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議文革---讀《回首“文革”》
這些日子在讀《回首“文革”》。這是一部大部頭的書,上下兩卷,共1259頁,94萬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2000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2004年2月第3次印刷。05年初買到的。以前也見過,翻過,有幾篇在哪里看過,有一些篇是從已出版的某本書中摘錄的一段一節。就有點不待見,沒有下決心買。這些日子不是正在寫幾個關于文革的經歷與見聞的帖子么,于是這方面的事就揮之不去了。再見到此書,再翻,以為有幾篇正是可參考的,就買下了。是文章匯編,共收入 54位作者73 篇文章。作者名人多,親歷者多,也有大人物。大人物如李雪峰、吳德、汪東興、胡繩、胡喬木、鄧力群、吳冷西、劉志堅、林默涵、穆欣、龔育之等,他們也是文革某一過程某一事件的親歷者。還有《“文化大革命”簡史》的作者席宣與金春明,二人的文章收入此書的有七篇之多?!洞髣觼y的年代》的作者王年一也有三篇文章入選。文章問世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比文革延續時間還長,時間跨度夠大。涉及文革全過程、各個階段、所有重大事件,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粗粗一看,上卷偏重于理論分析與批判,下卷側重于十年文革史實的回顧、分析與批判,有時間順序。
總的宗旨:否定文革,反思文革?;驹瓌t,遵循一九八一年關于文革的決議,遵循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這是該書簡短的后記里的話。也就是說,這些文章基調明確,觀點大致相同。
既然是研究的性質,有所不同才是正常的。譬如對“文化大革命”的定義,《“文化大革命”簡史》的作者之一金春明就認為黨的決議中對文革的定義“‘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人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仍然“難以滿足文革史研究逐步深入的需要”,因為“內亂”僅是一個中性詞;“依然難以回答一個關鍵的問題,即:領導者為什么要錯誤地發動、發動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運動要干什么?”金春明提出的定義就長了:“文化大革命”是由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親自發動和領導的,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指導思想的,以所謂走資派和反動學術權威為革命對象的,采取“四大”方法動員億萬群眾參與的,以反修防修鞏固紅色江山為神圣目標的一場矛盾錯綜復雜的大規模的長時期的特殊政治運動。也沒什么,就是夠羅索的。所謂“革命對象”云云,大家耳熟能詳的說法是“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金春明又加上個“反動學術權威”;如果換個“革命對象”的說法,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的《人民日報》社論,題目就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不是漏掉的更多嗎?這也是專家研究出的自以為較之中央決議更勝一籌的成果啦。
歷史大事件,評價不一才正常。昨天的現實,今天就成了歷史。文革遠一點。近一點的一九八九年,一開始稱學潮,后說是“動亂”,又改為“六.四”風波或含糊其辭的稱“那場”風波(讓人一聽,似乎是別人家的事,離我們不知道多么遠。其實就是自己家里不久才發生的事。這就叫淡化。如淡淡的薄薄的朦朦朧朧的晨霧,漸漸彌散淡遠,朦朧消失)。還有叫“民運”的,簡直有了詩意。一聽,美的了不得,讓人陶醉、打渴睡。
文革的起因又有“黨內高層權力斗爭說”,“反修防修說”,必然說,偶然說,等等。
還如:文革的發動初期,毛主席有理論,黨的隊伍,干部隊伍,特別是上層,認同接受毛主席的思想的,是多數還是少數?鄧力群認為是絕大多數接受、緊跟。跟不上,挨了批,還是努力跟。胡喬木認為多數贊同是表面,實際上不贊同。胡還舉了例。胡主要指中央高層幾個人。各執一詞,都有實例證實。
還有,從全書看,意見紛紜以至相左的是六六年六月到八屆十一中全會這一段時間的史料及分析。尤其是對工作組(派與不派、作用)的評價。其后的文革,見解不同就少了,“九大”以后的分析大多能趨于一致。這也與文革本身的初起、高潮逐漸轉向平緩,開初的不明朗不清晰混戰一場及陣線漸次分明,從無序過渡到大致有序,從體制外的天下大亂到被限制約束在體制內的亂,這樣的過程與變化,很吻合,很有關系。當然,這些文章大同小異之異,遠不止這些就能概括的。
因此,評介這部書,一篇一篇議論也夠繁瑣,更有才力不逮,似乎不可能。從總體上推介與評說也很難。不是肯定與否的問題,也不是有得有失、有褒有貶的問題,而是大同之下各有角度、側重,各有所本,名抒己見,你說哪一個?于是就挑幾個平時看來都比較關心的話題,與此有關的林料、觀點,以前有所不知,新鮮,有觸動,有所得,寫一寫,介紹,以公同好。當然,也有不能茍同以至迷惑的,也寫下來,公之于眾,以期明教。那么厚一部書,讀下來費力耗神,一有所得,再不記下來,豈不白白讀了?
說到材料,這里要說幾句與之有關的話。大家一定記得李捷(《毛澤東傳》[1949-1976]的編者之一)演講中的一段話: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單位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大量檔案材料都有復印件在我們單位(原件都在中央檔案館),既然我們占據著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有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歷史的責任,就要把歷史原原本本地寫出來。當然,坦率地講,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寫進去,因為:第一受篇幅的限制,第二受現在各種各樣的情況的限制,有些東西不太好寫。不好寫的原因主要還不是因為說出來以后有損于毛澤東,而是說對現在有些人不利,這還是有一些禁區的。但是,我們保證一條:凡是寫出來的東西都是真實的。我覺得能夠做到這一點,將來過了幾百年以后,那個時候恐怕檔案能都開放了,人們拿著這本書對著檔案看了,說這些人還可以,還能夠把歷史的檔案原原本本地表現出來,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前面那個不利也只能說到此為止,我不能再說,再說就犯錯誤了。
當時看到這里,覺得很是得意、興奮。因為此前某派人士常常振振有詞地發問:為什么不把毛澤東的全部講話或相關檔案材料公之于眾?人民有知情權么。似乎哪里還有毛主席的多少文章(有,一定要有吧),或其它材料,只要一公開,對毛主席本人及擁護毛主席的人就是沉重的或是毀滅的打擊。這些右派從來是不認輸的。有毛選五卷在,有他親自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就足以證明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及毛主席領袖群倫的地位。不會再有什么足以歪曲、抹黑毛主席的“材料”啦。李志綏、高文謙之流寫的所謂揭“內幕”的書哄動一時,右派欣喜若狂,以為“這一回得之矣”。但不久就歸于沉寂,造謠者被世人唾罵?!懊珴蓶|”熱仍持續升溫。有一個挺狂的右派居然誣蔑毛主席的詩詞沒有幾首以抗日為題材的、從而否定毛主席領導下的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不抗日。我在批駁他時說:毛主席有詩更有文,毛澤東思想在詩詞里體現出來,在雄文五卷里更能體現來。五卷書寫于五個時期三十余年(社會主義時期的,沒有出全),其中抗日八年寫下的文章就占了兩卷!當然,打著紅旗反紅旗也是他們的慣用伎倆。某些右派早已墮落到專亊抹黑別個、靠人身攻擊過日子的地步。他們就是這樣以陰暗的心理看待毛主席和革命的一切,常常憑只言片語來歪曲攻擊毛主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