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月16日法國總理阿塔爾請辭后,法國新任總理的人選一直懸而未決。
就在9月5日,消息傳來,法國總統府發布了公報,馬克龍總統任命米歇爾·巴尼耶為新總理,并責成他組建新政府。
這位新任的法國總理米歇爾·巴尼耶,出生于1951年,今年已經73歲了,這也創下了法國第五共和國“最年長”總理的新紀錄。
而法國前任總理阿塔爾,上任時年僅34歲,是法國“最年輕”的總理。
巴尼耶接棒阿塔爾,自此,法國從最年輕總理時代一下“邁入”最年長總理時代。
那么,這位米歇爾·巴尼耶到底是何許人物?
雖然咱們中國網友對這個名字不熟悉,不過人家可是法國政壇的資深“老江湖”。
米歇爾·巴尼耶來自于相對溫和的法國右翼共和黨,自稱為戴高樂主義者。
從履歷上說,在法國國內,巴尼耶出任過多項重要職務,包括環境部長、外交部長和農業部長;
在歐洲層面,巴尼耶還做過歐盟委員會委員以及英國脫歐時的歐方首席談判代表;
2022年巴尼耶還曾參加過共和黨的總統選舉初選,可以說在政治和外交領域擁有深厚的經驗和廣泛的人脈。
那么馬克龍為什么就把總理的重任交給他?
可以說在目前的局面之下,這已經是馬克龍的“最優解”了。
眾所周知,今年6月份,馬克龍提前舉行議會選舉,試圖緩解法國政壇僵持不下的局面。
但從實際結果來看,法國政府內部左右兩派的極端對立并沒有真正緩解。
馬克龍雖然聯合左翼削弱了選前勢頭強勁的極右翼,但在組建政府的問題上,又很難和左翼達成共識。
本來按照歷史慣例,選舉中得票最高的政黨有權推選自己的總理,但是馬克龍卻拒絕了法國左翼聯盟推舉年輕的露西·卡斯泰作為總理人選。
馬克龍給出的理由是:左翼聯盟總計也只獲得193個議席,距離絕對多數還差近100個席位,因此即便他們的人選出任總理,其實也發揮不了什么作用。
表面上的理由是確保國家不被阻礙,但實際上,馬克龍就是在告訴左翼:你們在議會里并沒有絕對多數,想要當總理,那就必須得跟我做好利益分配。
說到底,馬克龍就是想要整合好中右勢力,把他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加穩固的支持基礎。
米歇爾·巴尼耶作為右翼元老,他的加入不僅能幫馬克龍贏得右翼共和黨的支持,同時,還能防止極右翼國民聯盟搞什么不信任投票,讓馬克龍彈劾下臺。
與此同時,馬克龍要選的這位總理,還不能對馬克龍和他的中間派政黨造成威脅,更不能在下一屆總統競選中成為對手。
不管是之前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的阿塔爾,還是這次年紀最大的巴尼耶,這種從最年輕到最年長的變化,都說明馬克龍不希望總理這個位置對他構成任何威脅。
因此,米歇爾•巴尼耶似乎符合馬克龍的所有條件。
而且,從個人能力和業務水平上而言,巴尼耶同樣穩健可靠。
在巴尼耶出任總理之前,他擔任過最有名的職務,就是在歐盟執行委員會任職期間擔任與英國脫歐談判的首席代表。
這個工作可是個“燙手山芋”——脫歐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事件,談判過程中需要平衡歐盟成員國之間的不同利益訴求,同時還要考慮到英國的需求,吃力不討好,還容易得罪人。
不過巴尼耶在與英國代表長達數年的漫長艱苦談判過程中,一直表現得得體、職業。
一方面,他始終堅守著歐盟的原則,尤其是在愛爾蘭邊界問題、歐盟公民的權利保障,還有財務結算這些硬骨頭上,他是寸步不讓。
另一方面,他也挺懂得怎么跟媒體打交道,經常出來給大家通報談判進展,算是把透明度這塊兒做得挺到位。
由此可見,巴尼耶擁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和個人能力。
馬克龍也寄希望于,由巴尼耶來重組現在分裂的政府,讓所有政治派別團結一致,積極合作,使新政府能致力于國家的團結和發展,以應對當前的挑戰。
不過理想有多么豐滿,現實就有多么的骨感!
在這一任命決定公布后,除了馬克龍自己的陣營和右翼人士普遍對這一任命表示支持以外,剩下的都不太買賬。
以瑪琳娜·勒龐為首的極右國民聯盟表示,雖然不是很滿意,但現在靜觀其變,根據巴尼耶上任后的“總體政策”,再決定是否對他發起不信任動議。
以梅朗雄為首的極左“不屈法蘭西”反應就大了,直接“掀了桌子”,大罵“法國人的選舉成果被竊取了”。
梅朗雄稱,任命巴尼耶為新總理的決定,肯定是馬克龍私下和極右國民聯盟搞的鬼,達成了見不得光的協議!還發布視頻講話,呼吁憤怒的民眾,于9月7日走上街頭,發動最有力的游行示威活動,來抵制這次總理人選安排。
在國民議會里席位最多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也對這事特別不爽,他們中的社會黨第一書記奧利維耶·富爾說,新總理的任命讓他們覺得“我們現在陷入了政體危機”,甚至還們打算在國民議會里發起對巴尼耶的彈劾。
可見,巴尼耶這要剛上任,糟心事就一波接一波了。
正如歐洲媒體之前預料的一樣,不管是誰被任命為總理,那上之路那絕對是不好走的。
首先,新任總理得面對制定2025年預算這個頭疼的事兒。
由于法國等七國的預算赤字超過歐盟規定的3%上限,歐盟啟動了過度赤字程序,要求這些國家提交削減計劃,否則將面臨罰款。為此,法國看守政府總理阿塔爾已將2025年的財政支出上限設定為4920億歐元,與2024年持平。因此,巴尼耶需要在維持財政穩定的同時推動經濟增長,并保證社會服務質量,處理好與歐盟的關系,避免更大的政治或經濟動蕩。
要在有限的資金中完成這些任務,難度可想而知。
另外,巴尼耶上任后還要面對議會內部的分裂。
自從馬克龍在2022年成功連任總統之后不久,他的政黨聯盟在國民議會選舉中未能獲得絕對多數,這一結果導致了政府在立法過程中必須與其他政治力量進行更多的妥協。
在這種情況下,新任總理巴尼耶在推動任何法律或其他行政事務時,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加復雜的議會環境,每一個政策提案都可能在議會內部遭遇來自不同政治派別的反對或質疑。
再加上前任政府留下的“爛攤子”,尤其是退休制度改革,引發了多輪跨行業的罷工,影響到了交通、教育、能源等多個行業,還有移民法的修訂,也惹怒了不少非政府組織和左翼政黨。
接下來的法國政壇,免不了又是新一輪的“血雨腥風”了!
前段時間,有國外網友發帖對比了2017年剛上任時的馬克龍和如今的馬克龍,真是肉眼可見的滄桑了!
可見,法國政壇這潭渾水可不好趟,不知這位新上任的“老江湖”又能幫馬克龍分擔多少憂愁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