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毛岸英積極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作為新中國的領袖,毛澤東婉言謝絕了部分領導人對岸英的挽留,以一句“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激勵了240萬志愿軍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
戰爭意味著流血犧牲,但毛岸英毅然決然地走向了炮火連天的戰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部里的第一個志愿軍。彭德懷曾指著岸英說:“他是真正的志愿軍,我們都是派來的。”
遺憾的是,在1950年11月25日下午,岸英倒在了美軍的轟炸之中,一個年僅28歲的生命為了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利益犧牲在了異國他鄉。
戰爭結束后,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修建了志愿軍烈士陵園,國家為紀念在這次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決定在沈陽也修建一座志愿軍烈士陵園,當時規定,營職以上干部的遺骨均可遷入,岸英犧牲時是團職干部,但他的忠魂卻沒有回來。
據當時志愿軍司令部的警衛班長向朝善老人介紹,身為班長的他與戰友一道接受了上級下達的遷墳任務,他們一個班12名戰士,主要負責撿裝烈士遺骨和挖墳坑。1954年7月28日,他所在連隊戰士從10多公里外的大魚洞方向抬來一副埋葬過的舊棺材,里面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遺骨。
今年79歲的向體元原是向朝善所在班的副班長,他回憶這個細節時說,大家獲知情況后立即圍住舊棺材脫帽默哀,突然一名戰士失聲哭了起來,大家也跟著痛哭起來。隨后連長史林止住了大家的哭聲?!跋虺瓢嚅L流著淚打開那副舊棺材,與我們一道將毛岸英的遺骨一塊一塊撿到旁邊早已鋪好的一塊白綢緞上。”向體元介紹說,毛岸英的遺骨大到一尺以上,小到一丁點,撿完后班長向朝善還到舊棺材中仔細檢查了兩遍,然后將裹有毛岸英遺骨的白綢緞放到另一副黑色新棺木里,全班戰士哭著、爭著把裝有毛岸英烈士遺骨的新棺材抬到了一公里以外的一個指定帳篷里,準備第二天用汽車運回國內。
大家未料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連緊急集合,連長史林吩咐一班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抬回附近的烈士陵園安葬。當看到戰士們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后,史林連忙解釋說:“這是毛主席的決定。”
后來,向朝善又與戰友一道,將裝有毛岸英烈士的那副新棺材抬到了志愿軍烈士陵園進行重新安葬,并留下了照片作為紀念。
至今,老人還珍藏著那幅照片,每當他看到那張照片的時候總是淚流滿面。他說,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國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墓前痛哭了一場,現在老人還仍保留著一個未盡夙愿,就是再去岸英墓前祭奠一番自己的戰友。
中國有句話叫“落葉歸根,忠骨歸祖”,毛澤東顯然是站在世界的角度、國家的高度看待這個問題的,他把自己的親骨肉葬于異國他鄉,為的就是以此見證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為的是國家和民族利益,進而反映出了世紀偉人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