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未來2年內可能被調降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任峰閆平劉敏)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近日稱,鑒于中國銀行業貸款風險聚積,可能在未來兩年內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北京和香港的分析人士認為,需警惕海外資本唱空中國經濟的行為,同時表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抱有信心。
惠譽分析師安德魯·科洪說,中國銀行資產質量在未來3年內出現實質性嚴重惡化的概率很大,中國本幣債信評級可能在未來12至24個月被下調。
銀行信貸、地方債和新出現的通貨膨脹壓力是去年以來惠譽對中國“動刀”的誘因。去年6月以來,惠譽不斷下調中國銀行業風險評價級別;今年4月,惠譽再次“出擊”,將中國長期本幣債信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其分析報告稱,負面的評級展望反映了對中國債務規模和高速增長的銀行貸款,特別是房地產貸款激增的擔憂,這些信貸嚴重缺乏信息公開透明度。
問題真有那么糟糕嗎?同為全球頂級評級機構的穆迪和標準普爾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對風險程度和中國經濟前景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標準普爾主權評級分析師陳錦榮說:“中國的銀行借貸問題沒有想象的那么大,且監管者做了大量風險防范。龐大的外匯儲備、外匯收入也會抵消負面影響?!?/p>
“我們對中國評級的展望是‘穩定’,下調評級的可能性很小?!标愬\榮說。
穆迪常駐香港的主權風險部高級副總裁湯姆·貝爾說:“中國有高度的經濟穩定性和異常強大的財政支持提供緩沖空間,將維持對中國的正面展望?!?/p>
在標準普爾和穆迪“力挺”中國信用評級之時,惠譽為何唱起反調?專家認為,惠譽“劍指”中國可能有內外兩種因素的考慮。
中國人民大學信用評級研究中心主任吳晶妹教授指出,歐債危機以來,評級機構頻繁對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多國降級,導致融資困難;而融資難度增加,信用評級更加糟糕,這種惡性循環,讓歐洲對評級機構“深惡痛絕”。
“歐洲認為惠譽等評級機構的做法有意針對歐洲,在這種背景下,惠譽需要樹立一個‘公正’姿態:其下調評級并非針對歐洲國家?!眳蔷谜f。
同時,來自美國的壓力也不容忽視。專家指出,美國國內有種觀點認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時,世界其他國家經濟不會比美國更好,“惠譽宣布調低對中國評級可以看成是其對美國國內這種情緒的回應”。
分析人士稱,除了外部壓力的因素,惠譽此番舉動可能還有自己的“小算盤”。
在此之前,惠譽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標普首次調低美國信用評級。雖然招致美方的強烈不滿,但從國際市場總體評價來看,標普此舉贏得了公信力,也給惠譽等評級機構造成競爭壓力,后者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應對。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江涌說:“不排除惠譽為擴大其市場影響力,提升在國際評級體系中的市場份額和話語權,而有意放言的可能。”
“從惠譽自身的邏輯看,理由似乎充分。但似乎忽略了中國的體制、經濟運行方式以及政府對市場經濟的調控能力,而片面擴大了風險?!眳蔷媒淌谡f。
面對“險象環生、人人自危”的復雜國際經濟局面,中國應怎樣應對?專家普遍表示,既然惠譽是歐美資本控制,做出向歐美國家利益靠攏的行為也屬正常,不妨將“來者不善”的做法,變成對防范風險的提醒。
對于外界關注的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債務性余額約為10萬億元。財政部表示,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將進一步加強風險防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郭凱認為,預計地方政府的存量債務能夠在未來5至10年被消化。大規模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能性較小。專家同時表示,需提防局部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個別地方政府債務償還過于依賴土地財政。
針對國際高度關注的中國銀行貸款風險,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認為,在以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遭到挑戰的背景下,加快業務結構調整,加大投資、理財、資金托管等中間業務發展是中國商業銀行轉型的必由之路。
“資本市場一樣遵循‘無風不起浪’的原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專家陳鳳英說,“中國政府當以此為戒盡快化解風險,不但有利于國家經濟健康發展,還可將‘把柄’從別人手中‘奪回’,消滅‘別有用心’者制衡中國的目的?!?/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