方針鋒相對,原則問題絕不讓步,而且期間煙臺市民還在南操場舉行了一次有3萬多人參加的抗議示威,八路軍的參謀長葉劍英的抗議信也到了。此情此景之下,美軍就想跑到威海試試,結果威海也不讓他們登陸。最后于1945年10月16日不得不撤出煙臺海域。
煙臺于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第一次解放,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座重要的海港城市?!奥摵蠂坪缶葷偸稹币矎纳虾E扇说綗熍_設立辦事處。這些標榜著自由民主的“友邦”人士,在北平強暴北大女學生沈崇點燃了北平愛國青年的怒火“涼血的才不憤怒,奴性的才不反抗”。在中國人民強大的示威游行的壓力下,不得不在1947年1月17日至21日對罪犯進行了審判,3月3日宣布判處皮爾遜犯有強奸罪,降為普通士兵,處監禁勞役15年。然而美國政府無視中國主權和蔑視中國人民感情尊嚴的行徑并未至此告終,同年8月12日,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發表聲明,宣布撤銷對皮爾遜的判決。一個在中國引起舉國憤怒的罪犯,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逍遙法外了。
而與國統區成為鮮明對比的是煙臺。
1947年4月29日,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簡稱“聯總”)駐煙美籍職員巴爾格及盧布利克駕一大型拖拉機去一德籍僑民住處,停車于煙臺二中門前(校址在今水產學校處)。二中幾名年幼學生,出于好奇心,伸手撫摸車輪。這兩個美國人看見后,氣勢洶洶,揮拳便打。學生黨湖忠、王樹盈被連擊數拳;二中工友李振喜上前阻擋,亦遭毒打。這時,二中學生和路過此地的市民數十人把毆打學生的兩個美國人團團圍住,嚴厲斥責:“在解放區不準打人!”“這里不是蔣管區!”并欲扣留他們的車輛。巴爾格、盧布利克見勢不妙,趁二中校長劉仲璜安撫學生之際,慌忙駕車溜掉。
聯總”駐煙辦事處兩名美籍職員的暴行,引起全市學生及工人之激憤。30日上午,煙臺學生聯合會召開了各校學生代表會議,決定向“聯總’駐煙辦事處提出抗議。下午3時,又于煙臺二中操場舉行了由1200余名學生、工人參加的聯合集會。會后,選出季明濤、馮國斌等8名學生、工人作為代表,攜煙臺市學生聯合會及煙臺市東山區工會致“聯總”駐煙辦事處的抗議書,前往市政府,請市政府轉致“聯總”駐煙辦事處。煙臺市人民政府代表表示:一定為煙臺人民作主。
5月1日上午10時,姚仲明市長代表市政府與“聯總”駐煙辦事處負責人、山東區農業主任湯浮德在煙臺山下外事辦公廳舉行外交談判。湯浮德表示深感自己僚屬毆打學生之行為違犯煙臺民主政府之法令,愿意接受學生及工人提出的抗議和要求。當日下午3時,在煙臺二中操場舉行的2000余人的大會上,湯浮德向全市學生和東山區工人鄭重道歉,表示今后不再發生此類事件。
楊祿奎是從日照來煙臺謀生的,每天拉人力車,維持全家四口人的生計,1947年5月23日下午5時40分,聯總的史魯域琪為了給朋友送小狗,駕駛中型吉普車自森林路向南行駛。迎面而來的楊祿奎,見吉普車開得快,將車子拉向馬路右側躲避。但避之不及,被吉普車連人帶車撞翻在地。人力車車軸被軋斷,楊祿奎頭上出了不少血,奄奄一息。出事后,史魯域奇還繼續開車。正好讓正在煙臺執行任務的大眾日報首任總編匡亞明的勤務員李萬槐看見了,舉起沖鋒槍喝令停車。
李萬槐回憶說:“出事后,當時史魯域奇坐在車里不動,仰著個臉叉著個手對楊祿奎不聞不問。這時那只小狗跑下來去舔楊祿奎的臉上流出的血,把我氣得狠狠一腳把小狗踢到了溝里!我讓另一個見證人王寶慶在現場看著,跑回去向首長匯報??飦喢鲙еl員來了后,果斷命令史魯域奇開車,他們護送還在呼吸的楊祿奎到法國醫院搶救。我去市政府報告,后來我參加庭審,聽了楊祿奎妻子的哭訴和我們的作證,史魯域奇最后耷拉下了頭表示認罪。為了這個事,大眾日報的記者,從莒南騎自行車跋涉500多里前來采訪。這個案件的意義在于,解放區民主政府是重視人權的,人民是主人,這和當時的“國統區”形成了鮮明對照!
楊祿奎事件4個月后,國民黨軍隊在重點進攻山東魯南魯中解放區的同時,增兵重點進攻膠東解放區。1947年9月30日國民黨膠東兵團司令范漢杰率7個裝備精良的整編師大舉進攻膠東,目標,煙臺。膠東解放區全面淪陷
還鄉團來了。
1947年10月11日,在國民黨牟平縣警察局的配合下,國民黨煙臺東鄉區區長趙恒山等人,帶領一股由東郊當地的惡霸地主和保長為骨干組成的還鄉團,殺氣騰騰地逼近金溝寨、前七夼、后七夼、遲家、樗嵐和崆峒島等村,對黨員干部和革命群眾進行報復。
還鄉團進入這些村莊后,根據各村地主惡霸分子和壞人的密告,首先擬出各村的共產黨員、革命干部、烈軍屬和積極群眾的名單,然后分別搜捕,分批殺害。僅金溝寨一個村,被列入捕殺名單的人數就有103名。在敵人的大肆搜捕中,許多未來得及轉移的黨員干部和革命群眾,落入敵人的魔掌。對未抓到的革命者,便采取家屬“頂替”的辦法,株連串線,縱橫連累。還鄉團對抓到的人,設立“公堂”,逐人進行酷刑拷打審問,許多人臂背折斷,筋骨重殘,慘不忍睹。
10月17日晚9時,還鄉團頭目經過密謀后,將在金溝寨等村抓到的15名共產黨員和17名干部、群眾,押送到金溝寨東海岸的龍王廟周圍,將他們扒光衣服,裝進麻袋,用后七夼村的“大花鞋”木船,(因運送被害者的那只紅色木船,遠看酷似一只女人的紅緞子繡鞋,老百姓稱之為“大花鞋”木船。)秘密運至深海,拋入水中,活活將他們淹死,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大花鞋慘案"。
市區共產黨員、干部和群眾被暗殺、槍殺、活埋、拋海者,每日平均有10余人。據解放戰爭勝利后的統計,國民黨軍隊和還鄉團在占領煙臺一周內,就逮捕、殺害黨員、干部和群眾2000余人,其中公開殺害的黨員干部就有100多人。當時,白色恐怖籠罩煙臺城鄉,環境極為殘酷,人民群眾處于危難之中,黨的地下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到1947年冬,市內共產黨員與駐市郊工委的聯系幾乎完全中斷。
1947年九、十月間,在國民黨軍隊占領煙臺時,各縣的還鄉團也跟著回到了各縣,進行瘋狂地反攻倒算。煙臺各縣的還鄉團,是國民黨反動派收羅一些從膠東解放區逃往青島、即墨敵占區的地主、惡霸、地痞流氓組成的反動武裝。他們在國民黨軍隊的庇護下,向翻身農民進行瘋狂的階級報復,大肆進行反攻倒算,奸淫燒殺,作惡多端。地主還鄉團在殘害革命干部和人民群眾時,用盡了活埋、刀砍、鐵锨劈、鍘刀鍘、烙鐵烙和挖眼、扒心等卑劣手段,其心腸之狠毒、手段之殘忍,聞所未聞,令人發指。在萊陽縣,以國民黨萊陽縣長葛子明為首的還鄉團,從9月至11月在三個月中,殺害共產黨員、干部和群眾竟達3000多名。在黃縣和龍口,從青島返回的還鄉團擔任了國民黨反動政權的區長、鄉長,與地主惡霸相勾結,大肆捕捉、殘殺干部和群眾。國民黨區長張子善一次就殺害了農救會長、村長、村團長、兒童團長7名,還拋尸井內,再填上石頭。他先后殺害干部、群眾19名。國民黨鄉長孟慶蔚帶領鄉丁捉去干部和積極分子40余名,或打死或打成終身殘廢。鄉長王衍藩在打殘干部之后,還要開膛扒心。據不完全統計,還鄉團在黃縣的72天中,共殺害干部和群眾95名。在招遠縣,1947年9月至10月,招遠還鄉團在國民黨軍隊占領的42天中,僅在招遠縣城就殺害干部、群眾173名,捕捉群眾392名,拆毀房屋300余間。在招遠城東,還鄉團一次就殺害干部、群眾40余名。在福山縣,1947年10月,國民黨軍隊占領期間,還鄉團先后制造了“杜家崖慘案”和“楮家疃慘案”,殺害干部和群眾48名,他們甚至連兩歲的孩子也都不曾放過。
筆者也曾親耳聽過老輩講過一些關于還鄉團的事情,還鄉團結合當地原有土匪孫某某等人(正規的名字叫做國民某某軍),在各個村莊抓捕共產黨員以及激進人士,在煙臺東郊各個村莊中以南港為最,他們將那些敢于帶頭分田地的農民,仔細切割近百刀之后,趁著未斷氣之機仍入黃海淺灘。手段之極令人發指。
但是,已然垮掉的國民政府怎么能夠妄想繼續壓迫人民,曙光終于來到,共產黨于1948年的10月16日又一次解放煙臺,迎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而邁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一步,但我們怎能忘記那些為了人民而奮斗的有名和無名者,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我們都懷著崇高的敬意,今天的勝利果實得來不易,怎可敗壞在我輩手里。
共產黨萬歲,祖國萬歲,人民萬歲!
---------------------以上材料均取自《煙臺黨史網》、《膠東在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