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北約針對俄烏沖突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北約太空演習開始了,確切說是一場太空軍事演習。
這一軍事演習并不是始于今年,但本次演習出現一個新的動向,那就是亞洲的日本、韓國、阿聯酋也參加這一太空軍事演習。
一些人把目光集中到日本身上,認為日本參加北約的太空軍事演習非同尋常,日本的這一軍事動向意味著對我國的軍事威脅將有可能擴大到太空,日本軍事擴張的西化融入到北約中肯定會加大對我國安全的威脅。
不過,對中國形成威脅的遠不止此,近些年不是只有日本對我國的威脅越來越大,韓國也在不斷地加快與北約的各種軍事聯系和合作,有傳韓國正在向歐洲國家推銷它的戰機,之前向歐洲國家出售了大量的坦克,可謂與日本同樣在蠢蠢欲動,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作為美國走卒的韓國亦是對我國的重大威脅。
值得深究的是,關注日本、韓國與北約合作的必要性并不能掩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太空演習還有更為重大的問題值得警惕。
警惕一,此次北約太空軍事演習亞洲國家的參加很可能產生危險的溢出效應。
日本、韓國參加北約的太空演習并不令人意外,倒是西亞的阿聯酋也參加此次北約組織的太空軍事演習有了不同的意義,這意味著北約組織的太空軍事演習的擴員不止是伸向東亞,也伸向西亞。
那么,隨著亞洲三國參加北約太空演習,人們將產生出明年或者后年或者不出幾年亞洲會不會將有其它的一些國家參加北約太空演習的疑問?
太空關乎全球安全,肯定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注目太空,大家都注目太空必然帶來選邊站的問題。由此,追隨西方或者說追隨北約參加太空演習就不是可能性的問題,而是有可能形成一個小的趨勢。按照布林肯的“餐桌菜單論”,只要北約吆喝,一定還會有其它的一些亞洲國家參加。
緣由在于國際上的弱者都有可能成為美國“餐桌”上“菜單中菜品”的風險,而依附美國也就是依附北約將會避開這一風險。更何況這些年不依附美國的一些國家確實都不可避免地成了美國“餐桌上的小菜”,國家動亂,百姓不得安寧。
從世界歷史來看,小國、弱國依附強者是國際政治的常態,當代不會例外。
當然,亞洲三國參加北約的太空演習還不太可能是終點,這三國且不論阿聯酋如何,日本和韓國肯定會更多地參加北約組織的其它各類的軍事演習。
日本、韓國更多地參加北約的軍事演習會不會影響亞洲更多的國家加入進來雖有疑問,但北約的觸角向外延伸的趨勢已不可避免。
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北約的手不止要伸向東亞、伸向西亞,伸向南亞、東南亞,逐步伸向全世界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
雖說北約組織的軍事演習只是近些年才開始向外延伸,恰恰正是這一延伸顯示出北約東擴的溢出效應。
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擔憂已無法改變北約東擴的現實,不得不武力對抗這種東擴,這就是俄烏沖突的根本原因。
若汲取俄羅斯的教訓,當前最大的疑問已不是應該警惕北約向世界的擴張,而是誰能來阻止北約的擴張?目前,北約已完成了西面、南面包圍俄羅斯的擴張,北約的東擴事實上已演變成對俄羅斯地域性的包圍,地域性的包圍使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受到越來越大的直接安全威脅。
近些年特別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西方總是在渲染俄羅斯的威脅,可從軍事角度、世界角度來看,威脅恰恰來自北約。北約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屬于那種多元化的形態,這使俄羅斯對北約的軍事威脅無法影響其北約的整體安全。但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在北約這次把瑞典、芬蘭拉入后明顯受到北約的直接威脅,北約對俄羅斯的重大威脅是一目了然的。
正因如此,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如今的北約很像當年希特勒的德國?
不過,下一步北約還會干什么才是我們關心的重點,這恐怕也是世界各國從俄烏沖突中產生出的新疑問,亞洲不擔憂北約擴張嗎?世界不擔心北約的擴張嗎?過去確實不太擔憂,今天呢?
或許很多人以為烏克蘭加入北約都如此之難,北約的擴張能實現?這就又要提到俄烏沖突。烏克蘭不加入北約都能鬧出這么大的動靜,這告訴世界,北約的擴張完全可以不履行什么手續,吊著胃口就行,能讓“炮灰”按照北約的意志行事就行,只要肯當“炮灰”,肯當打手,都是為北約效力,這是事實上北約的擴張。
如此說來,難道國人不擔憂我國周邊重現俄羅斯正在面臨的局面?從世界大國博弈的態勢來看,我國周邊重現俄羅斯正在面臨局面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警惕二,此次北約組織的太空演習讓太空越來越可能成為地球上新的戰場。
眾所周知,太空演習的軍事性質決定了太空作為新戰場的發展趨勢。太空演習本身就是一個對世界來講更為重大的危險演習,它意味著地球的太空公共安全正在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若這種趨勢繼續發展,甚至可以說地球的太空公共安全正在受到越來越大的來自北約的威脅。
世人應該質問北約,世界各國應該質問北約,為什么要在太空搞軍事演習?
回顧地球上出現人類以來的戰爭歷史,戰爭從沒有遠離過人類。進入現代,戰爭的形態出現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原本的地面性戰爭形態、簡單的戰爭形態,局限于世界某一區域的戰爭形態不再是戰爭的常態,大規模戰爭、群毆式的戰爭、世界性的戰爭越來越成為主角兒。
而戰場的環境亦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導致戰爭中的陸戰、海戰、空戰、網絡戰及四位一體的戰爭已成為戰爭的主角兒。
特別是因了科學的發展,戰爭的形式、范圍、平臺、武器多樣化、深入化,俄烏沖突已向世人展示了當代戰爭武器多樣化、深入化的例子。
不要簡單地看俄烏沖突常規戰的形態似乎還是主角兒,其實其無人戰、(包括各類非直接由人親身進入戰場的遠程控制的作戰工具、平臺)電子戰、信息戰、網絡戰都已登場了,事實上已在影響、改變著常規戰爭的基本形態,世界高度關注的細菌戰、化學戰、生物戰、核戰、基因戰進入實戰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
如今,很多人對常規戰之外的非常規武器進入戰場總是有一個錯覺,那就是非常規武器包括核武器用不得,那將毀滅世界。其實不然,局部戰爭中受到控制的各種非常規武器是有可能當成殺手锏來使用的,更何況非常規武器的發展變化、小型化、干凈化、多樣化正在使非常規武器成為一種戰爭中現實和可用的武器裝備。
特別是細菌武器、生物武器這類非常規武器更具現實性,其危險性也越來越大。美國在全球設有200多生物實驗室其本質上就是在研究、試驗生物武器。
應該這么想,在世界的戰爭史上,哪一種當時最先進的、毀滅性最大的武器裝備沒能進入戰場?
不過,不論地球上戰爭的戰場如何變幻,畢竟還局限在地球的天空之下,當今北約的太空演習比各種非常規武器裝備的使用帶來了更大的危險。
北約為什么在針對俄羅斯的軍事演習中搞這么個太空軍事演習?這不是簡單地利用衛星來為地面戰爭服務,這是把太空作為人類新戰場的舉動。從2019年北約宣布太空為第五戰場至今,從美國建立太空軍這一新的軍種、成立太空軍司令部至今,北約正在加快準備未來的太空戰,太空演習正是這種準備的體現。
前面說到地球上的戰爭已出現四個戰場,如今人類將迎來第五個戰場,太空戰場,由美國及其北約組織的太空軍事演習,致使太空難以置身事外了。
得承認美國及其北約不是在軍備發展上先行了一步,而是著眼于太空的“戰略眼光”對地球的公共安全更具危險性,隨著北約不斷地開展太空演習,太空戰爭出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太空爭奪已提上了大國博弈的日程,太空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高度關注,太空不再是凈土,太空已被北約視為未來的戰場,作為非西方世界的國家應該考慮如何面對、應對這種態勢!
和平利用太空為人類服務恐怕是一種奢望了。
今年,參加北約組織太空演習的擴員告訴世界,北約不止是在東擴,不止是在向世界擴張,還是在向太空擴張,是在準備太空戰爭!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正在威脅著地球太空的安全,作為世界各國似乎都應該擔心太空的安全性了。
俄羅斯沒能擋住北約的東擴,誰能擋住北約向世界的擴張?世界能擋住北約向太空的擴張?能避免太空戰爭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