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到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出人意料地對阿塞拜疆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閃電訪問。
普京在巴庫表示,俄羅斯將繼續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推動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關系正常化。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表示:阿塞拜疆愿意與俄羅斯加強全方位合作。
20日,阿塞拜疆外交部發言人哈吉扎德表示,阿塞拜疆已正式提交加入金磚國家的申請。
中國和俄羅斯都對阿塞拜疆加入金磚國家表示歡迎。
阿塞拜疆不被美國拉走,對高加索地區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而美國想要引爆的是俄羅斯位于北高加索地區的三個共和國(車臣、印古什和達吉斯坦)
印古什在今年4月發生過小規模武裝叛亂,有6人被俄安全部門擊斃,另有3名警察犧牲。
達吉斯坦政府處于弱勢,各種民族主義勢力爭權奪利,很容易被人利用。
車臣雖然穩定,但也不容易樂觀,因為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ISIS正在向該地區滲透。
8月20日,普京離開阿塞拜疆后,連夜飛往車臣首府格羅茲尼,車臣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到機場迎接普京。
上次普京視察車臣還是在2011年,那時他是總理。
卡德羅夫陪同普京到老卡德羅夫(車臣第一任總統)墓地獻花。
隨后,普京向卡德羅夫的母親卡德羅娃獻上一束鮮花。
卡德羅娃雖然不大在公開場合出現,但也不是泛泛之輩。
2004年5月,老卡德羅夫被恐怖分子炸死后,她在丈夫遇難,兒子尚無法接班的情況下,出面協調車臣各派勢力,穩住了局面。
當年8月,她還收了一名16歲的俄羅斯族孤兒畢加諾夫為養子,要小卡德羅夫把他當親兄弟。
這一舉動,不但化解了車臣人對未來與莫斯科關系的擔憂,并成功贏得了普京對卡德羅夫家族的全力支持。
小卡德羅夫能夠接班,他母親是立了大功的。
普京到車臣視察,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安排的,他現在非常需要車臣的忠誠,春風化雨比大軍駐扎更加有效。
小卡德羅夫表示車臣已集結了一支由數萬名訓練有素士兵組成的軍隊,隨時聽從總統命令部署到烏克蘭前線!
普京與小卡德羅夫的互動不僅僅是做給俄羅斯國內看的,更是在向美西方展示格羅茲尼與莫斯科同仇敵愾的決心,你們的滲透是徒勞的。
把最能打的車臣穩住,北高加索其它共和國就掀不起大浪;北高加索穩住,高加索地區這個大后方也就能穩住。
車臣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小卡德羅夫的“親兵”有數萬人,如果他站在莫斯科對立面,那么,普京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氣力去收拾他們;如果他跟普京一條心,那么普京就能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不僅僅是軍事上)
很多網友管小卡德羅夫叫“卡祿山”,就是這個道理。
車臣與俄聯邦中央的關系看起來并不合理,但在蘇聯解體之后,莫斯科只能接受這一現實。
車臣雖小,意義重大
從戰略位置來說,車臣可以通過南北鐵路和公路,將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朗連結起來,東西方向則可以建立里海與黑海的陸上走廊(俄能源通道)
同樣,美國要想在高加索以及中亞地區遏制俄羅斯,車臣則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切入點。
當年兩次車臣戰爭,背后都有美國的身影。美國帶領盟友將車臣問題國際化,以人權等各種理由施壓莫斯科,壯大車臣分裂勢力,企圖將車臣變成另一個科索沃。
1999年,美俄都在打仗,一場是克林頓發動的科索沃戰爭;一場是普京領導的“第二次車臣戰爭”。
北約(美國)敢轟炸塞爾維亞,幫助科索沃叛軍,但不敢轟炸俄羅斯,去幫助車臣叛軍。
這并不是因為美國不想抓住分裂俄羅斯的機會,而是俄羅斯的核武器讓西方冷靜下來。
所以,它們炸了塞爾維亞幾十天,也不敢向俄羅斯扔一枚炸彈。
車臣戰爭一直持續到2007年10月31日,隨著叛軍首領烏馬羅夫一伙被俄軍擊斃之后,普京才正式宣告戰爭結束。
卡德羅夫父子二人“車臣王”的地位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起來的。
老卡德羅夫在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是站在叛軍一邊。
1999年,他站在了莫斯科一邊,因為他認為美國人只是想將車臣人的生命當成政治籌碼。
因為卡德羅夫轉向,車臣叛軍力量大受打擊。因此,對卡德羅夫的追殺也就從此開始。
1999年12月,俄羅斯總理普京指揮十多萬大軍攻下古爾杰梅斯、阿爾貢等車臣重鎮,對格羅茲尼進行三面包圍。
2000年2月,車臣偽總統馬斯哈多夫跑路,格羅茲尼解放。
6月,普京任命卡德羅夫為車臣臨時政府領導人,車臣由俄總統直接治理。
2001年1月22日,普京宣布撤軍。
美國則在華盛頓成立了“爭取車臣和平委員會”,由布熱津斯基擔任主席,公然為車臣叛軍提供支持和庇護。
2003年3月24日,車臣共和國通過憲法草案,明確車臣是俄羅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月27日,車臣各派到克里姆林宮與普京見面,準備舉行總統大選(普京擁有車臣領導人任免權)
10月7日,卡德羅夫贏得車臣大選,成為車臣第一任總統,宣誓效忠莫斯科。
面對這一局面,美國加緊了對車臣分裂組織的支持。
CIA在格魯吉亞為車臣恐怖分子建立了訓練基地,薩卡什維利上臺后,格魯吉亞至少為CIA提供了20個訓練營。
2004年5月9日,蘇聯衛國戰爭日。
卡德羅夫在車臣迪納摩體育場出席慶祝大會,上午10時35分,正當兒童表演歌舞節目時,一枚巨型炸彈在他的座椅附近爆炸。
卡德羅夫當場身亡,俄高加索集團軍司令巴拉羅夫被炸飛一條腿……
這是一起由CIA指導,由車臣恐怖分子執行的暗殺行動。
恐怖襲擊策劃者阿布.瓦利德被鎖定,為他提供幫助的是“基地”組織。
車臣叛軍、瓦利德、CIA、基地組織,居然在卡德羅夫遇刺事件中交織在了一起。
8月29日,車臣在恐怖襲擊不斷的情況下,再次舉行總統大選,內務部長阿爾哈諾夫成為車臣總統。
阿布拉莫夫為車臣總理,28歲的小卡德羅夫為第一副總理(掌管安全部隊)
小卡德羅夫沒有參加大選的原因是他未滿30歲(總統候選人年齡門檻)
他的任務就是追殺殺父仇人阿布.瓦利德和瓦利德的上司巴薩耶夫(車臣頭號恐怖分子)
2005年3月,俄軍和車臣軍聯手擊斃車臣叛軍總司令馬斯哈多夫,2006年6月,又在車臣阿爾貢市擊斃繼任者薩杜拉耶夫。
小卡德羅夫參加了這兩場戰斗,并得到普京賞識。
美西方在2006年又扶持車臣“南方戰線”司令烏馬羅夫為“車臣總統”,巴薩耶夫為“副總統”(實際指揮者)
俄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要巴薩耶夫的人頭。
巴薩耶夫除了是小卡德羅夫的殺父仇人,也是2004年震驚世界的“別斯蘭人質事件”(別斯蘭第一中學1200名師生遭到綁架,334人喪生)的策劃者。
2006年7月10日,俄安全局局長帕特魯舍夫宣布在印古什共和國擊斃藏身于此的巴薩耶夫。
11月26日,俄安全人員在達吉斯坦共和國擊斃“基地”組織頭目哈夫斯。
哈夫斯是將西方資金與武器通過北高加索地區運往車臣境內的負責人。
2007年3月1日,普京提名小卡德羅夫參加車臣總統大選,此時,他剛滿31歲。小卡成功當選總統后,10月31日,普京宣布車臣戰爭結束。
2008年起,車臣進入恢復和建設時期,車臣人說:一切都太平了,孩子們也可以上學了。
通過十幾年的建設,格羅茲尼已經成為一座相對現代化的城市。
但西方媒體從來不說車臣經歷過什么?一天到晚指責普京侵犯車臣人權,還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一而再,再而三與恐怖分子共情。
美國并不希望車臣人過太平日子,它還要給這里送“民主”,還要為這里的穆斯林“人權和自由”吶喊。
既然美國的手已經伸到亞美尼亞,那么,它離車臣也不遠了。
普京決不會讓高加索地區生亂,能否穩住大后方對俄羅斯來說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俄羅斯能騰出多少力量解決歐洲方向(美國及北約勢力)的問題。
西方庇護車臣叛軍得到了什么?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土耳其安卡拉火車站爆炸案、法國伊夫林省初中教師帕蒂被人斬首……都是逃亡西方的車臣裔干的。
如果西方還要繼續操作“雙標”,還要分裂這個國家,那個國家。
那么結果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英國現在還在上演靚麗的風景線嗎?
路,都是自己選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