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攻擊主要是迫使一個國家匯率、資產價格出現大漲大跌,國際資本在這種大幅波動中提前布局獲利。
匯率波動實際就是市場上本幣和外幣供求關系變化的反映。為了防止本幣大幅升值,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大量印發本幣,并用本幣在外匯市場購入外匯,抑制本幣升值。所以,任何國家壓制本幣升值的能力理論上是無限的。而要控制本幣貶值卻不是這樣容易,因為本幣貶值說明外匯市場存在本幣被拋售的壓力,如果要穩定本幣貶值,只能在外匯市場拋售外幣大量買進本幣,直到供求基本平衡。所以,要控制本幣貶值,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才能辦到。而外匯絕不可能是無限的。(以上分析,美元除外)
當一個國家存在大量貿易順差,擁有外匯越多的時候。說明該國維護本國貨幣穩定的能力越強。但是,外匯儲備越多就越能保證本幣穩定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這如同兩軍作戰,決定勝負的不僅僅是自己防御的力量,還要看對手攻擊的能力。攻擊的力量是哪些呢?
要搞清楚攻擊的力量,先必須分析貿易順差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究竟會有什么影響?
1、如果一國擁有中低端出口競爭優勢,必將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資。而這些投資必定在短期內增加該國外匯儲備快速增加;
2、出口競爭優勢必定帶來長期的貿易順差,進而引起該國貨幣升值的預期,熱錢必定大量囤積該國。
3、貿易順差、熱錢和外商直接投資必定快速增加該國的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快速的增加,必將加大該國匯率升值預期,如果再加上美國政府的升值壓力,該國匯率升值預期則更強。熱錢在該國匯率升值預期強烈的情況下,流入速度和數量將更大。這就是形成如下惡性循環:
該國匯率升值預期----熱錢流入---外匯增加(該國壓制匯率上升)----該國貨幣升值預期更強----熱錢繼續大量流入------ 不斷循環
4、由于貿易順差、熱錢和外商直接投資將不斷推高該國的外匯儲備,如果該國出口競爭優勢主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而不是核心科技創新技術領先優勢的時候,該國國際投資能力必定低下。該國為了保持出口競爭優勢,只能通過央行印發本幣對沖增加的外匯穩定本幣匯率。央行的對沖行為必定造成該國的基礎貨幣被動增加,造成該國的貨幣嚴重超發,資產價格必將不斷上漲。而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必定加大該國投資收益率。外商直接投資和熱錢將加速流入。并形成一下循環:
外商直接投資和熱錢增加---外匯大量增加----基礎貨幣被動增加----通脹加大-----資產價格不斷被推高----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和熱錢進入---- 不斷循環
因為資產價格的上漲,既對熱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也可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資的回報率。所以這階段,該國會表現出熱錢和外商直接投資同時大幅增長的現象。
5、資產價格的不斷上漲,必定吸引大量本國閑置資金加入。而大量本國資本的加入,必將進一步推高資產價格的上漲。而資產價格的上漲必定帶動大量的生產和就業,該國經濟出現過熱現象,實際這時候經濟已經進入畸形發展,但經濟數據表現卻異常健康。我認為這是“病態美”;
6、資產價格長期持續的上漲形成的暴利,必將嚴重打擊其它行業投資者的積極性。并讓社會資源大量轉移進入這些資產上漲的行業,進而大幅推高相關資產價格;
7、熱錢、外商直接投資、本國各種資金不斷持續的投入,必將長期推動該國資產價格,直到最后形成嚴重的泡沫;
8、由于出口和資產價格的增長,造成的投資大量增加,帶動經濟相關行業的增長。比如:運輸、能源、資源開發等,資產價格的上漲和投資機會增多必將引起投資效益大幅增長,在投資利益的誘惑下該國銀行和企業大量對外舉債。形成大量外債,并同時進一步推高該國的外匯儲備;
9、如果該國處于制造業的中低端,沒有核心技術優勢,絕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產品。只能依靠壓低勞動者工資保持產品出口競爭優勢,必定造成內需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矛盾,最后只能靠大量出口解決過剩的產能,這樣該國就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出口依賴;
以上過程中,該國會出現下列現象:
1、外匯儲備增加遠遠超過貿易順差所得外匯;
2、該國就業大幅增加,甚至出現勞動力緊缺;
3、資產價格不斷上漲,民眾名義財富不斷增長;
4、該國經濟增長強烈,稅收大幅增加,政府赤字可能大幅下降,公共債務反而大幅下跌;
5、銀行業績在資產價格不斷上漲中異常優良;
6、外商直接投資和熱錢大量增加;
7、內需乏力、出口依賴致使經濟受制于人;
8、企業和金融機構對外債務也大幅增加;
上面的現象,看起來非常不錯,但是這只是華麗的外衣。在這華麗的外衣下往往隱藏了大量的危機。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熱錢、外商直接投資的進入可以推高該國的資產泡沫和匯率,并帶動該國資金接盤,最后從該國資產泡沫和匯率上升中獲得巨大利益。
該國短期內外匯的增加除了來自貿易順差,還有大量的熱錢、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和機構的外債等套利資金推高外匯儲備數值。這些套利的外匯資金,可以從該國的資產泡沫、匯率中獲得非常高額的利潤。所以,這些非貿易順差的外匯如同該國借入的“高利貸”。
由于該國處于制造業的中低端,國際投資能力低下,該國不能的讓這些外匯儲備取得比較好的投資收益,甚至出現投資虧損。外匯儲備增長緩慢甚至虧損。
這樣該國外匯投資低收益和國際資本投資該國的高收益形成極大反差,而這種投資差異將給該國埋下重大隱患,并為金融攻擊創造條件;
資產泡沫、出口競爭優勢、外資的流入、匯率升值預期都不可能永遠保持和增長 。物極必反,當出現以下現象的時候,一切都將逆轉:
1、出口突然下滑;
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世界總需求下降,部分國家以貿易逆差為由對貿易順差國進行嚴厲的貿易制裁。這樣,必定造成出口企業利潤大跌,外商直接投資減少,甚至出現負增長;
2、資產泡沫破滅;
既然該國的資產存在嚴重的泡沫,泡沫終究會有崩潰的一天。當大量熱錢和外商直接投資預期泡沫快破滅的時候,必將大量撤離,并帶動該國資金恐慌性外逃。這樣泡沫在失去資金的支持以后,必將快速崩潰,而泡沫的崩潰又會加速資金的流出。所以會形成一下循環:
資產價格下跌----資金大量外流----資產價格繼續下跌-----更多的資金恐慌性外流---- 不斷循環 并形成恐慌的氣氛
3、該國匯率出現下跌預期;
如果出現該國匯率下跌預期,已經進入的資金將可能出現逆轉。并帶動該國保值資金大量流出。
4、國際資本對該國的唱衰或其它競爭力更強的同級別國家出現;
5、世界經濟危機的出現,世界總需求的下降或外部對該國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造成該國產能嚴重過剩,投資環境急速惡化;
熱錢、外商直接投資、外債、國內外逃的資金等都將是可能成為攻擊該國的力量。貿易順差國可能就將將面臨被金融攻擊。最嚴重的是可能出現嚴重的外匯支付困難。為什么貿易順差還會出現外匯支付困難呢?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熱錢、外商直接投資通過資產價格、匯率上漲和金融衍生品盈利超過該國貿易順差,該國理論上就可能出現外匯支付困難。 如果再加上:
1、國際資本唱衰該國經濟和資產價格;
2、資產價格、匯率下跌和國際資本的唱衰,引起該國國內資金恐慌性外逃,特別是該國在泡沫中獲利的本國資金;
3、該國外匯儲備投資虧損或外匯資產變現流動性低下;
4、國際資本和熱錢在該國資產價格和匯率下跌前提前大量做空盈利;
以上方法引起和增加外逃資金,同時讓該國實際支付能力下降,并增加國際資本盈利等手段,可以造成該國外匯損失,加大該國出現更加嚴重的外匯支付困難。而一旦出現嚴重的外匯緊缺,該國將難以阻止本國匯率大幅下跌。而匯率下跌將和資產下跌不斷相互循環惡化:
匯率下跌----資金恐慌性外逃----外匯繼續下跌---更多的資金外逃---- 不斷循環并惡化
由于國際資本通過期貨市場提前布局做空資產價格或匯率,并設計相關商品變化的盈利模式。如果出現資產價格和匯率的大幅下跌、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國際資本就可以從中大幅獲利。而這些獲利必然對應該國國家或國民的巨大虧損。
部分國家認為自己是貿易順差國、經濟增長也很快、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相對低下、外匯儲備也很龐大。就自信的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金融攻擊的對象,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決定勝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力量有多強大,還要看對手的實力有多強大。如果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對應的是世界第一的熱錢、世界第一的資產泡沫、發展中國家最高的外商直接投資、大量的短期外債、高度的出口依賴、嚴重的內需不足、大量低附加值的制造業、低下外匯流動性,被金融攻擊是完全有可能的。
1990年前日本一直貿易順差,并擁有大量外匯,而且日本的制造業已經進入中高端領域,并出現大量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但是,美國僅僅要求日本出口自律和提高匯率,就讓日本資產價格大幅上漲并形成泡沫。國際資本和大量的熱錢從日本的資產泡沫和日元升值中大幅獲利,賺走日本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大部分外匯,卻留給日本大量壞帳和大量的難以平息債務問題。但是,當年日本最終守住了日元匯率,國際資本想通過打壓日元獲利企圖未獲成功。即使這樣,日本也迎來經濟失去的20年,日本用了20年去調整經濟結構和消耗債務,但再也無法恢復當年的信心和經濟發展勢頭。
2008年以前的韓國連續5年貿易順差每年超過100億以上,外匯儲備高達2600多億。但是2008年9月以后的2個月內,在大量資金外流的情況下,貿易順差的韓國居然出現韓元大跌40%,股市下跌30%左右的金融危機。
如果一國對金融攻擊沒有防備意識,在攻擊以前沒有提前加強外匯流動性,會直接降低該國抵御金融攻擊的能力。
金融戰的前提是該國經濟出現比較嚴重的失衡,比如:出口依賴、資產泡沫嚴重、經濟結構失衡等。而熱錢、外商直接投資大量進入只是經濟失衡的結果,所以,防范金融戰必須先從調整自身經濟問題著手。而分配體制是一切經濟問題的根源。分配體制可以造成內需不足和創新乏力。進而引起其它經濟問題,并不斷讓經濟結構畸形,同時讓國民心態失衡。這正是,一步錯,步步錯。
我國外匯儲備看似很多。但很多外匯并不是真正屬于我們的,很大一部分外匯都是別人存放在我們這里的“高利貸”。一旦這些資金獲利集中蜂擁而出,可能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后果。貿易順差賺取的外匯是我們用資源、環境、辛苦的廉價勞動換取的。如果別人用金融戰輕松的竊取,我們失去的將不僅僅是財富。
一場金融戰已經拉開序幕,可惜,很多主流經濟學者還陶醉在虛幻的外匯數值中,對金融攻擊嗤之以鼻,甚至給提醒者扣上陰謀論的大帽子。現在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候,該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了。失敗可能難以避免,但是毫無準備的失敗則更可悲。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