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由于美國色情業泛濫,美國有關部門最近對極可能成為色情場所的卡車停靠站、賭場、互聯網和其他地方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掃黃行動,解救了8年內人數最多的受剝削兒童。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6月24日報道稱,在聯邦調查局、美國司法部和全國失蹤和受剝削兒童保護中心在全美106座城市聯合開展的全國第八次掃黃行動中,共發現了168名被迫賣淫的兒童。
據報道,每年,被解救的兒童人數都在上升:在開展此項行動的第一年(2005年),只有30名兒童被解救。在受害者中,大多數人都系美國出生,這與在海外被迫從事賣淫的人的情況有所不同。總之,聯邦調查局說,最近8年,從色情行業解救出來的兒童達到了3600人。
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全國失蹤和受剝削兒童保護中心情況分析部主任斯塔恰·希恩說:“美國人歷來以為兒童賣淫只發生在泰國、東南亞等遙遠的地方,而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不幸的是,鐵的事實表明,美國兒童就在這里、在自己的后院,被美國公民招募、控制和買賣。”
位于華盛頓的國家打擊人口販運資源中心表示,色情交易是美國人口交易危機的一個子集,它還包括勞動力人口交易。色情交易的受害者主要是女性,1/3為少數族裔,60%為美國公民。
據報道,常有受害者打電話給資源中心的全國熱線,尋求司法援助和應急住所。該資源中心依據其全國熱線數據報道,潛在人口交易案件總數在2008年至2012年間增加了239%。
報道稱,要想在色情交易行業確定受害者和罪犯很難。色情交易受害者的辯護人說,“棄孩”——指那些未上報失蹤的、離家出走的孩子——人數的增加正在造成大批潛在受害者。然而,由于這些年輕人常常不在兒童福利體制內,想要確定他們的身份并不容易。
希恩說,移動技術的便捷性在使色情交易變得更隱秘方面也發揮了一定作用。她說:“買家不再必須知道要去城里的哪個地區買春,他們只需拿起智能手機,在線瀏覽一番,就能挑出受害者。互聯網很容易被濫用在這種犯罪行為上。它使更多人很方便就能進行色情交易。”
報道稱,有關色情交易的可靠數據可能相差極大。盡管受害者通常是通過脅迫、欺騙、暴力威脅等手段被迫進入色情業的,但關于他們是心甘情愿的罪犯而非受害人的看法使得他們無法得到執法機構的幫助。警察因此常常無法僅憑外觀辨認出哪些可能是需要幫助的、被強迫的人員。
據報道,在與色情交易的斗爭中,這個問題非常普遍,美國國務院2010年估計,目前只有不到1%的色情交易受害者被辨認出來。
6月,維拉司法研究所(紐約市一所非營利的司法政策組織)推出了一個含30個問題的審查工具,設計該工具是為了辨認出受害者。不僅執法機構可以使用該調查表,醫院、青少年庇護所、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服務的機構也可以使用該調查表。維拉的研究部門主任勞拉·希米奇說,該工具“首次代表了任何人都可以問一系列問題……來確認色情交易的經歷”。
希米奇女士說,語言和文化的微妙在確認脅迫的問題上只是一般障礙,另外,受害人常常對自己的權利或法律知之甚少,甚至根本就不了解。她說:“他們之所以不自己站出來是因為他們害怕得要死。他們不尋求幫助是因為他們害怕被報復,害怕被驅逐出境。他們基本上毫無選擇,他們被奴役,他們飽受精神創傷。”
報道稱,該調查表是依據研究制作出來的,研究包括對加州、科羅拉多州、紐約、得克薩斯州和華盛頓的180名女性進行的訪談。研究發現53%的人是色情交易的受害者。希米奇說,她希望以系統方式使用的、改善了的數據將有助于甄別受害者,并暴露他們的捕捉者,也有助于執法部門更好地理解賣淫的嚴酷性。
希米奇說:“人們開始認識到大多數從事色情工作的人并不是自愿這樣做的。許多人被強奸了,或作為未成年人被迫賣淫,而且很難跳出那樣的生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