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開鑿“紅旗渠”,毛主席給林縣人民吃了定心丸

佚名 · 2007-12-21 · 來源:[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紅旗渠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開鑿“紅旗渠”,毛主席給林縣人民吃了定心丸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 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中共河南林縣縣委書記楊貴作為新中國山區建設的標兵列席了這次會議。會議期間,楊貴和一些基層代表曾在休息室里,圍著毛澤東熱烈地交談。毛澤東一再告誡大家:“要搞好經營管理,要去做艱苦的工作。浮而不深,粗而不細,華而不實,怎么能搞好工作呢?”毛澤東還說:“我們搞合作社,搞水利建設,深翻土地,水、土、肥、密植、科學種田都要搞,有這個艱苦才能換來幸福。”毛澤東的一席話說到了楊貴的心窩里,他滿心歡喜地回到林縣。 從北京開會歸來的楊貴,看到眼前的一切,怎么也想不通 林縣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從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庫、弓上水庫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決大面積灌溉問題。早在赴京參加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之前,楊貴心里就已經布好了一盤棋,決心帶領全縣人民打一場修水利的硬仗,徹底解決林縣缺水的問題。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期間,楊貴親耳聆聽了毛澤東的指示,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 孰料,“大躍進”的號角吹響,“浮夸風”、“共產風”、“平調風”也隨之刮了起來。“畝產萬斤糧”、“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口號如雷貫耳。不少人的腦子一下子熱了起來。各地忙著“放衛星”“奪高產”,林縣的水利建設被耽擱下來。

     麥收剛過,尚未核產,新鄉地委就召開各縣負責人緊急會議。直到會議開始,大家才知道,是要求各縣匯報春小麥畝產。來地委開會之前,楊貴親自到幾個公社作過調查,對全縣的小麥產量胸中有數。在大家的推舉下,性格直爽的楊貴第一個站起來發言:“有啥說啥吧,俺林縣今年小麥長得不錯,初步估計,畝產能達到114斤……”

“怎么這么低?你們干工作沒有?是不是瞞產了?”不等楊貴說完,主持會議的一位地委副書記就一臉怒氣地提出一連串的質問。

楊貴有些莫名其妙,小聲嘟囔著說:“來之前,俺細心核算過啊……”

 “躺著睡覺也能產這么多!”這位副書記知道楊貴“頭難剃”,再追問也只有這些,口風便一轉:“是干麥子?還是濕麥子呀?”

“當然是干麥子。”

“你打上水分!”

楊貴望望左右:“這干麥子和濕麥子到底差多少?”

無人言語。

地委副書記沒好氣地說:“怎么也得加上一成吧!”

 楊貴在心中默算后,實實在在地回答說:“如果是濕麥子,加上一成,就應該是125斤半。”

“像話嗎?林縣就這樣搞大躍進?!”

見地委領導嚴厲地指責楊貴,在座的其他縣領導一下子摸到了“底牌”。

“俺縣280斤!”

“俺縣350斤!”

有的甚至報到450斤!

      楊貴了解新鄉地區的情況,各縣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差不多,畝產量最多不過一百五六十斤。為什么講真話要遭到批評,講假話卻被大加贊揚呢?他心里忿忿不平。

      夏天到了,林縣大田里的玉米長得綠油油的,已經兩尺高了,上邊卻一紙命令:“砍掉玉米,改種紅薯!”理由是紅薯的產量比玉米高很多。可老百姓都知道,10公斤紅薯才能頂上1公斤玉米!改種紅薯的命令不能聽。林縣人硬是把官僚主義的命令頂住了。

     播種冬小麥時,地委又傳來指示,土地不深翻到半米以上不許種麥子。楊貴心想,哪有這個道理!如此深翻,不要說破壞了土壤肥力,就連拖拉機和耕牛都使不上勁兒,只能靠人力一鋤一鋤地刨。為了不違抗命令,楊貴冷靜地作出決定:“犁地比往常深一點就行,趕緊把冬小麥種下去,絕不能耽誤農時!”霜降之前,林縣70萬畝冬小麥全都下了種。而機械地執行上級命令的一些縣,因過度地深翻土地,延誤了小麥下種,嚴重影響了來年的收成。

      林縣背靠太行山,山上有樹,地下有鐵礦,還有煤。在大煉鋼鐵的高潮中,林縣、南樂、清豐三縣的聯合鋼鐵指揮部就設在林縣。一時間,群眾辛苦多年種植的樹木被砍光了,小土爐煉出的只是黑乎乎的硫鐵。洛陽拖拉機廠來林縣調運鋼鐵的工人老大哥,看著這一堆堆無法使用的劣質鐵,無奈得直搖頭。

      想想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期間的諄諄教導,再看看眼前的一切,楊貴怎么也想不通。

                 毛澤東為大家解開“緊箍咒”,林縣人回到水利工地

      1958年11月1日,楊貴在新鄉地委參加縣委書記會議。晚飯后,他到附近的新華浴池去泡澡。他剛一跳下洗澡池,地區公安處處長高雷就到澡堂來找他。浴室里霧氣騰騰的,看不清人,高雷扯著嗓門朝里喊:“楊貴同志在里面嗎?”

“在里面!”楊貴大聲答應著。

“快穿衣服,有急事!”

楊貴不等擦干身上的水珠兒,迅速穿好衣服,跟著高雷上了吉普車。

 吉普車向新鄉火車站方向駛去。高雷處長興奮地告訴楊貴:“毛主席的專列已經開到新鄉火車站了。主席要找地、縣委的同志座談。”

聽說要見毛澤東,楊貴心中一陣激動。見到毛澤東,向他老人家匯報什么呢?楊貴認真地思考著……吉普車很快駛進了新鄉車站。

新鄉火車站是京廣線上的大站。毛澤東的專列停靠在一個僻靜的站臺旁。楊貴隨地委書記耿起昌和其他幾位縣委書記登上專列,走進一間大會客室一樣的車廂。車廂的一頭是一張長會議桌,另一頭是用沙發圍成的小會客廳。省委書記史向生把大家一一介紹給毛澤東。

毛澤東高興地握住楊貴的手說:“林縣的楊貴,我知道你,聽說你治水很有一套嘛!”

楊貴謙虛地說:“我做得很不夠,目前林縣還有一些人吃不上水呀!”

毛澤東示意大家在沙發上就座后,座談會就開始了。座談中,毛澤東面帶微笑,不斷提問,談話親切而風趣。在省、地委的領導同志匯報過情況后,楊貴也談了由他任總指揮的“林南清”聯合鋼鐵指揮部的情況。

 毛澤東問楊貴:“你們一天能煉多少噸鋼鐵?”

楊貴說:“大約二三百噸,但絕大多數是硫鐵,鐵渣也不少。”

毛澤東又問:“灰生鐵有多少?”

楊貴如實地說:“不到10噸,而且大部分是用回收的廢鐵和砸碎的鐵鍋投爐的。”

見楊貴實話實說,在座的省、地委領導都捏著一把汗:眼下正是黨中央發動全民煉鋼運動的高潮,省里又在反“右傾”,楊貴說話也不把著點“門兒”。

這時,毛澤東把目光投向四座,向大家提問:“楊貴同志剛才講的情況,是不是帶有普遍性啊?”

 史向生書記見毛澤東發問,只好實話實說:“據了解,各個鋼鐵基地現在煉出的鐵大體都是這樣。”

毛澤東輕輕地點了點頭。

毛澤東接著問楊貴:“林縣有多少人?”

“60多萬。”

“林縣有林嗎?”

楊貴答:“山上土薄石厚,原有一部分自然林,這次大辦鋼鐵砍了不少。”

 毛澤東又問:“辦鋼鐵你們上了多少人?”

“地委讓我們上15萬人,我們目前只上了五六萬。”

“五六萬人怎么住啊?”

“都住在野地里。”

毛澤東的表情立刻嚴肅起來:“五六萬人住在野地里,生病的多不多?”

楊貴說:“現在還不多,但已經有了苗頭。”

 毛澤東做了一個不贊成的手勢說:“天冷了,那么多人睡在野地里,凍病了怎么辦?”

楊貴的心情很沉重,他還有更焦急的事情要向毛澤東匯報:“林縣經過興修水利,今年的秋糧作物獲得了大豐產,可惜不能全部收回來……”

“這是怎么回事兒啊?”毛澤東追問道。

“精壯勞力出來辦鋼鐵,莊稼顧不上收,棉花顧不上摘。群眾住在野地里,大便都用棉花擦屁股,眼看著雪白的棉花被糟蹋了。”

毛澤東把目光轉向大家:“好不容易修了水渠和水庫,長了好莊稼,卻沒有人收。這怎么能行呢?大煉鋼鐵不能再上人了,已經上去的留下少數人建設小高爐,其他人馬上撤下來!一部分人收莊稼,一部分人搞水利,要知道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把農業搞上去,必須大興水利。”

其實,省委和地委的領導同志也都在為大煉鋼鐵的事情犯愁,多數人不敢講真話,怕被扣上“反對大辦鋼鐵”的帽子。毛澤東在座談會上的講話,為大家解開了“緊箍咒”。楊貴也有了主心骨。座談會之后,林縣數萬大煉鋼鐵的村民愉快地回到了豐產的農田,回到了興修水利的工地。

 到1959年底,林縣已建成中小型渠道1364條,水庫36座,池塘2397個,旱井27120眼,水井5652眼,引山泉650個,有效灌溉面積20.1萬畝,比5年前增加了近20倍,干旱缺水的狀況很大程度地得到緩解。

“引漳入林”,一場人定勝天的戰斗打響了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把農業搞上去,必須大興水利!”那天在專列上,毛主席把這句話重復講了好幾遍。楊貴和林縣人好比吃了“定心丸”,心里亮堂堂的。

1959年,正當水利建設取得重大勝利,夏收作物喜獲豐收時,林縣又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旱。流經林縣境內的淇、淅、露、洹四條河流都干涸了,已建成的水渠無水可引,水庫無水可蓄,很多村莊的群眾只好翻山越嶺遠道取水吃,整個林縣仿佛又回到滴水貴如油的從前。林縣的群眾說:“挖山泉,打水井,地下不給水;挖旱池,打旱井,天上不給水;修水渠,修水庫,依然蓄不住水。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呀!”

身為縣委第一書記的楊貴,更是心急如焚。5年來,領導林縣人民興修水利的實踐告訴他,單靠在林縣境內解決水源問題已經不可能了。于是,他決定組織3個調查組,兵分3路,到山西境內去考察水源。

當楊貴一行步行到山西平順縣石城鎮附近時,只聽峽谷中回響著巨大的水流聲,他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竟是翻滾著波濤的濁漳河!據當地干部和水利人員介紹,濁漳河流經此地時,常年有25立方米/秒的流量,一到汛期流量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

 真是不虛此行!掌握了濁漳河的第一手資料,楊貴興奮得夜不能寐。他打開地圖,用紅鉛筆在幾個設想的引水地點上重重地畫了記號。一個前無古人的“引漳入林”的偉大構想在楊貴心中生成了。

不久,林縣縣委召開擴大會議,專門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在河南省委、省人委,新鄉地委和行署的大力支持下,20世紀中國水利史上一個偉大的決策誕生了——林縣人要到山西境內去劈山導河,把濁漳河攔腰斬斷,逼水上山,把水引到林縣的分水嶺,再由分水嶺修建3條干渠,連通南谷洞、弓上、要街3個水庫,將3個水庫變為“引漳入林”的調蓄水庫,徹底解決林縣水源不足的問題!

然而,“引漳入林”工程還未開始,風涼話就在林縣和地委機關散布開了。

“上了太行山,望見運糧河(運河),遠水解不了近渴。”

“漳河水要是能流到林縣,那是公雞下蛋!”

“背著干糧送遠屎,屙了屎還肥不了林縣的田!”

 斗爭、壓力、困難、風險,無時不在。由于沒有上級的專項拔款,林縣要實施這一工程,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究竟林縣財政實力的“荷葉”,能不能包住“引漳入林”這個“大粽子”?楊貴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引漳入林’工程很大,現在正是困難時期,國家也不投資,如果等到形勢好轉后再修建,那時會出現什么情況很難預料。山西方面同意引水,這個機會不可失。錯過機會,林縣人民可能將永遠受缺水之苦。現在修建,困難太多了,最基本的辦法是自力更生。”

1960年1月28日,庚子年春節這天,林縣縣委一班人是在期盼和興奮中度過的。大年初一,全體縣委領導和一些機關干部不約而同地來到楊貴家拜年。大家的話題始終圍繞著“引漳入林”工程。2月10日晚,林縣“引漳入林”總指揮部召開全縣廣播誓師大會,《“引漳入林”動員令》通過有線廣播迅速傳遍林縣的每一個角落,大家奔走相告,整個林縣沸騰了!

2月11日,是農歷正月十五。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吃過扁食(餃子)的林縣民工便浩浩蕩蕩地從全縣15個公社同時出發了。他們扛著工具,挑著行李,推著小推車,趕著馬車,向著晉、冀、豫三省交界的濁漳河匯集。盡管早春的豫北大地寒風凜冽,人們的臉上卻洋溢著開創幸福的喜悅。一場人定勝天的戰斗打響了!

工程開工不久,楊貴便提出建議:把“引漳入林”這一大型水利工程叫做“紅旗渠”工程。他號召全縣人民,排除萬難,高舉紅旗前進!

1965年4月5日,總干渠勝利通水。

1966年4月,3條干渠同時竣工。

1969年7月,干、支、斗渠配套建設完工。

10載寒暑,10年苦戰,在這條總長1525.6公里的紅旗渠上,英雄的林縣人民興建了48座水庫、364座塘堰;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其中鑿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1座;在每條支渠上還建起了數量不等的小水電站和提水站,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在林縣全縣基本形成。林縣人從此告別了缺水的日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增加到54萬畝。

從此,紅旗渠以其獨有的慷慨的贈予和奔騰的激情,在林縣揮灑出一片燦爛的天地。盡管天上還是驕陽似火,地上卻是一派郁郁蔥蔥的喜人景色;昔日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林蔭公路;那從群峰之間穿山越澗而來的滔滔渠水,轉瞬間化成了巨大的電能,又穿山破霧,奔向太行山深處;小煤炭、小化肥、小水泥、小水電、小機械等“五小”工業,如雨后春筍一樣迅速發展起來。

如今紅旗渠宛如一座綿延起伏的“水長城”,每年吸引著數百萬中外游客。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9.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10.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 |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尤物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 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 最新版天堂资源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