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維爾·杜羅夫2021年8月25日正式拿到法國護照,投入美西方國家懷抱的時候,他一定沒有想到,這張進入“自由世界”的通行證會在2024年8月24日為自己換來一張逮捕證。
帕維爾·杜羅夫是億萬富翁、Telegram(電報)即時通訊軟件的創始人。他曾是一名俄羅斯人,如今,他還擁有圣基茨和尼維斯、阿聯酋和法國等國家的多重國籍。
2014年,他為言論自由而離開俄羅斯。
2024年,他在言論更加自由的法國被捕。
杜羅夫是在當地時間8月24日晚 8 點左右,在巴黎郊區布爾歇機場的停機坪上被戴上手銬的。當時,他從阿塞拜疆乘坐私人飛機來到巴黎。
法國航空運輸憲兵隊依據之前法國政府對杜羅夫的通緝令,執行了這次行動。
由于杜羅夫是法國公民,他將不會被交換或引渡至其他國家,而是就在法國受審。
他面臨的指控包括恐怖主義、洗錢、詐騙、兒童色情犯罪和販毒等等。
法國政府毫不含糊,在當天晚上就把杜羅夫移交給了預審法官。
杜羅夫將在第二天出庭。為了這條大魚,懶散的法國人甚至為此放棄了休假。
法國記者西里爾·阿穆爾斯基表示,杜羅夫在法國將面臨最高20年監禁。
據消息人士分析,杜羅夫被捕的真實原因,是他拒絕配合法國政府的言論審查。
前美國福克斯電視臺首席新聞記者卡爾森的推文發人深省:“當政府試圖控制他的社交媒體公司 Telegram 時,帕維爾·杜羅夫離開了俄羅斯。但最終,不是普京逮捕了他。將他關起來的是一個西方國家,一個拜登政府的盟友和熱情的北約成員國。”
帕維爾·杜羅夫1984 年出生于俄羅斯圣彼得堡。他從小癡迷計算機技術,曾經黑掉了學校網站,來侮辱一個他討厭的老師。在大學時,他還曾創辦了一個幫助學生作弊的網站。杜羅夫很不合群,因此很少能和別人有共同語言。
互聯網時代為這個醉心于計算機技術的年輕人帶來了機遇。2006年,22歲的杜羅夫創辦了社交網站VKontakte,簡稱 VK,在俄語中有“保持聯系”的意思。這個VK,其實就是個山寨版的Facebook,擁有Facebook 用戶所熟悉的所有功能,包括用戶資料、直接消息、發布內容的空間,以及最重要的用戶個人信息展示。
杜羅夫主張所謂的“自由主義”,對網絡內容完全不監管。VK上充斥著各種盜版音樂、視頻,曾被美國唱片協會稱為全球排名第二的非法曲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直接稱之為“最重要的盜版數據庫”。
生意做大了,杜羅夫的野心也大了。他開始“干政”,并在2012年發表了所謂的“自由主義宣言”。
在宣言中,杜羅夫主張:改革俄羅斯教育體制;取消資訊領域稅;取消國家貨幣;取消居住證、護照、入境簽證;給予地區充分的自治權;開放陪審團審判……
杜羅夫還放任海外勢力于2011年底開始,在VK上發起反政府運動,傳播各種政治謠言和陰謀論。而當時這個運動的組織者就是被西方所支持的俄羅斯頭號帶路黨納瓦爾尼。
對于克里姆林宮提出的調查要求,杜羅夫回復了一張吐著舌頭、穿著藍色衛衣的小狗照片,加了一句:“這就是我的答復。”
杜羅夫的行為引起了自家人的憤怒,2014年4月21日,杜羅夫被VK董事會撤職。但是,俄羅斯政府并沒有為難杜羅夫。杜羅夫在獲取圣基茨和尼維斯國籍之后,帶著他出售VK股份所得的幾億美元,跑了。
帕維爾·杜羅夫和自己的哥哥尼克萊·杜羅夫分別在美國和英國秘密注冊了公司,在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租了一個辦公場地,創立了Telegram。
Telegram于2013年8月正式上線,主打擁護言論自由,遵循端到端的加密,而且不對平臺上的內容進行任何的審查,以應對政府和其他實體對隱私的侵害。
Telegram一直宣傳自己為一個不受任何單一國家管轄的平臺,其服務器分布全球,旨在防止任何政府強迫其交出數據。為此,Telegram還提出了一句口號: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都享有自由的權利。
Telegram 是排在全球第三的聊天應用程序。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一直是Telegram 的重要市場之一。截至 2024 年,Telegram 的全球月活躍用戶數已超過 8 億。
然而,讓杜羅夫沒有想到的是,“自由”的Telegram在自由的西方世界并沒有橫行無阻,而是遭遇了各種各樣的麻煩。
Telegram的加密信息傳遞方式,首先就讓恐怖組織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他們經常用Telegram的加密聊天功能來策劃襲擊,并且利用群聊來宣傳、招募獨狼式恐怖分子。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幾乎人手一個Telegram賬號。
為打擊恐怖主義,各國政府要求杜羅夫予以配合,杜羅夫卻說,“隱私在我們心中比對恐怖主義的恐懼更重要”,恐怖分子就算不用Telegram,也會用別的軟件來交流。
寬松隱私的政策,使得Telegram逐漸演變成了黑灰產業的溫床,成為了各種非法交易和犯罪活動的聚集地。
2020年3月,韓國爆出“N號房”事件,犯罪者在Telegram上創建了多個聊天室,發布色情和性侵內容,涉及大量未成年人,震驚世界。
最危險的兒童色情犯罪分子也利用 Telegram 來交流和分享內容。
用戶可以輕松地加入各類群組,購買或查詢各種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一些黑灰產業甚至提供人肉搜索功能,將用戶的隱私安全置于極大的風險之中。
杜羅夫的野心越來越大。Telegram使用加密貨幣,逃避各政府的金融監管,挑戰各政府的金融主權,終于惹惱了美國政府。
2018 年,Telegram 宣布計劃開發一個名為 TON 的區塊鏈平臺,旨在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生態系統。為此,Telegram 進行了兩輪私人投資者的代幣預售,共籌集了約 17 億美元。
2019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起訴訟,指控 Telegram 通過未注冊的證券發行進行非法融資,認為 Gram 代幣實際上是一種證券,且 Telegram 未能按照規定注冊。
最后,杜羅夫不得不放棄區塊鏈項目。
杜羅夫曾以為美國很“自由”,但他到了之后,很快就失望了。
在美國,杜羅夫多次被FBI特工約談,詢問公司的具體情況、運作方式和聯系方式,要求杜羅夫交出特定用戶的數據。
杜羅夫這下才懵了,我創立Telegram就是為了維護言論自由,美國不是言論自由的大本營嗎,怎么一切都和我想的不一樣呢?
為了擺脫美國特工們的騷擾,杜羅夫干脆帶著團隊逃離美國,滿世界跑,在網上訂民宿,隔三岔五換個城市住。
沒想到沒多久以后,德國又來發難,說Telegram 違反《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未能遵守本地內容刪除和舉報機制的要求,要罰款數百萬歐元。
德國不行,那回法國吧,沒想到法國的通緝令早已發出,只等杜羅夫踏上法國的土地,就把他給直接逮捕了。
這時候,我們不知道杜羅夫是否還記得,自己是一個俄羅斯人。
但是,不管他記不記得這一點,俄羅斯沒有忘記杜羅夫。
25日凌晨,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達萬科夫呼吁俄羅斯外交部設法解救杜羅夫,并已經向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發出了相應的請求。
俄羅斯駐法國大使館立即行動起來,采取了必要措施,以了解帕維爾·杜羅夫的有關情況。
此時,在西方社會弄丟了“言論自由”的杜羅夫,內心會是怎樣的想法?他會不會想到,“言論自由”其實是美西方國家最大的謊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