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情報這塊,一直備受國際爭議。
9月4日,據白俄羅斯國家宣傳部門發布的一份“特別報告”稱,其首次逮捕一名叫中西正俊的日本間諜。
被捕的這名日本情報人員當時正在收集有關白俄羅斯社會政治局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情況以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情況的信息,并拍攝了軍事基礎設施。
這次日本真沒法洗了,被抓到了現行。
作為連接“一帶一路”倡議關鍵節點的白俄羅斯,由于連接東歐與中歐的特殊地理位置,再加上俄烏沖突的爆發,成為了日本在東歐情報收集的重心之一。
日本一直秉承著“奉美為主”,力求當美國最忠誠的狗腿子,東京一直在向基輔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并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這些日本情報人員,在負責搜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經濟情報、白俄國家情報的同時,還承擔了搜集俄白軍事合作、烏白邊境軍事動向的任務,為日本、烏克蘭以及北約提供必要情報。
根據《路透社》、《自由報》報道,中西正俊曾在其妻子的家鄉戈梅利的一所大學教授日語,并組織過日本文化和傳統的展覽。
小八嘎不僅竊取他國情報,還順帶搞把文化入侵。
對此,日本駐白俄羅斯大使館回應稱,確有一名50多歲的日本籍男子在白俄羅斯被捕,但只是犯了點事,絕對不是因為間諜罪,并且承諾會對中西正俊提供幫助。
小日子不承認沒關系,白俄羅斯可不慣著!
白俄媒體公開了這名男子承認自己犯罪事實的視頻。視頻中被戴上手銬的中西正俊用俄語說:“我的行為可能會對白俄羅斯帶來危害”。
此外,白俄官方貼臉開大將日本間諜被拘留的細節于9月5日,在白俄羅斯電視臺第一頻道的特別報道《東京武士的失敗》中披露。
日本間諜也是出息了:告訴我媽,我也是闖出來了,混上了國外電視臺第一頻道。
其實回顧下之前發生的事,就能看出日本特產間諜,那都是祖傳的小偷基因。
日本的間諜游戲可是從100年前就開始了。
早在1871年,他們就偷偷摸摸成立了“間諜隊”,1889年又來了個“陸地測量部”。
他們這么折騰,目的就一個,為將來的侵華戰爭做準備。
那時候,很多日本間諜偽裝成中國人,混在中國結婚生子,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他們真正的任務,是刺探我國政治、經濟、軍事等重要情報,構建一個龐大的情報網。
日本的特務機關極為隱密,正式名稱只記錄在軍部的秘密卷宗里,其系統龐大,分布廣泛,除了收集中國政治、軍事、地理、歷史、人文等情報外,還負責探測中國軍民的動向,日本的特務機關在侵華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時候肯定就有精日狗開始洗白了,說那不是二戰期間嗎?日本投降的時候召回了所有在華間諜,日本政府也堅稱日本不會向海外派遣情報人員。
不會向海外派遣情報人員?這話你也信?
說你愚蠢好呢,還是說你壞呢?
我們也不廢話,直接上證據。
2016年,經過安全部門的調查,日本的王牌間諜阿尾博政被捕。86歲的阿尾博政,在中國潛伏了37年,竊取了150多份機密情報!
2017年,共有6名日本人以“考察溫泉資源”名義,分別深入中國山東蓬萊和海南三亞,實施非法勘測活動,被中方依法拘捕。
2019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員受到日本情報機構的利誘和威脅,向日方提供了涉及我國國防科技和軍事情報的資料,被判處無期徒刑。
2023年,日本藥企安斯泰來制藥集團中國分公司一名日籍高管因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在北京被捕。
……
間諜對國家安全的傷害不容小覷,一份機密文件就有可能破壞軍事計劃和戰略部署,給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察。
日本對我國的狼子野心依舊未滅,隨著我國與日本建交,日本的間諜勢力也卷土重來。
面對當今的中國,日本不敢輕易向中國發起戰爭。但是明的不行就來暗的,搞點小動作可是日本的傳統技能。
這些間諜借由中日關系正常化,不斷偽裝成商人、教師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人士,悄悄潛入我國。
目前,已經有不少日本人因為間諜活動被抓。
他們的目標依然是收集我們的軍事機密,到處畫我們的地圖。
這就說明了,日本對我們的威脅一直沒消失過!
日本間諜不僅進入中國,還妄圖招攬精日狗。
8月30日,日本駐華大使館政治部發布招聘信息,要招聘高級中方職員,從事高級別的文件起草、筆譯和口譯、資料整理等工作。
看工作內容,像是在招翻譯員,但隸屬于日本駐華大使館政治部,需要接觸的都是高級別的文件,在華留學的日本人不少,自己人用著不是應該更加安心,為什么偏偏只招有中國國籍的?
這像不像“私人定制”的高薪陷阱?等你入伙,進而慢慢將你侵蝕腐化,灌輸反華思想,套出敏感信息。
當然,這只是有理哥鑒于日本先前行為而做出的猜測。
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以“合法掩護非法”“公開掩護秘密”等方式,對我境內人員甚至是青少年實施拉攏滲透策反,手段卑劣、毫無底線。特別是青年人需警惕高薪“兼職”、職場交流變科研泄密、留學文書改成“投名狀”。
間諜攻勢越是隱蔽瘋狂,我們的警惕之弦越要入腦入心,因為國家安全無小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