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r 前言:(略)
第二篇: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在中國長江上三次打敗英國軍艦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屯兵在西起九江、東至江陰一線的長江北岸。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的時候,美、法等西方國家,紛紛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通電”要求,在1949年4月20 日前將自己軍艦撤出長江;只有英國軍艦仍然倚仗著皇家海軍昔日海洋霸主的地位,繼續高掛“米”字旗在大戰爆發前的長江江面上耀武揚威……
已經整裝待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5萬東路軍,在強渡長江之前,必然不允許帝國主義列強的軍艦出現在長江的這段江面上;因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的時候,如果英國軍艦突然與國民黨軍艦一起向渡江部隊開炮,必然會使渡江部隊遭到重大損失。于是,在4月20日早上,當英國的“紫石英”艦駛肆無忌憚過江陰,進入東路軍即將橫渡的江面時,江北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特種兵縱隊炮1團1營,便在8時30分鳴炮警告,強令其退出戰區。英國的“紫石英”號聞炮只在艦尾展開英國國旗表明身份,仍就毫無顧忌地繼續前行,并且將炮口轉向解放軍陣地瞄準,擺出隨時還擊的架勢。說明“紫石英”號艦長根本不重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警告,仍然以為大英帝國的軍艦可以象過去一樣任意在中國的江河中橫沖直闖。“紫石英”號艦長斯金勒少校此前曾經對外這樣說:“解放軍最后通牒是4月20日撤離,我偏要在這一天上行,看中共能把我怎么樣!”——但是,這位英軍艦長根本不曾想到: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指揮的軍隊已經完全不同于舊中國的軍隊,他的愚蠢的挑釁,無異是自找挨打。就在“紫石英”號對渡江部隊的鳴炮警告置若罔聞繼續西進到特縱炮3團江面水域時,由葉飛第10兵團和陳士榘第8兵團組成東路軍的縱炮3團7連(擁有日式75毫米野炮3門) 連長便下令立即向英國軍艦開炮!——中英之間在新中國成立前的第一場炮戰,就在1949年4月20日上午9時發生……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炮3團7連開炮之前,英軍艦長斯金勒少校曾輕蔑地認為:“中國人是不敢向外國軍艦開炮的!”——在遭到炮擊之后,斯金勒少校仍然十分藐視中國軍隊的戰斗力,下令:“全艦加速;全力開炮還擊!”
“紫石英”艦擁有6門102毫米主炮,與解放軍參戰火炮數量相當,且口徑和射速占優勢,但由于該艦當時行駛的角度,只有后生炮能夠有效還擊,難以發揮火力。而解放軍炮兵作戰勇猛,射擊準確,英艦很快落在下風,連吃30多發炮彈,艦身、甲板、炮塔、指揮臺、輪機艙等處均中彈,左舷前部吃水線下被炸開一個大洞。兩發炮彈直接命中艦橋,驕狂的“紫石英”號艦長斯金勒少校和他的副艦長威士頓上尉兩人都重傷倒地,操舵兵當場被炸死。不可一世的“紫石英”號此時威風頓失,忙不迭地將白襯衣當做白旗掛起。
于是,解放軍炮兵便停止向掛起“白旗”的“紫石英”艦開炮,并允許它掉轉船頭倉皇逃離中國人民解放軍炮火的射程范圍;但是“紫石英”號上的中國領航員已在炮戰中身亡,該艦既不熟悉江中水路,又慌不擇路,加上駕駛臺被炸后軍艦航向失控,結果一頭闖入淺水區,在距解放軍陣地西南約7000米之處擱淺。驚魂甫定英軍艦長為了“保全”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臉面,這時候又下令:降下“白旗”,重新升起“米”字國旗;結果又招來解放軍猛烈地炮擊,軍艦周圍浪柱四起。此時已困淺灘的“紫石英”號,根本動彈不得,無疑成為解放軍炮火的活靶,眼見難逃毀滅的命運。英軍艦長再也不顧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臉面,急忙下令連升起3面“白旗”乞求解放軍停止炮擊。
“紫石英”號重傷擱淺的消息傳出,正在南京江面的英艦“伴侶”號驅逐艦慌忙急馳鎮江,救援“紫石英”號。下午1時半,“伴侶”號軍艦趕到三江營。在“紫石英”艦已經打出白旗的情況下,“伴侶”號卻未與解放軍通信息,而企圖用武力劫救“紫石英”號。當該艦靠近“紫石英”號,企圖將其拖出淺灘時,解放軍炮3團7連的日式野炮,當即向其炮擊。“伴侶”號連中5發炮彈,被迫趕緊下駛,以躲避呼嘯而來的炮火。“伴侶”號的艦長相當狡猾,很快窺見了炮3團7連火炮射擊的死角,便下令掉過頭來,沿著7連火炮的射擊死角上駛,向7連火炮陣地連連發炮攻擊。“伴侶”號的4門114毫米火炮,口徑超過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很猛,當即將7連的3門日本94式75毫米野炮擊毀2門。“伴侶”號見7連火炮陣地沉默下來,得意洋洋地再次向“紫石英”艦駛近;但是炮3團1連的日式105毫米榴彈炮立即向其射出復仇的炮火,長江北岸的解放軍步兵部隊也以37毫米戰防炮向“伴侶”號猛烈射擊。“伴侶”號見狀,連忙拉開架勢,以全部火力進行還擊。此時,火力的優勢在英艦一邊,因為7連的野炮已被大部摧毀,步兵的37毫米戰防炮只能打薄裝甲的輕型坦克,對軍艦的堅厚裝甲無能為力,此時解放軍主要依靠1連的3門日式105毫米榴彈炮對英艦作戰。榴彈炮是曲射炮,不適合打軍艦這樣的移動裝甲目標。“伴侶”號戰艦的4門114毫米主炮,無論數量還是口徑,都超過炮3團1連的3門日式105毫米榴彈炮,而且射速快,短時間內就向解放軍陣地打出300多發炮彈。但是,久經戰爭鍛煉的解放軍炮兵戰士,毫無畏懼,越戰越勇,炮彈不斷命中“伴侶”號,打得該艦煙騰火閃。英艦的4門主炮先后被擊毀擊傷3門。艦指揮塔也被炮彈擊中,艦長羅伯森海軍中校負傷。“伴侶”號自知難敵解放軍的神勇炮兵,逃往江陰。
“伴侶”號在逃跑途中,經過三野特縱炮1團1營火力控制的江面時,又遭該營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的一頓痛擊。這個營的美式榴彈炮是1947年在魯南戰役中繳獲的,許多炮手是原國民黨軍第1快速縱隊的官兵,經受過嚴格的美式訓練,加上三年內戰的歷練,技術熟練,射擊精確。“伴侶”號此時已嚇破了膽,開足馬力,將航速提到29節的高速,向下游拚命逃跑,創造了自古以來長江上航行速度的最高紀錄。
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總司令部當天就接到了兩艘軍艦在長江與人民解放軍交火并遭受重創的報告,當時總司令布朗特海軍上將正在倫敦,副總司令梅登海軍中將立即率旗艦——巡洋艦“倫敦”號,與在上海的“黑天鵝”號護衛艦會合,連夜直駛上游,企圖以“倫敦”號掩護“黑天鵝”號將“紫石英”號拖出淺灘,救回上海。
“紫石英”號在解放軍停止對該艦炮擊后,迅速進行搶修,到當夜10時已搶修完畢。“紫石英”號隨后拋棄包括10噸燃油在內的大量物品,減輕軍艦重量,經幾番努力,至次日凌晨終于擺脫擱淺。但該艦懾于解放軍的強大武力,害怕逃跑會招致炮擊,因此不敢逃竄,老老實實地停泊在距擱淺處約3公里的江面。
但正在上駛的“倫敦”號還沒有這方面的教訓。梅登海軍中將從無線電中得知“紫石英”號已經從淺灘解脫,但并沒有就此回頭,一方面使用外交手段爭取“紫石英”號和平返回;一方面又率“倫敦”號和“黑天鵝”號繼續上駛,企圖以兩艦的強大炮火,壓制長江北岸的解放軍炮兵,強行掩護“紫石英”號沿江下駛回到上海。在梅登獲悉英國外交當局正與中共方面進行交涉“力爭和平解決”英國“紫石英”號“和平”返回上海的消息后,梅登中將仍然自恃武力的強大,根本不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放在眼中,繼續率艦隊溯江而上,導致雙方爆發更大的沖突。
1949年4月21日晨,“倫敦”號和“黑天鵝”號離開江陰繼續進發,不久到達江蘇泰興縣口岸江面,被三野第10兵團第23軍發現,立即上報。8時30分,指揮東路軍的粟裕、張震致電中央軍委請示。由于最高統帥部與前線部隊之間在當時的通訊系統聯系比較遲緩,作戰部隊當天傍晚才收到毛澤東的回電:“凡擅自進入戰區妨礙我渡江作戰的兵艦,均可轟擊……”但此時,第23軍與英艦之間的大規模炮戰已經發生。
第23軍炮群的炮兵火力,比三江營的解放軍炮兵要強大得多,當時投入對英艦作戰的有8個炮兵連、共32門火炮,但是對英艦仍然不占優勢。因為對“倫敦”號這樣擁有厚裝甲的巡洋艦來說,必須是大口徑直射炮才能將其擊沉。解放軍作為直射炮的野炮口徑太小,山炮和榴彈炮都是曲射炮,均無法給予“倫敦”號戰艦以致命打擊。而“倫敦”號軍艦的8門203毫米巨炮的威力,是解放軍參戰部隊前所未見的。
但是解放軍參戰部隊的素質遠比英軍高,梁學路的2號炮發射的第1發美式榴彈,不偏不倚正中“倫敦”號的前炮塔,其余各炮的炮彈也紛紛麇集“倫敦”號和“黑天鵝”號。
激烈的炮戰持續約4分鐘,英艦已駛出解放軍火炮射界,于是我炮火漸息。英艦誤以為將解放軍炮兵壓制住,得意之余,加速前行,駛至北沙洲附近江面時,遭到第8兵團的特縱炮1團1營火力的攔擊。炮1團1營曾以準確的火力,令英艦“伴侶”號喪魂破膽,落荒而逃,此時又在對“倫敦”號和“黑天鵝”號的作戰中大顯神威。營長李倫指揮該營,一氣對英艦發射出72發炮彈。“倫敦”號與“黑天鵝”號在大江中只能循航道進退,不比在大洋中能靈活行駛,加上與北岸火炮形成丁字形陣,難以閃避炮火,霎時兩艦皆中彈累累。1發美制105毫米榴彈命中“倫敦”號司令塔,該艦艦長卡扎勒上校當即重傷,梅登中將也被爆炸氣浪震倒在地,潔白的海軍將軍服被彈片撕裂。“倫敦”號艦橋和上層建筑均遭嚴重破壞,艦內通訊中斷。梅登中將見解放軍炮兵火力如此強大,自知難以完成救援“紫石英”號的任務,雖然“倫敦”號巡洋艦的厚厚鎧甲不懼解放軍的中小口徑火炮,但“黑天鵝”號和“紫石英”號卻經受不起。于是,他下令放棄救援“紫石英”號,倒車后退,回返上海……
1949年4月22日,上海的《字林西報》根據來自英國海軍的消息,英國公布了英軍在這三起炮戰中的傷亡:“紫石英”號死17人,重傷20人;“伴侶”號死亡10人,受傷12人;“倫敦”號死亡15人,受傷13人;“黑天鵝”號受傷7人。英國海軍顯然縮小了在炮戰中的損失,因為據英國海軍部后來公布,炮戰中還另有103名官兵“失蹤”。——英軍損失的慘重,可以從指揮官的傷亡中看出:4艘英艦的8名正副艦長就有5名傷亡,其中炮戰的肇事者“紫石英”號艦長斯金勒少校因傷重身亡。解放軍方面人員損失也較重,這是由于“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同解放軍展開炮戰時,步兵正集結準備渡江,遭到“倫敦”號203毫米重炮的殺傷,官兵共傷亡252人。
hzr 后記:
本章節,主要是依據東方網“軍事歷史”中的文章,由hzr摘編而成,同時還參照了其它的相關資料與“回憶”……(下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