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也是國務院第一次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作出規劃。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國內外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并且外資企業已經獲得了明顯優勢,掌控了核心價值鏈和價格話語權,因此,發改委急于將中國的服務業推上更高的臺階,同時向外資部分開放了國內市場,以便國內企業學習,同時也增加了被外資企業瓜分地盤的危機。
外資借服務業操控價格
國務院于7月31日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務院首次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意義重大。”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夏農表示。
之所以能夠關注到服務業,一個重要的研究結果顯示,“從全球看,近年來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普遍超過70%,生產性服務業增速高于服務業平均增速,發達國家依靠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領先優勢,主導著全球生產網絡和產品價值鏈,顯著提高了產業發展素質和資源配置效率,獲取了巨大的超額經濟利益。”夏農表示。
“僅就與農業相關的服務業角度看,中國和美國的差距至少在20年。”農業行業專家徐建飛透露。
比如,與生產型服務業相關的金融行業,“芝加哥期貨價格是農業領域的定價基準,而國際大糧商只要通過控制芝加哥期貨的價格,就可以獲得超額利潤,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但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話語權接近于零。”
與之相比,中國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合約價格的影響則很小,“在我接觸到的外企中,他們一再呼吁是因為中國不允許外資進入大連期貨市場,因此外資不會用大連的大豆價格作為定價標準。”
記者在《指導意見》發展導向部分內容中看到,鼓勵企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強化期貨、現貨交易平臺功能。”
不僅如此,外資通過貿易、物流等方式,以及售后服務的壟斷控制了終端價格。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李樸民透露,“從2011年起,發改委對嚴重違反反壟斷法的一些汽車整車、零配件生產企業和經銷商進行了調查,并將根據違法的情況依法作出處理。”調查企業包括克萊斯 勒、奧迪和奔馳。
據了解,由于國外企業售后服務項目多,實現零部件、銷售、維修和保養“一條龍”,而中國企業服務業多以維修為主,很少涉及零部件。
夏農認為中國企業處于劣勢的原因是,“全球生產制造服務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圍繞著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的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一些產業已經融入了全球產業鏈,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總體上看,我國產業仍然偏重于生產制造環節,在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中,仍處于中低端。”
企業“走出去”無資金支持
中國服務業更多的困局來自海外,由于中國是大宗商品的重要買方,同時,中國缺少物流和規模型貿易企業在海外的布局,因而,對大宗商品的價格往往失去控制能力。
例如,中國企業由于缺少海外的港口和碼頭,因此在鐵礦和農產品等領域很難向上游發展,而外資企業則通過自身的產業鏈條獲得超額利潤。
何勇是國內一家糧食央企的高層,他曾經考察了大豆最主要的產地巴西和美國。在這兩個國家的田間,他看到類似的場景,大豆收割全部采用收割機機械化收購,“從田間收割的大豆,雜質率不足0.5%。”
但是,美國產的大豆運往中國后,雜質率已經精準地達到2%,“恰恰,我們合同上簽署的雜質率就是2%。”何勇表示,同樣情況下,巴西大豆運往中國,雜質就比美國大豆少得多。何勇觀察,美國大豆的雜質,“主要是玉米、粉塵、秸稈等等,我們統稱為碼頭經營性雜質。”
此次考察之行,何勇非常注意觀察了美國和巴西的碼頭,“巴西碼頭的設備很簡單。”而相比之下,“美國碼頭很發達,設備齊全,有一些設備是不對外展示的。”何勇向記者表示,“美國設備更先進,能夠更準確地控制雜質的比例。”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連碼頭資源都無法控制,“因為沒有碼頭和倉儲是中國企業自己的,所以,中國企業無法直接去收購國外的糧食,因為運不出來。”何勇表示。
在港口,跨國公司有自己的倉庫和自己的貨船作業泊位,這使跨國糧商的業務可以自由運作。
同樣,一位在非洲購買鐵礦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中國企業在海外買了很多鐵礦,由于缺少服務業鏈條,沒有自己的碼頭和鐵路,鐵礦石無法運出。”
顯然國務院和發改委已經意識到問題的所在,記者在《指導意見》中看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依托現有產品貿易優勢,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大力拓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空間。”
但是,“現在更多的辦法是進行海外收購,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何勇說出了目前的困局。
在資金支持領域,發改委還沒有進行規劃,“我們還是更多地鼓勵企業自由發展。” 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夏農向記者表示。
此外,發改委還有計劃引進部分外資服務企業進入中國。
“引進外資是一面雙刃劍,如果在中國企業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匆忙引進外資,那么勢必會造成瓜分地盤的狀況;與此同時,外資服務業的進入也同時能夠帶動服務行業的整體發展。”農業行業專家徐建飛表示。
夏農向記者透露,“目前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正在討論制定中。國務院要求相關部門協同研究,每半年進行一次匯報,相信很快就會有政策對外公布。”
而就記者提問外資與中國企業未來的競爭態勢,夏農并未予以回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