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俄羅斯金融市場上如雪崩般的下滑。在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匯率15日暴跌13%后,16日美元兌盧布盤中一度突破80,截至16日收盤,美元兌盧布報72.197。盧布兩個交易日累計貶值約25%。
俄羅斯幣值年內腰斬,幅度遠遠超過同樣身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巴西、南非、印度,甚至超過了正處于內戰當中的近鄰烏克蘭。盧布貶值的背后是國際資本大量逃離俄羅斯,恐慌開始蔓延,俄羅斯一些銀行出現擠兌。
俄羅斯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央行連續大幅加息,希望抑制資本外逃,但結果適得其反。政府連同央行不得已開始動用財政資金和外匯儲備直接干預匯市,匯率才明顯回調。
對此,大量網友及經濟學家等紛紛通過微博或者撰文對俄羅斯盧布下跌以及中俄關系發表評論,中科院研究員左大培表示,“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和歐元暴跌,俄羅斯央行大幅提高利息仍未止住暴跌。這顯然是因為資金從俄羅斯出逃,但是俄羅斯交易所的頭頭仍要求政府不要實行資本管制。普遍認為資金流出俄羅斯是因為石油價格暴跌到60美元,而這又是因為沙特和美國不減甚至增加石油和頁巖氣產量。俄羅斯過度依賴能源出口對它自己不利”。
而精通財政金融的愛國人士@盧麒元也在微博上評論道,俄羅斯資本今年大規模進入香港,盧布危機其實早就已經是預料中的事情了。任何一個國家、高層對經濟缺乏信心,縱容精英肆意操作金融獲利,結局都是注定會如盧布般的雪潰。盧布崩潰了。俄羅斯再一次給中國做了預警。
普京治下的俄羅斯,遠遠好于葉利欽。但是,普京依舊未能解決超級地租問題。去過莫斯科的朋友應該對房價留下深刻印象。同時,超級地租也斷送了俄羅斯的制造業。不客氣地說,聶赫留道夫仍未復活,俄羅斯人需要真正的社會主義。
另外,投資專家@占豪評論表示,對俄來說,只要拿其資源作抵押,向中國貸款人民幣即可,俄想要的中國基本都有。或者,作為戰略投資者引進中投對俄投資也可。不過,俄還沒到那一步。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環球時報撰文表示:盧布危機沒那么夸張。梅新育文中指出,盧布危機對俄羅斯經濟社會的沖擊固然不容低估,但深入分析,不難發現,這場貨幣危機起因并非經濟基本面崩盤,而是遭遇一系列政治、經濟因素引發的投機性貨幣攻擊。因此,這場盧布危機不至于與實體經濟部門危機相互促進而造成俄羅斯經濟崩潰,相反,只要俄羅斯政府應對得力,這場盧布危機反而可能成為俄羅斯經濟結構改善的契機。
就財政狀況而言,俄羅斯此前財政狀況堪稱穩健。盡管俄財政對石油天然氣稅收依賴度較高,國際市場油價暴跌并持續滯留低位對其損傷不小,但其財政還遠遠達不到引爆如此大幅度本幣貶值的地步。
在國際收支方面,俄羅斯更沒有達到危機地步。不同于蒙古國、巴西、南非等資源出口國在初級產品牛市期間仍然出現巨額經常項目收支逆差,俄羅斯經歷了持續的經常項目收支順差。
在國內購買力方面,盧布貶值程度沒有那么大。盧布匯率貶值接近60%,但國內商品價格總體漲幅為10%,離上世紀90年代拉美不得不美元化時期的景象還很遠。而且,這些商品漲價主要發生在非生活必需品,大米、面包等基本生活品漲價很小。隨著中國、阿根廷等國相對廉價的食品涌入俄羅斯市場替代昂貴的西方食品,其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壓力還會趨降。某些大城市的搶購風主要對象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是高收入、高凈值階層以此作為資產保值手段,而不是陷入生活困境。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此前20年俄羅斯經濟始終未能消除資本外流問題,即使在2011年油價高漲、俄羅斯經濟景氣時期,資本外流也未能阻止。但昔日景氣時期的資本流出客觀上也具有積極的調節作用,減少了當時俄羅斯過多的流動性,降低了經濟、特別是資產市場過熱的程度;進而削弱了今天遭受投機性貨幣攻擊和被迫實施高利率防御時資產市場遭受的打擊程度,減少了當前資本外逃的規模。由于高收入、高凈值階層在盧布貶值條件下為尋求保值而購買房產,高利率重創房地產市場、進而拖累銀行體系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即使石油熊市延續十年甚至更長,俄羅斯經濟也不會因為漫漫石油熊市而全盤崩潰。苦難輝煌,最能考驗一個國家、民族“成色”的正是危機的沖擊,社會凝聚力虛弱、國民意志薄弱的國家在危機面前一觸即潰,但擁有偉大文化傳統、社會凝聚力強、國民意志堅韌不拔的國家就不一樣了;只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危機對這樣的國家反而可能是自我提升的發展契機。俄羅斯歷史上曾歷經劫難,今天的俄羅斯雖然沒有堪比蘇聯工業化時期布爾什維克黨的堅強高效組織,但至少領導核心足夠堅強,也沒有成建制的反對派,保證俄社會基本穩定不會有多大問題。歷史告訴我們,永遠不要輕視俄羅斯。(本文綜合自新浪微博,北京青年報,環球時報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